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巢湖城食筆記 第 45 篇 文 章
唯 有 愛 與 美 食 不 可 遺 忘
文丨餘 海
一碗飯,在中國就有N種炒法。
廣東人用生薑渣炒飯,要的是暖胃去寒。皖南人家,添一些火腿、筍丁,吃的是山野風情。
戲法人人會變,最好不過母親做的。
記得某年從合肥深夜返回巢湖,知我沒有吃飯,打開門便有一碗蛋炒飯擺在案前,不忘添一勺我最愛的缸豆小菜。
看我吃得歡快,慈母也極開懷。
---主 編 餘 海
◆ ◆ ◆
「單,巣,凡」
我在安慶讀過書,學的第一句方言就是蛋,炒,飯。
安慶人說這三子字的時候,別有黃梅韻味,慢慢讀來,叫單(一聲),巣(二聲),凡(二聲)。
望江人的早晨,是從一碗街邊蛋炒飯開始的。
每天一早,望江大街小巷的飯店、排檔均有蛋炒飯迎客。這有點像天津人起早攤在鐵爐上的煎餅果子、廣西少男少女端在手邊的螺師粉。
所謂南米北面,望江的稻米自古享譽江南。蛋炒飯,既是主食,也是身在外地的望江人有滋有味的鄉愁。
到望江辦完事,第二天天剛亮,阿波便騎著摩託到酒店找我,他要帶我去雷池市場找蛋炒飯攤子。
◆ ◆ ◆
雷池好吃
取名雷池,是因為「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典故出自望江。
老城居民,家住望江中學附近的朱先生是我同學宋瑩的父親,也是雷池市場的老客。他每日清晨都要到市場買菜。他說市場位於老縣城十字路口的位置,一直是望江縣城的中心,老車站就在邊上。
市場有三個入口,都在東洲路上。市場煙火味十足,從農發行和老乾局中間的巷道進去,入口就有兩家賣粑的早點鋪,店家都不太張羅吆喝,站在籠屜的後面,微笑著看著你,經過她身邊,輕輕地問候一句,「要粑麼」,白色的酒釀粑、芝麻發糕、綠色的蕎麥粑才出爐,騰騰冒著熱氣。
從右到左,從下到上:蕎麥粑,粽子,糯米巴,發粑(普通米粑,加了酵母),蒸米糕
每日清晨,市井小民圾著拖鞋,穿著睡衣在市場穿行。比較經典的的畫面是,男人們買好菜,添好家用,順道再買幾顆米粑,吃一大碗蛋炒飯一份湯,然後飽咯而歸。
雷池市場始建於1985年,也是保存還算完好的市場。市場不僅有食肆,還有菜市場、雜貨鋪、服裝店等,始於北宋年間的青林寺也坐落其間,每月逢初一、十五及重要慶典,寺內香火繁盛。有點像各地的城隍廟,熱鬧、鄉味濃,是個且逛且吃的好地方。
◆ ◆ ◆
柒二餐的心意
柒二餐飯店,是雷池市場的一間炒飯老店。除了炒飯、麵條之類,也經營炒菜、火鍋。
老闆姓楊,60出頭。愛人姓毛,勤勞能幹。他們一起1998年來到雷池市場做飯店。取名「柒二餐」飯店,是店裡電話7181723後三個尾號的諧音。
俗話說,小飯大謀。柒二餐飯店家的蛋炒飯也別有心意。
蛋炒飯(5元一份),提前炒好,人來便盛。
飯是金黃色,是雞蛋+稻米+蔥花的原味組合。沒有南方蛋炒飯裡的蝦仁和燒臘,只是用菜籽油炒,油光發亮,吃在嘴裡油潤有滋味。
從蓬鬆度、香味、色澤、用油等來看,柒二餐的舒適度也是正好。不像我在江淮一帶吃過的有些炒飯,幹硬哽喉,不等兩口便要憋出個嗝來。
再說小菜(免費)。六樣排開,虎皮青椒、蠶豆醬和農家土黃豆是亮點。我吃不夠的是虎皮青椒。椒肉醇厚,鹹辣適中。添在飯裡尤其下飯,恨不得一筷子把飯攏到嘴裡。
除了免費小菜,還有免費時蔬。毛姐告訴我,現在人不大愛吃那麼鹹,她每天會根據四季時令搭配炒一些蔬菜給大家就飯。家常心意、媽媽味道,這在望江蛋炒飯圈是十分難得的。
望江人吃炒飯,更講究的是一口湯。
湯是錘肉湯(5元一份)。瘦肉切片,用小錘捶成圓形薄片,沾紅薯粉,使肉粉相融,鍋中煮熟即可。
柒二餐家的湯肉醬色較重,著以青菜香蔥。江湖快意之中,又有一縷荷葉田田的清新。
◆ ◆ ◆
汽車站江圩家
江圩飯店蛋炒飯是朋友阿波的最愛。
飯店在香茗山路122號,老汽車站附近,金茶大廈對面。騎摩託從雷池市場往北大約5分鐘車程。
阿波說,這家店的老闆姓吳,老闆娘姓王,1999年開的飯店,華陽鎮人,老家在江邊。老闆娘樸實勤勞話不多,男老闆比較熱情健談,夫妻兩一熱一冷。
江圩飯店老闆娘給我印象深的是超愛乾淨,雖然裝修簡單,但從臺面到地面都很光亮。不鏽鋼臺面和白色的瓷磚牆幾乎沒有一絲油汙。
包括盛飯的碗,裡面若是有一點水,也不讓你倒到門口地上,要倒進盥洗池,這一點,有鄰家婆婆般的嚴厲苛刻。
江圩飯店,出名的是小菜(免費),有十幾樣。我覺得不錯的是醬香茄子和涼拌黃瓜。茄子燒得入味,嵌以蒜泥,施以青椒,是家常,卻又比普通人家老道用心。
江圩的炒飯,比柒二略幹,雞蛋也略少一些。湯是肉末青菜湯,擺在電飯鍋裡隨人舀取。
畢竟是小本生意,6元一份,有飯有湯,小菜那麼細緻多樣,也著實不易。
巢湖城食筆記,邀請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