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翻看史書不難發現,其中對於人物的記載一般都是記錄他們言論、作品或者所行之事,甚少有記錄古人容貌的描寫。除非那個人長得真的是很有特點。或帥得名留青史,像潘安宋玉,一出場便能造成萬人空巷,爭相目睹的場景。或醜得特點十足,就像宋代著名詞人賀鑄,面色青黑如鐵,眉目聳拔,被人稱為「賀鬼頭」。
但就像人們常說的,不能以貌取人。賀鑄雖然長得醜,但是他卻有著斐然的風採,能詩會詞。而且他豪放詞和婉約詞都能信手拈來,豪放時能寫出「少年俠氣,結交五都雄,肝膽洞,毛髮聳」這樣的浩然之作,婉約時也能寫出「當年不肯嫁東風,無端卻被秋風誤」這樣的美人遲暮。所以賀鑄真的可以說是一位「寶藏詞人」。
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詞正是來自這位「醜詞人」賀鑄,當他愛而不得時會寫出怎麼的悽美情詞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
《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閒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賀鑄居住在蘇州城期間,還有座小宅子在盤門以南十餘裡的橫塘,他經常兩邊之間來回。有一次他在途中偶遇一位美女,一見鍾情暗戀對方,不料佳人匆匆離去,他愛而不得於是便寫了這首悽美情詞。
這首詞上闋交代了和美女的偶遇,以及離別後的牽腸掛肚。「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佳人從橫塘前踏步而過,只是驚鴻一瞥,詞人便已然淪陷,但是女子卻只是匆匆經過,只留給詞人背影,詞人只能看著她遠去。這裡「目送」二字可以看出詞人見到佳人的一見傾心,同時也能感受到詞人不舍佳人離去內心滿滿的遺憾。
佳人雖然從詞人的視野中消失不見,但是卻留在了詞人心底。他不由心緒縱橫,開始想佳人的生活狀況。「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誰又能同她一同度過這美好的年華呢?或許也只有月橋下的花院和窗扉緊掩的門戶,這裡其實寫的是家人年華虛度無人作伴,只有空蕩且冷清的華麗住所。而這一切或許也只有一年一度的春風才知道。
下闋描寫的是佳人走後芳蹤難覓讓詞人產生的愁緒。「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佳人走後,詞人的心也跟著佳人走了,自己也陷入了對於佳人生活的想像,默默然佇立良久,不知不覺暮色已至,詞人才恍惚間醒轉。內心的愁緒也無從排遣,於是便提筆寫下了這斷腸的詞句。
「試問閒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這最後一句相信很多人都曾見過或讀過,這也是賀鑄生平最經典的詞句,讓他得了個「賀梅子」的稱號。佳人芳蹤難覓,詞人的內心到底有多少愁緒呢?「愁」本是無形物質的抽象情緒,但是詞人卻通過如川上菸草、滿城隨風飄蕩的柳絮、梅子熟黃時候的綿綿細雨,將這愁緒具象化,但又保留了愁緒飄飄渺渺、不可捉摸的特點,堪稱妙筆。
雖然人們一直以來都更推崇「梅子黃時雨」這一句,但實際詞人的一問三答是一個整體,是不可分割的。自古以來描寫愁緒的詩詞不在少數,但是能夠寫得像賀鑄這樣具體生動的,在他之前還沒有人能做到,這是賀鑄獨創的寫法。這也是這一問三答被後世文人所推崇的原因。明代文人沈際飛在《草堂詩餘正集》中便評價「疊寫三句閒愁,真絕唱!」而賀鑄也憑藉這首悽美情詞,名震文壇800多年,他這最後一句一問三答流傳至今更是成了被不少人當作籤名的網紅名句,可謂是火了800多年。
賀鑄這首詞,讓筆者不由想起網上流傳很廣的一個段子,「我很醜,但我很溫柔」。其實賀鑄的溫柔不僅體現在他的詞作中,在感情生活中他同樣很溫柔,和妻子結婚幾十年伉儷情深,妻子病逝後也始終念念不忘,在詞中曾寫道「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不得不說,這樣深情的賀鑄,即便長相不佳,但卻是很多女子心中最好的良人。
對於賀鑄和他的這首詞,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