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皇帝那麼恨多爾袞,挖墓鞭屍,但為何不殺了他唯一的孩子?

2020-12-27 騰訊網

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中國歷史再次發生了重大改變,生活在東北的少數民族滿族正式攻入中原,並代替漢族成為中原大地新的統治者。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少數民族王朝,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給歷史留了很多有趣的東西,也留下了很多很燦爛,很輝煌的文化。

雖然說,清朝建立的最大功臣是努爾哈赤以及皇太極,但是,清兵入關的第一功臣卻是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清朝沒有多爾袞,入關的時間絕對不會那麼早,而明朝的結局或許就會發生改變。

畢竟,一點點的不同,一點點的改變,就會引起很多很多的改變,就會改變歷史,改變很多人的命運。

對於多爾袞,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個兒子,也是努爾哈赤很喜歡的一個兒子。在野史裡,就有人說到,當初努爾哈赤是想把自己的皇位傳給多爾袞,但因為多爾袞年幼,皇太極勢大,因而,皇位還是被皇太極給搶了。

當然,對於這段野史的真與假,野史君並不知道,也不去評判。

但是,對於清朝來說,多爾袞的功勞真的很多很大。

甚至有人說,就算多爾袞稱帝了,也是理所應當的。也是在情理之中。

多爾袞不僅僅徵戰漠南蒙古與李氏朝鮮,還輔佐順治皇帝,穩定政權,統一全國。

不過,順治皇帝對於自己的叔父,卻有著不一樣的感情。

不喜歡,他很不喜歡自己的叔父,非常討厭多爾袞。

順治皇帝對於多爾袞的厭惡,最明顯,也是最直接的,就是多爾袞意外死亡之後,在多爾袞安葬之後,順治皇帝不顧別人的勸阻,挖了多爾袞的墳墓,將死後的多爾袞鞭屍......

中國人歷來講究入土為安,就算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但是,因為受到漢文化的影響,他們也講究入土為安。

可見,如果不是恨到極致,順治皇帝怎麼可能將多爾袞掘墓鞭屍?

並且,在多爾袞去世之後,順治皇帝一開始是將多爾袞追封為皇帝,可以說,是彌補了多爾袞生前未稱帝的遺憾。

然而,順治皇帝最後還是沒有放過多爾袞,給他加了很多的罪名,讓他死無全屍。

可是,也有人疑惑。

既然順治皇帝那麼恨多爾袞,為何沒有對多爾袞的後代趕盡殺絕呢?為何沒有殺了多爾袞唯一的孩子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

多爾袞一生只有一個親生的女兒。

一個女人並不能引起多大的反應,於是,順治皇帝並沒有對多爾袞的女兒趕盡殺絕。

不過,多爾袞的女兒的結局也不好,嫁入蒙古之後,很快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沒了消息。

相關焦點

  • 多爾袞擁立順治繼位,除掉豪格、建立大清,死後為何被挖墳鞭屍?
    清朝建立後,主少國疑,多爾袞身為攝政王,前來輔佐皇帝。待到順治帝掌握大權之後,多爾袞退出。按理來說,多爾袞是功臣,但在他死後,順治帝為什麼還要將他的墓給挖出來,對其鞭屍,有什麼深仇大恨嗎?在他攝政之後,先是稱攝政王,而後稱為是皇父,還私自製造龍袍,藏了許多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金銀珠寶,儼然是把自己當成了真正的帝王。多爾袞還要求當時朝中的大臣,見到他的時候還要像見來皇帝一樣,跪著接送。過節的時候,還要求文武大臣,又是請安,又是送禮。面對順治帝也是非常不屑,極其不尊重。
  • 順治帝的墓為何300年未被盜?他是病逝還是出家?
    從鄧超飾演的《少年天子》到《孝莊秘史》,再到《多情江山》,無一不體現出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對董鄂妃的痴情。這位清朝歷史上唯一公開承認自己皈依佛門的皇帝,理所當然成了眾多小說、電影、電視劇裡痴情男主的不二人選。
  • 順治帝到底有多恨多爾袞?挖了他的墳,鞭打身體,頭砍下來示眾
    一個月後,當年12月9日,他在善待卡拉市「猝死」。當時他只有39歲。當多爾袞去世的消息傳到北京時,滿清王朝為之震驚。順治帝隨即下詔「臣民換衣舉喪」。多爾袞的靈柩運回北京時,順治帝先率諸王,貝勒,文武百官到東直門外五裡迎接。接著又親自頒布了《攝政王多爾袞之死詔書》。
  • 清東陵中,最特殊的一座墓,墓中沒有皇帝遺體,有的只是兩壇骨灰
    這個問題其實很悲涼,有些陵墓甚至歷經幾次盜墓,如:漢武帝的茂陵,天下百姓盡知他的陵墓造價,而且,地標明顯,據說東漢末年就被董卓掏走不少。絕大部分盜墓者,都是衝著錢財幹這活,也有少數人是為了發洩個人情緒,如:伍子胥和項羽,前者是為了報父兄被殺之仇,於是掘墓鞭屍;而後者也是為了國讎家恨,想掘了秦始皇的墓,不過運氣好像不是那麼好罷了。
  • 孝莊為啥總跟順治吵架?給他立了倆皇后都不滿意,順治只愛董鄂妃
    那麼孝莊和順治之間到底有啥隔閡呢?孝莊總是逼迫順治搞滿蒙和親。順治名字叫愛新覺羅福臨,這名字起的好,福臨就是有福降臨。他才6歲就做了大清國的皇帝,還順帶著入關了,這豈不就是福臨嘛!但是做了皇帝的順治,多事情自己卻做不了主,為什麼?因為他上面除了自己的母親孝莊太后以外,還有個攝政王多爾袞。這兩個人說的話,他必須要聽,這是他能夠坐穩皇位的大前提。因此在婚姻大事上,順治也必須要聽從孝莊和多爾袞的意思。
  • 順治皇帝為他修墓,康熙皇帝為他樹碑立傳
    事實上,古代就有很多大太監靠著皇帝的寵信而禍亂朝綱、為非作歹,為人薄情寡義、心狠手辣,比如趙高、魏忠賢之流。不過也有一些太監謙遜本分,給後世留下正面形象,比如鄭和,以及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王承恩。機緣巧合入宮王承恩幼年喪父,家境貧寒,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十分艱難。他讀過兩年私塾,從小聰明伶俐,有過目成誦之本領。
  • 為何乾隆為多爾袞平反昭雪,康熙和雍正為何沒有
    順治皇帝有一萬個理由恨多爾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至高無上的皇帝權威受到挑戰,多爾袞名義上做了七年攝政王,實際上就是做了七年實權太上皇。皇帝的權力只是號令天下臣民百姓,而多爾袞這七年不僅可以號令天下臣民百姓,而且皇帝也要看他的臉色行事,也就是說把皇帝也號令了,這對一位君王來說算是奇恥大辱了,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
  • 順治去世前有7個兒子,為何最後讓一個不得寵的庶子當了新皇帝?
    而且在歷代王朝,大多數皇帝首先考慮的也是嫡長子,那些由非嫡長子繼承皇位的,大都有其原因。比方說李世民,他是嫡次子,卻是被殺的弟弟李建的兒子。即使是次子上位的李世民,在選擇繼承人時,首先考慮的還是嫡長子。就算長子沒有了,他也可以讓頗有才幹的諸子不管,仍然選嫡子。看得出來,這個制度深入人心,然後,問題就來了。那一年順治有八個兒子,為何偏偏挑了不得寵的庶子當新君?
  • 公元1660年,順治為何常去祭拜崇禎?並長跪墓前哭著叫大哥
    順治和崇禎,一個是清朝入關後的開國皇帝,一個是明朝的亡國皇帝,似乎沒有可以交集的地方,順治最愛的女人董鄂妃死後,順治卻經常去祭拜崇禎,這是為什麼呢? 順治對孝莊太后為他指定的兩個蒙古女人,非但沒有一點感情,甚至極度厭惡,因為這是政治婚姻。
  • 性格影響人生:人生相似,韓德讓壽終正寢,多爾袞死後被掘墓鞭屍
    生於公元941年,死於公元1011年的韓德讓,是遼國重臣,他有勇有謀,最後從一個漢人成了遼國的「攝政王」,撐起遼國發展的重任。而多爾袞,很多人都知道他,他是皇太極的弟弟,他扶持順治帝登基,他成了攝政王,他撐起大清,成了大清的開國功臣。
  • 史上著名的摸金校尉,看看誰上榜,最後這位率40萬人挖墓竟挖偏了
    摸金校尉說白了就是盜墓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下這幾個人,他們在歷史上可都算得上是大名鼎鼎、響噹噹的人物啊,沒想到也幹起了盜墓這種活 最毒盜墓者――挖墳鞭屍的伍子胥 伍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從中國的盜墓文化史來說,他也是重量級的。
  • 順治皇帝二十三歲就過世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子女?
    在清朝歷史當中,順治皇帝是很特殊的一位皇帝。之所以說他特殊,是因為順治年僅六歲便登基為帝,同年清軍入關。然而作為清軍入關統一天下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皇帝又是英年早逝,終年僅二十三歲。而在野史當中,又有著諸多和順治皇帝相關的傳說,有的說順治皇帝出家了,有的說順治皇帝確實去世了,眾說紛紜。
  • 康熙王朝中行森為什麼一定要勸順治皇帝出家?原因很不簡單
    根據電視劇的結果,行森最後成功的勸導順治皇帝出家了。很多觀眾在這裡有疑問,順治皇帝正是青年,還不到30歲,行森和尚為什麼一應要勸順治皇帝出家?他為何一定相信順治皇帝會出家?我們來看一下行森的身份,明面上他是五臺山的和尚。
  • 雙魚順治:順的不行的皇帝命,玻璃心海鮮情代言人,適合出家多於管理國家?
    時任兩大繼承人豪格與多爾袞,互相制約打嘴炮,為了不拖延太久錯過搞一票大的事業(統治中原),互相不讓對方走上權力巔峰後,福臨繼位了,莊太后抱著6歲的孩子登基。多爾袞的墳被挖了,多爾袞的屍體被拋棄荒野,還用棍子打多爾袞的屍體,用鞭子來鞭屍。更有甚者,把他的頭割下來,令他身首異地。——韃靼戰記中的描述這麼大的仇,在人家在世時可是乖巧的很吶...
  • 順治皇帝贊僧詩
    我們在家人的心沒有一刻清閒,煩惱東、煩惱西,每天有煩惱的事,三不五時煩惱很多事情,沒有一刻能讓你無憂無慮。 人就是這樣,打從出生到懂事開始,就是煩惱到死為止,煩惱不完,沒有一刻能清閒,若能通達出家人的事,從此就不再想回頭,就不會想走回頭路,不會想再回去當皇帝、當富貴人家、當世俗的人了,就不會再走這條路了。
  • 不到三十歲就去世的順治皇帝,只鍾情董鄂妃,為何還有十多個子女
    在他這些子女中,順子皇帝是最喜歡董鄂妃生的第一個兒子的,雖然這個兒子很早就夭折了,但這絲毫不影響順治皇帝對這個孩子的喜歡,順治甚至還將這個夭折的孩子封為了親王。那麼,他只喜歡董鄂妃,為什麼還會和其他妃子生孩子呢?史書記載,順治皇帝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皇帝,多有個性呢?他放蕩不羈而且特立獨行。
  • 順治皇帝24歲就去世了,為什麼有那麼多子女?是否有多爾袞的種?
    滿清皇帝順治,本名叫愛新覺羅·福臨,系明王朝滅亡後,第一個入關的皇帝。他一生育有子女共14個,皇子8個,皇女6個,養女不算。順治入關時,才6歲,大權旁落在多爾袞之手,而且多爾袞早已與老情人孝莊太后勾搭不清,甚至孝莊太后為了安撫多爾袞,親自下嫁給他。「世祖既陟尊位,皇叔父睿親王攝政,太后下嫁睿親王。……順治間,禮部舊案有「國母下嫁禮儀請旨」奏章……餘曾見之。」
  • 毛東珠為何寧願喜歡瘦頭陀,也不喜歡順治?是因為建寧公主嗎?
    "相信看過《鹿鼎記》的朋友一定跟我一樣,都產生過這樣一個疑問,毛東珠假扮太后多年,深得康熙的信任,她為何會冒極大的風險為神龍教做事?此外,順治皇帝雖說沒有宋玉潘安之貌,但總比瘦頭陀長得好看吧,那她怎麼會棄順治於不顧,轉而愛上瘦頭陀呢?毛東珠怎麼說也是名將之後,她的追求為何會如此之低呢?
  • 多爾袞死後為何追封為皇帝,不久後又剝奪封號墳墓被挖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滿族正白旗人,出生地為赫圖阿拉(遼寧省新賓縣人)皇太極死後,因沒有立下遺囑,八旗各軍支持的繼位人選勢均力敵,最終多爾袞議定由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繼位——順治皇帝
  • 皇太極11個兒子,多爾袞為何立排名第9的順治?他和孝莊有感情嗎
    他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皇太極的弟弟,也是順治皇帝的皇父攝政王。孝莊太后,滿清入關的第一位皇太后。她是皇太極的妃子,順治皇帝的生母。一生教育順治、康熙兩代帝王長大成人,對大清國有不朽功勳。這件事在正史上是不可能有任何記載的,但是野史中,這樣的聲音卻不絕於耳。01皇太極那麼多兒子,多爾袞偏偏選了福臨。清朝在入關以前,發生了一件大事,皇太極病死了。皇太極的死,是突如其來的。所以他壓根就沒有設立自己的繼承人,這下子問題可就大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