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路邊跟小商販買菠蘿(便宜嘛,5元/個),結果旁邊的一個女孩問:「老闆,你這鳳梨怎麼賣?」,我就納悶了,這應該叫菠蘿啊,因為鳳梨的果眼很淺,不是這樣的啊!一直以來我都是這麼認為的,女孩的這一問,就讓我心裡疑惑了,回家之後,我特意查看了一下具體的資料才知道是這樣的……
我覺得應該還是有很多網友也和我一樣,認為鳳梨就是鳳梨,菠蘿就是菠蘿的。
那到底菠蘿是不是鳳梨?還是菠蘿是菠蘿,鳳梨是鳳梨,兩個不同的品種呢?
以下是我通過查找資料之後總結出來的答案,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1,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
菠蘿和鳳梨是同一種水果。它的拉丁學名叫做:Ananas comosus(歡喜哥的英語不怎麼好,別叫我讀出來啊);中文名字:鳳梨(俗稱菠蘿);
通常栽培品種分4類:
卡因類:葉緣無刺或葉尖有少許刺,果大,平均單果重1100g以上,圓筒形,果眼淺;
皇后類:葉比卡因類短,葉緣有刺,果圓筒形或圓錐形,單果重400-1500g,果眼深;
西班牙類:葉較軟,黃綠色,葉緣有紅色刺,但也有無刺品種,果中等大,500-1500g,果眼深;
雜交種類:葉緣有刺,花淡紫色,果形欠端正,單果重1200-1500g,果肉色黃,質爽脆,纖維少。
2,在我國市場上,商家為了更好地區分品種,就把學名和俗稱分開用了。
通常把葉緣有刺,果眼深的品種叫做菠蘿;葉緣無刺,果眼淺的品種叫做鳳梨。而價格就是鳳梨的價格要高於菠蘿的價格,相對應的,鳳梨的口感味道更好。
下邊,我們把市場上稱為菠蘿和鳳梨的實物進行對比。
(1)外觀的區別:葉緣有刺,葉片摸起來也很薄的,在市場上叫菠蘿;而葉緣無刺,葉片摸著比較厚實的,在市場上叫做鳳梨;
(2)果肉的區別:當我們把外皮削掉以後,菠蘿還是有一個個很深的果眼,而鳳梨幾乎是看不到果眼的,而且鳳梨的果肉纖維較少,吃起來口感細膩,軟糯清甜;而菠蘿的果肉因為纖維比較多,吃起來的口感偏硬;
(3)它們的吃法也有所不同:菠蘿在吃之前,最好用鹽水浸泡一會,因為菠蘿中含有一種菠蘿蛋白酶,會刺激我們的口腔黏膜和嘴唇邊的幼嫩表皮,產生微麻刺痛的感覺,而鹽可以抑制菠蘿蛋白酶的活力,所以菠蘿果肉用鹽水泡一泡,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菠蘿蛋白酶對口腔的刺激。當然,鳳梨就不用,可以直接開吃的!
所以呢,我們的生活中,如果去市場買的話,要想清楚,你到底是要吃菠蘿還是鳳梨,想要好吃的就選鳳梨吧,而像歡喜哥這樣的,就習慣在大路邊跟賣一堆菠蘿的小商販討價還價的,反正也就是吃,多費點事而已,能省點錢就省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