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戰爭,或許很多朋友覺得是件很酷的事情,戰場馳馬,英勇殺敵更是不少熱血男兒的夢想;然而,真正的戰爭並沒有那麼美好,相反的是場惡夢。就以抗戰為例,硝煙瀰漫十四年,多少華夏兒女付出了自己美好的青春。今天的幸福掩蓋了往日的殘酷,雖然我們仍不時回首戰爭,但耳熟能詳的英雄無外乎狼牙山五壯士、楊靖宇、薛嶽等人;在江西高安也曾發生過一場戰鬥,且埋葬著四十位「無名英雄」。
時間撥回到1941年3月,也是日軍尤為猖狂的時候,且已侵入江西,並分股集結與高安縣外,企圖一舉拿下上高;高安雖然不大,但歷史悠久,據說五代十國就已出現,這裡屬於江西中部,東連新建,西鄰上高,距離南昌只有百裡,縣內華陽鎮就成了阻擋日軍鐵蹄的屏障。為此,74軍51師馬上做出行動,命令第2、3營或許趕往華陽鎮,搶佔華陽峰各個重要陣地,以居高臨下之勢阻擊日軍。
理論上說,這樣的戰術是完全正確的,但現代戰爭不同於古代,尤其是日軍還有飛機、重炮等;就這樣,日軍第20混成旅團大舉向華陽鎮殺來,並有6架飛機預先對華陽峰進行了狂轟濫炸。熟悉近代戰史的朋友或許知道,日軍的戰術一貫以坦克或者騎兵開道,後面緊隨步兵,形成速度上的高低搭配;尤其是騎兵衝鋒,由於速度快的優勢讓我軍戰士顧及不暇,即便成成功阻擋,後面的大批日軍步兵又湧了上來,其威力巨大,華陽峰一戰,日軍同樣採用了類似戰術,其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單說華陽峰老虎嘴陣地,乍一聽「老虎嘴」這個名字十分威猛,實際上這裡僅是個小高地,只不過背靠一塊突出的大巖石,形似張開的虎口,山道穿行而過,因此當地人才稱其為「老虎嘴」;如果按地勢,這裡居高臨下,山道又狹窄,的確是一處打阻擊的好地方,因此這裡僅駐紮了一個排的戰士,約四十人左右。還要著重介紹一下排長周陶,他還是黃埔畢業生,尤其是槍法和拼刺刀的技術威震全軍,素有「軍中猛虎」之稱;周陶本身就血氣方剛,一打仗就高興,他手下的四十名勇士更是個個勇猛,猶如一頭頭的小老虎。
當然,周陶和四十名勇士畢竟是血肉之軀,面對日軍的飛機、大炮同樣出現了傷亡慘重的情況;但這四十名勇士還是憑藉老虎嘴的天然優勢,給予日軍沉重的打擊,儘管對手近三百人,但激戰三小時後仍舊難以推進。之後,日軍分兵兩路,雖然山道狹窄但仍以騎兵衝鋒,後續緊跟大量步兵,尤其是兩路夾攻,這也給周陶排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周排長畢竟是黃埔出身,面對日軍騎兵衝鋒的戰術早有準備,馬上集中3、4挺機槍組成一個戰鬥小組,專打日軍騎兵的戰馬,其他人分兩頭阻擊後續步兵。
周排長這招果然奏效,日軍騎兵倒下,不僅失去了速度優勢,且在山道上成了後續步兵的障礙,就這樣日軍數次衝鋒後,丟下二十多具屍體又退了回去;乍一看,似乎周陶排大獲全勝,實則也付出了重大傷亡,僅一上午的時間,四十名勇士就犧牲了十數人之多。老虎口屢攻不下,惹得日軍哇哇亂叫,遂調來十多門山炮對周陶陣地狂轟濫炸;日軍的炮擊整整持續了近半個小時,再看老虎嘴被炮彈炸得支離破碎,巨石直接掉落在我軍陣地上,這又造成了周陶排的重大傷亡。
老虎嘴陣地徹底被掉落的山石和炮彈炸毀,幾乎同時,瘋狂的日軍又衝了上來,此時周陶排長的大腿也被炮彈炸傷,鮮血橫流,幾乎無法移動;但面對衝上來的日軍,周排長還是拖著傷腿第一個站了起來,剩餘戰士也都紛紛衝出與鬼子展開了肉搏戰。這裡還要說明一下,老虎嘴是日軍的必經之地,這裡也是敵我雙方必爭的一處要塞,但此時陣地已不復存在,這就基本預示了日軍的勝利;周陶排的衝鋒命令,實事求是的說,這也是四十名勇士的最後一戰,他們是在用生命阻擋日軍。
正應了「一人捨命,萬將難敵」這句話,周排長雖然身受重傷,但他仍拖著傷腿開槍射殺了兩名日軍,隨後竟然奪過一把刺刀,又劈死一名鬼子,但終因寡不敵眾,被四個鬼子分別用刺刀插入身體,最終壯烈犧牲;剩餘勇士見排長如此犧牲,義憤填膺之下也與日軍拼死扭打在一起,就這樣,老虎嘴四十名勇士,無一人後退,亦無一人生還。就在四十名勇士悉數倒下的最後時刻,我方援軍趕到,並重新奪回老虎嘴;援軍眼見陣地上的慘狀,只感動的紛紛落淚,甚至在打掃戰場時,還發現山澗中有我軍勇士與日軍屍體緊緊抱在一起。
實事求是的說,老虎嘴戰鬥在整個戰爭中僅能算是一場小規模戰鬥,史料中少有記載,但四十名勇士和周陶排長的壯舉卻傳遍了江西大地;據戰後統計,老虎嘴四十勇士曾面對五倍之敵,總計斃傷日軍一百餘人,這在抗戰史上已稱得上是經典戰例,這裡無需多說,謹致敬無名英雄。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