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電影之二十七——霸王別姬: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2020-10-04 李先生的春

霸王別姬

  充滿生生死死的戲劇衝突,反映著新舊社會的梨園血淚和梨園風氣

  通俗中見斑斕,曲高而和者眾

  一部絢爛、令人陶醉的史詩

  1992年出品

  導 演:陳凱歌

  主 演:張國榮  張豐毅  鞏 俐

  ·第四十七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

  ·第四十六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費比西獎

  ·第五十一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法國電影愷撒獎最佳外語片獎片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

  《霸王別姬》改編自香港女作家李碧華的原著小說,描述的是新舊社會梨園裡一段悽婉悱惻的"愛情"故事,影片並不著重記述風雲變幻的世事更迭,而是以野史般的筆觸渲染近半個世紀的一段情愫……它描述了老北京的兩個京劇藝人在時光流轉的歲月中,在藝術上、心靈上的陰晴圓缺,以及那被情感愛恨糾纏的欲說還休的迷離人生……

  20世紀20年代,9歲的小豆子隨著做妓女的母親來到關家科班,懇求關師傅收留他學京戲。小豆子眉清目秀,卻長了六指。六指是不能當京劇演員的,母親狠下心來用刀切掉他那根畸形的指頭,因疼痛和驚懼而慘叫的小豆子被按倒在祖師爺的香案前完成了入梨園行的儀式。

  同科班的孩子雖然都出身貧寒,卻都歧視這個妓女的兒子。惟有大師兄小石頭對他憐憫關照,豪情仗義的小石頭成了小豆子的偶像和保護神。

  關師傅讓小豆子學坤角,讓他念"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雖然對於這種性別顛倒的意識他曾做過本能的抗拒,但在戲院這種環境的潛移默化的滲透下,小豆子最終接受了"女嬌娥"的角色。

  在棍棒的威逼之下,小石頭、小豆子的技藝有了長足進步,第一次在太監家唱堂會合演《霸王別姬》獲得滿堂彩。不久他們都成了紅極一時的名角,小石頭藝名段小樓,小豆子藝名程蝶衣。他們的演出也獲得了熱衷於"捧角"的權勢人物袁四爺的青睞。慢慢地,程蝶衣的內心發生了變化,他對自己的身份產生了混淆之感,"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他對師兄的友情逐漸發展為同性之愛,在他的心裡,段小樓就是霸王,自己就是虞姬。他和師兄相約要演一輩子《霸王別姬》。

  可是,一個青樓裡的風塵女——菊仙的出現,改變了這種現狀,她對段小樓以身相許,使程蝶衣的理想被踐踏,他把自己用屈辱換來的、師兄嚮往已久的名貴寶劍贈給了段小樓,並聲稱同師兄分道揚鑣。然而在關師傅的召喚下,師兄弟二人再次合作。

  抗戰勝利了,國民黨傷兵大鬧戲院,抓走蝶衣。為救蝶衣小樓和菊仙四處奔走,但由於誤解,二人再度分手。

  文化大革命爆發了,段小樓成了牛鬼蛇神。在群眾鬥爭大會上,師兄弟和其他挨鬥者一律戲妝示眾,小樓忐忑不安,蝶衣卻宛如當年那樣精心為霸王色臉。在造反派的威逼審訊下,師兄二人相互揭發"罪行"。段小樓首先被迫揭發蝶衣,將他歷史上的醜行和美麗的幻想都作為"罪行"抖露出來。震驚而惶惑的蝶衣以牙還牙,他認為小樓背叛的根源在於菊仙,大罵菊仙是"臭婊子"。段小樓又被迫表白:"她是妓女,我不愛她。"菊仙承受不了打擊,最終上吊自盡。

時光總要流逝,一切都成為往事,"四人幫"被打倒了,程蝶衣和段小樓在分離了22年的舞臺上最後一次合演《霸王別姬》,程蝶衣唱罷最後一句,用他送給段小樓的那把注滿他感情和幻想的寶劍自刎了,結束了自己的演藝生涯,最終實踐了他的人生和藝術理想,雖然那理想是已經破碎了的。

  《霸王別姬》是導演陳凱歌的第5部影片,它選擇中國文化積澱最深厚的京劇藝術及藝人的生活,細膩地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是兩岸三地電影人合作拍片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電影雅俗共賞的典範作品。影片充滿激情地敘述了一個延續半個世紀的故事,內中二男一女的情感糾葛,同性戀與異性戀的衝突,極具張力地展示了人在角色錯位及災難時期的多面性和豐富性。不僅具有縱深的歷史感,更將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摻著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歷史發展盤旋糾錯地展現出來,兼具細膩的男性情誼與史詩的格局。

"霸王別姬"本是一幕歷史逸話,而在這裡,它演變成一段梨園的血淚,一縷梨園的風氣,一幅時代的畫卷,一個歷史的烙印。主人公也由兩個痴情男女變換為兩個相互重疊的男人--段小樓與程蝶衣,他是花臉,他是青衣,他的堅毅和他的溫柔,他的唇吻輪廓剛毅凝固,他的眼角眉梢愛意滿溢,他是叱吒縱橫的霸王,他是從一而終的虞姬。也許什麼都不是,只是那一個蒼涼的手勢--天黑前最後一幕灰藍,是那個特定時代的風花雪月,是那些隨風飄遠的紅顏遺事……

  陳凱歌選擇中國文化積澱最深厚的京劇藝術及藝人的生活來表現他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是很聰明而獨到的。《霸王別姬》一片深刻地挖掘了中國文化歷史及人性,影像華麗,劇情細膩,內蘊也更為豐富深廣,銀幕影像的張力更具歷史深度。

  ——國際影評聯盟評委

  很多大導演都拍過同性戀題材的片子,這些嚴肅的藝術家並非獵奇,而是因為他們探索人性找到了一個新的現實的起點,因為藝術關注的是人類視野之內的一切事情,對於藝術來說,從來沒有表現的盲區。在《霸王別姬》裡,同性戀題材的展現可以視為電影藝術對世俗禁區的突破,也可以反過頭來,視做社會開放所帶來的邊緣空間的進一步擴大。無論如何,華語同性戀電影的國際反響之強烈,所體現的異質的聲音之高揚,必將帶來傳統行為方式與道德觀念的裂變,對社會的進步和人與人的和諧共處都會起到推動作用。

  ——《新聞周刊·讓愛變得真切勇敢》

  《霸王別姬》的成功來自故事,來自人物,來自導演,來自戲裡戲外不能分割的愛恨糾纏。這樣的電影看一次就是一次消耗,回頭張望自己和命運的連接時,前生來世的驚覺輪迴是不能用言語描述的。

  ——臺灣青年網絡作家 藤井樹

  這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新高峰,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的曠世巨作。

  ——《紐約時報》

喜歡可以點讚、關注、收藏、評論並轉發和大家一起分享哦!歡迎私信互動!

相關焦點

  •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史詩經典《霸王別姬》
    熟悉電影史的人都知道,中國電影的開山之作脫胎於京劇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先生《定軍山》中的武打片段。京劇的銀幕化不僅穩拿了中國人初次嘗試拍攝影片的第一,而且也戲劇性地使國粹-京劇與&34;電影緊緊結合在一起。這種聯姻仔細想來很有意味。而電影《
  • 影視鑑賞;《霸王別姬》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作為榮獲一九九三年坎城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獎的電影《霸王別姬》,被認為是陳凱歌導演所拍的最完美的影片。該片場面精緻華麗,人物刻畫細膩豐滿,故事盪氣迴腸,充分體現了導演駕馭鏡頭語言的嫻熟程度。影片藉助於幾位京劇演員人生、命運的曲折展現對人的生存理想與現實存在著的永恆矛盾做了哲理的探索與闡釋。影片因其嫻熟的藝術技巧及內蘊的豐厚的東方化的人文主題勇奪坎城金棕櫚大獎,是迄今為止中國電影所獲得的最高榮譽。使本片成為不朽經典的另一個原因當然是哥哥空谷絕唱的表演。「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但真正做到,又有幾人,哥哥做到了,所以他不屬於凡間,天國才是他自由歌唱的地方。
  • 《霸王別姬》‖程蝶衣: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霸王別姬》講述的是兩個京劇演員程蝶衣與段小樓之間將近半個世紀的恩怨情仇。《梨園洛》中有一句話,「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部電影,電影裡面的主人公程蝶衣分不清夢境與現實,舞臺上他扮演著虞姬,舞臺下他也同樣活在虞姬這個角色當中,曲終人散卻不願意醒來,以至於最後走向了悲劇的命運。
  • 《霸王別姬》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來到戲班,母親祈求師父成全兒子的未來。面目清秀是個青衣的材料,卻因為發育畸形,長了一個六指。母親跪在地上哀求。師父一句:祖師爺不賞飯。母親跑到磨剪子菜刀的地方,把兒子的頭用圍巾蒙上,刀起指落,還是小豆子的程碟衣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就被母親拽著在契約上用帶血的手按了血印。
  • 影評霸王別姬: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人活一世什麼才是快樂呢?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評《霸王別姬》的人物形象才子佳人,王侯將相,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電影《霸王別姬》在一種悽涼的敘事氛圍中,講述了程蝶衣因演戲,迷戀上自己的角色(虞姬)喜歡了上了師哥(霸王),導演在簡單的故事情節中,表達了程蝶衣對戲的瘋狂與熱愛,影片中為了展現程蝶衣這一人物形象的瘋魔,採用「時間段」的情節設計,始終圍繞程蝶衣和段小樓(師哥)這兩人物形象以及對特殊道具「寶劍」的選擇都表現程蝶依對演戲得痴迷。
  •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淺析《霸王別姬》
    程蝶衣的出身不好,自己的母親和戲班子在民國的社會大環境下都屬於「下三濫」的職業,程蝶衣的幼年一直是和青樓中的女子為伍,自小便很難培養出鮮明的性別認識。人們都說十指連心,切掉指頭的滋味那個幼小的小豆子是何滋味我們無從得知,但我們知道十指連心的痛楚遠沒有被別人背叛的滋味難受。小豆子在那個冬天失去了親人,而段小樓則成為了在那段最難的日子裡最信賴的依靠。
  • 《霸王別姬》:不瘋魔,不成活。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中)
    他要請蝶衣和小樓去舍下小酌細談「霸王別姬」這齣戲。小樓言辭婉拒,那爺見風使眼,袁四爺留下「那麼日後踏雪訪梅,再談不遲。」江湖老道,似乎預示著另一場戲的開演!人生如戲,在另一個舞臺上,正在上演著另一出人生大戲。青樓女子菊仙(鞏莉飾)被一群尋歡作樂的人逼著要嘴對嘴地餵酒喝。菊仙大喊「你們再逼,我就從這跳下去!」小樓站在樓下,面帶微笑示意。
  •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就是虞姬
    《霸王別姬》是中國唯一一部獲得金棕櫚獎項的,在中國電影史上也具有著裡程碑意義的一部電影。兩個人因其對戲劇與人生關係的理解有本質的不同,圍繞著一出《霸王別姬》生出的愛恨情仇開始隨著時代風雲的變遷不斷升級,終釀成悲劇。這部電影從公公尚在的民國到文革結束,橫跨了民國,日本侵略,國民黨,共產黨上臺,文革。窺一斑而知全貌,我們我們能從這部電影裡電影裡看到時代的變遷,風雲的變幻,也能看到處在那個時代小人物生存的艱難。
  • 《霸王別姬》戲如人生,人生如夢。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編劇李碧華、盧菲。這種情感綿延50年,其中經歷了中國社會的滄桑巨變,也經歷了他們之間情感的巨變與命運的巨變——「戲夢人生」導演在本片中充滿激情的敘述這個延續半個世紀的故事,但他卻不滿足於僅僅是講故事
  • 不忍二刷的經典《霸王別姬》|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但驀然想起,他的偶像——張國榮,已經離開我們7年,其作品《霸王別姬》也上映了27年之久。提到《霸王別姬》,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可能會由這個詞聯想到曾經的典故:意氣風發的西楚霸王項羽,落魄到走投無路。與愛妾虞姬和愛馬訣別,無奈在烏江自刎。
  • 《霸王別姬》:不瘋魔,不成活。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中)
    電影《霸王別姬》劇照(接上篇)患難與共的師兄弟終於成角了!他要請蝶衣和小樓去舍下小酌細談「霸王別姬」這齣戲。小樓言辭婉拒,那爺見風使眼,袁四爺留下「那麼日後踏雪訪梅,再談不遲。」江湖老道,似乎預示著另一場戲的開演! 人生如戲,在另一個舞臺上,正在上演著另一出人生大戲。青樓女子菊仙(鞏莉飾)被一群尋歡作樂的人逼著要嘴對嘴地餵酒喝。菊仙大喊「你們再逼,我就從這跳下去!」小樓站在樓下,面帶微笑示意。
  • 人生如戲——《霸王別姬》觀後有感
    最近閒暇在網上看了電影《霸王別姬》,看後許久不能平靜,夜深回味良久,寫下自己感受以慰思緒。這是程蝶衣和段小樓的故事,這是真虞姬和假霸王的故事,這是戲曲與社會相衝突的故事。這是一個悲劇,每一個人的悲劇。電影中說他是「梨園行的霸王」,我想,他是個真正懂戲愛戲的人,即使他是落後的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但他終生對戲曲,對中國古典文學的不懈追求使其人格魅力得到彰顯。再者,有人說,他愛程蝶衣,在我看來,他愛的大概是虞姬吧,只因程蝶衣對虞姬這一形象作了最動人的詮釋,他才會對程蝶衣有種執念。袁世卿是個固執的人,或者說他有過于堅定的信念。
  • 戲如人生,從《霸王別姬》看主角的人物命運
    93年版的《霸王別姬》是由張國榮、張豐益和鞏俐等領銜主演的一部愛情、劇情和同性電影。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段小樓(張豐毅)與程蝶衣(張國榮)是一對打小一起長大的師兄弟,兩個人一個演生,一個演旦,一向配合天衣無縫,尤其一出《霸王別姬》更是譽滿京城,為此兩人約定合演一輩子《霸王別姬》。但兩人對戲劇和人生的關係的理解由本質不同,段小樓深知戲非人生,程蝶衣則是人戲不分。
  • 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
    古箏曲《一簾幽夢》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世事若棋,棋若世事。人生如戲,人生就像是一出沒有彩排的舞臺劇,沒有設定好的劇本,也沒有預演,一旦登上社會的舞臺就是現場直播;戲如人生,一幕劇從開幕到落幕,就像人的生命一樣從出生到死亡,只不過人生沒有彩排、沒有劇本。
  • 《霸王別姬》:人生如戲,段小樓不懂,程蝶衣亦不懂,你懂了嗎?
    由陳凱歌導演,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的國產電影《霸王別姬》,是中國電影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影片獲得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得此殊榮的中國影片。同時還獲得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該片用半個世紀的時間線,展現了兩位京劇伶人的悲歡離合。揭示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以及對人性的思考。
  • 拍出如戲人生的,除了《霸王別姬》,還有這部
    陳凱歌那部,自然是《霸王別姬》。兩人的作品,題材相似:時間跨度都長,主角都是戲曲人物。侯孝賢那部,時間上走過了臺灣的日據時代,人物,則是臺灣布袋戲大師李天祿。不同於程蝶衣的虛構,李天祿,是真實人物。《戲夢人生》(豆瓣:8.3;IMDB: 7.2; 爛番茄:影評人100% V.S.
  • 朗誦: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戲如人生作者 | 青青子衿  · 朗誦 | 茉清攝影 | 崔軍 · 編輯 | 絹子人生是個大舞臺,每個人都在舞臺上,盡情地演繹著悲歡離合,不同的是,有的人唱得是悲劇,有的人唱得是喜劇。悲劇免不了讓人看了落兩行清淚,唏噓感嘆一番,而喜劇則會讓人心生愉悅,為之喝彩。戲曲的悲喜由戲文決定,而人生的悲喜卻由自己決定。 那些懷抱初心,矢志不渝,為之奮鬥的人,會演繹一出苦盡甘來、事業成功的喜劇,那些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的人,會演繹一出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人生喜劇,那些深情長情,懂得自愛又懂得熱愛別人的人,會演繹一出愛情友情雙豐收的喜劇。
  • 曾軼可新單曲《戲》正式發布|戲如人生,人生入戲
    ——《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裡最難讓人忘卻的就是「不瘋魔不成活」的程蝶衣,段小樓說霸王是假霸王,虞姬是真虞姬張國榮化身程蝶衣,程蝶衣儼然真虞姬,滄桑倒轉歲月輪迴的幻麗之外,愛恨恢恢,戲裡戲外,難辨真假。 戲夢人生,大抵是對人生無常的一種浪漫解讀。因著人生四處散落的狂喜與絕望,相遇與分離,濃縮成為銀幕或舞臺上的一場幻夢。人生入戲,似乎也是一場道不明的夢境。
  •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痴人正是十三郎
    雁歸何處覓殘塘紅綃夜渡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一部電影就是一段人生,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十三郎悲劇的一生,甚至超越劇本,是香港電影某段的一生。1、人生如戲整部電影,巧借一名說書人分段的講出,從嬉笑到怒罵,從玩笑到真情,從莞爾到唏噓,一點點的抓緊聽眾(觀眾)的心。
  • 《愛情電影聖經》: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總有一種愛情能夠打動你
    在《青春電影手冊》的第七輯中,主編程青松講述的是影史100佳的青春電影。三年過後,在這個系列的第八輯中,我們迎來了「愛情」這個話題。就像是程青松在書中所講的那樣,「愛情是電影中表現最多的主題,幾乎所有電影都會涉及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