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總兵力21.5萬人,分散部署於臺灣本島、外島和離島等重要地區,現將臺軍部署情況介紹如下:
一、陸軍部署
(一)陸軍實力和主要任務
臺灣陸軍現有3個軍團、4個「防衛指揮部」、4個「地區指揮部」、4個裝甲旅、3個機械化步兵旅、3個炮兵指揮部、1個炮兵群、2個航空旅、1個特戰指揮部,總兵力約10萬人,是陸海空三軍之中人數最多的。陸軍的主要任務是:守衛臺澎金馬地區,平時駐守臺灣本島、外島各要點,執行應急、應變作戰與災害救援等任務;戰時聯合海軍、空軍,遂行以抗登陸作戰為主的防衛作戰。根據作戰需求,陸軍可分為戰鬥部隊和戰鬥支援部隊。戰鬥部隊是指直接參加作戰的部隊,包括步兵(含徒步、機械化和空降步兵)、裝甲兵、騎兵(含乘馬、乘車、裝甲和空中騎兵),以火力與機動,殺傷或俘獲敵人,奪取並控制地域。戰鬥支援部隊是給戰鬥部隊以作戰支持的部隊,包括炮兵(含野戰、防空炮兵及飛彈部隊)、陸軍航空兵、化學兵、工兵、通信兵、運輸兵、憲兵及政戰部隊。
(二)陸軍根據作戰區域展開部署
臺軍將臺澎金馬地區劃分五個「作戰區」和金門、馬祖地區「防衛部」,陸軍和相關兵力部署如下:
「第一作戰區」:由「澎湖防衛部」負責作戰指揮任務。防區範圍為澎湖群島64個島嶼。「澎防部」下轄戰鬥部隊包括第168守備旅和第503裝甲旅;戰鬥支持部隊包括通信營、防空連、化學兵連和工兵連等;勤務支援部隊有第1後勤指揮部。
「第二作戰區」:由「花東防衛部」負責作戰指揮任務。防區範圍為臺灣本島中央山脈以東、和平溪以南至大竹溪以北地區及其近海綠島、蘭嶼等離島。「花東防衛部」下轄戰鬥部隊包括第128、129兩個守備旅及「防衛部」直屬戰車營;戰鬥支持部隊包括防空連、通信營、化學兵連、工兵連等;勤務支援部隊有第2後勤指揮部。
「第三作戰區」:由第6軍團部負責作戰指揮任務。防區範圍為臺灣本島後龍溪(含)與和平溪(不含)以北地區及其近海離島。第6軍團下轄戰鬥部隊主要包括第16、26、49、51等4個師指揮機構和第106、116、118、152、153、176、178等7個守備旅,以及第269摩步旅、第351裝步旅、第542裝甲旅、第601空騎旅、第862特戰旅等5個打擊旅;戰鬥支持部隊包括第21炮兵指揮部、第53戰鬥工兵群、第73通信兵群、第33化學兵群等;勤務支援部隊有第3「後勤指揮部」。
「第四作戰區」:由第8軍團負責作戰指揮任務。防區範圍為臺灣本島八掌溪(不含)與大竹溪(不含)以南地區及琉球嶼。第8軍團下轄戰鬥部隊主要包括第33、46兩個師指揮機構,第103、108、117、137等4個守備旅,以及第298摩步旅、第395裝步旅、第564裝甲旅、第603空騎旅(戰時由陸軍航空訓練指揮部擴編而成)等4個打擊旅;戰鬥支持部隊包括第43炮兵指揮部、54戰鬥工兵群、第75通信兵群和第39化學兵群等;勤務支援部隊有第4「後勤指揮部」。此外,防區內還駐防有海軍陸戰隊第99守備旅和基地警衛旅。
「第五作戰區」:由第10軍團負責作戰指揮任務。防區範圍為臺灣本島中央山脈以西、後龍溪(不含)以南至八掌溪(含)以北地區。第10軍團下轄戰鬥部隊主要包括第19、34兩個師級指揮機構,第102、104、157、169、192等5個守備旅,以及第200摩步旅、第373裝步旅、第586裝甲旅、第602空騎旅等個打擊旅;戰鬥支持部隊包括第58炮兵指揮部、第52戰鬥工兵群、第74通信兵群、第36化學兵群等;勤務支援部隊有第5「後勤指揮部」。
「金門防衛部」:擔負金門地區作戰指揮任務。防區範圍包括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虎仔嶼等大小12個島嶼。「金防部」下轄戰鬥部隊包括第119、127、158等3個守備旅、第584裝甲旅以及第101兩棲偵察營等;戰鬥支持部隊包括「金防部」炮兵指揮部、780通信營、戰鬥工兵營、化學兵營等;勤務支援部隊有「後勤支援指揮部」。
「馬祖防衛部」:擔負馬祖地區作戰指揮任務。防區範圍為馬祖南竿、北竿、高登、西引、東犬、西犬、東引等大小18個島嶼。「馬防部」下轄戰鬥部隊包括第193、194、195等3個守備旅和步兵第1、2、3營;戰鬥支持部隊包括69炮兵指揮部、781通信營、戰鬥工兵營、化學兵連等;勤務支援部隊有「後勤支援指揮部」。
二、海軍部署
(一)海軍實力和主要任務
臺海軍共有3.8萬人,包括海軍陸戰隊9000人,主要武器裝備以主作戰艦、輔戰艦艇、潛艇、海軍陸戰隊、海軍航空隊等核心戰力為主,包括各型艦船160餘艘,各種飛機、直升機110多架,坦克、裝甲車1000餘輛。臺「國防報告書」指出海軍的任務是「平時臺灣海峽偵巡,確保海域安全,主動協助地方災害防救;戰時聯合友軍遂行反制與阻敵對我之海上封鎖或武力進犯,並擊滅進犯敵軍,以維護臺海對外航運暢通,確保臺灣安全。」
(二)海軍根據作戰區域展開部署
軍區是臺灣海軍的主要陸面機構和最高行政機構,負責轄內海區、海軍基地的防務和保障。臺灣海軍依據臺灣海區地理狀況和作戰任務,劃分為第1、2、3軍區和「中正基地指揮部」,直屬「海軍司令部」。海軍第1軍區管轄範圍包括臺灣南部、南中國海各島,有2個海軍基地:左營和高雄。左營是臺灣海軍的主要基地,艦隊和軍區司令部以及海軍陸戰隊、登陸艦隊、掃雷艦隊、飛彈艇大隊、南區巡邏運輸支隊的司令部均設在這裡,另外還有海軍院校、醫院及造船廠等。高雄是驅逐艦隊司令部所在地,也有海軍造船廠等其他設施。第2軍區管轄範圍包括澎湖列島、臺灣海峽南部;有馬公海軍基地,是「軍區司令部」所在地,也設有海軍院校、醫院和造船廠。第3軍區管轄範圍包括臺灣北部、臺灣海峽北部、馬鬃山群島,有基隆海軍基地,是「軍區司令部」以及北區巡邏運輸支隊司令部的所在地。「海軍陸戰隊指揮部」下屬陸戰六六旅(駐臺灣桃園市龜山區)、陸戰九九旅(駐高雄市林園區)、防空警衛群(駐高雄市左營區)、烏坵守備大隊(駐金門縣烏坵鄉)、兩棲偵搜大隊、登陸戰車大隊(駐高雄市左營區)、戰鬥支援大隊和「三軍聯合作戰訓練基地指揮部」(駐屏東縣車城鄉)。
三、空軍部署
(一)空軍實力和主要任務
臺灣空軍總兵力約5.5萬人,其中飛行部隊2萬人,防空警衛部隊1.2萬人,戰管、保障部隊6000人,機關及院校1.7萬人。法國幻影-2000戰機、美國F-16戰機和「經國號」戰機是空軍主力戰機,約有330架。
(二)空軍部隊職能劃分及部署
空軍部隊可分為作戰連聯隊、防空警衛部隊和雷達部隊。作戰聯隊包括:第一戰術戰鬥機聯隊,駐守臺南空軍基地,裝備「經國號」戰鬥機;第二戰術戰鬥機聯隊,駐守新竹空軍基地,裝備幻影-2000戰鬥機;第三戰術戰鬥機聯隊,駐守臺中清泉崗空軍基地,裝備「經國號」戰鬥機;第四戰術戰鬥機聯隊,駐守嘉義空軍基地,裝備F-16、S-70C、UH-60M和EC-225戰鬥機;第五戰術混合聯隊,駐守花蓮空軍基地,裝備F-16、RF-5和RF-16戰鬥機;第六混合聯隊,駐守屏東空軍基地,裝備E-2K空中預警機、C-130H運輸機和P-3C反潛機;第七飛行訓練聯隊,駐守臺東志航空軍基地,裝備F-5E和F-5F戰鬥機。
防空警衛部隊編成「防空警衛司令部」,直屬「空軍司令部」,負責地面防空和重要目標的警衛。該司令部駐守桃園,下轄北部911(臺北)、中部912(臺中清水)、南部913(高雄壽山)和東部914(花蓮)等4個「防空警衛指揮部」,編有10個防空營和11個警衛營。防空(炮)營中,番號「3」開頭的3個營裝備由AIM-7型「麻雀」防空飛彈和35MM快炮組成的「天兵」系統,另7個營正逐步換裝由「天劍」2型防空飛彈和20MM機炮組成的「捷羚」系統,並在臺灣西部沿海及臺北市有部署美制「愛國者」二型、三型飛彈,各防空營的行政管理、後勤補給歸「防空警衛司令部」,作戰指揮由「空軍司令部」負責。警衛營分別駐松山、桃園、新竹、嘉義、清泉崗、臺中、臺南、屏東、岡山、花蓮、佳山等11個空軍基地,行政上分別隸屬四個地區防空警衛指揮部,並由所駐空軍基地負責作戰管制。
雷達部隊現編1個戰術管制聯隊,直屬「空軍司令部」,是空軍擔負對空警戒和指揮引導任務的地面勤務部隊。戰術管制聯隊下轄4個作戰管制中心、3個機動管制分隊,有固定雷達陣地11處,機動雷達陣地4處(含1處備份),裝備各型雷達21部。戰術管制聯隊在「空軍司令部」內開設空中管制中心,負責臺澎金馬地區的整體防空警戒,並根據「空軍作戰中心」任務命令對在空飛機和地面防空部隊實施指揮管制與引導任務。該聯隊分別在嵩山、樂山、馬公和花蓮各設有1個作戰管制中心,分別負責北、中、南、東部四個管制區的防空警戒與指揮引導任務;各作戰管制中心下轄1-2個管制報告中隊和報告分隊,主要擔負雷達警戒任務。此外,戰術管制聯隊還在鵝鑾鼻、大金門和臺東各設有1個機動雷達分隊,主要擔負特定地區的對空機動警戒任務。
此外,臺軍2017年9月將「空軍防空飛彈指揮部」和「空軍防空炮兵指揮部」並編升格為「空軍防空暨飛彈指揮部」,下轄空軍防空第七九一旅、七九二旅、七九三旅、七九四旅、七九五旅和防空管制中心,包括16個防空營和50多個防空連。由「防空暨飛彈指揮部」管轄的臺軍陸基防空戰力,以購自美國的「愛國者」飛彈以及自主研製的「天弓」飛彈為骨幹,輔以較老舊的美制MIM-23「鷹式」飛彈,構成臺灣本島及若干外島、離島的中低空防禦網,以輔助空軍的第一線攔截。
美國國防部2020年中國軍事力量報告裡對東部戰區實力的圖示
對南部戰區的實力圖示
從90年代開始,臺海就是中國的主要戰略方向,長期經營,長期準備,兵精彈足,必要時將《反分裂法》付諸行動從來不是說說而已的。面向臺灣的東南沿海幅員寬廣深厚,據美國國防部2020年中國軍事力量報告,僅東部和南部戰區的解放軍就對臺灣具有壓倒優勢:
地面力量對比
空中力量對比
海上力量對比
解放軍火箭軍
有意思的是,美國和臺灣一直在渲染解放軍在東南沿海部署了1500枚近程彈道飛彈,但美國國防部的報告裡只列出600枚以上。當然,1500枚也是600枚以上,但一般就不是這樣的標註法,還是要標註已經確認的最低數量的。陸基巡航飛彈的數量也是「看需要」的,有時高達1000枚以上,有時只有表內的300多枚了。這也是全軍的數量,東部戰區和南部戰區只能更少。到底有多少?套用勞斯萊斯關於旗下車型的發動機馬力的說法:「管夠」。火箭軍的力量裡也沒有包括陸軍的遠火,其射程已經達到近程彈道飛彈下限了,而且會在臺海戰爭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臺灣靠自己的軍事力量阻擋解放軍的武裝統一早就不可能了,武力解放臺灣,臺灣那點不夠打,打的就是美軍,尤其是美國空中力量。但離臺灣最近的美國空軍基地都較遠。
臺海戰場周邊的主要美國空中力量基地
其中有些不適合保障大規模空中作戰,比如普天間只有一條2700米跑道,以保障直升機為主。由於政治原因,韓國的烏山和群山未必能用於臺海作戰。除關島的安德森以外,所有美國基地都在東風16和17的射程範圍,安德森則在東風26的射程範圍之內。
美國空中力量還有基地容量問題。嘉手納可以部署一個聯隊(都以72架計算),三澤一個聯隊,安德森1.5個聯隊,再加兩艘航母可以等效為一個聯隊,這樣美國空海軍在臺海戰事共有4.5個聯隊可用。戰事升級的話,在嘉手納、三澤、安德森再擠一擠,增加部署,同時在橫田、普天間、巖國也部署戰鬥機,總數可增加到6個空軍聯隊。如果需要,海上也可以再增調兩艘航母,相當於再增加一個聯隊。
這樣,臺海可用空中總兵力達到8個聯隊,576架戰鬥機。但這樣的高密度部署非常擁擠。安德森如果塞進5個戰鬥機中隊(約合1.7個聯隊)的話,需要68架加油機的支援,每架加油機的佔地至少是戰鬥機的兩倍,這樣安德森就沒有部署轟炸機的空間了,但安德森是部署B-1、B-2、B-52的理想基地。在這樣的擁擠部署下,大量的露天停放不可避免,更容易招來中國的飛彈打擊。特別對安德森來說,要是大量露天停放的加油機被擊毀,戰鬥機自身的航程是不夠前出到臺海作戰的。
當然,這裡沒有考慮菲律賓、日本空自的基地和民用機場,但空自自己的飛機也是需要機場部署的,菲律賓機場的戰時可用性並不保證,民用機場轉為軍用也是需要時間的,需要指揮、維修、彈藥設施到位才能發揮作用。短促、激烈的臺海戰爭不一定給美國這個時間。
軍事是政治的延申,政治局勢風雲多變,突發事件隨時可能出現。要大量臨戰準備之後才能開始行動的話,不僅容易延誤時機,也容易給對手以充分的準備時間。
殲-11掩護轟-6K
解放軍東部戰區9月18日開始在臺海附近組織實戰化演練,仔細看解放軍的排兵就能明白:2架轟-6轟炸機肯定是攜帶長艦巡航飛彈執行遠程打擊任務的,4架殲-11和4架殲-10戰鬥機則負責為整個攻擊機群提供制空權掩護,用於攔截對岸可能出現的戰鬥機。而8架殲-16戰鬥機的任務大概就比較雜了,由於殲-16本身就是多用途戰鬥機,該機可以兼顧對空作戰和對地、對海作戰,因此殲-16戰鬥機大概率會攜帶空對地、空對艦飛彈,為轟-6擔任"補刀"的任務。只要殲-16攜帶射程200公裡的KD-88或者鷹擊-83K型飛彈, 就同樣可以在臺灣防空飛彈的打擊半徑之外,對臺灣各類目標發動精確打擊,而且,殲-16還可以同樣掛載PL-10/12/14/15等空空飛彈,用於協助殲-10、殲-11戰鬥機執行防空作戰任務。未來大陸如果確定武力收臺的話,空軍派出的攻擊機群將會是這次飛機編隊的放大版。
國防部發言人任國強當天表示,此次演習是針對當前臺海形勢、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所採取的正當必要行動。臺灣是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幹涉。近期美國和民進黨當局加緊勾連,頻繁製造事端,無論是以臺制華,還是挾洋自重,這都是痴心妄想,註定是死路一條,玩火者必自焚。中國人民解放軍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一切外部勢力幹涉和臺獨分裂行徑,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春暉空軍大校18日也表示,近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在臺灣海峽進行戰備警巡和海空聯合演練,檢驗多軍兵種一體化聯合作戰水平。有關行動是應對當前臺海局勢的必要舉措,有利於提高戰區部隊捍衛國家統一和領土主權安全的能力。戰區部隊堅決履行職責使命,有信心有決心挫敗任何人、任何勢力以任何形式策劃實施「臺獨」分裂活動。
來源:華夏經緯網、時政文摘;整理:星球地理
掃碼關注:星球地理,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