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南方
編輯 | 美齡
承載著振興疫情後全球影院重任,克里斯多福·諾蘭的《信條》上映了。自上映以來,《信條》成為媒體、觀眾熱議的話題,從解析劇情到討論「逆轉時空」可行性,再到揭秘拍攝幕後、品評演技配樂等等,一路熱議不斷。
熱度持續高升的同時,《信條》的評分是越來越低,自上映當天的8.4分,已跌至如今的7.8分,在諾蘭的電影裡已經排到倒數第二。如此下去,最終低過諾蘭此前最低的《失眠症》(7.5分)可能也指日可待。
如今,《信條》票房突破4億大關,成為目前2020進口片票房冠軍,中國也成為該片全球第一大票倉。克里斯多福·諾蘭能把「商業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其電影一向被冠以「燒腦」的名號,這次的《信條》也不例外,圍繞著「看懂」和「沒看懂」,影迷分裂成不可調和的兩個陣營。
諾蘭導演的電影向來都會被觀眾貼上&34;的標籤,通常觀眾看不懂一部電影,會覺得導演或者是編劇有問題;如果看不懂諾蘭的電影,觀眾會覺得自己有問題。這次,當人們再次面對這位不吝於展現個人特色的「電影作家」,有人欣賞之情不減,也有人看膩了「故弄玄虛」。
史匹柏曾經說過,諾蘭是好萊塢「最後的電影作者」。不過對諾蘭而言,「探索新世界是我們的本性。」憑著這種本性,他一次又一次衝出成功的光環、打破慣有的商業模式、拋開標誌性的戲劇化敘事方法,在各種懸念的牽引下,講述人性以及對永恆時間與空間的探索。
1970年,克里斯多福·諾蘭出生於倫敦北郊的海格特。父親是英國人,從事廣告創意行業,母親是美國人,曾經是空乘人員,後來轉做了老師。父母一共生了三個孩子,諾蘭行二,哥哥馬修·諾蘭,弟弟喬納森·諾蘭。由於父母跨國戀,小時候諾蘭經常和家人一起兩頭跑,往來於倫敦和芝加哥。
7歲時,諾蘭沉迷於《星球大戰》,他用父親的攝像機拍攝了以玩具小兵為主角的定格動畫,命名為「Space Wars」, 開始了最早的電影創作。而這次看似粗糙沒有章法的拍攝經歷,也讓諾蘭在心中植入了最初關於電影的憧憬與夢想。
1992年,諾蘭大學畢業於黑利伯瑞學院,這是一所位於倫敦北部赫特福德郡的獨立學院,如今已更名為黑利伯瑞學校。其後,諾蘭進入倫敦大學學院(UCL)學習英國文學,在校期間,他與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組織了「16毫米」社團,拍攝了大量短片。
有意思的是,諾蘭兄弟三人在專業上都選擇了學習英國文學,老大馬修專攻文字,老三喬納森成為了著名編劇,絕大多數的諾蘭影片比如《記憶碎片》《星際穿越》等都有喬納森的身影,喬納森還是HBO科幻劇《西部世界》的編劇和導演。
早在1989年,19歲的諾蘭展現出了過人的天分,拍攝的第一部作品《塔蘭臺拉》(Tarantella),這部充滿超現實主義的實驗短片曾在Image Union獨立影展上映過。1996年,諾蘭拍攝了另一部短片《偷窺罪》,這部短片曾在劍橋電影節上放映。
也是在這一年,諾蘭只用6000美元和「16毫米學會」社團的朋友們拍攝了他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追隨》。這部電影是黑白色調,以倒敘為基本進程,卻天才般地講述了一個兇殺故事,以倒敘、順序、插敘等形式,呈現出一種三重時態下的交織迷離感,可謂驚心動魄。這部影片在舊金山電影節上映後,讓諾蘭獲得了很多關注。
2000年,來到好萊塢發展的諾蘭指導並編劇影片《記憶碎片》,該片改編自諾蘭的弟弟喬納森·諾蘭的短篇小說《死亡象徵》。故事原本並不算太複雜,不過這個故事到了諾蘭手中,就變得極為燒腦,以巧妙不失邏輯的敘事手法徵服了世界。影片最終獲得了3000萬美元的全球票房,還獲得了美國獨立精神獎的最佳劇本及最佳導演獎、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劇本獎以及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的劇本獎項提名。
在2005到2012的七年間,諾蘭拍了《蝙蝠俠》三部曲,分別是《俠影之謎》《黑暗騎士》《黑暗騎士崛起》,不僅幫華納賺得盆滿缽滿,也為漫改電影留下了傳世佳作。諾蘭的現實主義黑暗風格為蝙蝠俠注入了新的靈魂,故事跌宕起伏,又亂中有序。
在諾蘭的《蝙蝠俠》裡,現實主義不僅是故事背景,也是敘事風格,從劇情、表演到特效,都杜絕了天馬行空的超能力,而是嚴絲合縫地展開想像,最終效果非常令人信服,反而突出了主題的暗黑氣場。可以說,諾蘭憑一己之力,讓蝙蝠俠浴火重生——DC粉絲、電影業界、普通觀眾,交口稱讚。
如果換了別的導演,拍完「黑暗騎士三部曲」,可能會忙於構建新的三部曲。可是諾蘭憑藉高質量的作品,不斷獲取創作自由,為我們先後帶來了《致命魔術》《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刻爾克》四部風格各異的原創作品。
在好萊塢,能夠在拍攝手法和藝術完整性上不作任何妥協和犧牲的導演,寥寥無幾。克里斯多福·諾蘭是少數幾個仍緊緊握著自己電影的控制權的導演。「我期望其他導演也能慢慢擁有這樣的自由,去投身到原創電影的創作中。」當然,諾蘭的自主權源自他對電影預算的控制能力,還有對按期完成電影的職業素養。在諾蘭身上,融合了一位藝術大師和導演工匠的雙重氣質。
諾蘭的電影以懸疑、科幻、動作的複合類型為主,輔以虛實、反套路、平行剪輯、非線性敘事等符號。諾蘭的才華、風格,加上高概念創意,不斷融合創新,迸發高光。可以說,他是最合格的商業片導演,他在視聽語言與敘事結構上的創新,無疑是堅守了一個電影作者的底線。
諾蘭時刻清楚一件事:觀眾需要已知的期待,但他們也想要驚喜,想看從沒看過的東西。在他看來,「我認為電影最偉大的力量之一就是能夠帶給觀眾從未擁有過的體驗和經歷,無論是現實存在或者不存在的、幻想之類,電影就是一個絕佳的方式,讓觀眾看到他們從未想像過或見過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