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區產業扶貧「兩全其美」:大山增顏值 農戶提收入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圖為6月上旬,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西尼溝村種植的烏龍頭,增添大山「顏值」。 史靜靜 攝

中新網蘭州6月12日電 (史靜靜)「以前沒種過烏龍頭,現在種植後大山裡更綠了,每畝地增收1500元到3000元。」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西尼溝村村民王正強望著山林中長勢喜人的烏龍頭樹,露出開心的笑容。

甘南州是離內地最近的雪域高原,也是全國「三區三州」和甘肅省「兩州一縣」深度貧困地區之一。

「村裡大山多,產業少,很多村民都選擇外出務工。」甘肅省市場監管局駐村幫扶隊隊長張輝林說,找到適合村裡發展的產業,為村民辦好事、辦實事,也是迫切要解決的急事。

一心想帶村民脫貧致富,為此,作為卓尼縣的幫扶單位,甘肅省市場監管局立足山區特點和資源優勢,大膽探索種植綠色野菜烏龍頭。

圖為甘肅省市場監管局駐村幫扶隊隊長介紹烏龍頭的經濟價值和生態效益。 史靜靜 攝

「經過多方考察,烏龍頭種植較容易,又能改善生態環境,植樹造林,給大山帶來更多綠色。」張輝林告訴記者,烏龍頭是是藥、菜兩用的名貴野菜,有健胃利便、活血止痛等功效,皂苷含量比人參高,也被稱為「野菜之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綠色食品越來越受關注,需求量與日俱增,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特色產業種植為貧困高原乾旱山區探索出了扶貧新路子。」

據了解,烏龍頭收益好,兼顧生態,在產業扶貧、生態綠化方面有很大經濟價值和生態效益。甘肅省市場監管局提供對口幫扶資金10萬元,種植60畝烏龍頭,並免費為村民發放烏龍頭樹苗,邀請專家「零距離」為種植戶傳授栽培技術,不僅如此,為了確保野菜品質好,該局長期以來堅持免費為卓尼縣的烏龍頭、蜂蜜、蕨麻等特色農產品進行質量檢驗,向特色農產品生產經營戶宣傳商標註冊、智慧財產權保護、廣告宣傳等法律法規知識。

據當地扶貧幹部介紹,根據統一規劃,統一科學栽植,今年預計每畝地可增收1500至3000元,長成後每年為全村集體經濟增收15萬元,帶動全村貧困戶每戶增收上千元。

此外,還計劃在烏龍頭種植基地中發展了林下經濟,套種樹下經濟作物,在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的同時還增加了經濟收入,畝收入可達七千元以上。

如今,特色種植讓王正強幹勁十足。「家門口上班每個月有3000元收入,還能照顧老人和小孩,這一株株烏龍頭就是鄉親們致富的希望。」他說,現在家裡生活也越來越好了,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完)

相關焦點

  • 探美景尋珍寶《極限挑戰寶藏行》極挑團花式助力甘南旅遊扶貧
    雷佳音、嶽雲鵬、賈乃亮、任嘉倫、袁弘、虞書欣,前往旅遊資源豐富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助力當地旅遊扶貧。旅途中,極挑團不僅乘坐直升機捕捉甘南美如畫報的天然景致,還通過賽馬、犛牛拔河、鐵桶飛人等特色娛樂項目,解鎖甘南最獨特的風土人情,在歡樂的氛圍中,讓甘南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走入大眾視野。
  • 「訂單+保底收購」讓農戶安心——河北中農科技公司淶水縣產業扶貧...
    過去,老百姓家庭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而且多為自產自銷,收入不太理想。為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將新鮮的農副產品送到北京市民的菜籃子裡,帶動父老鄉親脫貧致富,淶水縣引進河北中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毗鄰北京大市場、高速路網發達等優勢,大力推進消費扶貧,把首都「菜籃子」變成貧困百姓的「錢袋子」。
  • 湖北省316萬人受益「產業扶貧」
    鄖陽劉灣村易地扶貧搬遷戶、60歲的任心清在菇棚裡採摘香菇。他家2018年起種植4500棒香菇,一年收入超過10萬元。產業扶貧,脫貧攻堅「第一工程」,減貧脫貧的治本之策。來自全省產業扶貧視頻會的信息,我省37個貧困縣已形成54個扶貧主導產業,316萬人直接從產業發展中受益,實現由「扶生存」到「扶發展」的根本轉變。小掃帚發展成大產業11月10日,鄖西觀音鎮黃土梁村,恆達掃帚專業合作社內,貧困戶文廷山和村民們正加緊綑紮掃帚。
  • 甘肅甘南微電影《遇見·羚城》講述「藏區之美」
    甘肅甘南微電影《遇見·羚城》講述「藏區之美」 2015-09-16 23:27:3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梁安莉:香港90後 紮根大山種花扶貧
    梁安莉:香港90後 紮根大山種花扶貧 2020-12-26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紅薯俏農戶笑 喜豐收促脫貧
    日前,走進蕉嶺縣長潭鎮神崗村扶貧紅薯種植基地,紅薯藤蔓青紫、長勢喜人,「扶貧紅薯」喜獲豐收。脫貧戶張麗萍正忙得不亦樂乎,除蔓、翻土、撿拾、攏堆,滿地的紅薯個個顏色鮮亮,體態飽滿,呈現出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 安徽巢湖:扶貧產業守住「穩穩的幸福」
    據合肥日報消息 冬季傳統農業生產進入淡季,但是巢湖市蘇灣鎮扶貧車間和扶貧產業園卻是一派忙碌景象,村民通過參與產業發展,「農閒時節」也能掙外快。梁帝扶貧車間已經運營了一年時間,吸納了80多名當地群眾就業。該企業負責人侯昌文告訴記者:「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是我們的產品還是出口到了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據了解,該扶貧車間每年可為梁帝、寨山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6.87萬元。
  • 將「扶貧助農、守護農心」注入企業創新發展新生命
    有機將企業產業扶貧與產業科技化建設深度結合起來,是企業謀求轉型升級的新探索,更是運鴻集團將企業發展與助力扶貧攻堅有機共融。運鴻集團在產業扶貧方面,深度將產業優勢「嫁接」到扶貧地,形成資源的深度共融。集團在湖北武穴地區建立的光伏產業基地,當地的人們親切稱其為「大山深處種太陽」,讓大山裡長出新希望,讓陽光照亮每一個貧困村落,溫暖貧困戶享受美好幸福生活。運鴻集團的光伏生態扶貧運用的是「科技產業+」複合扶貧模式,將光伏產業鏈多節點、多鏈條、多收益深度釋放出來,促進貧困戶增收,帶動當地經濟振興。
  • 祿豐:大山裡種出「洋果子」 敲開群眾「致富門」
    金山鎮科甲村委會村民曹維華說:「以前我是種玉米,每畝也才收入一千多元 , 碧根果種植基地來了後,我就跟著種碧根果樹,現在也到了掛果期,一畝也收入三千多元,再過幾年以後到了盛果期收入還要翻幾倍,我們很有信心 。」
  • 安奮鬥 安出彩丨生態扶貧:富了農戶 綠了家園
    吳金有從2004年開始種植花卉苗木,並以產業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試種苗木一年後,吳金有發現種苗木比種糧食收入多,於是就發動鄰居宋天生、宋愛生一起種。宋天生、宋愛生家中孩子多、生活困難,他們的孩子在吳金有的帶動下種植苗木,後來一直從事花卉苗木生意,如今都成了大老闆。
  • 極限挑戰走進甘南
    這一站雷佳音 嶽雲鵬 賈乃亮任嘉倫 袁弘 THE9虞書欣將前往風景如畫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親測一條又美又好玩的自駕旅行路線在這趟旅程中不僅會「打卡」充滿民族特色的項目景點極挑團還會親自製作特色美食參加篝火晚會等活動體驗藏區獨特的風土人情
  • 蘭州七裡河:「小百合」撬動精準扶貧「大產業」
    甘肅爽口源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棚內,一朵朵產業之花正在盛開。(魏怡/攝)百合產業蓬勃發展 帶動農戶脫貧致富「現在家中收入穩定提高了,2019年安裝了淨水設備,2020年安裝了一體式馬桶,我們的生活質量也提高了。」採訪中,曾是七裡河區鷂子嶺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豆萬龍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脫貧故事。
  • 民警「第一書記」張立冬的扶貧故事:肩扛重任 不負使命
    「我生於大山,長於大山,我是農民的孩子,回到農村為父老鄉親辦實事是我的願望,回報養育自己的農村是我的初心,幫扶貧困村脫貧奔小康是我的使命。」張立冬是隴南市公安局派駐武都區的「第一書記」,曾先後在魚龍鎮孟家山村、坪埡藏族鄉俄兒村任職。2013年12月,張立冬來到魚龍鎮孟家山村時,這裡是市級深度貧困村。
  • 甘南藏族唐卡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位於甘肅省西南部。甘南藏族唐卡的歷史可追溯到吐蕃王朝早期,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修建布達拉宮等大型宮殿,促進了藏族繪畫藝術的發展,在此情勢下,藏族唐卡應運而生。藏族唐卡多在純棉布上繪製,也有在羊皮上繪製的,有絲繡和綢貼絲縫的彩色唐卡,也有版印的單色唐卡,其畫芯和裝裱離不開棉、麻、絲、帛。
  • ...之火」到「燎原之勢」——甘肅拉開架勢構建扶貧產業體系成就巡禮
    亮眼的成績單背後,是甘肅特色產業快速發展的步伐和產業扶貧在脫貧攻堅中「中流砥柱」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貧困群眾的收入實現快速增長,他們的腰包越來越鼓,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經過三年的奮鬥,甘肅著力培育「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的地方優勢產品,逐步形成以「牛羊菜果薯藥」六大主導產業為主,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五小」特色產業為補充的產業格局
  • 扛起責任使命 決戰脫貧攻堅——甘肅省「最美扶貧人」事跡摘登
    9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幾乎翻了一番。  李平帶領村裡成立中草藥產業合作社,入社農戶100戶,金川集團公司注資10萬元幫助合作社發展,種植中草藥150畝。成立種植養殖合作社,採取貧困戶自願、政府每戶出資幫扶5000元、貧困戶自籌500元的方式入社經營,牛產業如今成了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柱。
  • 大同區扶貧工作隊:千方百「技」打通產業扶貧之路
    大同區雙榆樹鄉向陽村、雙勝村和沙家窯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堅持以產業扶貧為主攻方向,克服重重難關,再造發展優勢,培植增收產業,真正實現以「技」富民。三年來,各駐村扶貧工作隊帶著農戶先後到山東、遼寧等地,考察經濟作物種植項目,高質紅薯、富硒小米、嘎啦番茄等新品種試種成功,引領貧困戶共種植100餘畝,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教理論、抓培訓。
  • 永州鎮大旺村:以產業扶貧為抓手,打贏脫貧攻堅戰
    近年來,永州鎮大旺村不斷探索產業扶貧模式,把實施產業扶貧作為提高脫貧質量、實現穩定增收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發展香椿樹、黑山羊等特色種養產業,努力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壯大村集體經濟,讓脫貧成果有質量,經濟發展可持續。
  • 星巴克再次攜手中國扶貧基金會 啟動咖啡產業扶貧二期普洱項目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侯雋)4月16日,星巴克宣布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捐贈12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816萬元), 啟動「共享價值」咖啡產業扶貧計劃二期項目,助力雲南省普洱市下轄的兩個國家級貧困縣咖啡產業扶貧戰略,以期幫助當地咖農種出「好咖啡」過上「好生活」,同時,通過持續的努力推動高品質的中國雲南咖啡走向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