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安莉:香港90後 紮根大山種花扶貧

2020-12-28 澎湃新聞

梁安莉:香港90後 紮根大山種花扶貧

2020-12-26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地處烏蒙山深處的貴州省赫章縣,曾經是貴州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三年前,一位來自香港的90後走進這片大山,將青春融入到了國家脫貧攻堅的熱土當中。

梁安莉,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女孩,從香港到貴州,跨越千裡的扶貧路,卻是從一次旅行開始的。

三年前的這次旅行,讓多年留學海外的梁安莉找到了人生的「新坐標」。為了改變當地貧困的面貌,梁安莉和家人也曾嘗試過捐款,但經過深入調研後,她改變了主意。她決心在赫章打造一個留得下來的產業,從而幫助農戶脫貧。在廣東省第一扶貧協作工作組的幫助下,梁安莉在海拔2000多米的烏蒙山區建起了鮮花基地,沒想到困難也是接踵而至。

由於極端天氣,原本出口日本的鮮切花遭受損失,梁安莉意識到唯有打造出一條深加工產業鏈,才會讓扶貧事業可持續發展。於是提煉精油,打造高端的「永生花」,梁安莉在貴州赫章一幹就是三年,她的努力也悄悄改變著山村面貌。

梁安莉的花卉產業已聯結覆蓋貧困戶600多戶近3000人,累計為就業群眾創收700多萬元。如今,梁安莉又有了新的目標,打造粵港澳青年援黔創業基地,讓更多大灣區青年了解國家所需,貢獻所長。

來源/央視網

原標題:《梁安莉:香港90後 紮根大山種花扶貧》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扶貧女孩梁安莉:深扎在貴州山區的香港「花仙子」
    梁安莉梁安莉是一名90後女孩,專業從事鮮花的栽培、加工和營銷。目前,她和團隊在貴州畢節市赫章縣鐵匠鄉種植了一片花海,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被當地人稱作「花仙子」。旅行邂逅 讓都市女孩在大山紮下根來梁安莉在香港度過了童年和初中階段,而後又在美國波士頓讀完了高中和本科,是一個妥妥的都市女孩。梁安莉介紹,在父親的期望裡,她大學畢業後應該留在美國或回到香港,走專業路線成為一名醫生或教師。
  • 香港女孩梁安莉:烏蒙山上的「花仙子」
    90後香港女孩梁安莉為客戶送去了一批香薰精油產品。車窗外氣候潮溼而炎熱,她有些乏了,拿出一盒香薰拆開,淡淡舒緩的薰衣草香氣縈繞,仿若把她帶回天高雲淡的烏蒙山上。而這一款香薰精油,是梁安莉今年接到一家車企訂單後帶領團隊研發的,它的主要成分,提取於貴州赫章縣興發鄉種植的薰衣草。香港女孩梁安莉。
  • 香港90後女孩貴州屋脊耕耘「芳香產業」
    氣質恬靜,衣著簡約,笑容富有感染力——如果不是事先了解,很難想像這個出生於1991年的香港青年,已經在貴州屋脊赫章縣投身扶貧產業兩年有餘。  「創業可能失敗,但扶貧必須成功,只要村民從花卉產業獲得收入和分紅,我就有走下去的動力。」  「無論香港、廣州還是貴州,青年們都應融入祖國發展中。只有親身經歷,才知道脫貧攻堅是多麼偉大。」
  • 讓貴州屋脊開滿鮮花的女孩——記投身脫貧攻堅事業的香港青年梁安莉
    光明日報記者 呂慎   在平均海拔超過2000米的「貴州屋脊」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來自香港的90後女孩梁安莉帶領鄉親們靠種花脫貧致富。她說,深入到脫貧攻堅一線才知道祖國的偉大,自己願意當一座橋梁,讓更多粵港澳大灣區的青年走到祖國廣闊的天地中,融入國家發展,實現自我價值。
  • 香港90後女孩,在貴州幹了這件事!網友:不靠打砸靠打拼
    香港90後女孩:年輕人的未來不靠打砸,靠打拼!這才是青年應該有的樣子。點擊視頻觀看
  • ...臨潼區:鄉土人才紮根山區 健康扶貧展現「醫者仁心」
    西安網訊:自我市健康扶貧開展以來,基層湧現出不少醫療領域的鄉土人才,臨潼區穆寨街道衛生院的劉海峰就是其中一員。十二年來,紮根基層的他,用腳步丈量了大山深處的土地,用奉獻,為患者,為貧困戶送去健康的福音。  一大早,穆寨衛生院巡回醫療車準時出發。
  • 「扶貧先扶智」東航精準扶貧將遠程教育送進大山
    原標題:「扶貧先扶智」東航精準扶貧將遠程教育送進大山 中新網上海8月6日電(張亨偉 喬磊)日前,在滄源勐來中心學校,「愛心上海・愛在東航」信息化教學示範點正式揭牌成立。 扶貧需扶志,在信息化教學示範點揭牌的當日,從大山走出的23歲的東航飛行員和超為勐來中心學校的孩子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課,他結合自身的成長經歷告知孩子們:「即使條件再艱苦,只要有志向、有理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依然可以打造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 格物而知新:探索非遺,大山裡的傳承者和創新者
    經過三年的探索,碧桂園通過精準扶貧已幫助超過33萬建檔立卡貧苦戶,在基本完成全國9省14縣脫貧攻堅工作後,他們對大山和貧困消滅的探索,截至目前,幫扶項目涉及16省57縣。貧困也許是可以消滅的。大山裡的人們,隨著產業的成熟興旺,越來越好。今年,我們更在意這些大山裡的人們,他們在文化和思想上的改變,尋找村落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致敬傳統,保護這些古村落中無價的財富。
  • 90後扶貧專幹王宇彤:在脫貧攻堅中書寫青春之歌
    日前,寶豐縣城關鎮友好社區80多歲的貧困老人趙茹逢人便誇社區扶貧專幹王宇彤。今年剛滿22歲的王宇彤,是寶豐縣城關鎮友好社區一名90後扶貧專幹,對王宇彤來說,定期到貧困戶家中走訪慰問是家常便飯,每個星期她都要往貧困戶家中跑幾趟。
  • 平頂山市寶豐縣「90後」扶貧專幹王宇彤:在脫貧攻堅中書寫青春之歌
    3月29日,平頂山市寶豐縣城關鎮友好社區80多歲的貧困老人趙茹逢人便誇社區扶貧專幹王宇彤。寶豐縣城關鎮友好社區扶貧專幹王宇彤(左)到貧困戶家中走訪慰問 攝影 魯潤佳  今年剛滿22歲的王宇彤,是寶豐縣城關鎮友好社區一名「90後」扶貧專幹。
  • 攜手京東 90後「養豬迷」讓「跑山豬」走出大山
    當別的豬還在幾平米的小隔間裡吃喝拉撒,「跑山豬」們早已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樂園和「散步遛彎」的「後花園」。而負責這些「跑山豬」們的生活的,是韓士平廠長,一個典型的「90後」。和大部分90後不一樣,韓士平從小就對畜牧養殖有著濃厚的興趣,從畜牧獸醫專業畢業之後他選擇進入了豬肉養殖行業工作,憑藉敏銳的嗅覺,工作幾年後他發現了黑豬養殖的商機,在黑豬養殖產業還方興未艾時,韓士平就毅然選擇回到家鄉,開啟自己的「黑豬」養殖事業。
  • 尋找王繼才式的守土戍邊人:紮根大山深處12年的飛彈兵——周亮
    近日,央廣記者胡增友、朱永虎、李風華來到長白山,在堅毅挺拔的青松之間,找尋一位紮根12年的老兵。他的名字叫周亮,是火箭軍某旅陣地防衛連某哨所哨長。汽車在長白山林海中穿行,路窄溝深,一路上沒見到一個人、一戶人家。轉過一道道路彎、越過一座座山頭,「大明養殖場」幾個字漸漸映入記者眼中。烏鴉聒噪、軍犬嘶吠,我們的到來,打破了這裡的荒涼、寂靜。
  • 甘南藏區產業扶貧「兩全其美」:大山增顏值 農戶提收入
    圖為6月上旬,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西尼溝村種植的烏龍頭,增添大山「顏值」。 史靜靜 攝中新網蘭州6月12日電 (史靜靜)「以前沒種過烏龍頭,現在種植後大山裡更綠了,每畝地增收1500元到3000元。」
  • 90後校花學霸紮根鄉村,22家貧困戶稱她「自家人」
    現代快報 (微博)訊(記者 王冬豔 / 文 徐洋 / 攝)四川平武縣洪溪村的駐村幹部伍莎莎是個 90 後。她年紀不大,卻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大學畢業後先在水觀鄉當村官,後到洪溪村當駐村幹部。知道這位師範學院的校花、學霸紮根農村後,朋友們很不理解,有人勸她辭職在城市裡找份工作。對此,伍莎莎的回答是," 我的父母也是農民,回到家鄉工作,我更踏實。"
  • 我的扶貧故事|鄉親們的「秀斌」紮根在月亮山
    「讓青春在脫貧攻堅中閃光」,這是榕江縣委辦派駐計劃鄉計懷村第一書記劉秀斌,在總結自己近4年的扶貧工作時提到的一句話。紮根月亮山區,帶領鄉親們發展產業,摘掉貧困帽……劉秀斌扛起了一名90後年輕幹部的責任和擔當,用行動書寫了絢麗的青春篇章。
  • 創業之路|紮根在大山裡的「參娃娃」——宮曉帆
    宮曉帆把自己的夢想栽種在家鄉的大山裡,當地熟悉他的人稱他為「參娃娃」——野山參養殖人。紮根在大山裡的「參娃娃」—— 宮曉帆文|劉樹晨為了創業,你能忍受一直生活在山村裡嗎?為了創業,你能忍受身邊人的閒言碎語嗎?
  • 川外身邊人|駐守在扶貧第一線的「90後」教師——唐佳
    唐佳,"90後",2016年入職川外,四川外國語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工作專業教師,2017年11月帶領社會學系學生奔赴城口縣雞鳴鄉開展社會工作服務。她和她的學生團隊先後走入當地兩個貧困村,探訪村民九十多戶,切實幫助了多名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在兩個月的派駐時間裡,她指導學生們的社會實踐,同時結合實際為學生們傳授專業知識。
  • 民警「第一書記」張立冬的扶貧故事:肩扛重任 不負使命
    「我生於大山,長於大山,我是農民的孩子,回到農村為父老鄉親辦實事是我的願望,回報養育自己的農村是我的初心,幫扶貧困村脫貧奔小康是我的使命。」張立冬是隴南市公安局派駐武都區的「第一書記」,曾先後在魚龍鎮孟家山村、坪埡藏族鄉俄兒村任職。2013年12月,張立冬來到魚龍鎮孟家山村時,這裡是市級深度貧困村。
  • 紮根鄉村,任勞任怨的90後好老師——記阜南農村一線教師孫濤
    90後的男教師,從工作那天起就紮根基層,服務群眾,全身心地撲入到教育事業中。為了工作放棄了休息時間,即便如此在寒暑假過程中他心裡最惦記的還是學校的留守兒童。為了學生,孫濤不忘初心,忠誠盡責,奉獻了自己人生最美好的3年時光,他把他的熱情,灑向這片充滿希望的沃土。正文:2018年考編分配到於集鄉中心學校擔任一名小學教師。,開始了他的教育事業。
  • 做一回大山裡的孺子牛——懷化學院教師賀煒城扶貧側記
    商量扶貧對策與貧困戶合影「感謝我們黨的好政策呦,為我們帶來好生活;感謝我們的工作隊呦,為我們修路又架橋;感謝我們的賀隊長呦,不辭辛勞為村民。」這是沅陵縣杜家坪鄉松溪村在首屆村民文藝匯演上村民李鳳嬌唱的山歌,歌詞樸實無華卻又飽含深情,這是村民們對扶貧工作隊長賀煒城最好的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