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我常常處於良心不安的狀態下」

2021-03-01 WeLens


▵ 點擊觀看視頻

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梁文道都是在酒店中度過,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因各種事飛行,這種漂泊不定的生活,讓他在香港的家中只養了貓,沒有養狗。但即使如此,他每天都要花上5個小時閱讀,他用這種堅持「定住自己」。


作為寶珀文化大使,梁文道受邀參與了寶珀和Lens聯合出品的「堅持,讓時間更有價值」系列微紀錄片。對話,卻是從他多年的一個困擾開始聊起來的。

 

「所謂做人,到底是為了什麼?」

2008、2009年的時候,我那時做人的狀況很危險,變得不像自己原來想的樣子。忽然之間發現自己成了一個名人,去哪裡都被一圈人圍著。

有一次在一個小縣城做活動。當地找了5個保鏢圍著我。我只是過一小段路,5個人圍一個圓圈把我圍住,路上的人都在看我:「這個人是怎麼了,被警察抓了嗎?」

我很怕自己習慣了。習慣去哪裡人家都要給你一個很好的對待,坐頭等艙飛來飛去,那樣的感覺並不好。

於是,我就開始重新問自己:「該怎麼辦?」「我要做個什麼樣的人?」……這樣再問下去就是:」做人的意思到底在哪裡「。

我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就在想:「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大概上初一的時候,就很自覺地知道自己要念哲學。

我念了二十多年的哲學,但2008年、2009年左右,遇到那個問題、想要解決的時候,我幾乎一身冷汗地發現:我讀了很多理論,學懂了很多思考的方法,但是我已經忘了,我原來是想知道人活著是為什麼。   

 

「老香港的魅力,減弱了」

香港給我的魅力是:這個地方沒有人關心你是誰。

它太功利,太實際,功利到一個程度,乃至於它不在乎你是什麼種族、膚色、國籍,什麼身份認同。

「你這份工作做好沒有?」「你賺了多少錢?」

它不會去說,「你是不是個漢奸?」這兒沒人管這個問題。

香港是老外來了覺得自己沒必要學廣東話和普通話,他說英語就好。香港人也覺得我們跟你談英語就行。為什麼?因為香港人首先考慮的是哪一種更方便。

香港人當然有一種很寬闊的中國人的身份認同,但是又跟兩岸所見到的那種認同是不同的。

這個認同更多的是一種感情上的、文化上的東西。

比如說,香港的影視產業,從李小龍的年代開始,到徐克版本的黃飛鴻,到後來的葉問,貫穿香港功夫片的,尤其是涉及清末民初那段歷史的,永遠不變的主題就是英雄人物打老外。一種很原始的、赤裸的民族感情,但又不是現代國家所要求的國民身份認同,而是一種更俗世的、更傳統華人社會的情感。

《十月圍城》就很有趣地呈現了香港人的世界觀:孫中山來香港了,清朝派人要來刺殺他,香港一幫人要保護他,為什麼?是因為認為他是個了不起的革命英雄嗎?不,為的是今天保護他的那個人是我哥們兒。

又比如《明月幾時有》,那些人不是天天到晚喊著口號,「為了國家存亡,」不!是「為了我女兒。」

這是一種那麼傳統的、地道的、香港式、或者南洋華人式的民間感情。它是透過家庭倫理,在中國儒家倫理式的秩序下面產生的一套東西。

但當年吸引我的那個老香港的魅力,減弱了。

「香港沒有『都懂的』這回事」

老香港的生活氛圍對我很重要。那是一個我心目中過度浪漫化的、曾經存在過的南方中國。

香港很多地方我都很喜歡。尤其晚上,燈是藍色的,冰冰冷冷的藍色,你會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很科幻的城市。

然後一轉眼,到鰂魚湧那邊,或是過海到深水埗那邊,又是很凌亂的狀態,就像電影《攻殼機動隊》。

為什麼《銀翼殺手》那種電影以香港為藍圖,因為香港是這樣一個地方:你覺得它處在未來某個時空,但是又非常古老,充滿了各種的妖孽,你不知道背後一個轉角會冒出一個什麼樣的怪人……


我們常常說香港人比較講秩序,守規矩,不只是因為英國的管制,而是因為這個社會真的需要這樣的秩序。

當這麼多不同的人、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活方式,共同活在一起的時候,你必須要有一套共存的法則,這個法則使得所有人都不幹涉所有人,所有人都不用理任何其他人地活著。

在內地,很多事情能夠透過不言自明的潛規則解決,是因為社會比較同質化,「大家都懂的」。

但香港沒有「都懂的」這回事,因為我們很難有默契,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你必須要有紙面的東西,清清楚楚。

「它需要你在自己身上做點什麼」

我是太流動的一個人了,每年有三分之二在飯店度過,每個星期都坐飛機。當你生活這麼漂泊不定的時候,你需要有些別的東西定住自己,那個東西就是我給自己的紀律,是我生活的重心。

我喜歡住酒店。把別的東西都拿掉。

我讓自己隔一段時間就要去短期出家或者禪修,那是一個跟我生活劇烈變異的狀態。不能讀書,不能說話,不跟外界有任何的溝通,甚至時鐘、手機都要拿掉,你對自己失去了任何的掌控。所有的時間都是聽敲鐘來定。鐘不在你那兒,是人家在敲。你專心一意地在你的修行上面。

每次回到日常生活,都會有種很強烈的距離感,覺得自己在做的這些事都不是真的,都是可有可無的。

我覺得修行最主要學的就是怎麼樣繼續保留這個感覺:就是每天在做事,但同時覺得這都不是真的,不是必然的、必要的。

所謂做人到底是為了什麼,不是一個字面上給你答案就能夠解決的問題。

它需要你在自己身上做點什麼來體會、得到、產生一種感悟。

我就發現:我應該在「人」上頭做點功夫,透過對自我的、生活的、心靈的、乃至於身體的鍛鍊,讓自己產生出某種狀態,然後一路發展下去。





「我常常處於良心不安的狀態下」

我很討厭回頭看自己。在我看來,這就像一個人老照鏡子一樣。很變態。

我討厭一切讓我聯想到很自戀的東西。你寫過的東西,你做過的東西,它有那麼重要嗎?它並沒有那麼重要,它譬如蜉蝣。

但是我現在也在反省,這麼討厭自戀,恰恰就是因為我把自己看得很重。

我是年紀越大,越有強烈的道德焦慮。 

我常常感覺到自己的虛偽,感覺到自己的下流和無恥

這種焦慮感,總讓我考慮到這個世界上有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東西。

絕大部分的公共知識分子,不會有這種懷疑。

我覺得公知讓人受不了的地方就是:他憑什麼覺得對什麼事情都能說上一番話,他憑什麼覺得自己對什麼事情都有立場,而公眾又為什麼認為你既然身為一個作家、身為一個知識分子、一個讀書人,你就該對很多事情都要有立場,憑什麼?

我不太喜歡讓人情緒太激烈的東西。我對一切煽情的東西都比較有保留,而且是越來越有距離。

在我看來,今天的中國社會是大家都在尋求被感動。這個讓我很受不了,包括一些很有名的語句,比如說:「總有一種力量叫我們淚流滿面」,我很討厭這些話。我為什麼要淚流滿面?為什麼總有一種力量讓我淚流滿面?能不能沒有?我不知道為什麼今天的中國人那麼想要被感動。


兩岸很像,都很濫情,都喜歡很誇張的語言。

比如說我出席最多的活動,就是所謂的演講、座談。每次這種活動開場之前,主持人、司儀在臺上講的話都很像,都會說:「今天,我們很榮幸地請到梁文道老師,接下來我們請他為我們帶來一場思想的盛宴。」

我現在都已經肉麻了,習慣了。但當初聽到這些話,我雞皮疙瘩都要起來。我講都還沒講,你怎麼知道這是思想的盛宴?也許我給的是毒藥呢?我很怕種種這些誇張、浮濫。

——————

本視頻由Lens和寶珀品牌聯合出品

梁文道腕錶佩戴:寶珀BLANCPAIN五十噚系列腕錶

視頻和文字版權為「Lens·重逢島」所有

除視頻截圖外的圖片資料由採訪對象提供

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

 你 可 能 會 感 興 趣

吳曉波:「理想挺貴的……自由最重要」

馮遠徵:尋找德國媽媽

相關焦點

  • 梁文道做客B站「宅現場」:講述好奇與思想實驗的那些事
    當那麼再想一下,身體的組織和器官被全部更換,那「我」還是「我」嗎?這個思想實驗是不是立刻得到升華,變成了極為嚴肅的哲學問題?覺得這個問題離我們太過遙遠?那麼同樣來自倫理學領域的思想實驗,「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相信很多讀者都聽說過。
  • 梁文道:我的AV歲月
    今天,我們也借著這個消息,與大家分享一篇梁文道的舊文《我的AV歲月》,紀念我們那些心驚肉跳的歲月,祝福蒼井空老師。本文約2900字,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梁文道:我的AV歲月文 | 梁文道摘自《噪音》難怪當年大學剛畢業,我到一些獨居的男性同學家中做客,會見到柜子裡有一片片日本AV,而主人則面帶驕傲的微笑。他長大了,他有自己的房間。關於性別剝削與物化女性的問題,我自然不敢或忘,這也是我過去看色情電影和漫畫一直看得於心不安的原因。最早接觸女性主義的影像批評,我覺得自己簡直就像背上了原罪。
  • 名人薦書似妖風 梁文道「被」掛名被「寫推薦語」
    (設計臺詞)  華西都市報記者獨家對話「腰封小王子」梁文道,調查腰封潛規則  「我有個綽號叫『腰封小王子』,我常常在書的腰封上面被列名,成為推薦人。但有時候,一本書我完全什麼都不了解不知情,卻被寫成『梁文道傾情推薦』。終於有一回,我忍不住,按照書上的電話找到出版社編輯。那個編輯非常鎮定輕鬆地回答說:『梁先生我們很尊重你,但是您真的以為全中國只有你一個人叫梁文道嗎?』」
  • 「文藝商人」梁文道:我不要做優衣庫,我要做極高端的東西
    比如那個用了八年的帆布包是梁文道從日本京都買的一澤信三郎帆布包,陪著他去過南極,去過巴塔哥尼亞高原,去過阿拉伯沙漠。錄《一千零一夜》時,梁文道也常常背著它,往裡裝了很多書,很重。包破了,梁文道就送回去修補,因為這個店的包都是終身保養。「這些都是你生活中常用的東西,為什麼不多一點講究呢?同樣喝咖啡,我們天天喝,你多花一點錢和時間,就能夠得到一種不一樣的感受。」
  • 香港「梁宏達」——梁文道出賣中國國家利益遭譴責
    文/落魄書生-王中銀 梁文道批評CCTV,梁文道不知道CCTV是什麼機構梁文道:從小到大,讀書沒有辜負我 竇文濤許子東梁文道聊陳冠希事件梁文道政治立場徹底暴露是好事、梁文道秉持港獨旗幟並支持獨立,無論潛意識還是現實實踐都無法贏得足夠社會認同。掌握話語權的梁文道開始攤上事了!梁文道給茅某拜年、虔誠問好,在此前梁文道在大陸文化界形象溫文爾雅、然而在香港廢青挑事中,潛伏的梁文道終於露出狐狸尾巴。梁文道是典型買辦文人,尤其是鐵桿跪舔美國、一點文人操守都沒有。
  • 梁文道 x 陳傳興:詩詞拯救了她,她復活了詩詞
    我先講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我覺得這個電影的名字《掬水月在手》,其實已經某種程度說明了狀況。在這句話裡面,月是在手裡的,不在天上,這個月是什麼月?我們平常以為水中月,是月亮的倒影,是假的。但當月亮在水中倒影時,水是一個讓月淌現的方法,出現的一種狀態,它就存在了。
  • 梁文道:以拒絕溝通的方式避免過度溝通
    那天晚上,除我之外,全桌的人都在同時低著頭,發微博,發微信……他們仿佛在這飯桌上,又仿佛不在,他們好像在跟我交流,但他們又全部低著頭在跟遠方的人交流,他們仿佛有分身之術,在不同情境之間輪番切換,急急忙忙地趕著跟不同情境下的好幾撥人同時溝通……我頓時在想,我幹嘛要約這幫人吃飯?!
  • 梁文道:我們應該感激貓
    傳說中的貓與黃瓜……2.我老在晚上寫東西,如果你旁邊弄一人就不行。梁文道:對。馬未都:我寫東西時,有時候晚上很晚了,這貓就趴在我這很近的距離,它不會趴到任何地方去,它就只在書房裡,永遠在你書房離你一米的位置,一趴。
  • 「主降派」琦善:放下防備,洋人就會良心不安;林則徐:痴心妄想
    如果覺得有意思,不妨點個「關注」,您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我們知道,在鴉片戰爭中,湧現出很多「奇葩」官員,尤其許多滿清貴族。其中有那麼一位,就非常「能作」。此人的政治生涯,幾乎每過一段時間,就要「作」一下,幹了不少荒唐事兒,他就是琦善。有趣的是,他每「作」一下,出事了,下去了,卻總還能起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 梁文道:每一次閱讀都指向一場旅行
    但他也有專門的旅行:因為常住香港,身邊的朋友如美食家蔡瀾、作家董橋等人都來自南洋,進而對香港也隸屬其中的南洋文化深感興趣,並因此進行了一趟「下南洋」的南洋之旅;因為是南傳佛教的信徒,因此一年會有兩次在寺院靜修(行遊是遊,臥遊也是遊),也會和同好者去印度進行一趟朝聖佛陀之旅。
  • 馬伯庸x梁文道:長安城是「怪獸」,小心被它吞噬
    因為我最近正在寫一部新的作品,大家都知道,作家寫一部作品,需要處於一種興奮的狀態之中,這種興奮狀態有點像食慾或者性慾,你會處於一種「迫不及待」,覺得其他所有事情都不重要了,就專心要把這個事情完成。但這種時候突然出現各種幹擾,突然出現各種採訪,你就沒有時間去思考,沒有時間去進入到充滿欲望的這種狀態,反而是會把你的這些(欲望)像澆了一桶冷水,需要冷靜、需要理性地去回答記者的提問。
  • 當你處於人生低谷,迷茫不安時,牢記六字真言,一切都會豁然開朗
    人這一生,要經歷很多很多的事情,其中有輝煌與榮耀,自然也有挫折和低谷,在人生低谷,難免會覺得迷茫不安,這時,該如何度過呢?具體而言,當你處於人生低谷,感到迷茫不安時,牢記以下六字真言,一切都會豁然開朗,人生會越來越順。
  • 梁文道:那天下班,他才發現自己的家沒了
    原創 梁文道 看理想"我不相信社會科學能拯救世界……我所具有的知識使我對人類的機遇有非常悲觀的估計。但即使這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境地,我們還是必須問,如果憑藉智識確能發現擺脫我們時代危機的出路,那麼不正輪到社會科學家來闡述這個出路嗎?
  • 梁文道談駱以軍小說:在當今我所知的文壇中最特別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宋宇晟)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女兒」沙龍21日在北京舉行。沙龍以新書《女兒》為主題,梁文道與臺灣作家駱以軍展開對談。沙龍中,說到對駱以軍作品的評價,梁文道給出的詞語是「特別」。他說:「我覺得駱以軍的小說之所以特別,不只是在華文世界,而且是在整個當今我所知道的文壇,應該是最特別的。」  來大陸宣傳《西夏旅館》感覺「很錯亂」  2011年,臺灣作家駱以軍曾來大陸宣傳其作品《西夏旅館》,之後該書大賣。
  • 梁文道:女人一定要有別人沒法拿走的東西,這個才是重要的
    我記得曾經接到一個女大學生的來信,信中她說自己是一個很獨立的女人,但她同時又對自己的男朋友說:我把一切都給了你,你可要對我負責啊…女人年輕的時候常常把性當成自己給男人的一個饋贈,認為如果我把性給了你,我們之間卻沒有結果,那我就虧了。
  • 長期處於「緊繃」的狀態,是導致焦慮症的誘因之一
    為什麼你總是處於緊繃狀態?現在,閉上眼感受一下,你的身體部位是不是感到僵硬、緊張?比如脖子和胸口發緊、頭疼、心慌等等;同時,你可能感覺情緒很煩躁、緊張,或者即使手頭沒有事情要做,卻還是提防新的問題出現?如果你符合以上的描述,就說明你正處於緊繃的狀態下。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感到緊繃呢?1.
  • 梁文道:性壓抑不是好事 男人沒女友很危險
    竇文濤:沒錯,其實我現在想起來,我還真的懷疑,就是說這個男人吶,究竟對歷史是富還是禍,就是因為這個那天我看一本書啊,你知道就講提供食物這個事,比如說為什麼男的追女的,要請女的吃飯呢。這個動物行為學家認為,這是遠古以來,原始人時候的一種暗示,就是表明我可以供給你食糧了,可是我看那本書講,在這個原始人的時候,其實女人為這個部族提供的食物是主幹。梁文道:那當然。
  • 所屬社回應姜丹尼爾患抑鬱症、恐慌症:處於極度不安狀態
    但是最近他出現了更加嚴重的不安症狀。因此取消了原定於4日上午進行的MBC《ShowChampion》的事前錄製,今後也將不可避免地正常消化活動,但事實上回歸活動很困難是事實。」姜丹尼爾,1996年12月10日出生於韓國釜山,韓國男歌手、前男子演唱組合WANNAONE成員。
  • 《一千零一夜》:梁文道的午夜夢囈,試圖給你說一個睡前故事
    如果你想要做回一個看書青年,又不得其門而入的話,那麼推薦你去看梁文道的推書節目《一千零一夜》。2015年梁文道的電視推書節目《開卷8分鐘》歷經7個年頭,走向了終點。在誰都在吶喊要擁抱變化的2015年,梁文道接受了新的形勢,擁抱網際網路,推出了《一千零一夜》,翻開了他推書節目的新篇章。梁文道的推書節目自此從電視走向網絡,從演播廳走向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