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為生活拼命努力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2020-12-24 華清遠見IT培訓

還記得2018年11月,柬埔寨一個賣紀念品的小男孩沙利(Salik)因為會說9國語言走紅網絡。

會說中文的外國男孩並不稀奇,可小沙利能說多種語言的天賦,讓他一下子變成了「網紅」。被網友稱為「語言天才」。

還記得網友問他這些語言怎麼學會的,沙利說這些語言都是通過和遊客交流,從遊客身上學來的。

還記得視頻裡小沙利身材瘦小,背著與年齡不相符的裝滿旅遊紀念品的大籃子四處叫賣,笑容燦爛,眼神裡藏著星辰大海。

成為網紅後的他,命運也隨之改變。2019年,沙利在中國一家企業的資助下,來到浙江諸暨的一所外國語學校求學。

他將會在資助下,完成從高中到大學之後的學業。

有人採訪他,問他的夢想是什麼?他說:長大以後,希望能考上北京大學,做個成功的企業家。

沙利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不是每一個貧困學子都能有走紅的機會,也不是每一個貧困學子都能得到資助。

對於沙利來說,貧窮是苦難但也是他的轉折點;但對於更多的學子來說,或許貧窮帶來的就真的只有痛苦、掙扎與迷茫,很難看到支持,信念和光亮。

但我們總能看到,無論在怎樣絕境的環境中生存。有些人依然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擺脫命運的桎梏,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認為命運本該如此。

01 無意間在知乎收藏夾裡翻到一個問題:你做的最大的賭是什麼?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的時間定格在2016年,這位答主和大家分享了他父親這輩子做的最大的賭注,就是無條件信任兒子能出人頭地,在負債纍纍的艱難日子裡,在親朋好友的阻攔和冷嘲熱諷中,堅持讓他學習電腦編程。

為了不辜負父親的期望,作者是這麼做的:

1、初中畢業底子差,電腦學習猶如天書,老師不待見,同學更優秀,自己只能埋頭苦練。

2、每天24小時,除了睡覺,都趴在電腦前學習,最終順利通過當時最難的計算機編程考試,獲得證書。

之後的社會求職之路也是坎坷不斷,但答主也都咬牙堅持到底。

如今作者已步入不惑之年,完成了二次創業,家人生活優渥,兒女雙全。

人生至此,可以圓滿落幕。

當然,這一切都感謝答主父親的這場豪賭,不然就沒有答主現在的成功。

但更要感謝的,其實是他自己。

沒有誰的成功不是賭博。賭的是未來,賭的是自己。

馬克思說: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

要想活著、活得好,就一定要有擺脫困境的勇氣。

一如作者在文章結尾所言:感謝不屈不撓的自己,興趣不是最好的老師,生存才是。

02 你所謂的學不會,不過是生活還沒有把你逼到那個境地。

當你身體健康、經濟富足的時候,舒適圈限制了你對「生存底線」的想像力。

有些人僅僅是活著,就已經花光了所有力氣。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每一個人都在努力求生,哪怕付出一切。

主人公程勇生活潦倒,為了賺錢給自己的父親治病,不惜鋌而走險,販賣印度抗癌藥。

呂受益求助程勇去印度購藥回國販賣,他想看著孩子長大。

生病的老婆婆阻止警察抓販賣假藥的程勇,她想活著。

黃毛在外流浪許多年,他想活著再回家裡看看。

生活並不曾善待他們,但他們依然留戀這個世界,從未放棄對生的追求。

人活一世,有很多必須,其中就有必須堅強。

很多年了,一組照片經常在網上被網友重新翻出來曬,那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大雪紛飛的火車站前,一個男人坐在臺階上啃乾冷的麵包。

當鏡頭與他的眼神相遇時,他似乎為自己的窘迫感到難堪。

終於再也吃不下,堂堂七尺漢子,還是忍不住落淚了……

你無法體會到別人正在經歷的生活有多艱難,可還是要繼續過下去。

走在路上,大家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面:

蹬著三輪車收廢品的人,滿滿一車廢品已經讓他們很吃力了,只好下來用力推著前進。

撿垃圾的老人,步履蹣跚,一個垃圾桶一個垃圾桶的挨個兒仔細尋找。

打掃衛生的清潔工,天不亮就開始了他們清掃工作。

無論是寒風中、酷暑裡,每一個在戶外辛苦勞作的人,都是為了生存。

很多人覺得稀鬆平常的事,正是他們嚮往的生活。

如果你沒有吃過和他們一樣的苦,你就永遠沒有資格說「人間不值得」。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03 你現在只顧著抱怨生活而荒廢的大好光陰,正是很多人嚮往的明天。

北大女孩王心儀的文章《感謝貧窮》在曾網上引起爭議,貧窮究竟是否值得感謝?

貧窮,它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幸福到底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努力拼搏;當命運對我們不公平時,我們該如何正確抗爭。

電影《風雨哈佛路》中,主人公莉絲是被命運捉弄的悲慘少女。

出生在紐約的貧民窟,她在毒品、愛滋、飢餓充斥的環境中度過童年。

可她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也不奢求別人的憐憫,她說:「我為什麼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

最終,她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哈佛大學。

04 《喜寶》中說:只有不愁衣食的人,才有資格用時間來埋怨命運。

如果你不是出身富貴,卻想要脫穎而出,那麼拼命認真地工作,將是你唯一的出路。

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一部非常寫實的職場日劇——《我們無法成為野獸》,講述一個平凡的女白領,在職場中遭受種種挫折並試圖逆襲的故事。

這部電視劇所構建出的職場困境,恰恰說出了當下許多職場年輕人的心聲。

為了一份工作,焦慮疲憊、失去自我。

想要抗爭,卻依然如電視劇名稱所暗示的結局那樣:

我們最終還是無法成為野獸,為了生存,不得不繼續負重前行。

生活,沒有「容易」二字;生活,更不該有「湊活「二字。

那麼,趁著我們現在還年輕,還有大把旺盛的精力,盡情地野蠻生長吧。

相關焦點

  • 那些拼命讀書的後浪,後來都怎麼樣了?
    不是每個青年都有條件隨時來一個想走就走的旅行,大部分人還是腳踏實地上著996的班,艱苦奮鬥著,為生活努力、為提升自我價值、為社會的發展獻出一份青年力量。 這兩天看到一個標題文章《火爆10年的紀錄片:那些不讀書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 我們都是為了生活,每天拼命的努力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了解更多我們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都在拼命的活著,因為只有選擇拼命的活著對生命才有意義,而我們每個人都會用不同的方式努力的活著。打開朋友圈,幾乎都能看到A站創業的小姐姐發朋友圈,有時候你會覺得很反感,很討厭,但是這就是別人每天努力生活的方式,說不定有一天你也會趕上這股浪潮。
  • 願 生活善待每一個拼命努力的人!
    人這一生會遇到很多人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會慢慢發現原來在自己身邊的人,早已不在了而我們也從原來的童年、少年、一步一步的走了過來直至到現在中年。現在的我們再也沒有了童年的稚嫩,少年時的歡樂。有的 只是沒日沒夜工作,每天為了那碎銀幾兩日夜奔波。
  • 那些拼命考證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考過了就是證,不過就是「症」
    那些拼命考證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考過了就是證,不過就是「症」隨著各行業從業資格審核越來越嚴格規範,各大行業的資格考試也越來越難。上大學時曾聽過一位老教授說過,有那麼一小部分人選擇不上班,待在家裡埋頭苦讀,全力以赴來考證,人們將這類人稱作「考證型人才」。他說去參加考試時,有些科目需要拿的書要裝上整整一個大旅行箱,這麼多書都帶進考場,考試還不一定能考過,當時聽了後很驚訝,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 《大贏家》:那些一絲不苟活著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笑對人生是豁達,淡然一切是釋然,一絲不苟則是人的生活守則。但認真這個詞說來簡單,做起來比攀登蜀道也輕鬆不了多少。尤其當羊群效應出現,大部人都隨波逐流,喪失個性,認真的你反倒成了異類,受到眾人的排擠。譬如學生時代我們總是有意無意的嘲諷,那些在角落默默啃讀書本的優等生的努力,再等到進入職場,從眾心理的弊端就凸顯的更為明顯,生怕吃虧就多摸魚、受到鼓動就腦子一熱去辭職...結果多是得不償失。
  • 那些努力考美國律師證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麼當初那些年不顧一切,死啃著書,硬著頭皮背法律英語,夢裡都在背誦判例,不考到BAR不罷休的律師們,後來都怎麼樣了?Darius不經意間,我成為美國執業律師已經有三、四年了。我現在都還記得當初拿到執業證書的樣子,揚眉吐氣,覺得世界都在自己的腳下。
  • 28歲的感慨,一生拼命努力的人,能得到什麼?
    有個朋友告訴我 他畢業後就開始努力奮鬥,一開始是為了家裡窮,別人都看不起他的父母,他要努力,讓別人都看起他的父母,後來結婚後 她要努力,讓家庭幸福,再後來發現 他不管怎麼努力到他父母身上都是一種排斥,不管給父母買衣服,帶他們出去玩 逢年過節給錢花 還是一起聚餐。
  • 那些拼了命的努力背後,是五十萬人的故事
    網友們都說人間太難了,《巴啦啦小魔仙》裡的凌美琪不辭而別,一定是去了魔仙堡。 翻看孫僑潞生前的資料,她留在短視頻平臺的最後一條動態是叮囑粉絲們2021年都可以健健康康的,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要關注自己的身體,要好好的生活。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道理誰都懂,勸別人容易,但勸自己太難。
  • 人為什麼要努力要拼命?努力學習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人為什麼要努力,要拼命?是為了有更多選擇自由的權利,是為了讓自己有底氣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管是拼命學習,還是努力工作,都不是最終目的,而只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學習路上順風順水的我,一路下來順利考上了省重點高中,接著上了名牌大學,再然後被保送研究生,最後過關斬將留在大城市,成為一名體制內打工人。身在大都市每日忙碌,身邊優秀的人太多了,你會有一種錯覺:生活本該就是這樣。直到去年過年的時候回老家,見到了久違的小學同學,頓時感慨萬千。
  • 藍盈瑩因拼命努力被「罵」上熱搜,努力的人不討喜,真的
    努力的人其實真的不討喜,如果你不信,那我們來看看《乘風破浪的姐姐》中最努力拼命的藍盈瑩。你自己拼命也就算了,讓別人拼命就是你的不對了?而在此之前,藍盈瑩的評價可都是努力、很勵志很向上,但就一期節目,她的人設立馬反轉,「好勝心強」、「不顧他人感受」、「沒有天分努力也沒有用」是現在人們對她努力的指責。看吧,藍盈瑩的這件事的大反轉,其實就很真實地證明了,努力真的會讓人不討喜。為什麼努力的人不招人喜歡,這個「事實」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來看看。
  • 那些長期喝飲料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做好心理準備再看……
    都說長期喝飲料不好,到底怎麼不好,好像也沒人能說得出?那麼,如果長期喝含糖飲料,最後都怎麼樣了?有一位網絡博主為了探究含糖飲料對於身體的影響,於是他拿自己做了個實驗:在不改變生活習慣、飲食不改變的情況下,每天喝3罐可樂(335ml),堅持15天,看看會怎麼樣?1. 第8天,開始長痘痘了在每天3罐可樂,連續喝了8天,共24罐可樂後,由於過多的糖分攝入增加,他臉色開始長痘痘。2.
  • 《偽戀》中的那些女孩最後都怎麼樣了?
    大家都會很好奇樂最後選擇了誰,這點在小編個人看來與大老師有點相似,但不同的是偽戀暗示的更明顯。在漫畫的結局中那些樂身邊的女孩後來都怎麼樣了呢?就讓小編帶大家看看吧。小野寺春小春是小咲的妹妹,因開學第一天被小混混糾纏後被一條樂解救,但沒看清樂的臉。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位白馬王子在小春的心中不斷美化,但後來小春知道了那位白馬王子就是姐姐喜歡的一條樂。
  • 《脫口秀大會》李雪琴火了:拼命努力的人,都把面子踩成了裡子
    在她幽默的表面下,我看到了一個把面子踩在腳底,拼命向前奔跑的李雪琴。01 想成功?先把「臉面」丟下李雪琴的爆紅,讓很多人意外。一個顏值、身材都很一般的人,憑什麼能夠在當今看臉的選秀平臺脫穎而出?她的直播視頻很多都是生活瑣事,視頻裡的她也總是大大咧咧,有啥說啥,不矯揉造作。敢於把面子踩在腳底的人,更能獲得成功的機會。李雪琴從來不怕丟面子。只要她想做,就做了,不怕拒絕。就如同她隔空喊話吳亦凡一樣。
  • 《少年的你》為了生活而努力的人:
    我是在電影剛上映的時候去電影院觀看的,剛開始的時候,挺懸的感覺,女主的人物形象,家庭,她的媽媽和男主,都給人一種匪夷所思的感覺,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都是為了活著,為了生活,女主的媽媽為了賺錢做了很多,女主也沒有辜負媽媽,有著好的成績,但男主就不同了他只有他自己,他為別人打工但為自己而活,像他們這樣的年紀,或許我們從為生活而煩惱,但他們就是這樣為了有生活而在一直努力
  • 那些縱慾過度的人最後怎麼樣了?
    情感話題:那些縱慾過度的人最後怎麼樣了?你對這個話題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也可以關注我。每天更新高質量的文章,解決你感情世界中的問題。曾經微博主頁上有過一個採訪:「在未來的社會中,90%的人會因為過度縱慾活的像蟑螂一樣,他們沒有能力改變自己和約束自己,而是沉溺於短期的快樂,直到失去自我。」
  • 那些坐過牢的女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那時我就在想,既然人家都能屈尊就駕地來坐牢,我又沒這麼出名,也沒這麼有錢,憑什麼就不能坐牢了?怎麼就不能夠承受坐牢的痛苦了?當然,坐過牢的女人很少,劉曉慶是第一個敢光明正大說自己坐過牢的女人。她的婚姻起起落落,但也算是有情人終成眷屬。有很多男人願意為她傾其所有的。可現實生活中,那些平凡的,坐過牢的女人,最後都怎麼樣了呢?
  • 為生活而奔波,為工作而拼命
    老一輩的人,生活在物質條件缺乏的年代,生活方式簡單而又單一。所以,為了生活條件的一點點改善,為了生活內容的一點點多彩,工作之內,努力工作;工作之餘,無論男女,都想盡辦法靠自己的雙手美化自己的生活。那時候,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生活,人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為了生活而奔波。
  • 那些假裝努力的大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我們終將明白努力的意義
    大學裡有許多無效的努力,最後都白費力氣了。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各不相同。有時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做得不盡如人意,雖然現在可以努力的讓自己在深夜裡感動到流淚,但依然無法扭轉白費力氣的事實。上述兩種情況都屬於在可理解的範圍之內,至於裝作努力,則屬於行為藝術,自己心裡知道自己很辛苦,但卻堅持做樣子,玩面子工程,因為想做給別人看。他們會有許多行為,像是上班族在午夜發朋友圈加班。在我看來,假裝努力最能代表什麼,就是在圖書館或者自習室搶座,每次搶到座位都會為自己高興半天。
  • 那些晚10點睡、早5點起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長期熬夜,是在找死,那麼長期堅持健康的作息,會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每天晚上10點睡、早上5點起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大咖們都是幾點起床的?先來看看這些大咖們吧。 沒有規律的生活方式對人消耗特別大,不僅是身體的消耗,精神方面也同樣會受到影響,同時工作質量也大大降低。長期早起的人,無論腦細胞還是神經細胞,壽命和活力都更強,這使他們有更好的覺醒和應激反應能力,顯得更加靈活聰明。
  • 那些為愛奮不顧身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就像梁靜茹在歌中所唱「我們都需要勇氣,去相信會在一起」。如果連這一點都沒有,在感情裡患得患失,那所謂的理解、尊重、真誠有何意義?提及勇氣,先生又不由得想起最近微博上討論很熱烈的電影《一吻定情》。裡面那個為愛情奮不顧身,傻傻付出的女孩原湘琴更是戳中了無數人的少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