孟良崮全殲74師,解放軍以弱勝強,他說:第二個沒想到的就是我

2020-12-18 靜心匠道

還記得上世紀一部家喻戶曉的電影《紅日》,這是一部真實再現解放軍經過艱苦奮戰,全殲了敵軍嫡系五大主力軍之一,74師的孟良崮戰役的經過。

在此戰勝利後一年,毛主席曾經問一位將領:當年你們在孟良崮迅猛地消滅了74師,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有兩個人沒想到,一個是老蔣,第二個是。。。

將領回答了很多為對方將領,最後他說都不是

感慨的說:第二個沒想到的就是我!

孟良崮戰役是解放軍極為關鍵的一個戰役。此戰全殲對方的嫡系精銳,由張靈甫指揮的全美式裝備的七十四軍。當時能夠有這個戰果,確實讓許多人沒想到,雙方指揮部無論是西柏波還是南京,都沒想到最後迎來這樣的一個結果。

當結果放在了雙方桌子上時,南京欲哭無淚地寫下四個字「輕狂冒進」,「真是空前的大損失,能不令人哀痛。」

歷史上對於孟良崮此戰得到勝利,許多專家和學者做出詳盡的分析,無論是在敵方的策略的失敗、74師的驕傲自大、對手的不團結各自想保全實力、我軍指揮的得當、靈活機動的山地戰打的有聲有色、我軍咬牙艱苦奮戰這些原因,都講解頭頭是道。

可是這眾多的原因中,我們不能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它不但是孟良崮成功關鍵,更是全國勝利解放的關鍵因素。

這個因素,其實很簡單我們可以去看看電影《紅日》中提到的一個片段,由於當時根據地的淪陷,在敵人迫害下。沂蒙的婦女,翻山越嶺來到大營,接連的要求自己要加入解放軍。並且也將親人們的期望告訴了首長,家鄉的親人都希望:要消滅七十四師,替鄉親們報仇。

在緊湊的電影中,加插的這一段情節,並不是子虛烏有的杜撰,因為敵軍在侵入了根據地後做了許多令根據地人民受到傷害的行為,激發了根據地人民幫助解放軍打敗敵人,建立一個美好富強的新中國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山區人民和解放軍的如親人般的感情。

對於鄉親們支持孟良崮戰役勝利,有興趣了解的。推薦大家觀看電視劇《沂蒙山》感受一段當年沂蒙山區人,是如何支持八路軍抗戰,正是沂蒙山人的支持,才讓沂蒙根據地才得以不斷地擴大,成為了最有戰鬥力的根據地之一,沂蒙山根據地號稱「華東小延安」,是許多老一輩的革命家,帶領著山東縱隊開闢的一個抗日根據地。《沂蒙山》電視劇中,有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中國抗日第一村淵子崖村沂蒙六姐妹火線搭橋,用自己的弱小的肩膀搭起一座臨時應急的小橋,讓解放軍快速通過,支援孟良崮前線,都展現出沂蒙山軍民如水的感情和故事,如果大家有興趣自己去了解,這裡不細說了。

曾經有首長總結一句話「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的勝利,是老區人民特別是沂蒙山區人民用小米餵出來的,用擔架抬出來的。我永遠也忘不了沂蒙老姐姐們的恩情。

在解放戰爭中,作為四大根據地之一的沂蒙山的鄉親們也是當年解放軍勝利的來源和源泉,沂蒙山人無論是在輸送糧食,還是搬運物資,或者是參加解放軍。他們為解放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孟良崮的勝利有許多因素和戰術和戰士有關,但是離不開沂蒙和根據地邊區人民無私的奉獻,他們的貢獻在勝利中也佔了很大的比例,正是他們不斷地輸送物資和保證解放軍的供給,才讓解放軍能夠安然度過了最困難的階段,而這也是後賴解放戰爭我們能夠勝利的重要原因。

現在我們依然能夠在孟良崮紅色旅遊區中,聽到我們熟悉的《沂蒙頌》,這樣一首大氣磅礴的歌曲,謳歌了是當年沂蒙山人對解放軍的熱愛和支持。沂蒙頌的故事簡潔明快,以沂河村頭為開端,講述了根據地的群眾英嫂在送別武工隊後。偶然救起了解放軍排長方鐵軍,此時方排長身負重傷,還被敵人到處搜捕。昏倒在山裡的方排長,被英嫂及時發現。因為當時方排長身體極為虛弱,需要儘快的搶救,一來一往需要的時間太長,同時也不安全。英嫂果斷救起了方排長。

後來武工隊知道方排長被救,回山來救。此時英嫂因為堅持不說出方排長的在哪裡,被打得遍體鱗傷,英嫂識破了敵人故意放她走,想跟蹤她機會,找了一個機會逃上了山,敵人趕緊衝出來追趕。雖然民團搜查得緊,但是英嫂和春蘭,依然為排長送去雞湯,以讓他補充身體,儘快歸隊。一天民團到處搜山。英嫂怕被他們發現方排長,就主動引狼來追自己,保護方排長。最後民團惱羞成怒,對英嫂逼迫,高喊說:要孩子,還是要傷員?」英嫂毅然的,甘願犧牲自己的孩,此時方排長站了出來。正好武工隊趕到,全殲民團,營救出被民團圍困的鄉親。

這只是其中一個縮影,沂蒙山區中,沂蒙六姐妹、沂蒙母親、沂蒙紅嫂這樣的故事非常的多,也非常的動人,例如陳元帥曾經回憶和感嘆過這樣一段話:我就是躺在棺材裡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民。

根據當時的資料回憶,孟良崮戰役響起,沂蒙根據地人民,自發組建了一支異常龐大的支援大軍,他們手裡沒有武器,他們也沒有上戰場,但是他們又千千萬萬的獨輪車,推著自己的糧食和各種物資,源源不斷的供給給前線的解放軍戰士,根據統計的數據,每一個解放軍戰士背後,就有近四位鄉親無私的支持和奉獻,人數比例如此之巨大,可以說在近代歷史上全球也是不多的。

不單只有支前大軍,沂蒙山根據地的百姓,更是在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中,前後共有20萬人投入了戰鬥,將近有10萬的先烈沒有留下姓名,6萬的烈士英名永垂。而他們的成績也是驕人的,無論是後來的王牌軍38軍,還是南下解放的部隊,都有大量的沂蒙山區的優秀的健兒。

回顧這段歷史,讓我們懂得。只有和人民團結在一起,緊緊地依靠人民,即便是面對著雄關萬丈,也能夠閒庭信步地邁過,歷史不會忘記人民所作出的偉大貢獻,也不會忘記沂蒙山人民為新中國作出的努力和奉獻。

最後引用毛主席的一句話: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歷史的英雄「

相關焦點

  • 孟良崮戰役,發生了兩件怪事促成華野全殲國軍第74師,發生了什麼
    1947年,國民黨集結了3個兵團24個整編師約45萬人,從山東臨沂至泰安一帶向北進犯,企圖蔣華東野戰軍消滅在沂蒙山山區。為了取得戰役的勝利,陳毅、粟裕根據中央指示,發動了孟良崮戰役。全殲蔣介石王牌部隊整編74師。大大提升了人民解放軍解放全國的信心。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就在雙方軍隊在孟良崮戰事正酣,雙方吃力膠著的時候,當時卻發生了兩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 漣水戰役:74師血拼戰勝解放軍,卻老兵傷亡殆盡引發孟良崮覆沒
    國軍悍將張靈甫戰死於孟良崮後,被俘的國軍老兵說,整74師敗於孟良崮,根本原因在於二打漣水,營連戰鬥骨幹死傷近三分之二,傷了元氣。 這種說法真實嗎?二打漣水又是怎麼回事?這其中的緣故,還要從蔣介石的守江固淮戰略說起。
  • 孟良崮戰役,74師到底有多強悍?華野五大虎將上陣,仍傷亡慘重!
    石頭山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炮彈打上去之後,石頭瞬間被炸裂,四處迸濺,殺傷力很大。當時74師被圍困,最後幾萬人被壓縮在東西3公裡、南北2公裡的山頭上。人員密集,一顆炮彈下去,伴著碎石就能倒下一大片。 而由於上山地勢陡峭,74師的重武器、火炮都被仍在山下了,不能發揮作用,而且都收入解放軍的囊中了。
  • 《南徵北戰》:兩帥一將認可的老經典,全殲74師,誰能想到呢?
    1947年5月中旬,國共雙方在魯中展開大戰,張靈甫所率之整編74師在進攻中途突遭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優勢兵力反擊,被團團包圍於孟良崮山頭之上,經三日苦戰,最終全軍覆沒。得知孟良崮戰役中我軍徹底殲滅了國民黨74師,毛澤東問:「全殲74師,你們知道誰沒想到嗎?」蔣介石大家都猜得到,而另一個人誰也沒有猜出來。最後毛澤東指了指自己,說:「還有一個人就是我。」
  • 《南徵北戰》:兩帥一將認可的老經典,全殲74師,誰能想到呢?
    1947年5月中旬,國共雙方在魯中展開大戰,張靈甫所率之整編74師在進攻中途突遭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優勢兵力反擊,被團團包圍於孟良崮山頭之上,經三日苦戰,最終全軍覆沒。得知孟良崮戰役中我軍徹底殲滅了國民黨74師,毛澤東問:「全殲74師,你們知道誰沒想到嗎?」蔣介石大家都猜得到,而另一個人誰也沒有猜出來。
  • 孟良崮戰役,整編74師1.9萬餘俘虜,解放軍為什麼搶著要?
    孟良崮戰役中,解放軍一舉殲滅了國民政府整編74師。1.9萬餘名俘虜兵看到自己的事業「第二春」,紛紛加入解放軍,解放軍都搶著要他們。為何俘虜兵如此受歡迎呢? 解放軍對待俘虜很寬容 我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打天下的一個絕招就是善於化敵為我軍所用。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善於改造俘虜兵。
  • 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聽聞張靈甫戰死沙場,作出了什麼決定
    跟孟良崮戰役有關的人,大多數都遭受了停職或者撤職這樣的處罰,為何到了李天霞這裡就變成了就地槍決呢? 2009年李幼斌主演的電視劇《紅日》就講述了解放軍全殲國民黨整編第74師的事跡,將孟良崮戰役失敗的原因歸咎到李天霞拒不救援,從而導致整編第74師全軍覆沒。
  • 孟良崮戰役後,共損失了5萬人馬
    此時張靈甫接到了湯恩伯的命令,即讓他率領整編74師迅速到達華野指揮部,整編74師雖然是一路高歌,但由於行軍速度太快,卻沒料到會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即負責側翼支援的國軍其他部隊不能跟上整編74師的步伐,從而使整編74師在短時間內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 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聽聞張靈甫戰死沙場,當即便下令槍決李天霞
    跟孟良崮戰役有關的人,大多數都遭受了停職或者撤職這樣的處罰,為何到了李天霞這裡就變成了就地槍決呢? 2009年李幼斌主演的電視劇《紅日》就講述了解放軍全殲國民黨整編第74師的事跡,將孟良崮戰役失敗的原因歸咎到李天霞拒不救援,從而導致整編第74師全軍覆沒。
  • 張靈甫一語成讖,他的天下第一師在孟良崮被殲滅
    解放戰爭時,國軍74師長張靈甫的預言:「三個月不消滅共黨,將死無葬身之地!」。結果一語成讖,張靈甫的天下第一師在孟良崮一戰中被解放軍殲滅,而張靈甫被當場擊斃,據說屍骨至今還沒找到。抗戰勝利後,74軍被整編為第74師,師長張靈甫。張靈甫,黃埔軍校四期生,與林彪同窗,生平最崇拜希特勒。因在一次對日作戰衝鋒時,張靈甫膝蓋受傷,有人建議他安心療養一段時間,他卻說「國難當頭哪有時間養病」,簡單治療一下即奔赴戰場,但腿部留下殘疾,人稱「瘸腿將軍」。
  • 孟良崮戰役,國軍為何救不下張靈甫,老蔣忽略了一個致命細節!
    可是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卻並不是如此,這一次戰役雙方都知曉對方的意圖,蔣介石想用74師當魚餌,吸引解放軍主力,然後四面合圍,伺機消滅。而解放軍方面的目的是集中力量,消滅這支國民黨的王牌部隊——整編74師。這是一場在開戰前就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硬仗,雙方的指揮官都是沙場名將。
  • 孟良崮戰役中,李天霞到底有沒有坑了張靈甫?
    12日晚57團遭到了解放軍猛攻,羅文浪認為自己的任務是確保74師的後方安全,現在如果後撤,一旦74師出了問題肯定會被追究責任,所以乾脆衝進解放軍的包圍圈和74師會合,接受74師指揮,最後和74師一起在孟良崮被殲。
  • 山東臨沂 / 張文和 【小說連載】/ 《新紅日​​ 第一一四章 蔣軍末路》(孟良崮戰役新編)
    ,率領整74師搶先佔領孟良崮之後,又及時將強攻改為圍攻,然後立即實施連續攻擊,不給敵人以喘息休整的機會;並且嚴密組織了主攻兵團與阻援兵團的配合與協同,從而達成了全殲和速決的戰役目的,僅用兩天的時間就將蔣介石的「第一王牌軍」殲滅。
  • 孟良崮粟裕為何不放過張靈甫?整編74師狙擊手槍殺十縱司令員
    孟良崮戰役我軍於敵重兵戰線中央,割裂並圍殲了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其實戰役之初華野的打擊目標是第7軍,而且作戰命令都已經下達了,但粟裕卻將打擊目標改為了張靈甫,因為他的愛將、十縱司令員謝祥軍,就是被整編第74師的狙擊手擊中而犧牲。1947年3月下旬,國民黨開始了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 他被稱為草包司令,如果孟良崮戰役,張靈甫聽他的也許不會丟命!
    1947年5月中旬,張靈甫和他的整編74師在孟良崮被華東野戰軍包圍,最終以整編74師被全殲,張靈甫戰死而告終。蔣介石為此悲痛異常,撤換了好幾位高級指揮官,其中有徐州綏靖主任薛嶽,整編第83師師長李天霞等人。
  • 孟良崮戰役參戰老兵:喜看賊師精銳盡 我軍皆英豪
    圖片來源:大眾日報  1947年5月,由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一舉全殲了國民黨精銳主力整編74師,挫敗了蔣介石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的計劃,扭轉了華東戰局。陳毅揮毫潑墨,寫下了氣壯山河的詩篇:「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師無地逃。信號飛飛星亂眼,照明處處火如潮。刀叢撲去爭山頂,血雨飄來溼戰袍。喜看賊師精銳盡,我軍個個是英豪!」
  • 兩次因整編74師被打殘建制的華野6縱,孟良崮一戰,雪恥的一戰
    在解放戰爭時期的華東戰場,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和解放軍華野6縱,可謂是一對老冤家,兩軍在戰場上數次的交手中,整編74師總體來說是勝多輸少,但是一輸就輸掉了全部,包括悍將師長張靈甫的身家性命;而華野6縱面對整編74師這樣強大的對手,幾番交戰下來的境遇也並不好過,曾因為整編74
  • 74軍第一「滑」:尤擅「逃遁之術」-卻官運亨通:逃一次升一級
    在孟良崮戰役中,國民黨「王牌」整編74師被解放軍全殲。通常所說的「全殲」,是指摧毀指揮機構,擊斃或俘虜軍官,殲滅主要作戰單位。所以,不排除有「漏網之魚」。在整編74師58旅151團團長王奎昌,他就是在整編74師面臨全軍覆滅、解放軍全面收網之時「漏網」的一員。
  • 孟良崮戰役,如果李天霞全力營救張靈甫,結局會如何?
    說起孟良崮戰役,說起張靈甫的戰死,很多人都歸咎於整編83師李天霞增援不及時,那麼,讓我們回到那個時間節點,看看如果李天霞竭盡全力營救去張靈甫,是不是會改寫整編74師的命運。
  • 張靈甫本可以突圍,卻為何偏偏要上孟良崮?揭開真相,令人感嘆!
    張靈甫整編的74師,就是湯恩伯指揮下的第一兵團,當時湯恩伯給張靈甫的一道命令,是要迅速進攻我華野指揮部,即坦埠。此後,張靈甫就率領整編74師展開了大規模的攻勢,攻勢的確以極快的速度先後佔領了鹿寨、舊寨、豬場等地,但沒想到卻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張靈甫整編74師的攻勢速度太快,以致於黃百韜和李天霞的側翼部隊根本追不上,這自然使張靈甫整編74師陷入了後來孤立無援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