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張國榮的經典唯《霸王別姬》,雖然是一部同志題材的電影,卻也讓人看的如痴如醉,程蝶衣演繹了最美的虞姬,也終其一生只想唱這一段戲,愛一個人,這樣純粹的程蝶衣註定是要被世俗的紛擾無情的埋葬的,他愛的段小樓並非良人,為了求生他沒有顧及同門之誼,甚至連自己的愛情也拋棄了。整部片子場面極其華麗,每一個人物刻畫的都十分細膩,故事也是盪氣迴腸,讓人看過之後竟會有一種無法言喻的痛楚,為虞姬,為程蝶衣,也為已經逝去的哥哥張國榮。
在這部劇當中,哥哥塑造的程蝶衣這個角色無疑是深入了觀眾的骨髓的,因為哥哥和程蝶衣的完美結合,才讓霸王別姬有了今天的地位,成為經典當中的經典。程蝶衣是非常純粹的,一生只愛一個段小樓,只唱一段戲,氣質非凡,可是在現實生活當中,要是擁有這樣的氣質,那麼註定人生會走向悲劇。因為在他的世界裡,沒有任何的過渡,要麼是黑色,要麼是白色,不能容忍任何的過渡,這樣怎麼能適應這紛繁複雜的社會呢?所以,程蝶衣縱有絕代風華,也不過是一曲戲夢,最後只能走向自我的毀滅。
時光匆匆,小哥已經離開我們14年了,昨天又一次重溫的他的經典《霸王別姬》。虞姬死了,程蝶衣死了,張國榮死了,戲裡戲外,恍惚間我覺得小哥還活在我們的身邊。在《霸王別姬》裡,每每看到他,都會有種心靈為之一顫的感覺。那種沒落貴族的高雅氣質,那種哀怨又驕傲的眼神,那種輕柔又充滿情感的動作,無一不讓人心牽程蝶衣的所有一切。他的情感,他的心情,他愛的人與他妒忌的人。
他是虞姬,他是楚霸王。他們命運被捆綁在一起。一起成角兒,一起唱戲,一起生活。程蝶衣以為他們會 一直這樣的生活下去。然而,現實中被張公公、菊仙、袁四爺打破了平靜。張公公玷汙了蝶衣。菊仙這個名妓搶走了蝶衣的「霸王」,也許袁四爺在京戲方面是蝶衣的知音,他在蝶衣失去小樓的最痛苦的時候,讓蝶衣產生了幻覺。
文化大革命來了,一切真的都顛覆了?永遠不要考驗人性,因為人性最禁不起考驗。因此,段小樓終於在紅衛兵的逼迫下背叛程蝶衣時,作為看客的我並不感到意外。可是程蝶衣意外,因為他的心裡,段小樓不只是段小樓,他還是楚霸王,是君臨四方的王。突然間程蝶衣失控了,聲淚俱下地指責段小樓,控訴菊仙。其實對於程蝶衣而言,段小樓早已背叛,娶了菊仙,放棄唱戲,丟了寶劍,和四兒搭檔演霸王……可是,只有這一次,段小樓從真正意義上來講背叛了程蝶衣。
這個名為小豆子的男孩從此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戲班的訓練生活艱苦乏味,尤其是在戰亂的年代。師哥的出現和關懷給了新來的小豆子莫大的安慰和溫暖。漸漸的,他也有了很多好夥伴。小石頭的夢想就是成為"角兒"——然後吃很多很多的糖葫蘆。這樣一個看起來有點可笑的夢想,在那樣一個封閉動亂食不果腹的環境下,從一個孩子嘴裡說出來,剩下的只有辛酸。最終,小石頭拉著小豆子偷偷跑出去,吃糖葫蘆,聽"角兒"唱戲。
然而違反紀律的後果是慘痛的,被師傅抓住後,小豆子主動站出來承受責罰,小石頭卻滿臉淚花地把懷裡揣著的一堆糖葫蘆塞到嘴裡,然後選擇了上吊。小豆子長得清秀,被安排唱旦角。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一曲思凡,意想不到卻又是必然的轉折,給小豆子的人生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從"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到"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與其說是終於唱對了戲詞,不如說是一種心態的改變和對唱戲全部地投入。人戲不分。
時勢造就命運,這個故事大概註定要以悲劇結尾。在建國後的那場大規模運動中,段小樓早就不是小時候那個敢作敢當衝在前的師哥,為了生存,他把曾經在戲班子板磚拍頭的絕技用來懺悔,"揭發"上一秒還在執著地為他畫霸王妝的程蝶衣是"敵人"。最終,兄弟反目,菊仙自縊,蝶衣小時候撿到的棄嬰"小四"長大了,成為了批鬥蝶衣的主力之一。所有的大夢最終都醒了。"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虞姬終於從戲中走出來了嗎?也許是,也許不是,但他選擇了真的自刎來結束這場或許荒誕不經卻又實實在在真真正正發生了的沉甸甸的夢,時代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