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每天精彩不斷!
導讀:煮手擀麵容易斷?那是方法錯了!掌握3步,麵條筋道爽滑,不易斷
麵食是北方人的最愛,作為臨近北方的城市,我們這裡也深受北方飲食文化的影響,對麵食的喜愛也很深,麵條、餃子、饅頭都是家常便飯,烙餅、包子更是不在話下。說了這麼多麵食,其實在這麼多的麵食中,我最常吃的是麵條,而且是我媽親手做的手擀麵,因為她總是嫌買的手擀麵不夠筋道,所以就自己摸索,現在熟能生巧,做手擀麵的手藝也變成一流了。她做的手擀麵口感勁道爽滑,搭配鮮香入味的配菜,吃起來就是美味,這也是我吃了這麼多年百吃不厭的原因。
現在我也想把老媽做手擀麵的手藝學會,一路學下來暢通無阻,但是在煮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我做的手擀麵一煮就斷,而且口感軟踏踏的,特別不好吃。後來我媽幫我總結出了一些錯誤,我改正之後重做了一遍,做出來的效果好了很多,後來做的多了,也就完完全全學會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開始做的一樣,麵條一煮就斷,其實那是因為有幾步沒做到位!下面我就把我媽和我分享的方法分享給你們,掌握這幾步,麵條筋道爽滑,不易斷!不會的朋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步:加鹽和鹼
經常做麵食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鹽和鹼對於麵食的重要性吧,在和面的時候加入鹽和鹼,做出來的麵條不僅口感勁道,吃的時候還很有嚼勁,一點都不會軟塌。因為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鈉可以溶於水,與麵粉融合後,可以增強麵粉的筋性,讓它變的更筋道。而鹼在這裡指的是小蘇打和食用鹼,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鈉,它也溶於水,與麵粉融合以後,可以增加面的柔韌度,因此增加了麵條的爽口感和韌性,在煮的時候不易斷。所以鹽和鹼是一定要加的,至於加多少,鹽的用量一般就是麵粉的0.2%左右,鹼的用量是麵粉的0.1%-0.3%之間即可。
第二步:醒揉抖
在和好面以後,要經過幾步「醒揉抖」才能把麵條的口感做到最好。所謂的「醒揉抖」,即把麵團揉光滑後,放在盆中封上保鮮膜,開始第一次醒發;醒好揉搓到位,然後再進行二次醒發,這一次醒發12分鐘左右即可,醒好之後再次揉搓。揉好之後就可以擀了,擀好切成麵條以後,要及時把麵條抖動一下,這樣可以防止麵條粘粘在一起,讓麵條上面的水分蒸發掉。
注意:在揉面的時候一定要多揉一會兒,充分揉搓後,口感才會好。
第三步:加鹽過水
在煮麵條的時候,記得在鍋中加點鹽,加鹽以後不僅能增加麵條的韌性,讓其不斷裂,還能增加一點底味,讓口感變得更好。麵條煮好以後,要在涼白開中過一道,過完水之後的手擀麵,既不會粘連,還會更爽滑。以上這兩個操作就是要掌握的「加鹽過水」。
煮手擀麵容易斷?那是方法錯了!掌握我分享給大家的這3步,煮出來的麵條筋道爽滑,不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