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評《霸王別姬》的人物形象
才子佳人,王侯將相,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電影《霸王別姬》在一種悽涼的敘事氛圍中,講述了程蝶衣因演戲,迷戀上自己的角色(虞姬)喜歡了上了師哥(霸王),導演在簡單的故事情節中,表達了程蝶衣對戲的瘋狂與熱愛,影片中為了展現程蝶衣這一人物形象的瘋魔,採用「時間段」的情節設計,始終圍繞程蝶衣和段小樓(師哥)這兩人物形象以及對特殊道具「寶劍」的選擇都表現程蝶依對演戲得痴迷。
首先,整部影片採用了獨特的「時間段」來構成整部影片的情節,為程蝶依這一人物形象做好鋪墊,整部影片的時間可以分為清之亡期,民國初期,抗日勝利時期,文革時期等幾個階段,其中,清之亡期,文革時期這兩場戲,更是在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清之初期程蝶依因第一次當角,而被張公公看上這一情節,為後來程蝶依喜歡上自己師哥,沉迷虞姬的角色不能自拔買下了伏筆,也暗示著程蝶依一步步瘋魔,分不清現實與夢幻。文革時期,程蝶依與段小樓被現實逼得反目成仇,互相陷害這一情節,揭露出現實生活是殘酷的,戲終究是戲,假的就是假的,夢總會醒的,永遠成不了真,同時也代表了程蝶依夢境的破滅和對現實的失望。
其次,道具能夠參與影片的劇情,對故事情節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在《霸王別姬》中,對於道具「寶劍」的選擇十分巧妙,在影片裡寶劍象徵著程蝶依的希望和夢,只要拿起寶劍,她就是虞姬,師哥就是霸王。
最後,影片以程蝶依的入戲太深,一直痴戀著師哥扮演的霸王,與師哥的清醒,在現實娶其他女子為妻形成對比,表現出程蝶依對現實的逃避,也暗喻著程蝶依這一人物的悽涼命運,為影片的結尾,程蝶依最終走向死亡,最終死在霸王的劍下埋下伏筆,表現了戲裡戲外的差距,夢境與現實的差別。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一場現實與夢境的較量,程蝶衣終於在最後上演了一場真正的《霸王別姬》,選擇死在了霸王的劍下,滿足了她的願望,成全了她的一番愛意,也成全了她的夢,使她成為了真正的虞姬。
人活一世,到底怎麼樣才是快樂呢?
當我們簡單時,認為複雜是快樂,煩瑣時,認為簡單是快樂,貧窮時,認為富裕是快樂,富裕時,認為貧窮是快樂,平凡時,認為成功是快樂,成功時,認為平凡是快樂,其實在我們尋找新的快樂時,已經丟掉了過去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