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將推動加快修改完善刑事立案追訴標準

2020-12-28 網易財經

核心提示

  • 01 強化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關鍵少數」的刑事責任追究
  • 02 保薦人等中介機構出具虛假證明文件、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最高可判處10年有期徒刑
  • 03 大幅提高上市公司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等犯罪的刑罰力度 信披造假取消20萬罰金上限
  • 04 推動加快修改完善刑事立案追訴標準 加強刑法修正案(十一)內容的法治宣傳教育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簡稱「修正案」),並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次刑法修改,是繼證券法修改完成後涉及資本市場的又一項重大立法活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舉措,體現了黨中央、全國人大對資本市場的高度重視、親切關心和大力支持,表明了國家「零容忍」打擊證券期貨犯罪的堅定決心,對於切實提高證券違法成本、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秩序、推進註冊制改革、保障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快速發展,證券期貨犯罪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一段時間以來,由於犯罪成本低,發生了一些惡性財務造假案件,損害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危及市場秩序,制約資本市場功能的有效發揮,市場反映強烈。此次刑法修改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以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保障金融改革、維護金融秩序為目標,與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改革相適應,和證券法修改相銜接,大幅提高了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和操縱市場等四類證券期貨犯罪的刑事懲戒力度,為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大幅提高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等犯罪的刑罰力度。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等違法犯罪行為是資本市場的「毒瘤」,修正案大幅強化了對上述犯罪的刑事打擊力度。對於欺詐發行,修正案將刑期上限由5年有期徒刑提高至15年有期徒刑,並將對個人的罰金由非法募集資金的1%-5%修改為「並處罰金」,取消5%的上限限制,對單位的罰金由非法募集資金的1%-5%提高至20%-1倍。對於信息披露造假,修正案將相關責任人員的刑期上限由3年提高至10年,罰金數額由2萬元-20萬元修改為「並處罰金」,取消20萬元的上限限制。

——強化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關鍵少數」的刑事責任追究。實踐中,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往往在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等案件中扮演重要角色。修正案強化了對這類主體的責任追究,明確將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組織、指使實施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以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隱瞞相關事項導致公司披露虛假信息等行為納入刑法規制範圍。

——壓實保薦人等中介機構的「看門人」職責。保薦人等中介機構是資本市場的「看門人」,其勤勉盡責對於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至關重要。修正案明確將保薦人作為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和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的犯罪主體,適用該罪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對於律師、會計師等中介機構人員在證券發行、重大資產交易活動中出具虛假證明文件、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明確適用更高一檔的刑期,最高可判處10年有期徒刑。

——與證券法修訂保持有效銜接。一方面,將存託憑證和國務院依法認定的其他證券納入欺詐發行犯罪的規制範圍,為將來打擊欺詐發行存託憑證和其他證券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據;另一方面,借鑑新證券法規定,針對市場中出現的新的操縱情形,進一步明確對「幌騙交易操縱」、「蠱惑交易操縱」、「搶帽子操縱」等新型操縱市場行為追究刑事責任。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提高金融監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下一步,證監會將以認真貫徹落實刑法修正案(十一)為契機,推動加快修改完善刑事立案追訴標準,加強刑法修正案(十一)內容的法治宣傳教育,不斷深化與司法機關的協作配合,堅持「零容忍」打擊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等各類證券期貨違法犯罪行為,切實提高違法成本,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全力保障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證監會:信披造假取消20萬罰金上限

本文來源: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責任編輯:陳合群_NB12679

相關焦點

  • 證監會推動修改完善刑事立案...
    與證券法修訂相銜接,修改內容大幅提高了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提供虛假證明文件和操縱市場等四類證券期貨犯罪的刑事懲戒力度,強化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關鍵少數」的刑事責任追究、壓實保薦人等中介機構的「看門人」職責等。證監會指出,下一步將以認真貫徹落實修正案為契機,推動加快修改完善刑事立案追訴標準。
  • 信息披露造假罰金取消20萬元上限 證監會也發聲
    2、對於信息披露造假,修正案將相關責任人員的刑期上限由3年提高至10年,罰金數額由2萬元-20萬元修改為「並處罰金」,取消20萬元的上限限制。  3、強化「關鍵少數」刑事追責。將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組織、指使實施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以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隱瞞相關事項導致公司披露虛假信息等行為納入刑法規制範圍。
  • 證監會也發聲→
    對於欺詐發行,修正案將刑期上限由5年有期徒刑提高至15年有期徒刑,並將對個人的罰金由非法募集資金的1%~5%修改為「並處罰金」,取消5%的上限限制,對單位的罰金由非法募集資金的1%~5%提高至20%~1倍。2. 對於信息披露造假,修正案將相關責任人員的刑期上限由3年提高至10年,罰金數額由2萬元~20萬元修改為「並處罰金」,取消20萬元的上限限制。3.
  • 公安局治安部門管轄76個罪名最新立案追訴標準
    4.非法出租、出借槍枝案(第128條第2款、第3款)(依據:《標準(一)》第五條)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或單位,非法將槍枝出租、出借給未取得公務用槍配備資格的人員或單位,或者將公務用槍用作借債質押物的,應予立案追訴。
  • 刑法修正案獲通過,明年3月施行,A股將迎來「雙法合一」時代 信披...
    A股將迎來「雙法合一」時代。證監會官網當日顯示,下一步,將以認真貫徹落實刑法修正案(十一)為契機,推動加快修改完善刑事立案追訴標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的多位經濟學家、上市公司董秘、中介機構、律師指出,修正案疊加新證券法對資本市場造假行為予以重處,將大大威懾潛在違規者。
  • ...A股將迎來「雙法合一」時代 信披造假最高判10年 罰款個人不設限
    A股將迎來「雙法合一」時代。證監會官網當日顯示,下一步,將以認真貫徹落實刑法修正案(十一)為契機,推動加快修改完善刑事立案追訴標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的多位經濟學家、上市公司董秘、中介機構、律師指出,修正案疊加新證券法對資本市場造假行為予以重處,將大大威懾潛在違規者。
  • 刑事案件追訴時效若干問題思考
    問題1:何謂刑事案件追訴語境下的「立案偵查」,是專門對人立案還是既對人立案又包括對事立案?設立追訴時效制度是出於促使公權與私權(權力與權利)的及時行使,確保刑事案件及時辦理,維護刑事法律的權威和社會秩序的穩定。
  • 專訪證監會首席律師焦津洪:正推進集體訴訟落地,行政和解法規有望...
    在稽查執法水平上,證監會已建立起以「查審分離」為主要特點的有中國特色的證券執法體制,初步推動形成了行政執法、民事追償和刑事懲戒相互銜接、相互支持的立體、有機體系。不斷探索新型執法方式,建立境內首個行政和解試點。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力度、誠信建設不斷加強。新《證券法》設立投資者保護專章,建立了證券集體訴訟制度等。
  • 最高檢、證監會聯手出擊!設立七個證券期貨犯罪辦案基地,加大對...
    對資本市場違法行為的懲處是一個立體有機體系,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如雅某公司財務造假案,除面臨行政處罰和刑事追責外,還將面臨巨額民事賠償。華某股份有限公司被我會數次行政處罰,因財務指標觸及交易所上市規則的相關規定已退市。
  • 2020年浙江省刑事立案量刑最新標準
    27、【行賄罪】(刑法第390條)(一)行賄數額在3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3萬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以立案追訴,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1.向3人以上行賄的;2.將違法所得用於行賄的
  • 「珍藏版一」廣東省刑事立案量刑最新標準(2020最新版)
    法議網小編整理廣東省刑事立案量刑最新標準(2020最新版)中涵蓋所有刑事罪名最新量刑立案標準,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等一類地區城市以及其它二類地區城市關於盜竊罪、搶劫罪、敲詐勒索罪、搶奪罪、非法經營罪、詐騙罪的數額認定標準立案標準量刑標準,如果還有相關法律問題需要諮詢,可以直接在線諮詢我們的專業律師為您解答。
  • 刑事案件追訴時效是多長時間? 過了追訴期還會判刑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八十七條規定了刑事案件的追訴時效期限,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
  • 陝西省刑事立案量刑最新標準(2020年10月19日更新)
    盜竊未遂,以數額巨大「4萬元」的財物為目標的,以珍貴文物為目標的,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立案追訴;著手實施盜竊油氣行為,由於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盜竊罪(未遂)追究刑事責任:(1)以數額巨大的油氣為盜竊目標的;(2)已將油氣裝入包裝物或者運輸工具,達到「數額較大」標準三倍以上的;(3)攜帶盜油卡子、手搖鑽、電鑽、電焊槍等切割、打孔、撬砸、拆卸工具的;(
  • 強化刑事立案監督依法保障非公經濟健康發展——最高檢第十檢察廳...
    改革開放以來,非公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在支撐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依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非公經濟發展高度重視,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為推動非公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根本指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促進非公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 25大罪名入罪追訴標準界限模糊
    但該規定屬於對刑法條文的重申,並未對刑事立案標準細化規定——依然模糊不清。換言之,按照該規定,只要以暴力、威脅或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強迫他人勞動,都應當立案追訴,這與該行為同樣被納入《治安管理處罰法》相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