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西藏的足跡】倉央嘉措:濃濃的掙扎與愛, 純純的才情與詩

2021-02-07 中詩網

文|曹雅欣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

轉自:中國新聞


  導讀:

  倉央嘉措

  他,只想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

  卻偏偏走上了人生巔峰。

  他,本可以靠地位吃飯,

  卻偏偏要靠才華。

  他,生前被爭議不休,

  死後被讚譽無數。

  他,是藏地的一支奇秀。

  他,是中國文化的一頁驕傲。

  如果讓每個人說出心中最著名的西藏人物,

  他——六世達賴 倉央嘉措

  絕對是位居榜首的人物。

  那麼,他——

  傳奇在哪裡?成就在哪裡?

  讀完這一篇,立馬就門兒清!

  速讀倉央嘉措

  他是誰?

  倉央嘉措(1683.03.01-1706.11.15),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24歲英年早逝。

  倉央嘉措是一位才華出眾、富有文採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情歌。最為經典的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詞句優美,樸實生動,匯集了倉央嘉措60多首情詩,如今已被譯成20多種文字,幾乎傳遍了全世界,他的詩歌已經超越民族、時空、國界,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

  他怎樣成為達賴的?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出生在藏南門隅達旺納拉山下的宇松地區鄔堅嶺一信奉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教的家庭。倉央嘉措的本籍是門巴族。倉央嘉措是唯一一位非藏族或蒙古族出身的達賴喇嘛。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二十五日的時候,在剛剛重建竣工的布達拉宮裡,五世達賴羅桑嘉措圓寂,他的親信弟子桑傑嘉措,為了繼續利用五世達賴的權威掌管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事務,秘不發喪,向外界宣布,達賴喇嘛已「入定」,進行無限期的修行,靜居高閣,不見來人,一切事務均由「第巴」負責處理。在藏語裡,第巴的意思是由達賴任命、管理衛藏行政事務的最高官員,俗稱「藏王」,當時的第巴就是桑傑嘉措。桑傑嘉措一面欺瞞僧侶民眾和康熙皇帝,一面迅速派人到民間尋找轉世靈童,這樣,日後一旦真相敗露,也能馬上迎六世達賴入宮。

  尋找轉世靈童的地點,選在了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這裡偏僻、安定,容易保守秘密,並且那裡的人們大多信奉紅教,即藏傳佛教的寧瑪派,誕生一個黃教教主出來,將有利於黃教勢力的擴大。按照當時黃教的規矩,哪個嬰兒抓取了前世達賴的遺物,即證明是達賴轉生。一名叫倉央嘉措的農奴之子就這樣被選中,但桑傑嘉措的使者並沒有把意圖告訴孩子的父母。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他找到倉央嘉措。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準噶爾的叛亂中,從俘虜那裡偶然得知西藏五世達賴已圓寂多年。康熙十分憤怒,致書嚴厲責問桑傑嘉措。桑傑嘉措一面向康熙承認錯誤,一面派人去門巴迎接轉世靈童。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倉央嘉措被選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此時倉央嘉措已14歲。同年十月二十五日,於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

  他是怎樣做達賴的?

  在布達拉宮,倉央嘉措受到嚴格監督學經修道,他常走出庭院散心,而那些年老的經師則亦步亦趨地跟隨著他,懇求他繼續學經,生怕被第巴責罵。

  倉央嘉措出身紅教家庭,紅教教規並不禁止僧侶娶妻生子,而黃教則嚴禁僧侶接近女色,更不能結婚成家。對於種種清規戒律繁文縟節,倉央嘉措難以適應。

  倉央嘉措雖有達賴喇嘛之名,卻並無實權。第巴獨掌大權已久,達賴喇嘛只能作為傀儡存在。生活上遭到禁錮,政治上受人擺布,倉央嘉措內心抑鬱,索性縱情聲色,這既出於他對自由與愛情的嚮往,也是他對強加的戒律和權謀的故意反叛。

  就像他那首著名的詩歌寫的: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據傳說記載,他一到晚上就化名達桑旺波,以貴族公子的身份,流連於拉薩街頭的酒家、民居,再後來,竟「身穿綢緞便裝,手戴戒指,頭蓄長發,醉心於歌舞遊宴,夜宿於宮外女子之家。」

  他是怎樣圓寂的?

  此時的西藏,政局動蕩,政治矛盾已到達了極其尖銳的時期。早在明末清初,黃教為取得西藏統治權,聯合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碩特部,用武力擊敗了當時執政西藏的藏巴汗及噶瑪噶舉派。

  但和碩特部軍隊在西藏取得勝利後,長期屯駐當地不退,黃教與和碩特部實力懸殊,始終不能奪回大權。五世達賴圓寂後,桑結嘉措便開始了與和碩特汗王的鬥爭。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桑結嘉措秘密派人在和碩特首領拉藏汗的飯中下毒,卻被發現,拉藏汗大怒,立刻調集大軍擊潰藏軍,殺死桑結嘉措,並致書清政府,奏報桑結嘉措謀反,又報告說桑結嘉措所立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務,不是真正的達賴,請予貶廢

  ——康熙皇帝於是下旨:「拉藏汗因奏廢桑結所立六世達賴,詔送京師。」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倉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濱時,坐下打坐,因此圓寂。

  他被怎樣評價?

  藏傳佛教高僧對其評價為:

  「六世達賴以世間法讓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廣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詩歌和歌曲淨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他用最真誠的慈悲讓俗人感受到了佛法並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獨行讓我們領受到了真正的教義!」

  也正因為如此,倉央嘉措在藏傳佛教中一直被奉為六世,而把後來指定的六世達賴稱為七世

  他寫了怎樣的情詩?

  倉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所寫的詩歌馳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世界詩壇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異葩

  倉央嘉措14年的鄉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塵世生活經歷及他本人對自然的熱愛,激發他詩的靈感。他不僅沒有以教規來約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據自己獨立的思想意志,寫下了許多纏綿的「情歌」。他的詩歌約66首,因其內容除幾首頌歌外,大多是描寫男女愛情的忠貞、歡樂,遭挫折時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譯成《情歌》。

  在此,我們精選出詩歌八首,

  感受濃濃的掙扎與愛,

  賞讀純純的才情與詩!

  (一)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三)

  心頭影事幻重重,

  化作佳人絕代容,

  恰似東山山上月,

  輕輕走出最高峰。

  (四)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五)

  那一刻

  我升起風馬

  不為乞福

  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

  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

  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日

  壘起瑪尼堆

  不為修德

  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

  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瞬

  我飛升成仙

  不為長生

  只為佑你平安喜樂

  (六)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七)

  誰,執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

  誰,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離;

  誰,撫我之面,慰我半世哀傷;

  誰,攜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誰,扶我之肩,驅我一世沉寂。

  誰,喚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轢。

  誰,棄我而去,留我一世獨殤;

  誰,可明我意,使我此生無憾;

  誰,可助我臂,縱橫萬載無雙;

  誰,可傾我心,寸土恰似虛彌;

  誰,可葬吾愴,笑天地虛妄,吾心狂。

  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離;

  伊,攬我之懷,除我前世輕浮。

  執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萬世輪迴。

  執子之手,共你一世風霜;

  吻子之眸,贈你一世深情。

  我,牽爾玉手,收你此生所有;

  我,撫爾秀頸,擋你此生風雨。

  予,挽子青絲,挽子一世情思;

  予,執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長;

  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

  曾,憐子之情,祝你一生平安!

  (八)

  我問佛:

  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

  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

  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

  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

  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

  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

  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

  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

  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

  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

  和有情人,做快樂事

  別問是劫是緣

  所以說:

  倉央嘉措

  藏語藏文也許讀不懂,

  但是詩意與真情,

  隔著幾百年時光,我們都能讀懂。

  藏傳佛教也許不了解,

  但是生命與熱情,

  跨越紅塵與宗教,我們都能了解。

  藏地生態也許有陌生,

  但是真的表達、善的深情、美的追尋,

  飛度幾千裡山川,我們都能感動。

  在歷史上,

  有一位宗教的領袖,是六世達賴。

  在文化裡,

  有一位中國的詩人,叫倉央嘉措。

微信號:zgsgwz

如果您喜歡詩歌

那麼請關注我們

我們會不定時給您送上一場詩歌的饕餮盛宴

(投稿郵箱:zsw@yzs.com)

平臺責編:周楠

相關焦點

  • 倉央嘉措最感人的一首愛情詩:與卿再世相逢日,玉樹臨風一少年
    西藏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在這片土地上還誕生了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就是被稱為活佛的倉央嘉措;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倉央嘉措出生於西藏南部一個普通的家民家庭,父母都是農奴,家中更是世代信奉佛教,這也對於倉央嘉措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後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的接班人
  • 《十誡詩》倉央嘉措
    小編第一次發文,有不合理還請諒解那麼我們進入正題-「十誡詩」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
  • 倉央嘉措一首很經典的愛情詩,除卻當時畫眉鳥,風情許知一佳人
    古人對待的愛情態度,最是令人感動,愛得深沉,也愛得轟轟烈烈,正是由於他們的一片深情,也讓無數的詩人寫下了感人肺腑的愛情詩,尤其是清朝著名的詩人倉央嘉措筆下的愛情纏綿悱惻,每一首都寫得很真誠,也很傷感,以這首《情詩.其二十》來說,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情感細膩,有著詩人對於愛情的嚮往
  • 關於西藏,關於倉央嘉措,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段文字,分享給大家
    關於西藏,關於倉央嘉措倉央嘉措的一生仿佛是一齣戲,起承轉合,波瀾壯闊,宗教的神聖、政治的詭譎、愛情的悽美、命運的無常,使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關於西藏,關於倉央嘉措藏傳佛教裡有很多高僧大德都讓人敬仰,像蓮花生、宗喀巴、米拉日巴等,而我最佩服的,卻是倉央嘉措。
  • 領悟倉央嘉措的「詩和遠方」 這場詩歌文化峰會大咖雲集
    倉央嘉措這一經典的詩篇,讓嚮往「詩和遠方」的人們記住了「天空之城」理塘。7月31日,2020四川甘孜山地文化旅遊節詩歌文化峰會在如詩如畫的理塘縣毛埡草原舉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茅盾文學獎和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等出席峰會。
  • (夏雲)(詩畫配)倉央嘉措三首情詩
    倉央嘉措,六世達賴喇嘛,是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一生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最為經典的《倉央嘉措情歌》,其中不少詩歌被編為歌曲,為後人廣為傳唱,昨天晨練,手抄他的三首情詩。視頻 倉央嘉措《那一世》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只為著守候你的到來;那一日,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長頭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 倉央嘉措和納蘭容若代表情詩,一眼剎那,情深永遠,你喜歡哪一首
    ,西藏雪域高原上謎一樣的傳奇男子,這位六世活佛,世間最美的情郎,在「佛祖」和「伊人」之間,用曼妙的筆,用玲瓏的心,用雪山純淨古老的情,在謳歌著他夢中的情人。愛,是一個人的獨唱,愛情才是兩個人的合奏!據記載,倉央嘉措出家前在俗世有一個青梅竹馬的情人,奈何做了活佛,不得近女色,從此青燈古佛,遠離紅塵。「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雖然是活佛,在政治上卻淪為傀儡,在迷茫仿徨中,這位世界最具才情的男子,只能在情詩情歌中,追憶俗世和情人。
  • 倉央嘉措的這一首愛情詩,女生讀了不禁落淚,男生讀了難免神傷
    有人曾這樣評價倉央嘉措「住進布達拉宮,他就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但倉央嘉措的一生真如此美輪美奐嗎?倉央嘉措原名計美多吉協加袞欽,生於西藏的一戶農奴家庭,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
  • 倉央嘉措,倉央嘉措:你的情詩就是宗教
    倉央嘉措,生於1683年3月,去世於1706年11月,二十三歲,六世達賴喇嘛。達賴是蒙古語「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語「上人」的意思。「達賴喇嘛」,是西藏佛教中與班禪並列的兩大宗教領袖之一。達賴喇嘛世系現至十四世,已經歷經數百年,在藏傳佛教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 倉央嘉措情詩全集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康熙帝大為震怒,並致書嚴厲責問桑結嘉錯,甚至打算不惜採用「雲南、四川、陝西之師,見汝城下」的強硬措施。桑結嘉錯對於康熙帝的譴責感到恐懼,一方面寫信向康熙承認錯誤,一面派人尋了一個15歲的少年作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這個15歲的少年,便是西藏歷史上有名的浪漫詩人,受西藏人民尊敬和愛戴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 倉央嘉措「深情款款」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很感人,讀之讓人心碎
    愛一個人有很多的表達方式,你會想到哪些表達方式呢?「我愛你」是最簡單的表達方式,也是我們經常用來表達愛意的話。愛情似乎是這個世間最美的情感,因為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的美好,古今中外也有很多描寫愛情的詩詞,而今天我們所說的是一位西藏的僧人倉央嘉措所寫的一首愛情詩。你肯定會好奇,和尚寫愛情詩?開什麼玩笑呢,這位倉央嘉措可並不是一位簡單的和尚,作為修行之人,他所寫的愛情詩,每一首都極其的感人。
  • 哪首現代詩讓你留下深刻的記憶?清朝康熙年間倉央嘉措是最美情郎
    01覺成觀點我最喜歡的現代詩是倉央嘉措的詩。倉央嘉措的幾首詩,我都比較喜歡。如《那一世》《我問佛》等等。03倉央嘉措簡介倉央嘉措,是六世達賴喇嘛,是門巴族人,是清朝康熙年間西藏著名民歌詩人,被譽為「世間最美的情郎」。康熙三十六年,十四歲的倉央嘉措,坐床成為六世達賴喇嘛,成為第一位不是藏族人的達賴喇嘛,康熙四十四年被廢,第二年,在押解去京城途中圓寂。
  • 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最真的「情詩」,領受最誠的慈悲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一個宗教領袖卻寫詩言情,這是毫無顧忌地以詩犯禁。倉央嘉措從以身犯禁到以詩犯禁,是困守佛身與追求自由的搏弈,無可奈何又痛苦掙扎。
  • 淺談倉央嘉措情詩
    倉央嘉措《問佛》這首《問佛》相信一定美到不少人,句句說到心坎裡。倉央嘉措,六世達賴喇嘛。世人眼中的活佛,也是痴情的僧人。是西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詩人,最為經典的應該是拉薩藏文木刻版的《倉央嘉措情歌》。當然了,倉央嘉措身為藏人,其實他本人是不懂漢語的。他寫的所有的情詩都是藏語,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倉央嘉措情歌其實都是有各個翻譯者翻譯而來的。
  • 如何解讀倉央嘉措的「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西藏——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不僅因為那裡有雪域的潔白與清涼,而是有嫋嫋的輕煙總在心中繚繞;沉重的梵音時常在耳邊迴響。許多年前第一次讀到倉央嘉措的詩,令人的情緒感受到寧靜中有一種激蕩,亙古中延綿不絕的梵音和著塵世間的一種情懷在戰慄。
  • 倉央嘉措風靡世間的一首詩,20多個字,卻傾注所有愛,美到心坎
    倉央嘉措風靡世間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卻傾注所有愛,美到心坎作為雪域最大的王,倉央嘉措是個失敗者。14歲被帶入布達拉宮,他身不由己,不能拒絕。而後他成了一個傀儡,最後死於押解途中,年僅23歲。作為一個男人,倉央嘉措也是個失敗者,因為他無法保護好自己心愛的女人。
  • 倉央嘉措《十誡詩》的真相,沒有所謂「十誡」之名,多為後人補作
    在這雙重身份中,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還是詩人倉央嘉措,他的傳世作品,在西藏據傳最多達到了1000多首,這個數字是十分驚人的,考慮到倉央嘉措正史記載(清史稿)只活了二十四歲不足,這個作品的數量顯然誤差很大。第一位翻譯成倉央嘉措詩歌的譯者于道泉,在整理倉央嘉措詩歌的時候,最終將其作品翻譯整理後確定為62首。
  • 倉央嘉措與瑪吉阿米
    作為西藏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人之一,倉央嘉措的確是——喇嘛中的另類,他常常走出寺廟深宮,深入民間體驗生活,感受俗家凡民的情感。今天,倉央嘉措的名字在西藏家喻戶曉,在西藏很多地方留有他不滅的「神跡」,他稱遇到的美少女為「瑪吉阿米」,亦即「未嫁的嬌娘」。而那間小酒館現在就稱「瑪吉阿米」,並且被人們塗上了代表神聖的宗教色彩的黃色,兀自立在拉薩八廓街一片白色的建築中,格外引人注目。
  • 倉央嘉措四首詩,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便尋到了剛出生的倉央嘉措,15歲時被接入布達拉宮,並實行坐床儀式,正式成為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也就這樣被捲入了政治鬥爭的泥潭。  福兮禍兮?原本在一個農奴家庭出生,卻可以住進布達拉宮,獲得財富和地位,是多少人夢寐以求。但對於倉央嘉措來說,卻並非如此。
  • 倉央嘉措:布達拉宮憂鬱的王,拉薩最美的情郎
    倉央嘉措傳奇人生的代名詞。如今,替西藏人民賜福的六世達賴喇嘛已不在人間300多年,但他的故事和美麗的情詩一直流在世人的心間,遠遠流傳。1683年倉央嘉措誕生。1685年,桑結確定倉央嘉措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