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閒暇在網上看了電影《霸王別姬》,看後許久不能平靜,夜深回味良久,寫下自己感受以慰思緒。
這是程蝶衣和段小樓的故事,這是真虞姬和假霸王的故事,這是戲曲與社會相衝突的故事。這是一個悲劇,每一個人的悲劇。
袁四爺、關師傅、程蝶衣、段小樓,他們都是戲痴,在那個時代,有多少自由可供他們揮霍,他們是社會的逆行者。最終有人選擇調轉方向順從社會的旨意,有人固執前行。最終,竟無一以喜結局。
關於袁世卿。電影中說他是「梨園行的霸王」,我想,他是個真正懂戲愛戲的人,即使他是落後的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但他終生對戲曲,對中國古典文學的不懈追求使其人格魅力得到彰顯。再者,有人說,他愛程蝶衣,在我看來,他愛的大概是虞姬吧,只因程蝶衣對虞姬這一形象作了最動人的詮釋,他才會對程蝶衣有種執念。袁世卿是個固執的人,或者說他有過于堅定的信念。法庭上,他反駁法官所陳述的《牡丹亭》是淫詞豔曲的觀點,他笑他們低俗,他氣他們膚淺,慷慨陳詞,令人震撼。戲曲是他至死也不曾忘記的摯愛。
關於關師傅。自古「嚴師出高徒」,是他的嚴厲苛刻將小石頭和小豆子打磨成了熠熠閃光的段小樓和程蝶衣。電影的前半部分中關師傅對徒弟的懲罰近乎殘忍,我為那群十幾歲的孩子感到痛心。在看完全片後我發現這其實是個愛徒弟的好師傅,他本質不壞,手段再過分也掩蓋不了他愛徒弟愛京戲的心。他甘負罵名,只為讓學生能將京戲完美地演繹,我想他對京戲的熱愛是滲透到骨子裡去了的。關師傅是真正為京戲獻出了一生的人,他至死也在唱戲,了了心願,便長睡不醒,將對戲曲的滿腔熱忱交付給了他信任的徒弟們。
關於菊仙。這個不落俗的妓女是真的很愛段小樓吧,愛情是她生命中最珍貴的財富、最美好的記憶。她本是煙塵女子,因此缺乏安全感,她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長棲的枝頭,尋尋覓覓,尋尋覓覓,她終為段小樓傾心,她因他的出現,生命有了新生機,因而獲得重生,可最後卻也因他而死,正應了全劇「從一而終」的主題。菊仙深知程蝶衣對段小樓的感情,她也自知給不了像蝶衣那樣驚世且絕對的愛,於是她似乎是在害怕著程蝶衣,她擔心有一天自己真成了程段之間所謂的「第三者」,利用段小樓對自己的愛將程蝶衣逼上絕路,想必也是迫不得已的做法,因為她只是想能與段小樓擁有一段安寧平凡的生活。可她終究也是個善良的女子,嫉妒程蝶衣卻也同情他,像是能理解程蝶衣內心的痛苦與絕望,她給予他些許愛護和支持。人都很自私,菊仙能做到這樣,已是不易。
關於段小樓,他有一顆常人之心,可以說是全劇中最貼近現實的人物,他的形象也因此變得有些醜陋,文革被批鬥時,他對蝶衣、菊仙的揭發已是展現他真性情的最好證據。兄弟之情在生死面前是那樣無力,愛情在利益面前又算得了什麼?他讓蝶衣絕望瘋狂,讓菊仙心死如灰,他們的死與段小樓是分不開的。他是劊子手吧,可是細想,在那個年代裡,又有誰是慈善家呢?這裡便要提到十年文革這段令人不忍回首的歷史。空有愛國熱情,只顧瞎起鬨的紅衛兵造成了多少家破人亡,他們的種種行為,何其野蠻,何其荒唐,從他們身上,我們也該看到人性醜惡的一面。沒有誰是天生的救世主、慈善家,人都是為利益而活的,我感到深深的悲哀。敢做敢當不代表堅毅和有勇有謀,他是講義氣的段小樓,卻不夠堅定,不夠智慧。
關於程蝶衣——全劇的靈魂。我們不管他對段小樓的感情是愛還是依賴,都要相信戲曲和段小樓是他一生的信仰,關師傅曾告訴他們:「要想人前顯貴,您必定得人後受罪。」小豆子堅定著這一點,他堅韌不拔,傾灑心血,最終成為眾人追捧的程蝶衣。因為蝶衣告訴段小樓想跟師哥一起唱一輩子戲,小樓對蝶衣說:「你可真是不瘋魔不成活啊!」他將生命寄托在京戲上,他為戲而活,為戲而瘋。蝶衣在面對紅衛兵時,絲毫沒有退縮,他堅守戲劇的傳統精粹,決不允許人破壞踐踏,不惜受排擠打壓,他就是這樣一個戲痴。也正因為他對戲曲的痴愛,才會使他「人戲不分」,這與段小樓「深知戲非人生」截然不同。我揣測不出蝶衣對段小樓的感情,那大概是種愛吧,可蝶衣是活在戲夢中的,而段小樓太過於世俗平凡,他是真虞姬,他卻是假霸王,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命,他們不是一路人。蝶衣不似段小樓般對世俗有很多貪戀,因此他對人生也看得更為透徹,他知道路是他們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怨不得別人,他說「是咱們自個兒一步一步,一步步走到這步田地的報應」,他不怨別人,深知命運由自己掌控著。蝶衣的從一而終是讓人敬佩的,他不變的信仰,不變的追求感動著千萬人。蝶衣自刎而死用的是那把師哥頂喜歡的劍,他在和師哥最後一次合作中假戲真做,虞姬死了,程蝶衣死了,經歷了那麼多波折後,他平靜面對生死,留下師哥獨自寸斷肝腸。「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程蝶衣演了一輩子虞姬,可以說,他的死成全了虞姬,也成全了自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蝶衣始終崇拜著小樓,可當他看到師哥為了自己的利益屈身求全時,段小樓高大的形象轟然倒塌,程蝶衣的內心也終於崩潰,他的眼裡徒留絕望和背叛,時隔二十二年能又一次與師哥同唱那《霸王別姬》已經讓他滿足,死亡,對他來說也是解脫,一個不與世容的人,活著該有多少艱辛?
霸王別姬,最終卻成了姬別霸王,這齣戲是對程蝶衣悲哀的最佳詮釋,亦是段小樓坎坷人生的寫照。
我始終持著敬意看待他們的每一個故事,我也愈加明白那些關於人性善惡美醜的道理。人總得要有屬於自己的信仰,從一而終是最高尚的選擇,既然堅定地選擇了一條路,那便走下去吧,自個兒去成全自個兒,多創造精彩,少留些遺憾。
悲劇是一時的,而悲哀永存,我們懷抱他們的故事,去走一條屬於自己的漫長道路,勿忘悲哀,勿演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