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斯親王號戰記 上

2021-02-13 戰史文庫

對一個軍事模型愛好者而言,上世紀90年代無疑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時代。那個時候還沒有現在諸多令人眼光繚亂的模型補品和參考書,但進口模型的價格卻貴的令人咋舌。記得1997年香港回歸前後,我在一家模型店翻看田宮年刊,裡面1/350的「威爾斯親王」號的模型讓我十分心動,我還清楚記得詢問價格後那種吃驚的感覺,600元人民幣在當時絕對是一筆不小的數字,要知道當時正值下崗大潮,一個在效益不好的單位的工人可能連100元都拿不到。

其實早在見到這個模型之前,我對「威爾斯親王」號就有非常濃厚的興趣。按說她的同型艦「英王喬治五世」號參加了擊沉「俾斯麥」號的戰鬥,最後出席了東京灣的日本受降,比這艘倒黴的軍艦有更輝煌的戰績,而另一艘同型艦「約克公爵」號則擊沉了「沙恩霍斯特」號,也沒有「威爾斯親王」號這麼背運,但我還是要說,我最喜歡的仍然是這艘軍艦。因為她的戰歷遠比其同型艦更讓我著迷,因為「威爾斯親王」號不但是第一艘在作戰中被擊沉的戰列艦,同時她也是極少數即和德國,也和日本兩個法西斯國家交戰的英國軍艦。現在言歸正傳,讓我們走進「威爾斯親王」號,和她一起開始短暫而充滿傳奇色彩的戰鬥生涯。

             

   「英王喬治五世級」前方的主炮塔

英王喬治五世級中的二號艦威爾斯親王號是按照倫敦海軍條約建造的戰列艦。其排水量為35000噸,主炮口徑為356毫米19399月,正在利物浦坎貝爾·萊德船廠內施工的威爾斯親王號迎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開始後,海軍部要求建造商加快軍艦的建造速度並儘可能縮短試航周期。在德國空軍不時對利物浦展開的轟炸過程中,一枚炸彈落在威爾斯親王號的左舷與船塢之間爆炸,給艦體造成一些損壞。

1941119日,威爾斯親王正式編入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服役。但這時軍艦還有很多收尾安裝工作尚未結束直到331日,威爾士親王號的所有裝配工作宣告結束。完工後的軍艦還不能立即執行戰鬥任務。因為它的艦員正在進行訓練,軍艦上的火炮還在調試。當這些工作勉強告一段落時,威爾斯親王號接到一個重大任務,與胡德戰列巡洋艦組成一個編隊,攔截在大西洋上執行破交作戰的德國 俾斯麥號戰列艦和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

5月23日晚,霍蘭中將指揮「胡德」號和「威爾斯親王」號4艘驅逐艦前去攔截敵艦。6艘頂著暴風雨全速前進的英國軍艦而躍上浪峰,時而又跌入波谷。雖2艘大型戰艦均4萬噸的巨艦高速行駛時激起的浪鋪天蓋地般的從艦橋一直打到艦尾。船身劇烈顛簸中,各艦的備戰工作仍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22點霍蘭中將向艦隊全體人員下達命令,敵大型軍艦已經出現在丹麥海峽,本艦隊正前往攔截所有人員現進入臨戰狀態除身著全套戰鬥服,穿救生衣、攜防毒面具、手電、戴鋼盔之外,還要更換乾淨內衣以防在戰鬥中負傷造成感染。位於艙面戰位的人員需穿防寒服裝。22點30分,所有軍艦均熄燈行駛

在惡劣海況中航行的「威爾斯親王」號


為儘快攔截敵艦,霍蘭曾一度命令艦隊轉向北45度前進。意識到這樣倉促迎敵過於魯莽之後,2點10分,霍蘭更正了此前的決定,他命令4艘驅逐艦以扇面陣型繼續向北面搜索,2艘大型戰艦則向南折返140度行駛,等待偵察分隊的消息。因推測已接近敵人,「威爾斯親王」號打開284型炮瞄雷搜索海面該艦還試圖放出「海象」飛艇偵察敵情但因天氣惡劣未能起飛

「威爾斯親王」號竣工即奔赴戰場,其尚未完全調試好的主機不斷發生機械故障,導致軍艦在全速行駛時頗感吃力。隨艦採訪的路透社記者寫道:「那天晚上天一直沒有黑下來,直到凌晨2點過後的時候還和白天一樣亮。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天突然一下子變得陰沉沉的,就好像英格蘭陰暗的冬日下午一樣。暴風雪下得我們幾乎都睜不開眼,有時候的能見度甚至降到了僅有幾碼的程度。再後來,好像老天在幫助我們一樣,眼前的幕礙一下子又消失了。」

 

這是「胡德」號留下的最後一張照片,數小時後該艦被擊沉

2時47分「胡德」號上的霍蘭再次接到監視敵艦的重巡洋艦福克」號來電,稱該艦雷達顯2正以28節航速在「胡德」號西北約35海裡接到報告的霍蘭中將命令2艘戰艦轉至240航向將速提至28節,這樣以來的艦隊幾乎以平行的同向航行。威爾斯親王上的槍炮官喬弗裡·布魯克中校憶:「我們算出俾斯麥號的航向和方位,以及早晨和她相遇的時間。當時的感覺很緊張也很興奮,我們都知5點半將會遭敵敵艦,事實上我們就是在那個時間開始戰鬥的。

535分,隨著大霧漸漸散去,天空變得越來越亮,能見度良好望遠鏡仔細搜尋北方海域的英艦瞭望哨發現海平面出現2個黑色的斑點,測距軍官隨即確認這是正在34700外行駛的敵艦。「威爾斯親王」號的槍炮官布魯克中校後來憶:「隨著距離越來越近,幾分鐘後,我突然看到了桅杆出現,這是個令人興奮的時刻。桅杆後面是一根很大的橫槓,接著煙囪也出現了。」

535分,霍蘭中將2艘戰艦將航向轉為240艦首指敵艦。此舉的目的無疑是考慮一戰時建造「胡德」號的主裝甲板經不住敵艦主炮發射的380毫米穿甲彈的打擊,如果敵垂直下落狀態擊中他的座艦,那麼其結果必然是災難性的。因此2艘英國須趕在艦橫跨「胡德」號艦首前搶先開火,先全速衝向敵人,然後在近距離實施轉向以發揮全部火炮的威力。

547分交戰雙方在繼續接近中。德國航向220度,2艘英國戰艦航向280度,後者前者的陣型呈銳角,形成不利於英國發揮全部火力的T字雖然兩艘英國戰艦以艦首對敵減小了被彈面,但這樣同樣要承擔極大風險。

        

549霍蘭中將下達射擊敵先導艦的命令縮短射擊距離,艘英國戰艦隨即以右舷轉向20度至300度航路速行駛。552分胡德A、B塔的4門381毫米主炮先導射擊雖然接到射擊敵先導艦的命令,但「威爾斯親王」號槍炮軍官科林·麥克馬倫中校沒有被敵迷惑確地判斷側靠後行駛的敵二號艦才是「俾斯麥」號。艦長裡奇當即下令向敵二號艦開火儘管選擇了正確射擊目標,但火控室在沒有取得彈著點數據很難測算準確的距離。

當「胡德」號開火大約30秒後,「威爾斯親王」號前部A、B炮塔的6門356毫米主炮也開始射擊。正在「威爾斯親王」號上採訪的路透社記者在報導中寫道:「我們的戰艦全都加速航行以縮短與敵艦之間的距離。敵人也同樣掉過頭來向我們前進。於是世界上最大型戰艦都發出轟鳴聲,以大約60英裡的相對時速前進。等待戰鬥開始的弦繃到了極點。我看到橘黃色的火焰帶著怒吼聲從『胡德』號的前主炮疾射而出。接著,我所在的『威爾斯親王』號前主炮也開始射擊。無煙火藥產生的黃色煙雲籠罩了軍艦艦橋,一時間遮蔽了我的視野。」一分鐘後,兩艘英艦的前主炮第二次開炮射擊。因炮塔彈鏈發生故障,「威爾斯親王」號A炮塔有一門火炮未能發射。


   「威爾斯親王」號作戰及航行時的狀態


艦射出的兩輪炮彈全部失的。「胡德」號彈著情況不明,「威爾斯親王」號彈著點位於「俾斯麥」號右舷遠處。由於英艦此時迎風行駛,艦首激起的陣陣花使觀測手的視線受到幹擾對前主炮射擊的準確度有影響外,位於東面的國戰在黎明時分東方漸亮的背景映襯下較容易被敵觀測手鎖定,而位於西面的2艘艦卻隱匿在西方尚未消失夜幕

      554分英艦的前主炮進行第三次齊射所有炮彈依然未命中目標此時雙方相距約22000米戰局對英國人似乎較為有利,英艦以8門380毫米和10門356毫米對德艦的8門380米主炮和8門203毫米主炮,火力佔有優勢。為發揮全部火力,霍蘭下令兩艦將左舷轉向20度至280度,使軍艦後炮塔也能夠射擊。

555分,敵艦「歐根親王」號進行了首輪齊射,該艦的4座主炮塔各以門炮對2米外的「胡德」號進行試射彈著點位於目標左舷較遠處。僚艦開火後,「俾斯麥」號也出第一批炮彈。

這是一場傳統的海戰,雙方的4艘戰艦在2米的距離以重型艦炮互相轟擊。被黑色炮彈硝煙所遮蔽的軍艦不時閃爍著射擊時發出的桔紅色光。連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的居民都聽到了巨炮發射時的轟鳴聲。雙方都很清楚只要被極具摧毀力的炮彈擊中,就會導致艦毀人亡的滅頂之災。

就在德艦首次齊射後的幾十秒後,艘英艦開始第五輪齊射。「胡德」號仍以前部A、B炮4門主對「歐根親王」開火但炮彈依然失的威爾斯親王」號以前部A、B炮共5門炮射擊「俾斯麥」號,雖然也未取得命中,但此次彈著點位於目標右舷近處。

在海戰中,加快火炮射速、提高命中率,不斷調整軍艦位置是取勝的關鍵。對於艦炮的命中率,英國海軍歷史學家韋伯:「在海戰中,你要想有三發命中彈,那一般至少要發射數十枚乃至上百枚炮彈。」

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4聯裝主炮塔雖然有火力集中的優點,但由於炮塔結構過於複雜2個月前完工的「威爾斯親王」號在射擊時因彈鏈故障頻發,使火炮的命中率受到極大影響。這是一艘被緊急投入戰鬥,很多設備尚未經過協調完善的新軍艦,當她出海時,製造商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的部分技術人員還在船上解決各種遺留問題。艦長裡奇上校僅在兩個月前才向海軍部報告稱該艦「可以作戰」。

  「威爾斯親王」號在僅能使用前部6門炮、其中A炮塔的4門還存在嚴重機械障礙的情況下,還是在第6輪齊射中取得了命中。556「威爾斯親王」號主炮發射的一枚炮彈擊中「俾斯麥」號前部左舷,該彈貫穿艦體後自右舷飛出落入海中。

557分2國軍進行第三次射。此時「歐根親王」號距敵艦18000米,「俾斯麥此時距敵18500米,兩艦均以8門主炮實施半齊射其中一枚炮彈擊中「胡德前部主炮塔附近右舷舯部甲板這枚(或兩枚)命中彈究竟是「俾斯麥」號還是「歐根親王」號的戰果說法不一。一般傾向於後者,因為前者的380毫米炮彈造成的破壞將會更大。

霍蘭中將非常清楚「胡德」號的弱點,這艘一戰末期建造的舊式軍艦的水平防護非常脆弱。霍蘭意識到了敵艦跨射帶來的威脅,從戰鬥剛開始他就下令向敵艦接近,只有縮短距離才能避免以垂直角度落下的敵彈貫穿甲板下的薄弱裝甲。

在這次戰鬥中英國引以為驕傲的「胡德」號不幸被擊沉。但這並不意味著英國艦炮的命中率不如對手。「胡德」號數次齊射的彈著點已相當接近「歐根親王」號。而「威爾斯親王」號前主炮則再次取得命中。5時58分,雙方接近至16500米,「俾斯麥」號第二次被「威爾斯親王」號擊中,這發356毫米炮彈落在第14艙舷外的裝甲帶下方的防魚雷隔堵上爆炸。

兩艘英國主力艦此後仍在加速行駛並不斷射擊敵艦。「胡德」號以前部A、B炮塔共4門炮對「歐根親王」號進行兩輪(第8、第9)齊射但無一命中,其彈著情況不明。而「威爾斯親王」號不顧前部4聯裝主炮仍有一門出現故障,也進行了兩輪(第10、第11)齊射,其彈著點接近「俾斯麥」號左舷。

5點59分,雙方相距15500米。「威爾斯親王」號前部A炮塔再次發生故障,在僅以3門主炮對「俾斯麥」號進行兩輪(第12、第13)齊射,擊中敵艦一彈(1)。這發356毫米第炮彈擊中「俾斯麥」號左舷艦體上方吊掛小艇的前柱後從右舷落海後爆炸。

在這場生死攸關的射擊競賽中,側舷對敵的兩艘德國軍艦始終能集中全部主炮火力。「俾斯麥」號以A、B、C、D炮塔共8門炮對「胡德」號實施第五輪齊射。這時北極黎明時的亮光將處於東面的兩艘英艦的輪廓映襯得格外清晰,三分鐘前中彈時燃起的大火使「胡德」號極易被對手鎖定。也就是在這次射擊中,「胡德」號被擊中1彈(或者2彈)導致該艦沉沒。

霍蘭中將意識到形勢變得越來越險峻截至目前還沒有給敵人造成任何決定性的打擊。而對手顯然已找胡德號有被再次擊中的危險。6過後,霍蘭司令官再次下達了左轉20的命令,「胡德」號開始實施轉向被「俾斯麥」號發射的380毫米炮彈擊中。敵艦的射擊距離大約為1350015000米之間

正在「威爾斯親王」號上採訪的路透社記者後來在報導中敘述了「胡德」號沉沒的過程:「我注意到正向前疾衝的『胡德』號艦後的尾波被敵彈炸起了巨大的水柱——第一個水柱距離艦尾大約100碼遠,第二個水柱大約僅隔50碼遠。而『胡德』號仍然隆隆向前行駛,艦尾波濤翻滾。隨後1枚或者2枚敵彈擊中了她。一個巨大的火團裹著黑色濃煙騰空而起。」

這張照片中,「威爾斯親王」號將全部主炮指向左舷

對於這枚(或者為2枚)致命的穿甲彈究竟從何處擊穿了「胡德」號的薄弱裝甲進入艦體內,比較集中的說法是後部主桅附近被敵彈命中並貫穿但也不排除是舷側裝甲中彈敵彈穿透甲板裝甲後,落入4英寸高炮彈藥艙引發爆炸,隨後波及並誘發後主炮彈藥艙爆炸。

當「胡德」號沉沒後,已成孤軍奮戰的「威爾斯親王並未退縮。雖然前部主炮塔故障頻出,但該艦依然對「俾斯麥」號進行了三輪齊射,所有炮彈均未擊目標。6剛過雙方相距14500米。此時形勢對英艦更加不利,艘敵艦以全部火力對「威爾斯親王進行猛烈射擊。而該艦頻繁卡彈的A、B炮塔僅能以4門應戰

這場海戰剛開始,艘英國戰就以密集投入了戰鬥。在整個交戰過程中,「胡德」號始終位於友艦「威爾斯親王」號左前方僅1000碼處當旗艦被擊中沉沒後,「威爾斯親王艦長裡奇緊急下令本艦向右轉舵規避,以免與「胡德」號的殘骸相撞。魯克後來寫道:「由於猛然向右急劇轉向,軍艦右舷傾斜程度如此嚴重,以至於在某些人看來『威爾斯親王』似乎會完全翻轉傾覆。幸運的是很快就穩住了自己。

因軍艦轉向過程中大幅度移位,「威爾斯親王火控室一度丟失目標被迫重新測距,致使該艦在距敵13000米時進行的兩輪17、第18)齊射均失的,其彈著點位於「俾斯麥」號左舷遠處。

「威爾斯親王」號的航向及距離,均與剛被擊沉的「胡德」號非常接近,德國艦不必重新調整射擊數據,只需遵循按照此前設定的距離開火即可。這也是「威爾斯親王」號在隨後短短幾分鐘內被數次擊中的原因。

6時過後「歐根親王」號進行的數次半齊均失的。而「俾斯麥」號行的兩輪半齊射取得了一次命中。這枚擊中「威爾斯親王」號指揮所的380毫米炮彈雖未爆炸(1),但在穿過艦橋時卻殺傷了那裡的大量人員。指揮所及雷達操控室共有13人陣亡。僅有艦長裡奇、航海長和一名信號軍士倖免於難。正在軍艦操控室上方防空指揮所內的艾思蒙·奈特上尉後來回憶:「我聽到一陣類似猛烈颶風撲來的聲音後就失去了知覺。後來我聽到有人在喊:『運送擔架,讓一讓。』這時我感覺周圍都是屍體,而且有血腥味。」

603分,「俾斯麥」號以前後8門主炮的半齊射(第9輪)再次擊中「威爾斯親王」號2彈。擊中副炮火控室的炮彈雖然沒有爆炸,但卻令B炮塔發生故障暫時無法射擊。另一發擊中軍艦中部水線附近的敵彈未給威爾斯親王」號造成太大損害。

「俾斯麥」號與敵艦進行對射的同時,僚艦「歐根親王」號以8門主炮實施助攻,並在接下來的兩輪半齊射(16、第17輪)中取得一次命中。該彈落在威爾斯親王」號後部煙囪附近並未爆炸,壞了該艦水上飛機的起重機一架準備起飛引導校正本艦炮火的「海象」式飛艇也受損被迫取消任務。

此後,炮戰仍在繼續進行。「俾斯麥」號15500米的距離以8門主炮實施的半齊射(第10輪)中第4次擊中目標。380毫米穿甲穿威爾斯親王」號艦尾水線下的裝甲後並未爆炸,落在發電機艙附近。沒有給軍艦造成嚴重損傷。

歐根親王14500米距離以8門主炮實施的半齊射時命中威爾斯親王號兩彈。一枚203毫米炮彈貫穿後部右舷水線裝甲後爆炸,600多噸海水湧入艙內淹沒了幾個艙室。另一枚炮彈貫穿右舷後部2門副炮附近的裝甲,落入133毫米防空彈藥庫但未爆炸。一名英國水兵將敵彈抱到艙面丟進海裡。

因軍艦在短時間內已先後中彈7次,為暫避敵鋒,當前主炮的第18次齊射結束後,「威爾斯親王」號艦長裡奇605分下令左轉向160度撤出戰場。在轉舵期間,該艦尾部4聯裝Y炮塔以測距儀自行瞄準,先後實施了3輪齊射(第19、第20、第21輪)但均未取得命中。在射擊過程中,由於Y炮塔送彈鏈也發生了故障,導致一門炮未能開火。

  裡奇艦長命令軍艦撤出戰鬥在事後招致一些批評。但他的上司威克沃克少將艦隊司令託維上將支持他的決定因為在炮塔發生機械故障和軍艦多處戰損,以及指揮所多人傷亡的情況下,這艘本來就沒有完成戰備的軍艦繼續與敵艦交戰顯然是對生命和潛在寶貴資產的無謂浪費。

6時05分過後,兩艘德艦以全部火力對正在全速脫離戰場的「威爾斯親王」號進行了3輪半齊射。其中「俾斯麥」號為第11、第12、第13輪;「歐根親王」號為第20、第21、第22輪。此後因雙方距離逐漸加大,德艦再未能取得戰績。620分德國艦停止射擊。威爾斯親王3的距離上短暫射擊數次後炮火也沉寂下來

 

 

      

 

 

相關焦點

  • 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艦長約翰·利奇海軍上校
    1941年2月15日,他被任命為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艦長。在5月24日在丹麥海峽海戰中,霍蘭德海軍中將誤將德國的領艦歐根親王號誤判為俾斯麥號,他下令瞄準德國領艦。然而利奇很快就發現這個錯誤,他下令讓威爾斯親王號瞄準德國尾艦。
  • 「威爾斯親王」號因機艙進水被送修,尷尬退出與美國聯合演習
    英國媒體報導,該國造價31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70.8億元)的最新型「威爾斯親王」號航空母艦因機艙進水被送去長期維修,可能在長達6個月的時間都無法出海。《太陽報》12月8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由於水流進入輪機艙,「威爾斯親王」號航母需進行長期維修。
  • 服役8個月被擊沉的短命鬼,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錯誤思想的產物
    而在戰沉的英國軍艦中,就有赫赫有名的英國戰列艦——威爾斯親王號。該艦的戰沉,不僅代表了英國皇家海軍戰列艦至上時代的終結,也代表了英國皇家海軍在沒落之路上更進一步。側面保護系統(SPS)從整體上來看,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整體設計上還是偏向保守。
  • 戰忽局小編登上英國新航母,威爾斯親王號比得上山東艦嗎?
    上周末(29日和1日),英國海軍伊莉莎白級航母二號艦威爾斯親王號在英格蘭北部港口城市利物浦進行了艦艇開放日活動。英國人似乎對在歐洲鄰國的肺炎疫情毫不在乎。經過激烈的搶票(免費),小編在周日下午如願以償地上艦了。廢話少說,小編現在就帶大家看看這艘老佛爺的大新船。
  • 永不過時的時尚,威爾斯親王格紋教你打造經典優雅風格
    而威爾斯親王格紋應用在服飾上的時候,會相對低調許多,既能夠展現出服飾本身的魅力,也能夠讓畫面更加豐富,而且總有著濃濃的書生氣。特別是在下半身加入了威爾斯親王格紋,它會讓整體顯得非常豐滿。所以在選擇的時候,可以考慮選擇深灰色的,搭配上簡約一些,以此簡約膨脹感。
  • 英國王儲查爾斯的頭銜為何叫威爾斯親王?滿滿的王室規矩!
    威爾斯親王查爾斯王子殿下(英語:His Royal Highness Prince Charles
  • 查爾斯王子為啥叫"威爾斯親王"?為這他還專門學了一門語言
    查爾斯王子的頭銜叫做「威爾斯親王」(The Prince of Wales),這個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
  • 比基尼沉船潛水04:不死之艦歐根親王號
    (油畫:通過丹麥海峽的「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5月20日,納粹德國最強的兩艘艦艇組成的艦隊被瑞典海軍發現,並洩漏給英國皇家海軍,英國皇家海軍派出了他們最強的兩艘艦艇前來攔截:戰列巡洋艦胡德號和戰列艦威爾斯親王號
  • 俾斯麥&歐根親王(2)
    他向艦隊司令呂特晏斯建議,將英國戰艦引入德國潛艇部下的陷阱中……丹麥海峽戰役結束後在歐根親王后方的俾斯麥,這是德國拍攝最後一張俾斯麥的照片。但他還沒說完,一名通信兵衝進艦橋向他報告:「艦隊司令通知歐根親王號:執行『胡德』!」
  • 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都鬧獨立,為何威爾斯卻從來不鬧獨立?
    歷史淵源說起威爾斯,它與英格蘭相接壤,促成威爾斯與英格蘭歷史上交流比較多,有一點要說明,就是威爾斯的歷史要比英格蘭還要古老,只不過沒有英格蘭發展的好而已。威爾斯地位威爾斯與英格蘭籤訂的《聯合法案》中,威爾斯被賦予了崇高的榮譽,所以在英國中威爾斯地位是比較高的,從威爾斯親王由英格蘭愛德華一世的王子擔任開始,雙方便開始規定,英格蘭國王和後來的大不列顛國王將「威爾斯親王」的頭銜賜予長子,久而久之,威爾斯親王的頭銜也成為了英國王儲的代表之一。
  • 【9.14上新】棉被王再版,兔耳/小丑初音再版,這個威爾斯親王的歐派也太瑟了吧!
    安排上了手辦優惠券資訊群,是掉落手辦優惠券和公布新品資訊的禁言群!喜歡手辦的小夥伴們可以加起來~ 是傳統意義上的手辦嗷 如GSC MF ALTER等~↓↓↓1051153061不定期上架福利拍賣,群號 790166870店內也有拍賣專區~ 拍前請務必【查看詳情頁說明
  • 攻略|你想要的歐根親王!現在在我手上!
    1936年4月,「希佩爾」級追加三號艦計劃,定名「歐根親王」。    「歐根親王「號最終於1938年8月22日在基爾下水。該艦準排水量14240噸,艦載武器有4座雙聯裝203毫米主炮、6座雙聯裝105毫米高平兩用炮、6座雙聯裝37毫米高炮、6門20毫米高炮和4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同時,艦上光學火控系統更是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準。
  • 黛安娜離婚後已不再是王室成員,但為什麼還被稱為威爾斯王妃?
    雖然離婚後的黛安娜已經不再是王妃,恢復了平民身份,但是她依然被稱作「威爾斯王妃」。而且,還因為黛安娜威爾斯王妃的頭銜太過深入人心,查爾斯的第二任妻子卡米拉為了避嫌,沒有繼續使用這個頭銜,而是改用了康沃爾公爵夫人的頭銜。
  • 跨代傳承:歷史上的6艘歐根親王號戰艦
    終其一生,歐根親王與意法奧英德五國都有過不同程度的淵源,其中法國還算得上是他精神上的祖國。但對於他的「背叛」,法國人始終難以釋懷,因此也就不可能在法國海軍中見到以歐根親王命名的軍艦了。在艦炮布局上,新一代「歐根親王」號和她的姊妹艦採用了當時海軍技術的流行的中央炮廓(Casemate)式布局。奧地利海軍在「歐根親王」號上也採用了主副炮配置,並向自己曾經的敵國——德意志帝國購買了克虜伯前裝炮作為主炮。
  • 我的威爾斯婚禮(上)
    當然這裡的「見家長」不是國內意義上的「訂婚事」,只是一個社交場合罷了。他雖然掛有出生受洗禮、從小上教會學校的天主教身份,但本人卻是一名無神論者。幸運的是,教堂並不會因此把我們這兩位「非主流」拒之門外。傳統上講,英國的教堂會嚴格限定舉辦婚禮的新人須為本教派的信徒,但如今,大部分教堂取消了這些限制,敞開胸懷迎接多元化。
  • 別再被影視劇騙了,被徹底英格蘭化的亞瑟王,其實是威爾斯人
    從六年前開始,威爾斯成為了全世界唯一能沿著國境線走完全境之地。當然,這對許多人來講只是一件理論上講可能的事,畢竟全程有1658公裡那麼長,途中除了廣闊的海岸線,還有無數村鎮與公路。儘管屬於大不列顛,但威爾斯保留著自己的語言文字,飲食習慣、風土人情等處處驕傲地展現著「本國」特色。
  • 蘇格蘭為了獨立一直鬧不停,然而為什麼威爾斯卻從來不鬧?
    我們知道英國是由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北愛爾蘭組成,其中威爾斯當年是被英格蘭武力徵服後併入王國的。那麼為什麼這些地方鬧個不停,唯獨威爾斯這麼老老實實的,從來不鬧獨立?一威爾斯的歷史遠比英格蘭更加古老,但實力卻要弱很多,在被英格蘭徵服後,成為了英格蘭的一部分,法定地位是一個「公國」,且公國親王由英格蘭王儲擔任。
  • 愛爾蘭國小民弱,為何沒有像蘇格蘭和威爾斯一樣併入英國
    歷史上英國曾多次入侵愛爾蘭,統治愛爾蘭長達三百多年。不過最終,愛爾蘭還是和英國徹底劃清了界限,從英國獨立了出去。而和愛爾蘭情況相似的蘇格蘭和威爾斯則成為了英國的一部分。眾所周知,愛爾蘭國小民弱,英國又是世界近代歷史上最強大的國家,那麼為何愛爾蘭沒有像蘇格蘭和威爾斯一樣被納入英國?首先,兩國的主體民族不同。現在英國的主體民族是英格蘭人。而英格蘭屬於日耳曼人中盎格魯-薩克遜一支。
  • 蘇格蘭和北愛天天嚷嚷著要獨立,為啥只有威爾斯甘當吃瓜群眾?
    威爾斯地處大不列顛島西南部,面積只有2萬平方公裡,比蘇格蘭、愛爾蘭小多了,而且威爾斯人人口也不多,目前生活在威爾斯的300多萬人中只有1/3是威爾斯人,其他大多數都是英格蘭人,你叫威爾斯咋獨立啊?(威爾斯地理位置)在大英曾經的四個聯合國家中,愛爾蘭是最能鬧騰的,因為愛爾蘭人信奉天主教(愛爾蘭是歐洲宗教氣氛最濃厚的國家),而英格蘭人是信奉新教,所以英國政府對愛爾蘭人非常歧視,愛爾蘭雖然名義上是英國的四個聯合國家之一,但其為跟殖民地沒啥兩樣。
  • 《冰海戰記》冰海戰記的悲劇內核
    剛開始追著看的時候,戰記倆個字總讓我想到另一部《亞爾斯蘭戰記》,以為是個少年英雄養成的故事,開始的部分也有點這個意思,但是沒過倆集,就來了個類似《權力遊戲》的戲碼,託爾芬的父親,偉大的戰士,被阿謝拉特殺了,然後就開始了託爾芬為了以戰士的方式復仇,跟著阿謝拉特南徵北戰的日子,聽著好像不太對,但劇情的確如此,為了讓阿謝拉特跟自己單挑,託爾芬每次都會在阿謝拉特的指揮的戰鬥中,扮演作為奇兵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