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王繼才式的守土戍邊人:紮根大山深處12年的飛彈兵——周亮

2021-01-17 騰訊網

在吉林長白山山麓,冬天長達七個月之久,氣溫最低零下40℃。近日,央廣記者胡增友、朱永虎、李風華來到長白山,在堅毅挺拔的青松之間,找尋一位紮根12年的老兵。他的名字叫周亮,是火箭軍某旅陣地防衛連某哨所哨長。

汽車在長白山林海中穿行,路窄溝深,一路上沒見到一個人、一戶人家。轉過一道道路彎、越過一座座山頭,「大明養殖場」幾個字漸漸映入記者眼中。

烏鴉聒噪、軍犬嘶吠,我們的到來,打破了這裡的荒涼、寂靜。幾排紅瓦白牆的房子鑲嵌在溪水岸邊,這裡就是護衛飛彈陣地的哨所。

哨長周亮正帶領戰友們在飛彈陣地巡邏。

周亮:

我們這個哨所加上我一共6個人,這一大片山林陣地都歸我們負責,每天都要上山轉一圈,天氣好走快了也得將近3個小時。碰上雨雪天氣,山道更不好走了,深一腳淺一腳,路還比較滑,早晨出門傍晚才能回來,全身都得被雨雪打透了。

陣地巡邏、哨所建設、專業訓練、設施設備維護,是周亮和哨所戰友們每天要做的事兒。多年來,周亮巡邏走過的路加起來大概可以繞地球一圈半了,而在這條路上的第一步,是12年前踏上的。

周亮:

當時哨所的房子是70年代留下來的,到處都是裂痕。做飯在一個廢棄的廁所裡面,那種老式的鍋爐排煙不好,一生火,屋子裡邊全是煤煙。冬天特別冷的時候,供水管都凍住,每天要到河裡鑿冰取水喝,來回一趟要兩個多小時,全靠人背。但是,我既然來了,就得幹好。

為了早日了解陣地、熟悉陣地,周亮上任後,穿密林、跨溝壑,深過膝蓋的冰雪中,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和身影。

周亮:

每天上午七八點進去,進去幹活就忘了時間,等餓了出來就下午兩三點了。下午再進去,出來的時候天就黑透了。

憑著一股幹勁、韌勁,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周亮就熟悉了陣地的排風、配電、供水使用。陣地點位概括,哨所防控區域、陣地用途,他都帶領大家,一一記錄在工作筆記本上。

周亮:

當時哨所只有3個人,坑道比較多,每天巡查、登記就要一上午,每次保養設施設備、打掃衛生就要幹上好幾天。

為了建設陣地哨所,周亮帶領哨所人員上山取土整菜地種菜,搭建家禽圈舍搞養殖,搭建廁所。白天幹活沒有時間學習專業知識,他就晚上帶領哨所人員學。冬天來臨之前,他帶領大家撿柴備柴,搞冬儲冬藏。看著哨所一天天發生了變化,周亮幹勁更足,又開始帶領大家挖魚塘、修道路、搞養殖、建文化長廊,他決心要在深山哨所建一番功業。

周亮:

哨所的戰士走了一茬又一茬,每次有人在這大山裡面呆不下去的時候,我就跟他們說:小地方、遠地方、學習成才好地方,苦地方、累地方、建功立業好地方。我說,這就是我們哨所的哨訓。十幾年了,沒有一個戰士主動申請調離哨所崗位,我覺得很自豪。

周亮工作中是哨長,生活中是哨所裡的老大哥。哨所裡每一名戰士的生日、家庭住址、家庭情況他都了如指掌,並且經常鼓勵每名戰士成長成才。戰士賴勇就是在他的引導教育下,考到軍校提了幹。

戰士賴勇:

想想以前周亮班長跟我說,我們這個工作就是在平凡中守衛和平,在大山中燃燒生命,能在大山裡幹這些年,從內心來說是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經歷。現在想想「寧靜致遠」是我對哨所經歷的最好總結。

十多年來,周亮所在的哨所連續三年被旅評選為「先進哨所」,並連續兩次榮立集體三等功,他個人也6次被評為優秀士兵,兩次榮立三等功。周亮用執著守護著大山,用赤子情懷兌現著軍人的承諾,用青春、堅守,記錄著無怨無悔的軍旅歲月。

我叫周亮,服役16年,在大山裡守飛彈陣地12年。有時候也在想,當兵為了啥?誰不想天天守著飛彈,做一名發射營戰士,摁下發射按鈕,那多驕傲。可這崗位定在了深山,這就給我們的使命也定了位。大山色彩雖然單調,但已經是我生命裡不可或缺的背景色。我要把忠誠紮根在這大山裡,紮根在飛彈陣地上。以哨為家,紮根奉獻,我就是周亮。

記者 胡增友朱永虎李風華

消息來源:CNR國防時空

本期編審:孫 利

責任編輯:朱西迪、李俊

轉載請註明出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大山深處的守望者
    12月7日,當我們來到祁連山國家公園德令哈片區伊克拉管護站時,站長杜國林指著遠處的山頭說,下次進山可能要到來年5月了。位於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卡格圖山、宗務隆山脈以北,當金山、祁連山脈以西南之間數十萬公頃空曠的原野,當地蒙古族群眾習慣稱之為「伊克拉兒」,蒙語意為大山背後,綿延數百公裡的山巒和草場把這片土地和德令哈市遠遠地隔開……這片被大山遠遠隔開的地方,正是祁連山國家公園德令哈片區的核心區域,這裡最高海拔5216米,平均海拔4200
  • 梁安莉:香港90後 紮根大山種花扶貧
    梁安莉:香港90後 紮根大山種花扶貧 2020-12-26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錢學森不僅是「火箭之王」,還在大山深處給我國留下一黑科技
    在錢學森的牽頭下,我國很快建立了自己的飛彈研發、航空航天體系,最終取得了巨大成就。鑑於錢學森做出的巨大貢獻,他也收穫了中國「飛彈之父」、「航天奠基人」的稱號。據悉,錢學森的工作使中國的航天、飛彈事業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
  • 一個人感動一個國——王繼才去世何以震動國人
    真與實:真的王繼才,實的開山島王繼才生前說過兩句話:「我可以不上島,就是說不出口。」「答應了就要做到。」開山島是怎樣一個島?真實的王繼才是什麼樣的?開山島只有兩個足球場大,距離最近的海岸12海裡。5年前這裡沒有淡水,沒有電,不通手機,不通網絡。這個小島上唯有的生命就是王繼才夫婦、三隻小狗、五條淨化水的泥鰍和三隻不會打鳴的公雞。
  • 保定市第十七中學|幸福教育在大山深處花開次第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2018年在《經典詠流傳》的舞臺,這首20字小詩《苔》,被鄉村老師梁俊和他的學生梁越群重新喚醒,讓這首孤獨了300年的清代詠物小詩成為經典。山村女孩梁越群一開嗓,整個世界仿佛都被融化了。這一天,我們見到了同樣樸實的大山深處的孩子,見到了在那裡深耕教育43年的齊天鎖老師。
  • 大山深處奏響「放牛班的春天」
    閱讀提示在貴州六盤水大山深處,由11個孩子組成的兩支搖滾樂隊被廣泛關注。他們跟隨音樂老師組建樂隊,不僅改變了學校險被關閉的命運,也通過與音樂的相遇更加自信和樂觀。專家認為,未來鄉村學校也要補齊音樂教育的短板,讓鄉村孩子也能接受有質量的音樂教育。「暖慢慢飄進心窩,遠方傳來一陣風響。
  • 國慶70周年特刊|飛彈聽我話、我聽黨的話,「三個絕對」在血液中流淌!
    群山不寐,長劍不語見證火箭軍官兵紮根深山護國寶,枕戈待旦孕驚雷的無私奉獻大漠荒涼,戈壁蒼茫印刻火箭軍官兵仗劍沙場謀打贏,但讓雷霆嘯九天的衝鋒腳步山路蜿蜒,鐵軌萬裡鐫刻火箭軍官兵翻山越嶺送神劍,縱橫南北揚威名的馳騁軌跡
  • 大山深處的農場
    雖然時隔20多年,但大哥還是很快找到了他的朋友李哥位於大山深處的家。      李哥的家,是一棟三間兩層的大房子,矗立在半山腰。房子的四周,分布著各種桃李果樹,用木樁圍城的柵欄裡,隨心所欲長著些花花草草。站在大門口遠眺,只見三座巍峨大山映入眼帘,中間一座格外高聳,左右兩座略低,連綿起伏的形狀酷似一個「山」字,讓我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奇妙。
  • 23萬 2000KM+ 來自大山深處的「卡莎莎」
    23萬 2000KM+ 來自大山深處的「卡莎莎」 2020-03-04 12: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紮根在大陸 助力奔小康」:臺灣父子涼山深處種出成片橄欖綠
    2020年是脫貧攻堅全面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
  • 大山深處奏響「放牛班的春天」 孩子的音樂夢被點燃
    11個孩子組成兩支搖滾樂隊,他們練歌的視頻在網絡上被廣泛傳播大山深處奏響「放牛班的春天」專家表示,音樂能讓人自信和樂觀,要讓鄉村孩子也能接受有質量的音樂教育閱讀提示在貴州六盤水大山深處,由11個孩子組成的兩支搖滾樂隊被廣泛關注。他們跟隨音樂老師組建樂隊,不僅改變了學校險被關閉的命運,也通過與音樂的相遇更加自信和樂觀。
  • 學習雷鋒好榜樣丨「守島英雄」 王繼才
    這是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了守島任務這一守就是32年妻子王仕花則陪他守了一輩子……▽點擊觀看視頻《孤島32年》2018年7月,王繼才在開山島上因突發疾病去世,他把人生最美好的年華無私奉獻給國防和海防事業
  • 2018年感動中國人物揭曉:杜富國等上榜
    獲得「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榮譽的分別是: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守島衛國32年的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生活節儉卻捐贈千萬的退休老人馬旭,不畏犧牲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勇鬥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危急時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機長劉傳健,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張渠偉,擔起未來的80後鄉村教師張玉滾鍾揚:紮根大地的人民科學家以下為2018年感動中國人物及頒獎詞
  • 「人民楷模」王繼才——一輩子守著這面旗
    陽光穿過薄薄的海霧,照在鮮豔的國旗上,灑向守島英雄王繼才(見上圖,新華社發)的銅像——他手指著太陽升起的方向,眺望著波光粼粼的大海。 英雄,仿佛從未曾離開過。 這座面積僅有0.013平方公裡的國防戰略島,長期沒水、沒電、缺衣少食,王繼才卻整整堅守了32年。
  • 他們在大山深處守望「世界」
    這個「家」已經安在這座大山裡60多年了。 「崢嶸歲月鑄軍魂,人拉肩扛創偉業」。1960年冬,第一代圖庫人迎著刺骨寒風拉開了圖庫建設的序幕,把青春獻給了第一代圖庫建設事業。 沒有住房住帳篷,沒有自來水就鑿冰化水,沒有電就點燈照明,沒有工具就人拉肩扛。
  • 大山深處,圓了「婚紗夢」
    本報訊 「來,兩個人靠近一些,手裡的玫瑰花舉高一點,笑一笑……」12月13日上午,在盧氏縣杜關鎮北王村「樹敬老家風,留金銀婚記憶」圓夢婚紗照攝影愛心公益活動現場,婚紗攝影機構的志願者和老鄉們親切地互動著。化妝、穿婚紗……眾多深山區群眾恍若置身夢境,到處一片歡聲笑語。
  • 2018年感動中國人物揭曉!頒獎辭全文
    鍾揚:紮根大地的人民科學家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了守島任務,從此與妻子王仕花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頒獎辭:浪的執著 礁的頑強民的本分 兵的責任島再小也是國土家未平要國先安三十二年駐守三代人無言付出
  • 大山深處的守護者
    2016年年底,李新國家因妻子有病,女兒上學家庭負擔較大,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之後健康扶貧政策和教育扶貧政策相繼落實,讓這個原本困難的家庭在生活上有了很大改觀。但這遠遠不夠,如何讓這個家庭穩定增收,成為擺在脫貧責任組面前的難題。  李新國家的實際情況比較特殊,需要照顧妻子,不能外出務工,家又住在大山深處,發展產業十分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