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最火的北大考古系女孩,她的故事,藏著700萬孩子的痛

2020-12-25 澎湃新聞

今年高考成績公布後,許多人都記住了一個來自湖南耒陽的女孩,鍾芳蓉。

關於小鍾同學考出676分的高分,一心報考北大考古系,並成為考古圈團寵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

小小年紀,能不受外界聲音幹擾,有如此堅定的目標和理想,實屬難得。

更令人倍感心酸與不易的是,鍾芳蓉還是一名留守兒童。

她的家鄉,湖南省耒陽市餘慶街道同仁村,是一個多丘陵和低山的貧困山區。

更令人倍感心酸與不易的是,鍾芳蓉還是一名留守兒童。

她的家鄉,湖南省耒陽市餘慶街道同仁村,是一個多丘陵和低山的貧困山區。

在這裡,家家戶戶的青壯勞動力離鄉務工,老人孩子留守,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鍾芳蓉剛滿8個月,父母就去廣東打工了,每年春節才回家一次。

小時候,她也埋怨過,為什么爸爸媽媽不能陪在自己身邊?

長大後,她去看過父母打工的工廠。

那一刻,她完全諒解了父母:

「他們打工很辛苦,為了我和弟弟上學,付出了很多。」

漫長的青春期,鍾芳蓉是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的。

老人沒有上過學,光是讓孫女吃飽穿暖,就耗盡了全部力氣。

但他們深深懂得讀書的重要性,總是對孫女說:

「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像我們一樣種地。」

鍾芳蓉從小學習特別用功,每個老師提起她,都要誇她「自律」。

高中三年,她一心一意撲在學習上,每天從早上六點半學到晚上十點半。

寒來暑往,這份全省文科第四名的成績單,就是她刻苦讀書最好的證明。

得知女兒考得這麼好,鍾芳蓉的媽媽在鏡頭前掉下眼淚,百感交集地說:

「我女兒有出息了!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了!」

記者問,什麼才算是改變命運?

這位勞碌一生的媽媽,再次紅了眼眶:

「衣食無憂,過上好的生活。

還有,以後她的孩子,不會再成為留守兒童。」

的確,對於無數大山裡的孩子來說,讀書是唯一的出路。

只有努力讀書,考上大學,接受好的教育,才能讓她們走出大山,見到外面的世界。

從此,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也改變下一代的命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鍾芳蓉是幸運的孩子。

雖然從小父母不在身邊,也沒有富足的物質生活。

但她終究是靠寒窗苦讀十二年,熬來了自己的出頭天。

而根據民政部2018年公布的數據,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697萬人,其中還有許多孩子,面臨著「上學難」的問題。

的確,對於無數大山裡的孩子來說,讀書是唯一的出路。

即使是九年義務教育,對於一些極度貧困的家庭來說,孩子們想要讀書,也並非易事。

課本費,住宿費,學雜費,加在一起又是一座大山,他們根本無力負擔。

在西南貧困山區,十幾歲的小姑娘說,因為交不起學費,所以她沒有上過學。

她只有在放牛羊的時候,偷偷趴在村小的窗邊聽課,才慢慢學會了說漢語。

還有個小男孩說,上學真的太累了。

這種累不是學習的苦,而是體力的透支——

因為他每次上學,都要跋山涉水,走整整一天的山路。

周一上學,周日就要出發,從早晨九十點,一直走到天黑。

即使孩子們都知道讀書有多重要,即使他們都有「當醫生」、「當老師」、「好好學習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夢想……即使孩子們都知道讀書有多重要,即使他們都有「當醫生」、「當老師」、「好好學習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夢想……

但是,種種現實的困難橫亙在他們面前,總有一些孩子,不得不止步於此。但是,種種現實的困難橫亙在他們面前,總有一些孩子,不得不止步於此。

看到這些孩子,有網友感嘆:

「我們活在光裡,太久沒見過這個世界的黑。」

當城裡的孩子爭先恐後,用各種補習班填滿生活,高喊著要「減負」的時候;

或許不曾想過,廣闊天地的背面,還有許多同齡人,連學習都是一種奢侈。

的確,我們是幸運的。

可是這世上真實的人間疾苦,就藏在那些我們不曾抵達的角落。

別因為站在光裡,就忘了那些身處黑暗的人。

所以這一次,中華兒慈會聯合騰訊公益和十點讀書,在99公益日推出了「十點讀書助學公益行

」活動。

只需要20元愛心善款,就能為輟學的鄉村兒童們實現上學夢,為孩子們爭取到一個接受教育、改變命運的機會。

活動的發起方中華兒慈會,是一家全國性的公募基金會,成立十年,已攜手社會各界公益夥伴建立了150多個救助項目,涉及醫療、教育、文體、環保、成長等領域,救助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困境少年兒童600多萬人次。

本次「十點讀書助學公益行」籌集到的善款,將全部用於資助有困難的留守兒童上學、為鄉村學校建造圖書角以及教師培訓,不光讓孩子們「有學上,有書讀」,更讓他們「上好學,讀好書」。

為了感謝您的善心,每捐款1元錢,您可領取十點讀書滿99元減10元的消費券一張(每位用戶限領取一次,蘋果手機用戶暫不支持領取),可用於購買十點讀書出品的付費課程。

公益路上,十點與您同行。

除此之外,9月8日晚上19:00,中華兒慈會·教育助學部聯合起點工程項目,也將在騰訊看點進行99公益日·教育助學部

的專場直播,圍繞家長們關心的孩子開學焦慮問題、幼升小過渡問題,展開討論。

中華兒慈會·教育助學部結合教育項目發展方向,打造教育領域品牌計劃,從學前教育、素質教育、師資培養、科技知識普及和應用等領域,全面整合社會資源,力求推動教育事業發展,引領專業教育新時代。

這次公益活動,教育助學部的小夥伴們也為有愛心的大家精心準備了小禮物。

在直播中參與互動,捐贈滿20元,有機會獲得小紅花扇子、零錢包或貼紙(隨機發放);

捐贈滿199元,更有機會獲得限量大禮包(包含抱枕,帆布包,小扇子,貼紙,胸針,零錢包)。

添加微信號(ccafc2010),給小助手發送捐贈截圖和收貨信息即可,禮品有限,先到先得哦~

我們相信,一點一滴的善舉,終將能匯聚成巨大的力量,讓鄉村輟學兒童實現上學夢,幫助他們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

最後,願每一個孩子,都能自由地呼吸,快樂地學習,擁有明亮的未來。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考古是冷門?北大考古女孩鍾芳蓉帶火招生組!別小看了「挖土」
    北大「考古女孩」鍾芳蓉可能沒有想到,今年高考中她因為選擇北大考古專業,給北大帶來了極佳的宣傳效應,讓北大湖南招生組成了「先進單位」。
  • 北大考古「團寵」引熱議:你可知考古系早已是女生居多?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弋 「高考676分」、「留守女孩」、「北大考古」……一個又一個獨一無二的標籤讓世人眼中「冷門」的考古圈又一次喜提熱搜。團寵」遭質疑,「好不容易考上了北大為什麼不選個熱門專業?」「考古是很苦的,根本不是一時間個小女孩能夠承受的!」
  • 報考北大考古系的留守女生,收到50斤禮物,網友:萬千寵愛於一身
    前不久,湖南高考文科第四名鍾芳蓉,以676的高分卻報考北大考古系,雖引起巨大爭議,但也引為一段美談,堪稱傳承者之一。臨近開學節點,她先後收到了來自全國9家博物館、考古所寄來的禮物,合計重達50斤,網友直呼:「萬千寵愛於一身!」鍾芳蓉是來自湖南的一位農家女孩,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外出打工,讓她成為了「留守兒童」。
  • 676分考進北大,女孩哽咽痛哭:她的淚裡,藏著7000萬父母的難言之隱
    此文獻給遙遙相望的父母和默默奮鬥的孩子。——大寶老師來源 | 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還記得前不久,知名演員黃磊發了條微博,孩子開學了,心裡有點慌。這條微博一發,許多中年父母深有同感,明明上學的是孩子,結果自己心塞得不行。
  • \\「考古女孩\\」入學北大 希望安安靜靜讀書
    「考古女孩」鍾芳蓉入讀北大:想去故宮逛逛,不想受到過多關注&nbsp&nbsp&nbsp&nbsp9月1日,北大迎來3300多名前來報到的2020級本科新生。今年該校共錄取了4326名本科新生,他們將分批次陸續抵達燕園。
  • 留守女孩回應「讀北大考古沒錢途」:聽從內心的聲音就好
    近日,記者前往耒陽,與鍾芳蓉面對面交流,聽這位高分考生講述了背後的故事。「二次元」留守女孩成全市驕傲坐在記者對面的鐘芳蓉,身著一襲白裙,戴著黑框眼鏡,看上去內向、文靜,甚至有點不苟言笑。只有聊起感興趣的考古、動漫話題時,她才會偶爾露出靦腆的笑容。
  • 「考古女孩」鍾芳蓉入讀北大:想去故宮逛逛,不想受到過多關注
    據北大招辦透露,今年被錄取新生中年齡最小的同學出生於2005年,今年剛滿15周歲。今年,共有4對雙胞胎攜手走進北大,開啟新的學習生活。在新生人群中,有一個戴著黑帽子、留著齊耳短髮,身穿淡藍色襯衣、牛仔褲的女孩,就是此前備受關注的「考古界團寵」鍾芳蓉。來自湖南耒陽的鐘芳蓉,8月27日接受央視採訪時,還扎著馬尾辮。
  • 考上北大的「留守女孩」鍾芳蓉真面目曝光:她的淚裡,藏著2.9億農民工的痛
    我卻被一個女孩的故事,打動。或者說,打動我的,不是女孩本身,而是她和她的父母之間那並不親密卻深深相依的關係。也或者,不是他們之間的親子關係,而是這個極具中國特色的家庭背後,近3億中國農民工靜默的苦澀和微末的歡喜。
  • 獨寵實錘,北大女孩被考古圈壕送大禮,50斤禮物「開箱視頻」來了……
    全網最富歷史底蘊的開箱視頻來了!
  • 考古女孩鍾芳蓉今日到北大報到:想去故宮逛逛
    被譽為「考古界團寵」的鐘芳蓉也於上午入燕園報到。上午9點左右,鍾芳蓉來到北大邱德拔體育館排隊,這裡是迎接本科新生的「首站」。在報到前,鍾芳蓉剪了短髮,匆忙辦完各種手續,便消失在人群中。她告訴北青報記者,此行赴京是跟同學結伴而來,沒有父母的陪伴,希望大學期間能夠潛心學習專業知識,不被外界過多打擾,她還說,接下來,最大的心願是去故宮逛逛。
  • 北大「最土」李雪琴爆紅,吳亦凡做了什麼改變了她的人生?
    李雪琴為什麼會爆火呢?可能大部分的人知道她的名字,但是對於她為什麼會有如此高的熱度,還不太了解。後期,她之所以會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支持她,這和她自身的努力、才華是分不開關係的,大家都認為她第一次能火靠的就是運氣,但是當她站在脫口秀的舞臺表演時,觀眾才知道這個女孩並不簡單。
  • 成渝文博周①|真實的考古是啥樣?金沙遺址「拍了拍」報名北大考古...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實習生 甘昕禕 董攀定製版的洛陽鏟、江口沉銀「三件套」、川博出版的《常見文物生僻字小字典》、新樂遺址史上第一款木雕鳥的鑰匙扣……8月2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受「敦煌女兒」樊錦詩先生的影響
  • 2020年高考報北大考古專業女生收到50斤禮物
    目前,全國各省市2020年高考錄取工作正在進行,有一位報考北大考古學專業的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收到了來自半個考古圈送上的沉甸甸的50斤重的禮物。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供大家參考。
  • 留守女生選北大考古專業:「沒錢途」是俗見,「羅曼蒂克」是偏見
    「留守女生選擇北大考古專業」,這是一個熱點,而在這個熱點裡幾乎每個詞都自帶流量,以至於,這一話題即便作為熱點已經過了一些時日,任何與此相關的新聞都還可能成為熱搜。在今天,剛剛成為熱搜的是「676分留守女生北大班主任發聲」。班主任祝福她、欣賞她,同時「希望社會能正視考古專業」。
  • 我是考古女孩,我愛考古工作
    【青春之我】 曹凌子 選擇投身考古,只有一個原因——熱愛。這份熱愛最初來自鄭振香老前輩的鼓舞。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領——婦好,就是由女考古學家鄭振香「喚醒」的,這是個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故事。
  • 湖南留守女生選擇北大考古專業,狂歡的背後,又是多少孩子的心酸?
    湖南省文科第四名成績出來後,學校校長和老師一行50多人連夜趕去村裡報喜,一方面是因為學校有榮譽,大家都非常高興,另外一方面也說明了農村留守孩子考出這個成績不容易,並不是每年都有的,所以大家都非常激動。但在激動之餘,還是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思考的。
  •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雷興山:在青少年心中撒下熱愛考古的種子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開展面向青少年的考古科普工作,在全國範圍內是比較早的。從2008年起,我們就開設了全國中學生考古夏令營。最初目的是提高生源質量,吸引中學生了解考古學,進而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到2019年,我們已累計帶領近2500名學生,走過陝西、山西、河南、浙江、北京等地。
  • 在本季《脫口秀大會》中,「北大最土網紅」李雪琴火了
    但是「北大最土網紅」李雪琴真的值得我去寫寫,雖然我的文採沒有李雪琴優秀,但是我對他本人及她對觀點真的很贊同。感覺都是苦過的人,能夠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把這種苦澀演繹出來讓別人開心快樂,佩服佩服,李雪琴也是本次奪冠熱門.
  • 盜墓賊到眼定穴,考古團寵到北大報到
    高手在民間奇聞軼事,盜墓者,一眼定穴馬未都在他的欄目上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他說,當時盜墓比較猖獗的地方,主要在河南和安徽等地,比如轟動一時的曹操墓。而北京除了在一九七幾年的時候,南側有個大葆臺漢墓外,出土了幾千件文物外,從那以後都基本沒有古墓的痕跡。
  • 拋棄吳亦凡,示愛王建國,北大最土女生火了!
    最火的就是北大網紅李雪琴了。叔推薦你,累的時候,不妨聽聽她講段子,或許你就瞬間開心了。一、李雪琴,還沒開口已經贏了!一開始,沒人在意她,都以為網紅說脫口秀純屬玩票。沒想到,她竟然一路殺進全國六強。2靠「蹭熱度」火起來北大網紅最初的李雪琴,是靠「蹭熱度」火的。一條「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你吃飯沒呢?」的短視頻,竟然等到了本尊的回應。吳亦凡一手把她送上了熱搜。一夜漲粉百萬,李雪琴這個「土味網紅」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