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14日報導美國《財富》雜誌網站2月13日刊登了題為《電影<傳染病>編劇、科學顧問反思該片在冠狀病毒危機中的新關聯性》的文章,作者是伊薩克·費爾德伯格,文章摘編如下:
在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的流行病學題材驚悚片《傳染病》發行9年之後,中國武漢暴發的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世界經濟產生衝擊,在遠離顯而易見的疫源地的地方引發恐慌。
疫情還使人們對《傳染病》重新產生興趣,將影片中虛構的傳染病與現實中的傳染病作對比。
鑑於這些表面上的相似之處,編劇斯科特·伯恩斯對這部2011年的電影可能讓那些被新型冠狀病毒蔓延搞得緊張不安的人特別感興趣並不感到意外。但伯恩斯懷疑,觀眾是否留意到影片關於傳染病疫情期間社會恐慌的更重要意義。
伯恩斯通過電話對《財富》雜誌說:「我們片中的傳染病與這次冠狀病毒的相似之處是無關緊要的,偶然的。更為重要、更為準確的是社會反應、恐懼的蔓延以及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這可能是準確的東西。」
「英雄人物應該是科學家」
如果說《傳染病》中的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確有相似之處,那麼有一個簡單的原因可以解釋,即伯恩斯做了研究。
在《傳染病》的編劇過程中,伯恩斯始終努力創作一部在科學上儘可能最準確的傳染病題材驚悚片。他請來伊恩·利普金和拉裡·布裡連特,讓他們根據科學和自身在流行病學領域的一手經驗,幫助虛構一種病毒。通過與科學家的溝通,伯恩斯還構思了關於社會對這樣一種病毒可能作出什麼反應的想法。這些反應林林總總,從哄搶商店到一個像救世主一樣的視頻博主散播「假消息」。
伯恩斯回憶道:「最初向(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介紹這個創意的時候,我就說,我希望《傳染病》儘可能有科學依據。我不想做一部缺乏科學性的好萊塢災難片。英雄人物應該是科學家。」
幸運的是,布裡連特和利普金讓伯恩斯有兩位「英雄科學家」可以求助。上世紀70年代,布裡連特是最終消滅天花的流行病學家之一。與此同時,利普金在他所從事的領域以「病毒獵手」著稱。
流行病學有一點非常吸引伯恩斯。他說,專家們普遍認同,傳染病疫情暴發不是「『假設』的問題,而是『何時』的問題。他們對我說的話變成現實,我並不感到意外」。
恐懼加劇種族排外情緒
《傳染病》描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病毒傳播:虛構的MEV-1傳染病,以及傳染病蔓延引發的恐懼情緒。這種恐懼情緒導致社會支離破碎,妨礙國際社會應對疫情。目前,伯恩斯正在密切關注他能看到的關於公眾對新型冠狀病毒反應的新聞報導,許多反應涉及人們基於恐慌作出與衛生專家的建議背道而馳的決定。
隨著健康的消費者想要防範冠狀病毒,口罩變得脫銷,造成醫護人員可能面臨口罩短缺,從而增加他們感染冠狀病毒的可能性。雖然口罩對預防病人傳染疾病相對有效,但專家說,口罩對防止健康人群得病並不那麼有效。
一些提出以冠狀病毒為由讓學生待在家裡、希望關閉全美各地學區和大學的請願書得到越來越多的籤名。與此同時,一些學區在本社區並沒有這種病毒確診病例的情況下陷入恐慌。雖然新型冠狀病毒在美國境內只有12例確診病例,但共享汽車平臺已經面臨不可理喻的投訴增多的情況,全美各地唐人街在苦苦保住生意。這兩個事例令人沮喪地想到具有排外和種族主義色彩的緊張氣氛,而這類緊張氣氛往往在危機時期升溫。
伯恩斯說:「除了病毒的科學性,史蒂文·索德伯格和我還感興趣的是我們的社會,先前存在的社會條件是如何讓我們容易受到恐懼情緒以及病毒的影響。」
社交媒體助長過度反應
伯恩斯說,影片的關鍵之處在於這樣一幕:勞倫斯·菲什伯恩扮演的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官員埃利斯·奇弗在有線電視新聞網節目中談論裘德·洛扮演的艾倫·克魯姆維德這個人物。克魯姆維德是一個陰謀論者,在疫情蔓延過程中以煽動反政府情緒出名。他一度假稱感染了MEV-1病毒,因此他在視頻博客上直播他可以用一種取自連翹的簡單的順勢療法「治癒」自己。這引發公眾蜂擁到藥店購買這種藥物,並由於感染人群與健康人群接觸,導致病毒傳播。
在片中,奇弗說:「想要得病,你得首先接觸病人或他們摸過的某個東西。想要變得驚恐,你只需接觸謠言,或電視節目,或網際網路。我認為,克魯姆維德傳播的東西比疾病要危險得多。」
伯恩斯最近頻頻思考的問題是由社交媒體平臺和對媒體機構的信任缺失助長的公眾過度反應和恐慌情緒。伯恩斯指出,美國已經陷入自身的健康危機——季節性流感。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估計,從2019年10月1日到2020年2月1日,美國有2200萬至3100萬人感染流感。
伯恩斯說:「人們害怕冠狀病毒,卻根本不關心季節性流感,這就說明我們缺乏區分風險的能力這一重要問題。人們因為電影《大白鯊》而不去遊泳,但會在大海裡做比遊泳更有風險的事。這是公共衛生領域的人士面臨的一個問題,因為一旦人們感到害怕,局面就很難控制。」
伯恩斯提出的建議是洗手,避免觸摸自己的臉部,信任科學界的專家,謹防傳播恐懼心理的媒體和別有用心的政界人士在社交媒體上散發的虛假信息。
美商務部長言論「沒人性」
1月末,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說,中國的冠狀病毒疫情有助於「加速工作機會回流北美」。這暗示他認為疫情是一個商機。
布裡連特說:「如果他這麼說,那麼他不適合擔任公職,不適合獲得公眾信任。我們從事公共健康領域的人對公眾健康負有監護人和受託人的責任。我們不能從中謀利。但是,我們處在民族主義抬頭的時期,你不能把它變成一個政治事件。但我不能不說這樣一個事實,即天花是因為來自數十個國家的科學家共同努力才被消滅的。」
伯恩斯補充說,聽到羅斯對中國人民的災難如此沒有人性,讓他感到「害怕」。他說:「每個人有不同的社會經濟處境,每個人有自己的觀點、自己先入為主的成見,但恐懼不會讓我們更具備理性的能力。」
電影《傳染病》劇照(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