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臺灣「大選」也許很瘋狂:會不會發生「110事件」?

2021-02-06 臺灣邱毅

(作者 浙俠)臺灣選舉進入關鍵期,整個社會就會沉浸在喧囂的政治角逐中,雙方用盡計謀,是非真假混淆在一起,拼盡全力做最後一搏,以達勝選的目的。此時,用「瘋狂」來比喻並不為過。現離投票日僅一個月,跌宕起伏的臺灣選情,「卡神」楊蕙如網軍事件的蔓延,已讓蔡英文的選情顯露出疲憊態勢。

  首先,美國從一面倒支持蔡連任到平衡押注。12月2日,美國亞太助卿史達偉在華府一個研討會上說,「美方信守臺灣關係法與美中三個聯合公報,我遵從也支持這點;並且我不會稱臺灣為國家。」同日,對臺友好的前「美國在臺協會」主席卜睿哲,針對臺灣選後的臺海局勢發表看法。他說,如果民進黨繼續「執政」,大陸將會採取「威嚇、施壓和吸納」並進的對臺政策,將使臺灣民眾對未來失去信心。

  早前,美國政府支持蔡英文連任已成公開的秘密,也一度成為島內民意的主流共識。無論是美國國會出臺政策法案,還是通過涉臺軍事活動,目的就是彰顯對蔡英文連任的支持,此時,美國主流媒體竟然選在臺灣「大選」的敏感時間節點上,主動釋出如此極具傾向性立場的消息,除了被外界解讀為有官方授意或另有深層用意外,還引發涉臺學者對美國政府有「不排除韓國瑜當選」的討論。

  長期研究臺灣輿情的章柏康認為,美國在處理臺灣選舉問題上,是有一定的原則的,上限是兩岸和而不統;下限是鬥而不「獨」,即當選的臺灣領導人,必須有能力把握住兩岸關係處於不統、不「獨」的現狀,不把美國拖入戰爭的泥沼,從而使美國在海峽兩岸的利益最大化。因此,此次美國輿論觀點從一面倒支持蔡英文連任進行微調,或許與蔡英文選擇「務實臺獨工作者」賴清德當副手有關。賴清德所堅持的「臺獨」觀點,顯然已突破了美國所設定的維持現狀紅線,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這就是美國輿論發生變化的微妙之處,其用意在向「蔡賴配」示警。

  從去年選戰開打以後,島內「獨派」對蔡英文爭取連任並不完全認同,一度曾有「獨派」大佬連名在臺美兩地媒體做廣告反對。此外,在民進黨初選過程中,一些「獨派」人士對蔡英文運用權勢,選擇在其有利時機投票,頗為賴清德抱不平。現在雖然確定「蔡賴配」合作選舉,但仍有「獨派」人士並不喜歡蔡英文,這從歷次造勢活動及紀念「美麗島事件」40周年活動中也可以看出,除蔡英文家鄉屏東等少數幾個縣市外,「冷冰冰的民調數據」始終無法蓋住「熱呼呼的人心」,而此次作為民進黨的重要活動——「美麗島事件」40周年活動,參加者僅僅只有近300人,不滿之情盡在不言中。

  其次,臨陣換將重新啟用邱義仁。日前,媒體傳出邱義仁為蔡英文連任選舉政策操盤的消息。對於邱義仁,大家並不陌生,泛綠陣營提起第一「軍師」,非他莫屬。2004年那場「兩顆子彈」驚世大選,幫陳水扁選戰操盤運作的核心,就是由邱義仁與時任民進黨秘書長張俊雄組成的「邱張機制」。在陳水扁「執政」期間,舉凡民進黨重大的選戰,邱義仁都不缺席。出點子、探軍情、與地方勢力溝通、反駁在野黨指控等等,堪稱民進黨選戰中的「統帥」。據臺媒報導,去年「九合一」選舉後,蔡英文之所以能在民調中逆轉勝,背後就有邱義仁影子。

  陣前換將原是兵家大忌,學者出生的蔡英文理所當然懂這個道理。事實上,蔡英文重用邱義仁,目的當然為了介入選舉操盤,不但可發揮其戰略精準、戰術靈活的操盤能力,更意味著蔡英文準備要出招了。

  這與邱義仁的狠勁有關。2004年大選中,邱義仁曾用「『割喉』計算法」,恐怖地聲稱要「把對手割喉割到斷」。所謂「『割喉』計算法」,其實是依據臺灣歷年大型選舉的投票數據,推估雙方陣營的基本盤。與選舉對手差額部分,民進黨則採取「激化兩岸衝突」作為換取勝選的利器,同時輔之以利益政策綁樁,加上對派系頭目封官許願,爭取有一半以上的差額選民能「割過來」(支持民進黨),便穩操勝券。

  與2004年不同的是,如今蔡英文在政績不揚、「論文門」、「卡神案」纏身的情況下,讓邱義仁重操舊業,目的是要用邱義仁的狠勁與蘇貞昌的錢袋子,藉助「抹紅」、抹黑手段與政策示惠方法,用「軟」、「硬」兩手逼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選舉氣氛。

  從這一角度看,邱義仁的重出江湖,似乎意味著蔡英文的選情有些不妙了!

  縱觀此次臺灣選舉輿情演變,可用「始驚、終狂」四個字來形容。一年前,韓國瑜以「一人救全黨」,韓流狂掃臺灣島,演變到今天「全黨救一人」,不得不以「民調唯一支持蔡英文」來遮羞;蔡英文則從撿槍撿炮,形塑出「辣臺妹、高民調」形象,至今融化為銀槍蠟頭的「蠟臺妹」、「搞民調」。跌宕起伏的選情,讓島內輿情、民調詭譎多變、勝負難判。

  2004年「大選」,民進黨總操盤手邱義仁,提出「割喉割到斷」的恐怖口號。選前一個月,先是限制港臺航班增加數,以阻止大陸臺商返臺投票,接著是抓「共諜」,營造恐怖氣氛,最後在選前一天,「兩顆子彈」讓選情一舉翻盤。明年「大選」臨近,擅用選舉術的民進黨,會否在投票日前再現新版的「110(註:指1月10日)事件」?大家不得不有所警惕。

請大家支持邱毅,為統一發聲,下架蔡英文!

給新黨加油,給我加油!

不該說的內情,臺灣公開支持統一人員名單...

相關焦點

  • 趙建民:美國大選過後 臺灣要考慮大陸會懲臺
    針對兩岸「準戰爭」狀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5日在座談會上表示,他日前提出準戰爭,但不一定要戰爭,但現在兩岸根本沒有和平、正常交流的可能性,那就是高風險了。美國大選後會安定下來,但準戰爭狀態沒有結束,大陸會不會懲罰臺灣?何時懲罰臺灣?這是我們要考慮的。
  • 美國大選將至,專家稱大選對臺灣可能是傷害
    並且近期川普還在不斷地利用臺灣製造一些事端來挑釁中國大陸,想要給自己的選情增加更大的獲勝機率,而臺灣也是非常願意去迎合川普的所作所為。但是近期根據美國的專家分析,由於現在兩黨之間的競爭過於激烈,可能令美國陷入持續的危機,從而減少幹預高端大國衝突的可能性,這樣的情況對於臺灣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臺灣已經在美國的影響之下跟大陸起了不少的摩擦,現在美國正忙於大選,如果兩岸之間真的發生了巨大的事件,美國基本上是不會參與的。
  • 如果馬夫人出徵,國民黨會輸嗎? ——2020年臺灣大選輿論戰復盤
    但意外與例外還是發生了,對政治最不敏感的香港人,不是在階層議題(民生議題)而是在族群議題發作,而且波及到臺灣。但我們不能被這種意外事件所迷惑,從大趨勢來看,一個相對長的期間內,階層議題仍然是包括臺灣在內的世界範圍內在未來的主導議題。小結:輿論戰主場定位層面,韓國瑜勝。
  • 興票案、兩顆子彈、私菸案……臺灣每逢「大選」必有奇案
    回顧過去,在接近「大選年」之時總是會發生重大事件,可謂每逢「大選」必有奇案,今年這件轟動島內外的奇案,是否將讓蔡英文連任之路就此蒙上陰影,甚至輸掉「大選」?興票案的那筆2.4億最後回到宋楚瑜身上,但擦身而過的「大位」卻再也要不回來,但興票案卻讓陳水扁撿到槍,八年臺灣地區領導人下來,改變了歷史。2004年「大選」投票前一天,陳水扁、呂秀蓮在拜票途中遭槍擊,子彈打中呂秀蓮膝蓋和陳水扁腹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會轉彎的子彈 讓阿扁險勝談到選前發生的重大事件,「三一九槍擊案」可說是奇案中之奇案。
  • 郭臺銘宣布衝刺大選卻發生大意外,令臺灣民眾大跌眼鏡!
    臺灣媒體昨天發布「郭臺銘衝刺大選卻發生大意外,最親密的人強烈反對影響重大」。
  • 2020臺灣大選預測
    ▼ 文 銘華君2020年1月份第一件值得關注的時事,就是臺灣的「大選」以及同時改選的113
  • 臺灣大選:超人的逆襲
    她就想了一個辦法,搞了個火燒車事件,24個到臺灣去旅遊的大陸乘客就這樣被活活燒死了……這個事情鬧得這麼大,你總該理她了吧?結果大陸還是不理她。我記得當時有人在網上示警,臺灣準備醞釀更大的反人類事件,但是後來事情並沒有發生,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大陸方面的警告收手了。
  • 臺灣學者:韓國瑜不會缺席明年國民黨主席選舉
    針對前高雄市長韓國瑜被罷免後的中國國民黨生態,臺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專任副教授席代麟接受訪問時表示,明年黨主席選舉,韓國瑜不會缺席,但不一定是他本人出來,倒是高雄市長補選結束後,臺灣有兩年時間沒有任何公職選舉,政治核心與焦點會回到「立法院」,正好是黨主席江啟臣的舞臺,因此韓何時出手
  • 臺灣「2020大選」將近,警方再搗24個選舉賭盤
    臺灣生活通微信號:taiwantongtong臺灣生活通,旨在為想了解臺灣和在臺灣生活的華人服務
  • 視點原創| 從「公投綁大選」看臺灣民主的異化
    最能體現這一點的就是與2004年「公投綁大選」的熱鬧場面相比,藍綠雙方不遑多讓地「髮夾彎」,「靈活」調整對於「公投綁大選」的態度立場,再次為民主的歷程寫下了戲劇性的「打臉」註腳。當2004年陳水扁發動「防禦性公投」、藉由「公投綁大選」炒熱「總統」選情時,民進黨雙手贊成「公投綁大選」,倒是國民黨站出來質疑合併選舉「有可能會發生暴動」。
  • 美國大選的「十月驚奇」會有多驚奇
    美國媒體表示,美國大選年中經常出現的「十月驚喜」今年或將重現。美國和全球政治都將在今年10月到明年1月新總統就職前陷入動蕩。「十月驚喜」是一個美國政治術語,指在11月大選前的最後一個月,突然發生足以影響選舉結果的事件,或者由兩黨故意製造的非外部力量造成的事件。
  • 美國大選後,臺灣反而更危險,解放軍迎來千載難逢的時機?
    美國大選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曾有專家預測,8~10月會臺灣的處境會非常的危險。這一次的美國大選,很多輿論都在分析川普是否會製造「十月驚奇」,畢竟,目前的情況2016年的大選態勢十分相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康復」後的川普會為了最後的競選繼續打出「臺灣牌」,不過,如果兩岸之間真的發生了巨大的事件,美國基本上是不會參與的,最後遭罪的只會是臺灣。
  • 臺灣2020「大選」出現重大變數!
    前臺北縣長周錫瑋認為,郭臺銘90%不會參選,因為他是見過各種大風大浪的人,現在只是支持者在喊叫,且郭宣布參選當天,發下豪語支持初選制度產生的候選人,「英雄好漢講話要算話」。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任胡幼偉則認為,必須先解決誰當老大,否則難以強強聯手。他說,若柯文哲做副手,他知道郭臺銘的霸王氣質,等於立刻要扮演小媳婦。但問題是柯也是自視甚高的人,他如果願意當二把手,不會死也不肯加入民進黨。
  • 2020臺灣大選背後的真相
    要不是2018韓流橫空出世,柯也許已經成為台歷史上第一位素人首腦。這原本是一場眾人眼中勢均力敵的鏖戰。但柯早在去年8月就說過:恐懼戰勝仇恨。芒果乾(亡國感諧音)必定戰勝發大財(韓創造高雄市長選舉奇蹟的主要口號)。甚至早早斷言:『比賽』已經進入了垃圾時間。柯的能力質素可見一斑。更何況,在他未參選首腦的情況下,其成立不過數月的政黨一舉成為了立法機構第三大黨。
  • 臺灣選戰 臺灣「大選」將舉辦4場電視辯論 已確定流程
    」選舉於11月23日到27日進行登記,正式為明年「大選」鳴槍起跑,「中選會」網站上掛出電子時鐘,一分一秒為選戰倒數,並且提醒民眾,名年選舉要投下地區領導人、「立委」和政黨票等3種選票。臺灣"大選"電視辯論確定流程
  • 臺灣「大選」後的兩岸關係
    2020年臺灣地區「大選」是兩岸關係發展中重要的標誌性事件,對臺灣政治走向、兩岸關係走向有著重要影響。
  • 從競選視頻看臺灣大選(含視頻)
    大選已塵埃落定,但是每一次引起轟動的事件背後總是可以探究些什麼——關於每個行業的啟迪。今天讓我們從傳媒的角度看看這次大選……這是臺灣的這一刻這一刻 停滯了薪資停滯了公平正義 停滯了信心 停滯了但 也在這一刻我們終於更清晰的看見彼此我們在鄉村我們在城市我們在行走我們在奔跑我們在等孩子下課我們在為生計奔波這一刻  所有過去都已過去
  • 2106 臺灣總統大選 電視辯論
    12月27日與明年1月2日舉行。第四,我要建立對國家的共同的責任感,不管我們從哪裡來,臺灣就是我們最後的家。我不會只帶著一半的人往前進,我要帶著這個國家的全體人民,一起邁向未來。我相信當我們團結在一起的時候,臺灣就會開始改變。明年的一月十六日,是決定臺灣未來的關鍵時刻。我們不只是要選出新總統,我們還要選出一個新的國會。
  • 2020臺灣大選,是韓流,還是英文?
    蔡英文不會超越2016年的選票,即低於689萬票,很有可能低於600萬票。不過,民進黨人的德行,不排除有令你措手不及的惡招驚現,讓選情抬高的可能。2016年國民黨朱立倫的381萬票,加上親民黨宋楚瑜的157萬票,估計大部分會投給韓國瑜,共約530萬票。而親民黨宋楚瑜的票,並不絕對忠誠於宋楚瑜。
  • 臺海觀瀾|前瞻2024,誰會成為下一屆臺灣領導人
    經濟觀察網 王義偉/文 雖然蔡英文連任臺灣領導人還不到一周年,但是,她連任兩屆不得繼續參選,這使得島內藍綠兩大陣營誰會出線競逐2024年大選,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話題。筆者的觀察和預測如下:競逐臺灣領導人大位,一個首要的條件是必須有政治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