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傳染病》編劇談抗疫:社會恐慌比傳染病更可怕

2020-11-2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2月14日報導美國《財富》雜誌網站2月13日刊登了題為《電影<傳染病>編劇、科學顧問反思該片在冠狀病毒危機中的新關聯性》的文章,作者是伊薩克·費爾德伯格,文章摘編如下:

在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的流行病學題材驚悚片《傳染病》發行9年之後,中國武漢暴發的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世界經濟產生衝擊,在遠離顯而易見的疫源地的地方引發恐慌。

疫情還使人們對《傳染病》重新產生興趣,將影片中虛構的傳染病與現實中的傳染病作對比。

鑑於這些表面上的相似之處,編劇斯科特·伯恩斯對這部2011年的電影可能讓那些被新型冠狀病毒蔓延搞得緊張不安的人特別感興趣並不感到意外。但伯恩斯懷疑,觀眾是否留意到影片關於傳染病疫情期間社會恐慌的更重要意義。

伯恩斯通過電話對《財富》雜誌說:「我們片中的傳染病與這次冠狀病毒的相似之處是無關緊要的,偶然的。更為重要、更為準確的是社會反應、恐懼的蔓延以及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這可能是準確的東西。」

「英雄人物應該是科學家」

如果說《傳染病》中的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確有相似之處,那麼有一個簡單的原因可以解釋,即伯恩斯做了研究。

在《傳染病》的編劇過程中,伯恩斯始終努力創作一部在科學上儘可能最準確的傳染病題材驚悚片。他請來伊恩·利普金和拉裡·布裡連特,讓他們根據科學和自身在流行病學領域的一手經驗,幫助虛構一種病毒。通過與科學家的溝通,伯恩斯還構思了關於社會對這樣一種病毒可能作出什麼反應的想法。這些反應林林總總,從哄搶商店到一個像救世主一樣的視頻博主散播「假消息」。

伯恩斯回憶道:「最初向(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介紹這個創意的時候,我就說,我希望《傳染病》儘可能有科學依據。我不想做一部缺乏科學性的好萊塢災難片。英雄人物應該是科學家。」

幸運的是,布裡連特和利普金讓伯恩斯有兩位「英雄科學家」可以求助。上世紀70年代,布裡連特是最終消滅天花的流行病學家之一。與此同時,利普金在他所從事的領域以「病毒獵手」著稱。

流行病學有一點非常吸引伯恩斯。他說,專家們普遍認同,傳染病疫情暴發不是「『假設』的問題,而是『何時』的問題。他們對我說的話變成現實,我並不感到意外」。

恐懼加劇種族排外情緒

《傳染病》描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病毒傳播:虛構的MEV-1傳染病,以及傳染病蔓延引發的恐懼情緒。這種恐懼情緒導致社會支離破碎,妨礙國際社會應對疫情。目前,伯恩斯正在密切關注他能看到的關於公眾對新型冠狀病毒反應的新聞報導,許多反應涉及人們基於恐慌作出與衛生專家的建議背道而馳的決定。

隨著健康的消費者想要防範冠狀病毒,口罩變得脫銷,造成醫護人員可能面臨口罩短缺,從而增加他們感染冠狀病毒的可能性。雖然口罩對預防病人傳染疾病相對有效,但專家說,口罩對防止健康人群得病並不那麼有效。

一些提出以冠狀病毒為由讓學生待在家裡、希望關閉全美各地學區和大學的請願書得到越來越多的籤名。與此同時,一些學區在本社區並沒有這種病毒確診病例的情況下陷入恐慌。雖然新型冠狀病毒在美國境內只有12例確診病例,但共享汽車平臺已經面臨不可理喻的投訴增多的情況,全美各地唐人街在苦苦保住生意。這兩個事例令人沮喪地想到具有排外和種族主義色彩的緊張氣氛,而這類緊張氣氛往往在危機時期升溫。

伯恩斯說:「除了病毒的科學性,史蒂文·索德伯格和我還感興趣的是我們的社會,先前存在的社會條件是如何讓我們容易受到恐懼情緒以及病毒的影響。」

社交媒體助長過度反應

伯恩斯說,影片的關鍵之處在於這樣一幕:勞倫斯·菲什伯恩扮演的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官員埃利斯·奇弗在有線電視新聞網節目中談論裘德·洛扮演的艾倫·克魯姆維德這個人物。克魯姆維德是一個陰謀論者,在疫情蔓延過程中以煽動反政府情緒出名。他一度假稱感染了MEV-1病毒,因此他在視頻博客上直播他可以用一種取自連翹的簡單的順勢療法「治癒」自己。這引發公眾蜂擁到藥店購買這種藥物,並由於感染人群與健康人群接觸,導致病毒傳播。

在片中,奇弗說:「想要得病,你得首先接觸病人或他們摸過的某個東西。想要變得驚恐,你只需接觸謠言,或電視節目,或網際網路。我認為,克魯姆維德傳播的東西比疾病要危險得多。」

伯恩斯最近頻頻思考的問題是由社交媒體平臺和對媒體機構的信任缺失助長的公眾過度反應和恐慌情緒。伯恩斯指出,美國已經陷入自身的健康危機——季節性流感。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估計,從2019年10月1日到2020年2月1日,美國有2200萬至3100萬人感染流感。

伯恩斯說:「人們害怕冠狀病毒,卻根本不關心季節性流感,這就說明我們缺乏區分風險的能力這一重要問題。人們因為電影《大白鯊》而不去遊泳,但會在大海裡做比遊泳更有風險的事。這是公共衛生領域的人士面臨的一個問題,因為一旦人們感到害怕,局面就很難控制。」

伯恩斯提出的建議是洗手,避免觸摸自己的臉部,信任科學界的專家,謹防傳播恐懼心理的媒體和別有用心的政界人士在社交媒體上散發的虛假信息。

美商務部長言論「沒人性」

1月末,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說,中國的冠狀病毒疫情有助於「加速工作機會回流北美」。這暗示他認為疫情是一個商機。

布裡連特說:「如果他這麼說,那麼他不適合擔任公職,不適合獲得公眾信任。我們從事公共健康領域的人對公眾健康負有監護人和受託人的責任。我們不能從中謀利。但是,我們處在民族主義抬頭的時期,你不能把它變成一個政治事件。但我不能不說這樣一個事實,即天花是因為來自數十個國家的科學家共同努力才被消滅的。」

伯恩斯補充說,聽到羅斯對中國人民的災難如此沒有人性,讓他感到「害怕」。他說:「每個人有不同的社會經濟處境,每個人有自己的觀點、自己先入為主的成見,但恐懼不會讓我們更具備理性的能力。」

電影《傳染病》劇照(資料圖片)

相關焦點

  • 抗「疫」|這10部傳染病電影,值得看.
    傳染病的擴散,給社會和人類造成的影響,本來就是電影和電視劇的一個重要主題,今天就給大家推薦10部值得一看的電影,在消遣宅在家裡的無聊時間
  • 醫學人文電影:《傳染病》
    疾病,在這裡是索德伯格手上展示人性和社會的工具,而不是恐怖的來源,更不是戰爭武器甚至是陰謀論的用具。很顯然,這是一個「持不同政見者」的角色,他所打亂的社會的正常運作。可悲的是,他在網絡上還有一大堆信徒和擁躉的追隨。設計這個角色,並不是要彌補「掛萬漏一」的可能性,更不是諷刺那些無腦的圍觀群眾,而是對於大眾傳播的一種諷刺。在大眾傳播的領域裡,「造謠」和「闢謠」是最常見的孿生兄弟。在疾病中,阿蘭是一個明確的造謠者,而那些為了自保追隨阿蘭的「圍觀群眾」,則是隱性的「造謠者」。
  • 低估傳染病?小心電影變成現實
    新冠肺炎是今年很多人一直都關注的話題,而在此之前就有許多這類題材的電影上映。電影上映兩年後,韓國爆發了中東呼吸綜合症的疫情,傳染病的噩夢從電影來到了現實。2008年的《盲流感》就通過一場傳染病事件探討了人性的善惡。劇情講述一個陷入致盲病毒的城市,所有的患者被不惜一切代價隔離了起來,每一個人都要在極端的環境中做出抉擇。電影改編自諾貝爾獎得主,葡萄牙小說家何塞.薩拉馬戈的同名小說。
  • ...血疫|傳染病|人間大浩劫|極度恐慌|麥可·克裡頓|十二猴子|天...
    CNN新聞3月17日報導,由於2020年新冠病毒在全球爆發,那些預言病毒爆發的災難題材電影在iTunes訂閱榜單的排名不斷攀升。這類電影講述了病毒、細菌、瘟疫爆發帶來的災難,並指出導致人類滅絕的可能並非殺傷力巨大的核武器,而是生化武器。1971年的《人間大浩劫》,或稱《天外來菌》,2008年重拍。
  • 電影《傳染病》:看見和看不見的真相
    新冠病毒疫情蔓延,不經意帶火了一部作品——美國影片《傳染病》。影片自2011年上映以來一直不溫不火,在豆瓣、百度等平臺上的評分也不高;如果這場疫情沒有發生,也許很多人都像我一樣,不會意識到它的深刻。對於這一點,如果沒有瘟疫,我們似乎永遠看不到,或視而不見,大多數人都更願意宣示強大。而影片最令人稱許的「冷酷」,就在於毫不留情、又極其準確地揭示了脆弱。來看吧,面對瘟疫,人會怎麼樣?最開始,是憤怒、不知所措、惶惶不安,隨著感染者越來越多,病毒性質撲朔迷離,疾控中心慌了:究竟是什麼病毒?感染源在哪?是否能夠預防和治癒?
  • 原創10部傳染病電影 你看過幾部
    原標題:10部傳染病電影 你看過幾部 春節到了,這本是一個萬家燈火,全家歡樂團圓的日子,但是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給新年蒙上了一層陰影 縱觀這個人類的歷史,一直都在與傳染病做鬥爭,都是以人類的勝利為結局。
  • 美國電影《傳染病》未刪節版展現全球性的恐慌,一場瘟疫席捲全球
    《傳染病》是美國華納兄弟影業公司的一部災難片,於2011年9月9日在北美上演。一個出國旅行者正準備把信用卡遞到酒吧侍者的手上,一個商務會議在一片握手和問好中開始,一個男人在公交車上咳嗽…… 這些本沒有關聯的事情被一種傳染病聯繫在了一起。
  • 推薦10部「傳染病」電影
    《流感》在此,敗家子推薦10部與傳染病有關的電影,希望用衝擊療法(衝擊療法,又叫滿灌療法或暴露療法,簡單說就是讓人長時間暴露在他最恐懼的畫面中,從而消除恐懼),驅走大家心頭的陰霾。這部電影交出的答卷雖然不是滿分,但卻能拿到迄今為止的影壇最高分。缺點是男主的「聖母」有些牽強,反而難得飾演純壞蛋的馬東錫,更有人味兒。▶《傳染病》:凡人皆有一死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低了。可能導演把國際巨星像群演一樣用完就扔,傷害了某些小朋友脆弱的神經,才導致分數高開低走。但事實上,這部電影雖然碎片,但在細節和某些橋段的刻畫方面,簡直是天才。
  • 美國電影《傳染病》 推薦觀看!
    美國電影《傳染病》描寫了一隻蝙蝠如何引起一場席捲世界的傳染病。這部電影仿佛就是今年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劇本。所有在新聞中,在網上遇到的名詞,情節,故事,疫情發展,全部在本片中找到了縮影。《傳染病》是美國華納兄弟影業公司的一部災難片,於2011年9月9日在北美上演。
  • 電影《傳染病》太可怕,與現實高度相似
    《傳染病》是2011年在美國上映的一部電影。當時的豆瓣評分僅僅6.3分,有不少網友評論這部電影「瑕疵很多,力度不夠」,也有人說「簡直就是魔幻與現實」,更有網友說「如果某天真的有如此一種疾病,我相信會和電影上一樣」......
  • 美國電影《傳染病》完整版 推薦觀看!
    美國電影《傳染病》描寫了一隻蝙蝠如何引起一場席捲世界的傳染病。這部電影仿佛就是今年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劇本。所有在新聞中,在網上遇到的名詞,情節,故事,疫情發展,全部在本片中找到了縮影。《傳染病》是美國華納兄弟影業公司的一部災難片,於2011年9月9日在北美上演。
  • Contagion《傳染病》、《世紀戰疫》
    表面是在講傳染病,實際上,貪婪、自私、恐懼、卑劣、不忠……才是人性的傳染病。但影片中也顯現了人性的另一層面:善良、無私、無畏、愛與關懷……在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時期,看看這部影片,也許給我們不僅僅是身體方面,更是人性的提醒。你可能在影片中找到你自己!
  • 被傳染病改變的醫學與社會
    內科醫生約翰·斯諾試圖尋找傳染病的源頭,在經過詳細的走訪和勘察之後,他在倫敦地圖中標註了每一個患者死亡的地點,他們往往分布在水泵和水井的周圍。這份「死亡地圖」證實了霍亂的主要傳播途徑是水源,被患者糞便汙染過的水成為疾病的溫床。更重要的是這種方法,將數值系統與傳染病研究相結合,這是醫學實踐從經驗主義走向理性的關鍵。1859年,倫敦的下水道改造工程開始。
  • 跨越百年的希望與恐懼:以傳染病為主題的好萊塢電影
    一方面,電影作品能夠通過生動形象的場景刻畫,為我們展示、科普現實中曾經發生過的真實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叫「原來如此」;另一方面,電影作品還能夠起到預示性的作用,用藝術手法告誡人們「不該怎樣」。從傳染病和大流行的角度來看,電影則像是一種能夠引起人們共鳴的文化記錄,不僅歷史性地描述了疾病的爆發起始過程,更反映出人們在疫情期間的真實心理狀態。
  • 這幾部傳染病電影中,我看到了一些新問題
    這段時間我看了二十多部關於傳染病的電影。這樣的調查研究一天完不成,就一天無法搞清楚烈性傳染病是怎麼從動物到達人身上,並形成人傳人新鏈條的。這就是《感染列島》這部電影最可貴的地方,我看了不少相關題材的電影,絕大部分電影更傾向於渲染傳染病的可怕和治療過程的傳奇性,基本不涉及調查的過程,頂多也就是在對話裡提一句病毒可能的原始或者中間宿主。
  • 戰疫史志文藝繁興啟示錄丨每次烈性傳染病爆發 都是災難片的重新...
    不管是公元6世紀被稱作「査士丁尼鼠疫」的第一次鼠疫大流行,還是公元14世紀被稱作「黑死病」的第二次鼠疫大流行,都消滅了很大比例的歐洲人口,深刻改變了歐洲的社會秩序、人口結構、文化經濟、政治格局和生存環境。眾所周知,災難片(Disaster Film)是電影版圖中非常龐大的一個族群,而全球性傳染病的爆發對該類型片也有著類似鼠疫對歐洲歷史那樣深遠的影響。
  • 這些傳染病電影,濃縮疫情眾生相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所考驗的不僅是人類身體的免疫系統,也是一次對人性與社會系統的巨大考驗。隨著疫情擴散,以對抗傳染病為題材的影視劇作品也再次得到人們的關注。儘管大多是虛構故事,但其中折射的社會眾生相,對世間百態對真實捕捉就像一部部現代寓言,無不令我們深思,給人類以警示。~ 電影篇 ~1.
  • 這7部傳染病災難片,看完頭皮發麻
    立足當下,不少傳染病題材的災難片,都相繼走入觀眾視野,讓人們重新審視災難的可怕、人類的渺小以及人性的複雜。 影片通過多線敘事,用群像式的刻畫,表現了人類在災難面前的不同狀態,直擊抗疫一線和病毒學專家的高光時刻。 2.
  • 病毒有多可怕?看看這幾部「傳染病」主題的災難電影就知道!
    但是不少人,似乎並沒有認知到病毒的可怕。那麼看看下面幾部電影,你是否還會覺得國家是過度恐慌?1、流感這部影片上映於2013年,講的是一群來自東南亞的偷渡客歷盡艱辛來到韓國,但是全體都死在了貨櫃內,只有一人逃出來。這個人並不知道自己身上攜帶著豬流感病毒,並且可以通過唾沫傳播。
  • 電影傳染病主演宣傳防疫:別輕視病毒 也無需多疑
    電影傳染病主演宣傳防疫原標題:《傳染病》主演在線宣傳防疫,馬特.達蒙、凱特.溫斯萊特近期經常被翻出來重看的電影《傳染病》主演們應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邀請,進行了一個電影傳染病主演宣傳防疫「電影中我對傳染病免疫,現實中我不可能相信自己對新冠免疫。」「電影中的傳染病是假的,而新冠病毒的危險是很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