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型工廠當產能達到峰值時,誰能保證一切按照計劃進行,能在動態變化中維持業務節奏有序的團隊值得敬畏。面對變化的業務現場,數位化看板如筆者之前談過可以錦上添花。
但是作為現場業務負責人更加優先的需要做到全業務流程和控制的數位化,通過數位化工具快速定位問題和行之有效解決才是雪中送炭,再好的硬體還需要一幫可以打硬仗的團隊。如同《我的團長我的團》一樣,放下所謂的榮譽,單純的要帶著我的袍澤兄弟們把原材倉庫守住、不能出現供料問題而損失產能。待到春風暖江南、把酒言歡笑戰場。
一、數位化倉庫背景介紹
動輒百萬千萬的立體倉庫不是所有企業都可以擔負,倉庫管理靠「吼聲」、任務指令靠「紙張」、作業效率靠「自覺」、庫存管理靠「運氣」的現狀,就算狠下心投資大概率也僅僅用於擺設或參觀。
數位化建設相對投資少效益高,重要的可以為智能倉庫建設打下好的平臺和流程基礎,一篇短文介紹化平常為高效的數位化倉庫建設的神奇旅程。(從來料到工單配送完成的全節點實時數位化、倉庫無紙化作業、全倉數據採集的動態預警和績效精益改善等)
1.物料到料跟蹤通過電話與郵件的傳統方式效率低、誤判多納入到排程計劃導致供應波動。
2.倉庫主要為3C/筆記本製造業倉庫,需要By MO By Pcs揀貨,單筆工單需要多人完成分揀任務(協同齊套),配送節奏根據生產節拍採用拉動方式保持工廠線邊倉的最低庫存,排程變動大。
3.單廠倉庫面積20,000㎡;每日揀貨PN item達8,000項。
4.生產訂單波動大,倉庫的員工配置不穩定,二個月內的新員工達65%。
5.PMC 釋放工單物料需求計劃遲/送貨時效節奏快(4H).且急單多、在途物料多。
總結是倉庫大SKU多;作業複雜度高;工單派送時節奏快;新員工多;缺乏物流動態追蹤。
二、數位化倉庫建設心路歷程
當下的國內製造業一般都不太重視到倉庫,大多還停留在依賴於人工與紙張維持的場景,每當製造車間衝量,倉庫很容易處於旋渦之中,一顆急料要問多少個員工才知道在誰手中,來料動態需要多少個電話才能確定,加班支撐到清晨遇到上班的同事把他們感動,這毫無意義?
那段時光的遺忘並不意味著自我的放棄,就這樣我們自我開始了數位化倉庫變革的徵程,沒有什麼關注、沒有什麼預算、甚至都算不上正式的項目,沒有關係,倉庫人的憨厚就是簡單的一句「不能掉鏈子」。一波物流人幾乎一年的沉浸倉庫現場,成功完成了倉庫的脫變(由於每個企業都有特殊性,儘量通過圖示的方式可以被讀者所易於理解和運用)
1.習慣網上購物的物流可視,我們也實現來料基於位置的動態可視,用於在途物料計劃的智能決策。
2.通過移動平臺取消人員跑動和單據的任務分派,實現全程智能化、信息化任務分派。
3.使用APP作業,人員效率與質量實時監控,可針對性培訓、人員管理、提升運作業績。
4.工單任務全程可控性,工單的分揀完成情況實時掌控;生產進度實時掌控(MES接入生產數據);工單物料分揀跟進(工單物料需求通過APP跟催到倉庫發貨組.發貨組通過APP跟催工單未完成分揀人員.分揀錯誤通過APP提醒分揀員處理和異常記錄)。
5.降低過渡依賴人工經驗的倉庫業務管理,人員通過APP簡單的了解從哪個Bin位分揀並放置到哪個集結地, 對於揀貨明細還有物料圖片輔助分揀作業質量。
6.倉庫任務進度全程可控和可視化,在如上圖2錯綜交織的任務圖中可以清晰及時掌控全局且到人。
7.通過WMS與IQC檢驗系統交互實現高效無紙化檢驗作業,通過MES/WMS交互實現生產投入與分揀狀態的實時預警和監控。
三、效益分析
相信到這裡,對於效益分析已經不重要了,對於數位化倉庫建設重要性和意義已然清晰。如果可以利用這次機會讓仍然停留在傳統倉庫階段的製造企業可以開始數位化倉庫建設是最有意義的事情,開始行動吧~
1.物料入廠物流的全程動態追蹤用於在途決策減少供應鏈波動。
2.整體分揀效率提升30.2%;分揀準確率提升到99.98%;入庫效率提升21.7%。
3.工廠生產工單物料需求派送準時率100%。
4.庫存準確率提升到99.98%。
5.單倉每月使用A4紙40萬張到全面無紙化倉庫。
6.非常大(***)的人力節約。
謹以此文感謝為數位化倉庫建設付出的同仁,3PL WMS劉嘉、張偉、李清華、張健;MES彭帥;沒有他們為之的付出我們依然停留在紙張滿天飛、待料總停線的混亂局面。
四、智能化倉庫的發展規劃
目前倉庫已經完成了數位化倉庫升級,這一腳步並未停止,利用數位化倉庫的數據和流程標註化基礎已經開啟了智能物流建設。通過變革中識別出清晰的新業務執行流程,融入多種自動化設備與系統優化建立一套適合自身要求的智能物流解決方案綜合解決組裝與前製程間的節奏不均衡、低附加值的重複作業、車間整潔度、倉庫多人力需求、物料齊套與異常引起的頻繁停線等問題。
關鍵倉庫智能化不是單純的標杆應用和特定生產展示,而是在當前複雜的業務形態中全面應用開展, 同時在建設中很多同行甚至是競爭夥伴也給予了很多的討論支持,智能製造是一群人的奮鬥,風華正茂大好年華勇往前行,希望打造的製造企業智能物流倉庫建設可以賦能中國智能製造。
我與春風皆過客,你攜秋水攬星河,不要給自己尋找安逸的理由,時光恰好,不論是供應鏈還是智能製造群組決策層都非常重要和親自參與指揮,立於當下有些艱難的推進,正是好奇和興趣所在,可以參與這麼有創造性的建設多有意義,停止好久的跑步還是開始。「從夢想遙不可及,到更興趣相遇,我用我的故事…..」
作者 | 聯寶童胖
來源 | 物流沙龍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