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茶,龍井是繞不開的話題。
綠茶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廣、種類最多、產量最高的茶類。其中,眾多名茶之中,又以脫穎而出的龍井茶最為出眾,一度有「十大名茶之首」的美譽。無論你有沒有喝茶的習慣,對西湖龍井肯定有所耳聞。
有「四絕」之稱的龍井茶,究竟有什麼與眾不同,可以傳承一千兩百餘年,經久不衰?
龍井茶
杭州西湖是舉世聞名的風景區,向西一段距離,廣袤的長江中下遊平原突然聳立出群山。有山有水,氣候溫潤,降雨量也充沛,於是,這裡便成為一處世外桃源。
村子起初不大,位於山腳,有一個圓形的泉池,從未乾涸過。古人認為這泉水和大海相連,有龍在裡面定居,於是「龍井」一詞便應運而生,村子也就成了龍井村。
龍井茶園
既然環境優雅,又近乎與世隔絕,當然少不了雲遊的僧人造訪。先有高僧定居,苦心修禪,陪伴他的,是幾顆樹籽。
這不是普通的樹籽,而是茶樹的種子。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雅,非常適合茶樹生長。這,便是龍井茶的前身。
佛法高深,信者眾,香火鼎盛,跟隨著道理哲思一起傳出的,還有茶香。於是山下茶農開始種植茶樹,為口福,也為生計。
細芽嫩葉
文人嘛,自古多事,慕名拜訪,總得留下什麼,於是關於這一帶茶的文章、詞句開始出現,好名聲就這樣傳開了。茶樹也種了,名聲也有了,那名字呢?簡單,村子叫龍井茶,茶便叫作龍井茶。
等到了唐朝,《茶經》更是讓龍井茶聲名鵲起。南宋偏安一隅,龍井茶藉助地理優勢再一次上位,成為茶界的新寵。
幹茶
喝的人多了,茶葉採摘供不應求,於是茶園的面積開始擴大。從龍井村延續到到周邊,然後再到附近的府縣,現在龍井茶的種植規模,有杭州西湖一帶、錢塘與越州,共三處。
有了競爭,便需要專屬的標誌。雖然茶樹品類相似,差異的地理位置和制茶工藝,帶來的外觀和內在,也有區別。於是西湖龍井、錢塘龍井和越州龍井三分天下,便是龍井茶眼下的形勢。
三種龍井茶,因西湖龍井屬於原產地,名正言順,品質也就最高,便成了龍井茶的代表。
龍井綠茶
西湖龍井有四絕:色綠、香鬱、味甘、形美。
綠茶,不發酵,原來的有機物——茶多酚、葉綠素等——不被氧化、轉化,得以保留,所以幹茶淺黃帶綠、茶湯清亮褐綠。
土壤肥沃、茶樹品質上乘,所以芽葉有機物含量豐富,傳承工藝讓其淋漓盡致呈現,所以茶香濃鬱,有果香、板慄香不等。
味甘的本質和香鬱同出一轍,建立在內在的營養物質豐富的基礎上。
葉底
至於形美,有三點:
1、採摘。綠茶講究的是鮮嫩,所以需要細芽嫩葉,以一芽一葉為特級,而後一芽二葉次之。芽葉嫩,如同雀鳥之舌,小巧雅致。
2、制茶。綠茶製作工藝傳承多年,不斷創新並累積經驗。鮮葉經揉捻、烘乾之後,能保證幹茶扁平挺直、不捲不翹。
3、衝泡。整套流程下來,最後才能見真章。烘乾的茶葉經水滋潤,能重現枝頭的栩栩如生,在顏色與形狀上並無二致,可謂是好茶。
貢苑 西湖龍井
品飲綠茶,龍井為上,沒有陳放價值,新茶口感更鮮爽。明前嫩、雨前濃,一杯好滋味,西湖龍井茶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