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十多名受害人趕到慈谿新浦派出所報案稱自己被騙了,金額累計達100多萬。受害人大多是90後,他們表示自己通過「花唄、借唄」等平臺貸款將錢套現借給了一陳姓女子,沒想平臺的還款日期到了,不僅原本許諾的利息沒有著落,對方還遲遲拖著不還款,甚至「消失了」。一群人都曾趕往陳某家中,沒找到陳某卻遇到了與自己情況一樣的「借款人」,便相約一起到派出所報案。
民警詢問得知,受害人會在各大網絡借貸平臺處貸款並將錢轉給陳某。待平臺要求歸還這筆錢時,陳某不僅會將本金連帶手續費一起歸還,還會支付受害人3個點的利息,也就是說1萬的本金一個月就可以拿到300元的利息。
高額的利息再加上幾乎為零的成本,不少年輕人掉入了這個「金錢陷阱」,紛紛在網絡平臺上貸款,並將借錢給了陳某。
了解有關情況後,民警立刻展開了偵查,並根據受害人提供的信息鎖定並傳喚了嫌疑人陳某。據陳某供述,三年前她也曾是這個「騙局」的受害者。
她從熟人處接觸到了網貸套現這一「業務」,自己也投了不少錢,剛開始的確賺了不少,所以她做起了下家,將這個生意向朋友和同學進行推廣,從中賺取差價。
但2017年年末,陳某的「上家」就跑路了,不僅自己的錢要不回來了,身邊朋友的錢也都有去無回。
這時陳某收到他人信息,詢問是否還在做套現生意。陳某決定拿他人的錢來填補之前的欠款。只要錢能收上來,就能盤活這個「生意」,抱著這個想法,陳某「接棒」幹起了網貸套現的生意,通過在朋友圈發廣告,發動身邊的朋友和同學幫忙推廣。用新收到的錢來填補此前的欠款,3年的時間,陳某手機裡的「客戶」清單也越來越多,截至案發時已有近50多人,涉案金額到達600萬之多。
「到後來,陳某發現她欠下的利息已經越滾越多,根本還不上了。」民警說,陳某不僅拆東牆補西牆,還肆意揮霍手頭的現金。套現出來的錢,除了200多萬用於支付利息,其餘的錢均被陳某日常揮霍,包括租房、旅遊,購買家電以及滿足自己的收藏愛好。
目前,陳某因涉嫌非法吸取公眾存款已被慈谿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廣大市民要選擇有貸款資質的正規金融機構貸款,不要盲目輕信廣告中的高利誘惑,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些高額利息背後可能存在的巨大財產損失風險,年輕人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理性借貸,不要貪圖一時享樂,盲目借貸,一旦發現被騙,要及時向警方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