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丨流年如墨 louis 文丨達嘞
排版丨Arc翼執泠
日漫看多了,多少會對日本產生美好憧憬——一年四季飛舞的櫻花、志同道合之人的社團、天橋下面紅耳赤地叫住自己的可愛後輩成了對日本學生生活的期盼。
在動漫作品中,日本似乎是一個禮貌而友好的社會。
恰到好處的體貼,默默相隨的關心,日常生活不會無聊,與人相處更是有趣。就算不小心做了什麼錯事,也能迎來近乎無限的包容,就像這段流傳已久的對比:
但真想把想像融進現實,見識海對面的這個國度時,事情好像沒這麼美妙。
知乎上有這麼一個問題,心馳神往日本的題主想去留學但不被家裡允許。
也有類似的文章傾訴了自己因動漫對日本心生嚮往,而去留學後體會到生活艱苦的故事。
實際上,多數真的去留學日本的經歷都和留學生想像中的,並不太一樣。
首先語言關就不那麼好過。就算聽慣了日語,但真正落到讀寫上還是令人頭禿,光背五十音圖就夠嗆。
生活方面壓力更大。
日本的物價普遍高於國內,先不提高昂的學費,當你想過把嘴癮時就會發現僅一串三顆裝的草莓糖葫蘆就得花三十多塊。
到日本留學,生活成本的壓力導致留學生不得不半工半讀,這也意味著極其嚴苛的作息時間。
以這位up主為例,四點半起床打工直到下午上課,晚上無縫接上另一份工作,到家已經十一點半。即使這樣也只能勉強解決自己的生活費。
不同於動漫中溫柔美麗的前輩同事後輩和瘋狂助攻的店長,現實打工根本就可遇不可求…
首先面臨的是校園欺凌。
就像遭到全村漠視的鳴人、因聽障被欺負的硝子、欺負硝子招致全班排擠的將也,常被提及的學校或職場霸凌現象,在注重人際關係的日本同樣嚴重。
如果是在學校遭受欺凌,老師通常會不管不問。因為一旦被涉事學生向PTA(老師家長聯合會)告狀導致投訴,老師有丟飯碗的可能。
不過關於日本中學生活的形象描寫日漫還是相當寫實的。
別的不提,這制服就夠了。
日本JK制服分夏季和冬季,而看起來無比玄幻的大冬天光腿兒穿短裙,其實是寫實——日本姑娘確實是這麼穿的,"要風度不要溫度"在日本非常適用。
不過男生校服就沒這麼講究了…
另外,日本人很在意他人的眼光,很多女生從小就會化妝。誇張一點的會從小學開始學,到了高中幾乎人人化妝。
近來的動漫作品中女性角色也越來越注重化妝和減肥這兩項現實中的必修課。
至於告白/談心/決鬥/秀恩愛的經典場地,學校天台——安全起見,一般是鎖住的。雖然仍有少數學校會開放天台,但屋頂種地這種特色活動還是還是等喪屍圍城再做打算吧…
日本學校的課程也很豐富,體育藝術能上到高三, 全班一起和諧做料理的家政課也真實存在。
日本學校的下課時間挺早,下午三到四點就會結束一天的課程,學生們的自由時間分外充裕——比如說社團活動。
實際上"社團"和常在動漫裡看見的"部"是有區別的。"社團"更傾向於興趣愛好,歡迎所有人加入,而"部"更專業,多半是以比賽為目標。
棒球作品裡作為目標的甲子園會被媒體報導,運動系的社團大抵如此。這對提升學校和社團聲望都有幫助,因此也備受重視。
也有很多像主角一樣隸屬歸宅部,直接回家的學生。或不回家和朋友出去玩都是不錯的選擇。
準備考大學的同學就比較慘了,三點多放學四點就要去補習班繼續學習不說,補習班的費用也相當高昂,單科就高達人民幣8700元,全面補習需要五六萬之多。
而修學旅行也是動漫中的高頻事件。其中畢業旅行作為學生時代最後一次全班活動,老師會讓同學們自行決定目的地,然後分組查資料做攻略,可以說自由度相當高。
男女主常常一起去培養感情的夏日祭也確屬夏天必備。
在日本,一年四季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祭典,其中夏日祭算規模大、有特色、多地都會舉辦的大型活動,"今年和誰去哪裡的夏日祭"是當地年輕人會思考的問題,一晚上參加數個不同地區祭典的也不在少數。
動漫中熟悉的"夏日祭特色"也一個不缺。
巧克力香蕉、撈金魚、色素刨冰、釣水球,章魚小丸子、炒麵、御好燒,甚至還有天婦羅蓋飯這種硬菜。
還有中看不中用的蘋果糖,放小姐姐手裡是美人舉糖,擱這就是猛男吔球。
打上天際的煙花和彩霞般的浴衣,襯出獨屬於日本的夏夜。
當然這些存在日漫中的單純止步在學生時代。這點上日本動漫確實做到了一定程度的還原。而一旦步入社會,社畜的生活就沒這麼美好了。
遠一點的像《蠟筆小新》和《哆啦A夢》裡的爸爸
動漫裡的各種橋段確實美好,而一些學校中的日本學生生活也確實有迷人之處。不過動漫畢竟只是作品,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寄託。
當現實和想像拉開差距時,還是認真過好眼下生活。
小黃油《美少女萬華鏡5》發布後,沒等到漢化的玩家再次選擇了沙雕機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