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鬢邊不是海棠紅》的播出,這一話題一時上了熱搜。尹正以作品致敬偶像,他參演的電視劇在播出後也大放異彩,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驀然想起,他的偶像——張國榮,已經離開我們7年,其作品《霸王別姬》也上映了27年之久。
提到《霸王別姬》,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可能會由這個詞聯想到曾經的典故:
意氣風發的西楚霸王項羽,落魄到走投無路。與愛妾虞姬和愛馬訣別,無奈在烏江自刎。
這部電影的名字,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電影是講述項羽和虞姬之間悽美的愛情故事。與「霸王別姬」字面普通的含義相反,電影的深層次敘述令人難以概括描述。
《霸王別姬》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導演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1993年7月26號上映。講述了兩位京劇演員在中國社會不斷發展變遷的半個世紀裡經歷的種種。影片包含了對京劇文化,舊社會人的生存狀態以及對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這部堪稱經典的電影,通過其緩緩道來的敘述,一步步讓觀眾深陷其中。
長達兩個小時五十一分的電影全程無尿點,通篇流暢,大可以一倍速食用。這不僅歸功於製片組的努力,也歸功於幾位演員的精彩演繹。
童年時期,初到梨園,小豆子因一隻手有六個手指被梨園班主拒絕收為徒弟。
妓院裡的男孩長大了留不住,為了送走他,他被母親狠心切掉了第六根手指。從此,他的身體多了一道疤。
初來乍到的陌生感、沉默寡言的性格、出身背景的不體面、梨園孩子們的譏笑。只有另一個稍早到梨園的男孩——小石頭,給了小豆子一個心靈的棲息地。
電影開始之時,便有一個學藝的孩子——小癩子,因為忍受不了梨園的練功嚴苛,總想著逃出梨園。終於有一次,他帶著小豆子逃出了梨園,吃到了夢寐以求的冰糖葫蘆,偶遇了一場名角兒的演出。可是名角兒在戲臺上的風光不禁讓小癩子淚流滿面。對於當時在梨園刻苦學藝的他們來說,成角兒是他們的夢想。
抱著成角兒的信念,他們又回到了梨園,結果整個梨園的孩子都因此挨了毒打,小豆子更為嚴重。小癩子深知自己也難逃一頓毒打,看著師傅對小豆子不斷揮舞的板子,他害怕地從懷裡掏出了冰糖葫蘆,一個勁的猛往嘴裡塞,不久便直接上吊自盡。
成角兒這個願望還是需要承受太多艱難。對於親眼目睹這次死亡發生,所有人都陷入了恐懼的深淵,包括小豆子。
生命的脆弱在那一刻被無限的放大了。原來,生命就如一層薄霧一般,可以感受,卻無法抓牢。
少年時期,師傅的嚴厲和刻骨的毒打也無法讓小豆子背出「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這句思凡,只因他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這樣的倔強,僅僅只是為了保留住他最後的那份自尊。
一天,所謂的經理受到了張公公的派遣,到梨園選角唱戲,挑中了眉目清秀的他,來人讓他背兩句思凡。如此難得的大好機會,可是他還是不如人願地背錯了。不止一次寬慰他的小石頭,再也不能讓他如此固執,小石頭順手拾來了菸斗,在他的嘴裡一陣攪,血從他的嘴裡溢出。
這次,他終於背對了。用師傅的話來說,是小石頭成全了小豆子。
之後,小豆子的演出極得張公公的心,一臺戲唱完後,他被人帶到了張公公的府上。再一次,他的身體又留下了一道「疤」,一道深深刻進靈魂裡的「疤」。
從此,他在唱戲這條路上似乎走向了坦途大道,可是他再也出不了戲了。
三次生理傷害,給小豆子帶來的還有三次嚴重的心理創傷。一次又一次刻苦銘心的成長,讓小豆子蜷縮躲在了戲裡。他入戲給自己留一方淨土,自己給自己救贖。
時間很快,長大成人的兩個少年如願以償成為了名角。曾經沒有個像樣名字的他們,成角後也擁有了各自的藝名:小豆子——程蝶衣,小石頭——段小樓。最佳拍檔的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蝶衣說:&34;&34;
小樓應:&34;
蝶衣已經習慣了師哥的陪伴,從他初次進梨園時,師哥對他的關照中就已經形成了這種潛移默化的心靈依賴。
不過這樣相互陪伴的日子終究沒有長久,菊仙和袁四爺的出現分別打破了這種協調的陪伴。
從在花滿樓被小樓救下後,菊仙就被小樓深深吸引,她花光了自己所有積蓄,從花滿樓贖回自己,不顧一切的嫁給了小樓。而袁四爺深陷蝶衣演的虞姬,特此要好好栽培師兄弟兩人,不過小樓知道袁四爺只不過施捨般的愛屋及烏,留有自尊和好強的他,於是對蝶衣留下一句:「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然後便帶著菊仙斷然離去。
之後,蝶衣為了救小樓給日本人唱戲,被冠以叛徒的罪名;他因和小樓的分道揚鑣日漸消沉,和袁四爺在一起時染上了大煙,毀了原先好好的嗓子。
小樓和菊仙想要過上普通平凡的清淡日子,但也沒有如願。菊仙不讓他唱戲但又需要他貼補家用,可他學了半輩子的身家本事就是唱戲啊。
從師傅的去世到梨園的落敗,從抗日戰爭的開始再到後來的混亂年代。兩個人的京劇之路變得事與願違。
這部電影被分類為了&34;影片,但其實電影的敘述並沒有直接露骨地表達這個點。主要表述的,其實還是曾經京劇藝術文化半個世紀的發展和變遷。
對程蝶衣和段小樓,電影的敘述像春雨那般,潤物細無聲地描述了蝶衣對小樓的情誼。可能在最開始。他對師哥,就是像對兄長那般的依賴和眷戀。可是隨著情感的積累,一切都無法估量了。
人世間,感情是最無法被定義的一種東西。
愛情、親情和友情,只不過是對某些關係之間產生感情的籠統稱謂。就像許許多多的愛情,從最開始到最後,慢慢地就像季節更替般,演變成了一種親情。而親情之中又夾雜了許多父子、母子之間產生的友情。
在時代大背景之下,每個人肩上都背負著難以承受的痛苦。社會的殘酷,人性的缺陷是這個以悲劇告終的故事中的最大推手。
在蝶衣,小樓和菊仙三人中,菊仙敢愛敢恨,可以為小樓付出所有。她似乎明白他們師兄弟的感情,但也尊重蝶衣和小樓之間的情誼。哪怕她在被批鬥中因蝶衣傷心又傷身,卻也依舊從批鬥的廢墟中幫蝶衣撿回了他愛惜的劍。
那把劍是蝶衣與小樓的情誼寄託之物,可是菊仙自己已經沒了寄託。她過往的傷疤,在眾人面前被血淋淋地剖開凌遲。最終毫無念想的菊仙回到家中,穿上她人生中最美的嫁衣,自盡而亡。
「菊仙」:看似是在蝶衣和小樓這段感情中的插入者。但其實,菊仙不過是他們之間感情的導火索。沒有她,一切還是會發生。
「蝶衣」:在成長的過程中被母親拋棄,身體被凌辱。在千瘡百孔的人生裡,把自己所有的執念傾注到了他所愛的戲當中。晦暗的人生中唯一的心靈寄託——師哥,也在他的生命中漸漸消逝。在經歷種種身心的摧殘下,他最終用那把劍,結束了自己生命。電影的開始就預示了這個悲劇。
「小樓」:活得通透,從小就愛護照顧自己這個寡言固執的師弟。他愛戲,但不入戲。他對菊仙負責,但也在生活的逼迫下一次次傷了菊仙的心。在眼睜睜看著菊仙和蝶衣的相繼離開後,這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生為人處事世故圓滑的他沉默了……
他們的故事戛然而止。
電影裡有一句話,是程蝶衣剛到梨園時,師傅訓誡他說:「想要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
可是程蝶衣和段小樓受的罪,還不足以支撐他們人生中零星半點的「人前顯貴」,甚是諷刺。
許多人看完這部電影久久意難平。在一個個讓人胸口堵塞的情節疊加後,最終讓觀眾在某一刻爆發壓抑。這其實是源於人們對美好事物存在的期冀。
有人說,「這世上但凡美好事物,不過曇花一現,瞬間凋敝。」
大概所有的美好事物,都因它的短暫和殘缺而令人心存遺憾和悲哀,而同時讓人久久無法忘卻。
電影裡呈現的這一面,與現實生活隔的,僅僅不過是一層屏幕的距離。但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遺憾讓人回望呢?
悲傷的故事是生活的一小部分縮影,但我們依舊積極向上,努力生活。
從生活的瑣碎快樂中獲取能量,治癒悲傷,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