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抓、辣渣、羅渣……四川人要被哪吒兩個字逼瘋了

2021-02-17 健康四川官微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今年暑假,國漫《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與口碑雙豐收。

這不僅讓我們的童年夥伴哪吒大火了一把,還意外帶火了四川人。四川人已經莫名被連帶著上了好幾次熱搜,全因為讀不好「哪吒」。

當四川人想打出「哪吒」二字時,卻發現怎麼打都不對,「那咋」、「勒抓」、「挪扎」……到底怎麼打啊?這不能怪他們拼音沒學好,實在是因為他們念的都是「la zhua」、「le za」和「no zhua」。

有千千萬萬個四川人,就有千千萬萬個「楊迪媽媽」,他們為了用普通話念對「ne zha」二字已經竭盡全力。但為什麼他們不僅念不對,還顯得很有喜感呢?

四川人說的普通話,也就是「川普」,為什麼這麼喜感?

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朋友都知道,電影裡有一個角色叫做太乙真人,他是哪吒的師父,卻操著一口流利的川普。

川普,是一種介於四川話與普通話之間的語言,是本不會說普通話的四川人(也包括原四川,現直轄的重慶人)在普通話邊緣試探的結果。

先有來自四川的謝帝用四川話演唱了「老子明天不上班,爽翻」,後有四川饒舌歌手gai在《火鍋底料》裡唱到「老子吃火鍋,你吃火鍋底料」,還有重慶的王源在節目裡創作了包含一段方言rap的《吆不倒臺》。

2017年8月13日,南京,TFBOYS的南京演唱會,王源擺出了他自己設計的造型。王源的四川話rap也讓他受到很多川渝本地人的喜愛

川普被認為是「可愛」、「有趣」、「有喜感」、「搞笑」。為《哪吒之魔童降世》太乙真人這個角色配音的演員張珈銘說:

最初(為太乙真人這個角色)考慮的是普通話,後來跟餃子導演和配音導演陳浩老師在錄音棚裡開玩笑,用川普說了一遍,大家都覺得特別適合。

川普之所以「有喜感」,是因為它不可避免受到了四川話一些語言特徵的影響。比如「兒」類後綴、疊詞的使用等。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叫的「娃兒」,就是「兒」類後綴中的一種,表示「娃」,「孩子」的意思。

太乙真人一開口就自帶萌點,可能是因為四川話。在四川話中,  「兒」類後綴可以分為「兒化」和「兒尾」。後者的「兒」要單獨讀出來。正是因為以北京方言為基礎音的普通話裡不常見「兒尾」音,才讓大家覺得四川話裡的「豬兒」、「兔兒」、「妹兒」、「肚兒」等詞語的表達新奇有趣 

此外,四川話裡的「疊詞」也是一大特色。太乙真人在電影開頭喝了一口酒罐裡的酒,說「剩下巴底底的也沒得意思」,意為「還剩一點兒也沒意思」,於是他把剩下的全都喝完了。這裡的「巴底底」就是四川話「疊詞」的常見用法之一。

當你聽到「瓜兮兮」、「哈戳戳」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他們是在和你賣萌。

對於熟練使用川普的四川人來說,想要讀準普通話的「哪吒」兩個字,真的有那麼難嗎?

是的,真的太難了。太乙真人就算修道成功那麼多年,也說不好標準普通話。

不同於有些西北人不分前後鼻音、東北話不分平翹舌,對四川人而言,學習標準普通話要克服的障礙太多了。

漢語拼音的構成基本要素有聲母、韻母、音調,四川話裡,這三個要素,簡直就是壓垮四川人的三座大山。

首先是聲母。四川話基本不區分平翹舌、鼻音邊音,所以什麼「四是四,十四是十四」、「劉奶奶拿榴槤牛奶」等繞口令儘管拿去考四川人吧,他們真的很難分清,很有可能全部讀成「l」和平舌音。所以有四川人把「哪吒」讀成「le za」。

2019年8月2日,一名少年被電影《哪吒》的海報所吸引。如果是四川朋友們約你去看《哪吒》,他們很可能說的是同一件事,但發的音卻完全不同

四川話還有一些普通話裡沒有的聲母。比如成都話中的「ŋ」在普通話裡是找不到對應的,如果你仔細聽太乙真人說的「我」,會發現他念的是「ŋo」,而不是「wo」。

其次是韻母。除了前後鼻音不分以外,四川話裡還有大量和普通話發音不同的韻母,或者說,有的四川話裡的韻母,能夠對應普通話的好幾個韻母。

比如,普通話裡韻母的發音為「ye、y、u」的字「略」、「育」、「速」,在成都話裡都讀「yo」。電影中太乙真人喝酒那一幕,他說的「繼續(xu的發音類似於sxu)」,就暴露了他的口音。

一個成都話韻母對應三個普通話韻母的情況 / 王文虎.四川口音普通話的語音特徵[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03):56-61.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部分,是聲調。即使四川人克服了重重障礙,把聲母韻母都掌握了,但別人還是一下能聽出來這是川普。

原因在於,川普最具有辨識度的,還是其和普通話之間截然不同的音調差異。

雖然現在的四川方言區裡,三分之二的地方有4種聲調,還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有5種聲調,但總的來說,它們不僅內部有差異,和普通話的聲調也不一樣。四川人在嘗試著說普通話時,很容易在轉換時把音調歸類錯誤,或者對調值高低把握不到位。

比如楊迪媽媽試著用普通話讀了「哪吒」時,把「ne」念了五遍的二聲,在第六遍時又覺得該是四聲,這個過程生動地展示出四川人在將四川話轉換為普通話時,對音調分類的迷茫。

除了在發音上和普通話有所不同之外,四川話還有很多形容詞、副詞和俚語也獨具特色。

比如表示「很」,四川話裡可以用「飛、稀、梆」等,如「飛快」(很快)、「稀爛」(很爛)、「梆硬」(很硬)。

四川人還可以把程度副詞「麻」、「慘」等放在最後,像是「焦麻了」(很著急)、「撇慘了」(很差)。這些程度副詞,雖說可以大致轉化為普通話,但在表達效果上,用「很」就比四川話弱了很多。

難怪四川人常開玩笑說,普通話限制了他們吵架的能力,影響了發揮,說的就是四川話裡獨特的詞語和用法,難以在普通話裡找到恰如其分的表達。四川人吵架經常自帶萌點,比如特色詞語和疊詞的使用,體會一下這句話「樓上哪個憨批往老子陽臺上甩渣渣,到處都是瓜子殼殼和紙飛飛」。

像太乙真人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表示拒絕時,用到了「不得空不得空」,「要不得要不得」之類的表達,對他來說,這些表達太日常太習慣了,若非要用普通話說出來,就只能用川普了。

其實,不是所有的四川人都說「四川話」。四川方言主要分為三大類,佔據主導地位的是四川話(另外兩類是四川客家語與湘語)。

據我們考證,太乙真人的故鄉在綿陽,也確定了川普版的太乙真人

根據四川的語音分區,太乙真人的乾元山金光洞,地處綿陽市代管的江油縣,正好處於成渝片的語音分區,這一片區就是在四川方言中佔據主導地位的四川話。

師傅念不好哪吒的名字,突然有了「科學依據」。「luo za,你怪師傅不?」 /微博@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但四川話本身並不是古蜀地的方言,而是以湖北話為基礎形成的。

現今的四川方言最初可追溯到元末明初的湖廣移民,這批移民主要來自湖北,他們把湖北話帶到了四川,從而形成了以湖北方言為基礎的四川話。

到了清朝前期,由於「湖廣填四川」的影響,帶著湖北腔的四川話更成了四川省的主要方言。

2014年11月5日,成都洛帶古鎮的湖廣會館,是湖廣籍移民於清乾隆8年(1743年)捐資修建,因供奉大禹,又稱「禹王宮」。這裡記錄了很多「湖廣填四川」的歷史

在四川話的形成中,清末《成都通覽》的統計也成了湖廣人對四川話形成有深遠影響的力證,「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

該記載發現,當時的成都人原籍是湖廣省份的佔比最多,數量達到了25%,其餘省份如河南、山西等佔比均未超過10%。

1927年,成都旁邊的簡陽縣縣誌記載了900多條方言詞語,其中明確指出是湖廣話就有將近700條。要是你覺得四川話跟湖北話很像,那一點也不奇怪。

所以,如果你現在身邊有湖北人,不信讓他們試試,能讀準「哪吒」兩個字嗎?


推薦閱讀

畢業論文,你把我鯊了吧

相關焦點

  • 拿抓、辣渣……哈哈哈,四川人念不好哪吒,上了全國熱搜!
    昨天關於哪吒的四川方言讀音在網絡上吵翻了有讀「拿扎」「拿抓」的也有讀「落咋」「羅抓」的...哪吒怎麼讀?四川人都躍躍欲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出現的讀法有:呢渣、羅扎、哦渣、辣抓、拿抓、樂渣、挪爪、勒砸、拉渣、糯扎、挪炸、哪咋、鵝扎、落咋、泥渣、
  • 拿抓、辣渣……,四川人念不好哪吒,哪吒也被明星「玩」壞了~你會念哪吒麼?
    ,當《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預告片一出,所有人臉上都掛著黑人問號。關於哪吒的四川方言讀音在網絡上吵翻了有讀「拿扎」「拿抓」的也有讀「落咋」「羅抓」的...四川人念「哪吒」的方式,多得「令人噴飯」,哪吒怎麼讀?
  • 鵝咂、辣抓、挪扎、羅渣:你的家鄉話究竟怎麼讀「哪吒」?
    趙麗蓉老師教導我們,唐山話的發音講究一個「拐彎」,尤其是「呢」這個發音,一定要拐十八道彎,先揚後抑,音調要提上去、再滑下來。「渣」字就一定要輕,似有似無,一筆帶過。 如果實在找不好說唐山話的精髓,就去坐過山車吧,妙就妙在對音調的精準把握。
  • 「拿扎、落咋、辣砸」……你的家鄉怎麼讀「哪吒」?
    可是,喜劇演員楊迪爆出他的母親說「哪吒」是「拿抓」,他笑噴了,然後糾正母親,可是,母親總是說不好這個名字,就像當年趙麗蓉演的小品《英雄母親的一天》中那位母親,任憑侯耀華怎麼糾正,她都把「司馬光砸缸」說成「司馬缸砸缸,砸光。」她越是一本正經地說,大家越是笑得前仰後合。而楊迪的媽媽近些年來開始走紅網絡,是被兒子黑的,兒子經常在綜藝節目中講母親的糗事,而且模仿得惟妙惟肖的。
  • 朋友圈大型搞笑現場:「拿扎、落咋、辣砸」是他,都是他!
    「拿扎」「落咋」「辣砸」「拿抓」「拉雜」「挪炸」「呢扎」「鬧趙」拿扎、落咋、辣砸拿扎、落咋、辣砸……無奇不有,朋友圈大型搞笑現場來了!雖然《哪吒》導演餃子也現身說法,說四川方言念「luoza」。但還是有許多可愛的四川人民因為發音「疑惑不已」。
  • 「拿扎、落咋、辣砸」……你的家鄉怎麼讀「哪吒」?(視頻)
    成都人說「那抓」,廣東有人說「拿砸」,浙江人有人說是「挪扎」或者「拿扎」,江蘇人說「鬧趙」。雖然《哪吒》導演餃子也現身說法,說四川方言念「luoza」。但還是有許多可愛的四川人民因為發音「疑惑不已」。# 楊迪媽媽讀哪吒 #的話題也衝上熱搜話題一本正經地在線演繹了四川人讀哪吒的方式網友直呼可愛爆了哈哈哈哈……戳視頻感受一下↓來源:紅星新聞有個福建網友腦洞大開,「哪吒不是太乙真人用蓮藕擺成人形復活的嗎?咱們閩南話『蓮藕』的發音就是『哪吒』。」
  • 「拿扎、落咋」… 全國都在討論「哪吒」用家鄉話怎麼念,上海話到底怎麼說?
    連日來,朋友圈瀰漫著一個世紀之問——「哪吒兩個字,你們那裡的方言怎麼念啊?」「拿抓」、「拉雜」、「挪炸」、「呢扎」、「鬧趙」……無奇不有! 堪稱大型搞笑現場 廣東人說「拿砸」,浙江人有人說是「挪扎」或者「拿扎」,江蘇人說「鬧趙」。
  • "拿作"or"挪作"……"哪吒"上海話到底怎麼讀啊?
    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的一路飄紅,「哪吒」也成為了「史上名字最難讀的電影男主人公」。連日來,朋友圈瀰漫著一個世紀之問——「哪吒兩個字,你們那裡的方言怎麼念啊?」「拿抓」「拉雜」「挪炸」「呢扎」「鬧趙」……無奇不有,朋友圈大型搞笑現場就是他了。前段時間,一個小朋友看書上的哪吒故事,「哪吒」讀出來的是「那坨」。
  • 「拿作」or「挪作」……「哪吒」上海話到底怎麼讀啊?
    「拿抓」、「拉雜」、「挪炸」、「呢扎」、「鬧趙」……無奇不有,朋友圈大型搞笑現場就是他了😓廣東人說「拿砸」,浙江人有人說是「挪扎」或者「拿扎」,江蘇人說「鬧趙」。雖然《哪吒》導演餃子也現身說法,說四川方言念「luoza」。但還是有許多可愛的四川人民因為發音「疑惑不已」。@成都的朋友這麼說:
  • 「哪吒」四川話版登上熱搜,方言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截至8月3日12點52分,《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票房破18億,哪吒的爆紅引發諸多對電影本身以及對國產動漫的討論和思考。8月1號上午,知名主持人楊迪曬出自己與媽媽的微信語音對話,楊迪媽媽用電影中太乙真人的同款四川腔,爆笑證明四川人讀不好「哪吒」。
  • 三星堆故裡 被「逼瘋」的廣漢對白
    前鼻音、後鼻音弄得腦殼大  平翹舌也擺脫不了椒鹽味  二次逼瘋  試問又有哪個四川人逃過了  被外地朋友要求進行  廣漢話罵人教學的命運呢  廣漢話句句都是閱讀理解!你學不會!  3  當廣漢人踏著興奮的小腳步  走入火鍋串串店的時候  他朋友的一句「可以要鴛鴦鍋嗎」  就能把廣漢人徹底整神  吃火鍋微辣是底線  鴛鴦鍋?中間那滴點兒大一坨算什麼?  算個蘸水碟子,還是算寂寞?
  • 《姜子牙》3個片尾彩蛋放大招:哪吒逼瘋師叔,《深海》驚豔觀眾
    後來,彩條屋又提出要製作「中國神話系列」。哪吒逼瘋了強迫症姜子牙《姜子牙》觀影的第一次全場爆笑,是第二個片尾彩蛋帶來的,確實令人意外。在這個彩蛋裡,哪吒和爹媽、師父太乙真人一起到姜子牙家裡吃飯,差點把師叔逼瘋。
  • 四川人,平平無奇的成語小天才
    是不是感覺似乎能大概意會說話人的憤怒,但仔細看,卻發現裡頭的四字短語居然一個都不認識?方言文化博大精深,四川話無疑是其中翹楚。別的暫且不論,光是那一串串「打腦殼」的類似成語的四字詞彙往那兒一擺,四川人的學霸體質就再也藏不住了。
  • 王嘉爾:女朋友逼我吃辣,那我就分手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sharethemovie」
  • 跟四川人比吃辣?這屆日本選手確實飄了…
    論吃辣,估計四川人自評第二的話,還真沒多少人有勇氣去摘那頂桂冠。不過竟然有一些看不清局勢的日本人在綜藝節目裡「叫囂」起來,結果毫無懸念,但過程還是相當精彩的。第一趴,據說是日本「吃辣界」的王者產品——一款叫做「獄激辛」的拉麵閃亮登場!
  • 認識「羋」字算什麼?四川的這些字認識兩個就算你牛!
    其實認識」羋「字並沒有什麼可牛的!四川有些疑難雜字你可能天天說,但是根本就不認識!!!不信?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讀音:gu意義:蹲、跍。本「跍」字,一般字典裡皆有。舉例:《躋春臺·元集·過人瘋》:「(梁經邦之女)因吃麻雀肉有味,天天都要。後聞麻雀是人用毒藥~死的,若是見雀落地,即忙剖去其腸,免致傷人。經邦遂叫毒雀人到衙,命他四處毒~(麻雀),以供女口。讀音:pong;pang意義:形容大香,很香。
  • 四川的貓吃辣嗎?
    四川的小夥伴都知道我們這邊有個滷菜連鎖店叫做「廖記棒棒雞」(並無廣告嫌疑),而我們家樓下就有一家,夏天為圖方便,少做菜,總是會去廖記棒棒雞買他們的「夫妻肺片」,你們也是知道,夫妻肺片很辣的,基本都泡在紅色的辣椒油裡。
  • 逼瘋爸爸的凌晨三點VS逼瘋媽媽的下午三點半
    下午三點半,時間臨近,辦公室的媽媽們開始有點抓狂,不知道我那已經放學的小孩子是在網吧吃著雞還是在遊戲廳抓著娃娃撒著幣,還是得要報個奧數編程芭蕾舞小提琴班;凌晨三點,不睡覺目標還有幾個小時就可以達到,不得鬆懈的爸爸們必須要紅頭漲臉喋喋不休,仿佛畢生絕學盡顯於此,說起話來還得注意逼格,否則就有可能被踢出組織萬劫不復。
  • 全網最辣的鬼椒麵,吃一口就被辣哭,連四川人都不敢輕易嘗試
    在這個無辣不歡的世界裡面,很多人都喜歡作死,嘗試各種的人類極限不說,現在開始熱衷於吃辣了,而且還是直接上最辣的鬼椒麵。吃辣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四川了吧,四川人作為麻辣城市,很多小孩子都是從小就開始吃辣,所以長大之後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四川人。
  • 誰說四川人只會吃辣?四川的年夜飯以不辣的為主|文史宴
    至今四川話裡仍把辣椒叫「海椒」,可見當年的來路。不過一開始辣椒是作為觀賞植物引進的,直到清朝才有人開始吃辣椒。這第一波勇敢吃辣椒的人,並不是四川人,而是現在談辣色變的「下江人」——住在長江下遊的江浙人,畢竟他們住在辣椒入口後的物流集散地……不過真正把辣椒從嘗新變成日常使用的,是貴州人。貴州缺鹽,沒有鹽就沒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