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設計師金炅均:東方文化體系下的中日韓字體和書籍設計

2021-01-18 澎湃新聞

前不久的2018上海書展期間,由劉海粟美術館、上海美術學院共同主辦的多場學術論壇從「書籍設計的形態與美學」、「亞洲藝術書籍的差異與共性」等多緯度探討國際書籍的發展。「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邀與會專家共話書籍設計,從中也可發覺不同國家的書籍設計師,對書本的不同思考和見解。此次帶來的是韓國藝術設計大學教授、平面設計師金炅均的論壇演講,近十年來他穿梭於韓國、日本、中國做了大量的文化交流工作,組織了很多學術活動。此次演講他的題目叫《同行》,講述韓國文字的發展,以及東方文字和文化間的交流。

金炅均

韓國在歷史上的絕大多數時期,一直使用漢字(即便在今天,由於韓漢字仍在使用中)。大約在中國明朝,朝鮮君主即創建了韓文,近現代以來一本韓文的《聖經》是流傳較廣的印刷物。(編者註: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韓國才開始全面實行韓文教育,漢字才慢慢從韓國教科書及官方文件中減少。但由於韓文是表音文字,由此也帶來一些問題。)

韓國寺廟中的漢字匾額

早期韓文讀物

從木版印刷、活字印刷到數碼印刷,韓文發展至今,一百年前,朝鮮半島為了脫離日本的殖民統治,創辦了一份韓文報紙《獨立新聞》。對比如今的韓文不難發現,其中很多字體變化明顯。其實表音的韓文是形狀模擬發音時舌頭和嘴形的形態,變化而成型的文字。

韓文報紙《獨立新聞》

韓國設計師為韓文注入新元素

對於當下韓文的變化,就不得不提安尚秀。他被認為是重現韓文之美的設計師,並且在1985年設計創建了「安尚秀字體」,這種字體突破了漢字正方形的形狀,而變化出萬般形狀。安尚秀是一位世界級的藝術家,他有一張一隻手遮住一隻眼的照片成為屬於他的圖示。

韓國字體設計

另一位在韓國具有很大影響的書籍設計藝術家是鄭炳圭,1970年代,他率先把摩登的設計理念和現代化的方式呈現在設計裡,近年來,他創新性地用膠帶做了一些字體,目前還用比較實驗的方法做了「一冊一書」,一本書用不同的字體呈現,用膠帶創造新的字體。

韓國書籍設計

現代韓文中,還有一位重要的設計師,更確切地說,他是一位書法家——姜炳仁。在中國或許大家對他的名字是陌生的,但「燒酒真露」這幾個字就來自於姜炳仁的設計。他脫離了傳統書法的概念,在一些實驗性的韓文書法中探索和努力。在韓國,他的字體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在電影標題、書籍封面,以及包裝設計上。儘管目前文字的設計越來越數位化,但他依舊希望用手寫字體來表現自己的表情和感情。

帶有書法元素的韓國海報

韓國還有一位年輕的女性設計師——安智美,作為年輕一代,她不僅做有趣的設計,而且創立了一個出版社,從策劃、製作,到出版都親力親為。

安智美的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也正因為韓文是年輕的,所以不只是出現在平面設計中,在服裝設計、建築等領域韓文被廣泛應用。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韓國館的外觀便是以韓文為主題設計的。

韓文運用在服裝設計中

中日韓,東方文化的互通同行

韓文同中文、日本同屬東方文字,在日常的教學中,中日韓三國之間也有很多項目的合作。我的工作團隊和日本有一個為期一年的遊學項目,兩國設計師互相感受對方國家的文字和文化。

其中一位韓國學生的作品讓我印象深刻,他覺得是東京是一個像密林般危險的城市,所以要做一個迷彩服設計,其實城市化的問題同樣困擾著中日韓三國。我們也把我們遊學工作坊的成果以書籍和展覽的方式呈現。

我覺得三國之間的交流理解,不單是要用腦子,更要深入互相的理解。在書法、傳統音樂、現代舞蹈中都可以產生互動,交流中也可以看到國家之間的互相不同,不同或許存在於語言、菜品、文化中,但也因為不同讓文化多樣化。

韓日平面設計交流50周年展覽現場

此前也有一個展覽,是關於韓國和日本平面設計交流50周年的,展覽最終呈現表達50年的時間軸,這是我從中國呂敬人處了解到的信息圖表的表達。

我特別喜歡這句俗語:」若要走得快,獨自前行,若要走得遠,結伴同行。「 五年前我策划過一次叫「紙張注入」的展覽,當時做了一些紙的LOGO我們是通過紙的想像探究紙張的未來。

紙張是有聲音的,像風也像水,老子曾說過,「上善若水」這是東方文化帶給我們的體悟。

(註:本文根據論壇演講整理,圖片均由金炅均提供)

相關焦點

  • 競賽丨蘇州碼子字體設計大賽
    蘇州檔案館,藏有蘇州鴻生火柴廠的老工資單,用的正是蘇州碼子。民國時期百代唱片「姑蘇超等名角張五寶小姐《喬醋》」,盤面上唱片的編號用到蘇州碼子。直到上世紀60年代初,在蘇州工藝品及包裝上,仍然能看到標註的蘇州碼子,但此後便被人逐漸淡忘。2018年《江蘇老行當百業寫真》正式亮相於蘇州舉辦的江蘇書展,成為當代出版物中首部系統運用蘇州碼子的書籍,「蘇州碼子」進入公眾視線,由此開啟了「蘇州碼子」的尋根之旅。
  • 創作一套書籍字體,設計之路不容易.
    時下若要描述,多以古典感、手感來形容從古籍而來的字型。這種字型,又普遍稱為「復刻字體」。復刻在今天可能有兩種做法:以忠於成原貌的方式留存,目標可能是學術研究、保存。揣摩並重新詮釋原作,回溯原作精神但帶入現代製作技術和觀念,修正原作中原本筆劃和架構後,重新製作成字型。
  • 字體太多怎麼選?十幾年的設計總監最擅長用這七種字體
    關注「百家號」的設計師朋友們如果讀了我們發的《版式設計系列課程2:版式設計中的「三定一執行」是什麼意思?》這篇文章,那一定會留意到在文中的海報和文末留出的問題。沒錯,就是關於字體選擇的問題。那麼今天就來聊聊版式設計中的「字體選擇」這個話題。
  • 一周藝術人物|為《辭海》設計字體的他影響了一代代設計人
    首位進入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的華人設計師、清華大學教授餘秉楠近日在京逝世,享年87歲,為《辭海》設計字體的他曾經影響過一代又一代設計人。此前離職的佳士得亞洲區前總裁魏蔚有了新動向,厲為閣畫廊宣布她出任亞洲區創始合伙人,並將畫廊更名為厲蔚閣。在景德鎮,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呂品昌就任景德鎮陶瓷大學副校長。
  • 讓人讚不絕口的書籍裝幀設計
    二○○一年受知名建築師阮慶嶽之邀,為《阮慶嶽四色書》做整體設計,同年又為《迷幻異域》設計封面,一出手震驚臺灣出版界,從此開啟近十六年的平面設計生涯,成為臺灣頂尖平面設計師。文化評論家詹偉雄說王志弘的設計風格內斂沉靜,沉澱著禪意和詩意,宛如日本建築家安藤忠雄。除了書籍裝幀設計之外,王志弘也從事音樂、建築、電影、藝術表演、企業識別等方面的視覺規畫。
  • 黃俊賢:字體設計遊學記
    在這裡有濃厚的學習氛圍和團結的小夥伴。」黃俊賢表示,由於在香港讀書的時候全部都是用英文,但是其希望自己做設計是以中文為主,因為如若自己的文字不能流暢且順利的使用是一件和奇怪的事情,同時也想認真對待自己的文化並去傳播和推廣它。
  • 字體太單一?月薪過萬的設計師常用的字體,讓你的設計增值5倍
    總有人問米姐 為什麼我的海報設計和字體這麼的不搭 答案自然是你的字體庫可選的字體太少了 或者類型太少了 所以你找不到一款匹配的 只能找覺得差不多的放上去
  • 書籍裝幀設計之封面封底設計
    開本設計:書籍開本依據不同種類和性質,開本設計。開本就是書籍的尺寸大小,也就是書的面積大小。只有確定了開本的尺寸大小之後,才能根據設計的意圖確定版心尺寸;版面設計、插圖和封面等整體設計構思。裝飾性:裝幀設計是通過圖形、色彩、字體來揭示書籍的內容概括書的基本精神,設計出新穎的視覺形象吸引讀者,幫助讀者加深理解書籍內容,使讀者獲得知識性的同時,也得到美的享受。
  • 魯迅是第一代書刊設計師!看看他的書籍裝幀
    作為現代文化的旗手,魯迅是一名先鋒的現代文學倡導者的同時也是資深的美術研究者,他不僅鑽研漢畫像和碑帖,還提倡木刻版畫,喜愛書籍裝幀設計,在早期更親自對自己和別人的書刊進行設計,而從他的設計風格上,我們還可以窺得到迅哥兒思想脈絡。
  • 50張韓國影視劇海報字體的中文版設計,精髓了!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位設計師歷時3個多月做了3輯韓國影視劇海報字體的中文版設計!
  • 【品牌設計觀點】2021年將受到設計師歡迎的24種英文字體
    而且,由於我們大多數人都被隔離了幾個月,而且不確定未來會發生什麼,所以在版式設計方面,復古風格和懷舊感走到了風口浪尖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已經看到經典字體的興起,最著名的是Futura Now和Helvetica Now,從網站和專輯封面,書籍到海報設計等各種圖形設計,都已經回到了經典字體和舊字體的美好時光標誌性字體,讓人回想起過去的美好時光。
  • 《改變閱讀的設計》:42位知名書籍設計師復盤「美書」的誕生
    《改變閱讀的設計》,劉曉翔主編,浦睿文化和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聯合出品。紅網時刻10月3日訊(記者 蔡娟 通訊員 苑麗)設計令閱讀有質感,美令書籍生生不息。日前,知名書籍設計師、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會員、中國出版協會書籍設計藝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劉曉翔主編的《改變閱讀的設計》,由浦睿文化和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聯合出品。這是一部探討書籍設計與閱讀、設計與生活的藝術圖文集,收錄了中國當代42位知名書籍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分享、書籍設計案例和訪談錄。自從有了新媒介,紙書的存留就一直處在不斷的爭論之中。
  • Avenir字體——重劍求敗:為平面設計師而設計,大師的自我挑戰
    基於 Avenir 特別為平面設計師設計,這六組粗細的設計便是基於錯視原理髮想,所以在黑白背景色上互補。像例圖中「45 Book」粗細用在白色背景上,便跟「35 Light」搭配黑色背景上看感一樣。如此,這使用體驗便不擔心因為背景顏色而改變,讓設計師心裡都有個底。
  • 文字排版在書籍畫冊設計中很重要
    今天和大家賞析的這個作品,是來自臺灣設計師張湘華的最新作品《2018 紫藤夏季沙龍 Wistaria Summer Salon》。小 結一本書籍畫冊往往會包含不少的圖片,這些圖片可以讓畫面更有魅力,還可以比文字更直接地呈現信息。對於圖片的排版最好多一些變化,避免千篇一律生搬硬套,讓畫面看起來很死板,沒有活力。圖片要注意和文字之間的協調搭配,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避免圖片影響文字效果。
  • 中國金雞獎主視覺海報pk韓國青龍獎,設計師站哪個?
    正好前幾天韓國的青龍獎海報也公布出來了,雖然金雞被大家吐槽,但和青龍一比,大家還是覺得金雞好點,都有紅藍色,同樣使用獎盃元素...今年青龍獎的主視覺海報,是以二維碼為主題嗎?還有字體的使用,現在因為字體侵權問題頻發,很多設計師也不敢再隨意使用。尤其是品牌設計中的字體使用,甚至有些公司會專門製作屬於自己的字體。
  • 臺灣設計師 賴佳韋+許晉維+廖韡 專訪,談談書籍設計那些事
    整個世界都在唱衰紙媒體和書籍,但是事實證明,有些紙媒體和書籍還活得風生水起!對「書」來說,現在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 優秀的書籍封面設計,讓你不看書都難
    # 書籍封面設計Book Design封面設計主要分為兩大類書籍和雜誌,其中以書籍的封面設計為多。世界各地每天都出版很多書籍,封面的表現對於書籍來說非常重要。雖然國內出版業對於書籍裝幀設計越來越重視,也出現很多讓人欽佩的作品,但和傳統深厚的歐美國家比較起來,還是有明顯差距。
  • 字談字暢丨《平野甲賀100作》書籍和GEETYPE甲賀奇怪體創作分享
    現場嘉賓一場雪、一本書、一個人,一些字......吸引的不僅是中國平面設計界的諸多前輩和從業者的關注,更多的是引發了對設計、漢字、書籍、文化的思考。書籍設計家,插圖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呂敬人老師;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國際平面設計師聯盟(AGI)成員蔣華老師;《平野甲賀100作》書籍設計師,中國出版協會裝幀藝委會常務委員吳綺虹老師以及REEJI銳字家族創意總監,GEETYPE字庫產品總監,甲賀奇怪體項目負責人楊偉先生,從不同視角,嘗試與到場的百餘位觀眾一起讀懂平野甲賀!
  • 漢儀第四屆字體之星設計大賽正式啟動
    可是在按照「相對論」原理運行的人類世界裡,事物的發展,不是絕對靜止的,評價體系和結果考量,都與參照系相關。「字體之星」的參照系,則是快速成長的中國字體行業。在高效率的中國字體行業發展速度拉動下,年輕的「字體之星」,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長。它親歷了字體設計從「門前冷落車馬稀」到設計行業「帶量王」的變化。
  • 來自全球最新最酷的字體及字體應用設計,600多套案例靈感
    原創 小畫君 中國畫報出版社《字賦不凡 字體設計1》和《字賦不凡 字體設計2》收集來自全球最新最酷的字體及字體應用設計,兩本書均分為漢字字體和外文字體兩個部分。劉楊 袁家寧 主編定 價:228.00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8《字賦不凡 字體設計2》收集了16個國家的43位設計師、工作室的400餘套中外字體設計作品,信息量大,實用性強,是設計師們不可或缺的案頭讀物和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