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霸王別姬》觀後有感

2021-01-09 李旺澤

最近閒暇在網上看了電影《霸王別姬》,看後許久不能平靜,夜深回味良久,寫下自己感受以慰思緒。

這是程蝶衣和段小樓的故事,這是真虞姬和假霸王的故事,這是戲曲與社會相衝突的故事。這是一個悲劇,每一個人的悲劇。

袁四爺、關師傅、程蝶衣、段小樓,他們都是戲痴,在那個時代,有多少自由可供他們揮霍,他們是社會的逆行者。最終有人選擇調轉方向順從社會的旨意,有人固執前行。最終,竟無一以喜結局。

關於袁世卿。電影中說他是「梨園行的霸王」,我想,他是個真正懂戲愛戲的人,即使他是落後的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但他終生對戲曲,對中國古典文學的不懈追求使其人格魅力得到彰顯。再者,有人說,他愛程蝶衣,在我看來,他愛的大概是虞姬吧,只因程蝶衣對虞姬這一形象作了最動人的詮釋,他才會對程蝶衣有種執念。袁世卿是個固執的人,或者說他有過于堅定的信念。法庭上,他反駁法官所陳述的《牡丹亭》是淫詞豔曲的觀點,他笑他們低俗,他氣他們膚淺,慷慨陳詞,令人震撼。戲曲是他至死也不曾忘記的摯愛。

關於關師傅。自古「嚴師出高徒」,是他的嚴厲苛刻將小石頭和小豆子打磨成了熠熠閃光的段小樓和程蝶衣。電影的前半部分中關師傅對徒弟的懲罰近乎殘忍,我為那群十幾歲的孩子感到痛心。在看完全片後我發現這其實是個愛徒弟的好師傅,他本質不壞,手段再過分也掩蓋不了他愛徒弟愛京戲的心。他甘負罵名,只為讓學生能將京戲完美地演繹,我想他對京戲的熱愛是滲透到骨子裡去了的。關師傅是真正為京戲獻出了一生的人,他至死也在唱戲,了了心願,便長睡不醒,將對戲曲的滿腔熱忱交付給了他信任的徒弟們。

關於菊仙。這個不落俗的妓女是真的很愛段小樓吧,愛情是她生命中最珍貴的財富、最美好的記憶。她本是煙塵女子,因此缺乏安全感,她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長棲的枝頭,尋尋覓覓,尋尋覓覓,她終為段小樓傾心,她因他的出現,生命有了新生機,因而獲得重生,可最後卻也因他而死,正應了全劇「從一而終」的主題。菊仙深知程蝶衣對段小樓的感情,她也自知給不了像蝶衣那樣驚世且絕對的愛,於是她似乎是在害怕著程蝶衣,她擔心有一天自己真成了程段之間所謂的「第三者」,利用段小樓對自己的愛將程蝶衣逼上絕路,想必也是迫不得已的做法,因為她只是想能與段小樓擁有一段安寧平凡的生活。可她終究也是個善良的女子,嫉妒程蝶衣卻也同情他,像是能理解程蝶衣內心的痛苦與絕望,她給予他些許愛護和支持。人都很自私,菊仙能做到這樣,已是不易。

關於段小樓,他有一顆常人之心,可以說是全劇中最貼近現實的人物,他的形象也因此變得有些醜陋,文革被批鬥時,他對蝶衣、菊仙的揭發已是展現他真性情的最好證據。兄弟之情在生死面前是那樣無力,愛情在利益面前又算得了什麼?他讓蝶衣絕望瘋狂,讓菊仙心死如灰,他們的死與段小樓是分不開的。他是劊子手吧,可是細想,在那個年代裡,又有誰是慈善家呢?這裡便要提到十年文革這段令人不忍回首的歷史。空有愛國熱情,只顧瞎起鬨的紅衛兵造成了多少家破人亡,他們的種種行為,何其野蠻,何其荒唐,從他們身上,我們也該看到人性醜惡的一面。沒有誰是天生的救世主、慈善家,人都是為利益而活的,我感到深深的悲哀。敢做敢當不代表堅毅和有勇有謀,他是講義氣的段小樓,卻不夠堅定,不夠智慧。

關於程蝶衣——全劇的靈魂。我們不管他對段小樓的感情是愛還是依賴,都要相信戲曲和段小樓是他一生的信仰,關師傅曾告訴他們:「要想人前顯貴,您必定得人後受罪。」小豆子堅定著這一點,他堅韌不拔,傾灑心血,最終成為眾人追捧的程蝶衣。因為蝶衣告訴段小樓想跟師哥一起唱一輩子戲,小樓對蝶衣說:「你可真是不瘋魔不成活啊!」他將生命寄托在京戲上,他為戲而活,為戲而瘋。蝶衣在面對紅衛兵時,絲毫沒有退縮,他堅守戲劇的傳統精粹,決不允許人破壞踐踏,不惜受排擠打壓,他就是這樣一個戲痴。也正因為他對戲曲的痴愛,才會使他「人戲不分」,這與段小樓「深知戲非人生」截然不同。我揣測不出蝶衣對段小樓的感情,那大概是種愛吧,可蝶衣是活在戲夢中的,而段小樓太過於世俗平凡,他是真虞姬,他卻是假霸王,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命,他們不是一路人。蝶衣不似段小樓般對世俗有很多貪戀,因此他對人生也看得更為透徹,他知道路是他們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怨不得別人,他說「是咱們自個兒一步一步,一步步走到這步田地的報應」,他不怨別人,深知命運由自己掌控著。蝶衣的從一而終是讓人敬佩的,他不變的信仰,不變的追求感動著千萬人。蝶衣自刎而死用的是那把師哥頂喜歡的劍,他在和師哥最後一次合作中假戲真做,虞姬死了,程蝶衣死了,經歷了那麼多波折後,他平靜面對生死,留下師哥獨自寸斷肝腸。「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程蝶衣演了一輩子虞姬,可以說,他的死成全了虞姬,也成全了自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蝶衣始終崇拜著小樓,可當他看到師哥為了自己的利益屈身求全時,段小樓高大的形象轟然倒塌,程蝶衣的內心也終於崩潰,他的眼裡徒留絕望和背叛,時隔二十二年能又一次與師哥同唱那《霸王別姬》已經讓他滿足,死亡,對他來說也是解脫,一個不與世容的人,活著該有多少艱辛?

霸王別姬,最終卻成了姬別霸王,這齣戲是對程蝶衣悲哀的最佳詮釋,亦是段小樓坎坷人生的寫照。

我始終持著敬意看待他們的每一個故事,我也愈加明白那些關於人性善惡美醜的道理。人總得要有屬於自己的信仰,從一而終是最高尚的選擇,既然堅定地選擇了一條路,那便走下去吧,自個兒去成全自個兒,多創造精彩,少留些遺憾。

悲劇是一時的,而悲哀永存,我們懷抱他們的故事,去走一條屬於自己的漫長道路,勿忘悲哀,勿演悲劇!

相關焦點

  •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史詩經典《霸王別姬》
    影片根據李碧華的同名小說改編,根據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與楊小樓畢生搭檔演繹《霸王別姬》的軼事進行創作,在歷史浮沉的宏大背景下,構築了一幕戲裡戲外的戲夢人生。,上映於1993年,影片一經亮相,便好評如潮。
  • 影視鑑賞;《霸王別姬》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作為榮獲一九九三年坎城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獎的電影《霸王別姬》,被認為是陳凱歌導演所拍的最完美的影片。該片場面精緻華麗,人物刻畫細膩豐滿,故事盪氣迴腸,充分體現了導演駕馭鏡頭語言的嫻熟程度。影片藉助於幾位京劇演員人生、命運的曲折展現對人的生存理想與現實存在著的永恆矛盾做了哲理的探索與闡釋。影片因其嫻熟的藝術技巧及內蘊的豐厚的東方化的人文主題勇奪坎城金棕櫚大獎,是迄今為止中國電影所獲得的最高榮譽。使本片成為不朽經典的另一個原因當然是哥哥空谷絕唱的表演。「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但真正做到,又有幾人,哥哥做到了,所以他不屬於凡間,天國才是他自由歌唱的地方。
  • 必看電影之二十七——霸王別姬: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改編自香港女作家李碧華的原著小說,描述的是新舊社會梨園裡一段悽婉悱惻的"愛情"故事,影片並不著重記述風雲變幻的世事更迭,而是以野史般的筆觸渲染近半個世紀的一段情愫……它描述了老北京的兩個京劇藝人在時光流轉的歲月中,在藝術上、心靈上的陰晴圓缺,以及那被情感愛恨糾纏的欲說還休的迷離人生……
  • 《霸王別姬》戲如人生,人生如夢。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編劇李碧華、盧菲。這種情感綿延50年,其中經歷了中國社會的滄桑巨變,也經歷了他們之間情感的巨變與命運的巨變——「戲夢人生」導演在本片中充滿激情的敘述這個延續半個世紀的故事,但他卻不滿足於僅僅是講故事
  • 《霸王別姬》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來到戲班,母親祈求師父成全兒子的未來。面目清秀是個青衣的材料,卻因為發育畸形,長了一個六指。母親跪在地上哀求。師父一句:祖師爺不賞飯。母親跑到磨剪子菜刀的地方,把兒子的頭用圍巾蒙上,刀起指落,還是小豆子的程碟衣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就被母親拽著在契約上用帶血的手按了血印。
  • 《霸王別姬》:不瘋魔,不成活。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中)
    他要請蝶衣和小樓去舍下小酌細談「霸王別姬」這齣戲。小樓言辭婉拒,那爺見風使眼,袁四爺留下「那麼日後踏雪訪梅,再談不遲。」江湖老道,似乎預示著另一場戲的開演!人生如戲,在另一個舞臺上,正在上演著另一出人生大戲。青樓女子菊仙(鞏莉飾)被一群尋歡作樂的人逼著要嘴對嘴地餵酒喝。菊仙大喊「你們再逼,我就從這跳下去!」小樓站在樓下,面帶微笑示意。
  • 《霸王別姬》‖程蝶衣: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霸王別姬》講述的是兩個京劇演員程蝶衣與段小樓之間將近半個世紀的恩怨情仇。《梨園洛》中有一句話,「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部電影,電影裡面的主人公程蝶衣分不清夢境與現實,舞臺上他扮演著虞姬,舞臺下他也同樣活在虞姬這個角色當中,曲終人散卻不願意醒來,以至於最後走向了悲劇的命運。
  •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淺析《霸王別姬》
    程蝶衣的出身不好,自己的母親和戲班子在民國的社會大環境下都屬於「下三濫」的職業,程蝶衣的幼年一直是和青樓中的女子為伍,自小便很難培養出鮮明的性別認識。人們都說十指連心,切掉指頭的滋味那個幼小的小豆子是何滋味我們無從得知,但我們知道十指連心的痛楚遠沒有被別人背叛的滋味難受。小豆子在那個冬天失去了親人,而段小樓則成為了在那段最難的日子裡最信賴的依靠。
  • 影評霸王別姬: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人活一世什麼才是快樂呢?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評《霸王別姬》的人物形象才子佳人,王侯將相,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電影《霸王別姬》在一種悽涼的敘事氛圍中,講述了程蝶衣因演戲,迷戀上自己的角色(虞姬)喜歡了上了師哥(霸王),導演在簡單的故事情節中,表達了程蝶衣對戲的瘋狂與熱愛,影片中為了展現程蝶衣這一人物形象的瘋魔,採用「時間段」的情節設計,始終圍繞程蝶衣和段小樓(師哥)這兩人物形象以及對特殊道具「寶劍」的選擇都表現程蝶依對演戲得痴迷。
  • 禁錮的人生——觀《末代皇帝》《霸王別姬》《活著》有感
    溥儀,本是淳親王之子,後因光緒帝馭龍而去,他被慈禧太后選中,進宮成為下一任傀儡皇帝。他三歲時便進宮登上帝位,成為中國最高權利統治者,可是我們細想一下,才三歲的孩子,放到現在的社會也僅僅只上幼兒園,這麼小的孩子能懂得什麼?仁義禮智信他又知道幾個?
  • 《霸王別姬》:不瘋魔,不成活。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中)
    電影《霸王別姬》劇照(接上篇)患難與共的師兄弟終於成角了!他要請蝶衣和小樓去舍下小酌細談「霸王別姬」這齣戲。小樓言辭婉拒,那爺見風使眼,袁四爺留下「那麼日後踏雪訪梅,再談不遲。」江湖老道,似乎預示著另一場戲的開演! 人生如戲,在另一個舞臺上,正在上演著另一出人生大戲。青樓女子菊仙(鞏莉飾)被一群尋歡作樂的人逼著要嘴對嘴地餵酒喝。菊仙大喊「你們再逼,我就從這跳下去!」小樓站在樓下,面帶微笑示意。
  • 不忍二刷的經典《霸王別姬》|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尹正以作品致敬偶像,他參演的電視劇在播出後也大放異彩,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驀然想起,他的偶像——張國榮,已經離開我們7年,其作品《霸王別姬》也上映了27年之久。提到《霸王別姬》,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可能會由這個詞聯想到曾經的典故:意氣風發的西楚霸王項羽,落魄到走投無路。與愛妾虞姬和愛馬訣別,無奈在烏江自刎。
  •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就是虞姬
    兩個人因其對戲劇與人生關係的理解有本質的不同,圍繞著一出《霸王別姬》生出的愛恨情仇開始隨著時代風雲的變遷不斷升級,終釀成悲劇。這部電影從公公尚在的民國到文革結束,橫跨了民國,日本侵略,國民黨,共產黨上臺,文革。窺一斑而知全貌,我們我們能從這部電影裡電影裡看到時代的變遷,風雲的變幻,也能看到處在那個時代小人物生存的艱難。
  • 戲如人生,從《霸王別姬》看主角的人物命運
    93年版的《霸王別姬》是由張國榮、張豐益和鞏俐等領銜主演的一部愛情、劇情和同性電影。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段小樓(張豐毅)與程蝶衣(張國榮)是一對打小一起長大的師兄弟,兩個人一個演生,一個演旦,一向配合天衣無縫,尤其一出《霸王別姬》更是譽滿京城,為此兩人約定合演一輩子《霸王別姬》。但兩人對戲劇和人生的關係的理解由本質不同,段小樓深知戲非人生,程蝶衣則是人戲不分。
  • 《霸王別姬》:人生如戲,段小樓不懂,程蝶衣亦不懂,你懂了嗎?
    這句話在電影裡貫穿始終,告訴我們人生的一個哲理:任何事情,做到極致,才能成功。如果把它放在每一個人的人生中,也能勾勒出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看懂?1人生如戲,被逼入魔。
  • 不一而足的人生,綻放一樣的煙火——觀電影《怨靈纏身》有感
    終究是不一而足的人生,綻放一樣的煙火。心心念,讓我盼望已久的根據宜昌籍知名網絡作家蛇從革的《宜昌鬼事》系列小說改編的網絡大電影《怨靈纏身》,終於在春節期間通過優酷平臺成功上映。得知影訊後,我選擇在農曆大年三十這天午間觀看了它。它於我像是等候已久的團年飯,滿懷期待地迎來,津津有味地開始,不疾不徐地節奏,咀嚼不盡地缺憾。
  • 拍出如戲人生的,除了《霸王別姬》,還有這部
    陳凱歌那部,自然是《霸王別姬》。兩人的作品,題材相似:時間跨度都長,主角都是戲曲人物。侯孝賢那部,時間上走過了臺灣的日據時代,人物,則是臺灣布袋戲大師李天祿。不同於程蝶衣的虛構,李天祿,是真實人物。《戲夢人生》(豆瓣:8.3;IMDB: 7.2; 爛番茄:影評人100% V.S.
  • 《霸王別姬》,離殤戲夢演繹人生輪迴,梨園風情渲染戲劇氛圍
    但不曾想,時代的變遷讓他來不及轉身,依然沉浸在戲夢之中的他被現實無情地抽打,最終寂寞的戲夢已傷千年,舞臺上的蝶衣表情決絕,一把抽出「霸王」腰際中的寶劍。程蝶衣在戲中完成了最美的輪迴,而霸王,一如千年之前的錯愕。
  • 電影《霸王別姬》: 戲如人生——從程蝶衣看人性的迷失
    霸王別姬講述了新舊社會災難深重年代的二男一女的情感糾葛, 同性戀與異性戀激烈的衝突, 其縱深的歷史感及對人性的高度關注成為亮點。 男伶程蝶衣一生迷失自我,把自己誤認為是京劇霸 王別姬中的虞姬, 把與他同演此戲的師兄段小樓幻想成楚霸王項羽 , 一生痴纏於對段小樓的愛戀之中 , 並與段小樓的妻子菊仙在情愛場裡廝殺了數十載。
  • 媲美《霸王別姬》,不失本心,戲如人生的《南海十三郎》
    由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大牌雲集,張國榮、張豐毅師兄弟,蔣雯麗飾演的柔弱女子無奈將少年程蝶衣送入戲班,外加一眾老戲骨。就是這樣一部陳凱歌導演的巔峰之作,國產電影的佼佼者卻在1997年第三十四屆金馬獎錯失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劇情片三大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