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不僅是「火箭之王」,還在大山深處給我國留下一黑科技

2020-11-18 騰訊網

說起偉大科學家錢學森,他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而且在全球都享有盛譽。年輕時候,錢學森赴美求學,並展現出巨大才華,隨後被美國視為頂尖人才。但在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歸國效力的想法越來越強烈。可為了阻止錢學森回到中國,美國海軍高官甚至放言「錢學森一個人就能頂5個師,我寧願槍斃了他也不放他走。」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煎熬,錢學森終於如願回國,順勢展開了他的強國大計。在錢學森的牽頭下,我國很快建立了自己的飛彈研發、航空航天體系,最終取得了巨大成就。鑑於錢學森做出的巨大貢獻,他也收穫了中國「飛彈之父」、「航天奠基人」的稱號。據悉,錢學森的工作使中國的航天、飛彈事業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

而直到今天,錢學森的遺產依然在影響著中國的現代軍工業,包括「航母殺手」東風-21、東風-26,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其理論基礎就是「錢學森彈道」。

2009年錢老仙逝後,他的豐功偉績依然被後人銘記,這其中被談論最多的就是「兩彈一星」、「火箭之王」、「飛彈之父」等偉大業績。但鮮為人知的是,錢老還在大山深處為中國留下一項超級黑科技,並深刻影響著中國航空工業,它就是高超音速風洞。

風洞是真正的「大國玩具」,直到今天,也僅有中美俄英法、日本、德國等少數幾個國家有能力建造。而高超音速風洞更是「風洞之王」。

風洞的作用是什麼?可以說,我們所知道的一切飛行器,包括戰鬥機、無人機、飛彈等,想要真正「飛起來」,就必須在風洞中通過測試。我國之所以能設計出殲-10、殲-20、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等頂尖裝備,風洞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我國風洞事業的建立,就有錢學森一大半的功勞。上世紀60年代,感知到世界武器發展方向,錢學森便提出組建中國自己的超音速風洞群。於是,一座巨大的風洞基地就在四川綿陽大山深處悄然出現。也正是這條「巨龍」的出現,使得我國一步步掌握了世界頂尖航空技術,直到取得如今的輝煌成就。

如今,我們除了有JF-12高超音速激波風洞外,新一代FL-62連續跨聲速風洞也即將投用,可問鼎世界第一寶座的JF-22風洞也進入研發階段。這一切成績背後,我們切記不能忘了錢老的先見之明。

相關焦點

  • 錢學森、氣功、黑魔法師的故事,不得不看
    這位黑魔法師便是傑克·帕森斯(Jack Parsons)帕森斯——錢學森的黑魔法師同事「自殺小組」在加州山谷試驗時的合影,左2錢學森,右1帕森斯帕森斯在研究組中負責開發火箭燃料,迅速展現了他的不可思議的才華。在之前的火箭研究中,火箭燃料一直是一個重大難點,由於始終配不出強勁的燃料,讓火箭研究小組極為頭疼。但一難題卻被沒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帕森斯迅速解決了。他用一種獨特的調配方法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種火箭燃料,大大推進了火箭發展的進程。
  • 科學家與黑魔法師
    帕森斯在研究組中負責開發火箭燃料,迅速展現了他的不可思議的才華。在之前的火箭研究中,火箭燃料一直是一個重大難點,由於始終配不出強勁的燃料,讓火箭研究小組極為頭疼。但一難題卻被沒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帕森斯迅速解決了。
  • 赴美求學師從名門,錢學森的留學報國故事
    在馮·卡門的同意下,當時在加州理工學院成立了由他指導的博士生組成的「火箭研究小組」,又稱為「火箭俱樂部」,因其涉及危險的科技試驗,故外號叫做「敢死隊」,其主要成員有馬林納、派生斯、錢學森和福曼。錢學森負責設計並建造小型高速風洞,由此,他開始積累了火箭研製的工程經驗。
  • 錢學森:飛彈研製是集體的功勞,非一人之功,切莫稱我為飛彈之父
    而錢學森也不負老師的期許,很快斬獲航天方面的博士學位,在空氣動力、火箭、飛彈發射等方面都有突破性見解,一躍成為卡門最重視的弟子。而錢學森和老師卡門一同完成的「卡門-錢學森」公式在高速空氣動力學領域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時他才28歲,就已經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空氣動力學家。
  • 錢學森回國後為什麼再沒去過美國?美曾多次邀請錢學森,均被拒絕
    社會穩定下來了,但是更多的困難還在等著我們,要走好每一步其實並不容易。剛建國的頭幾年,各項產業都在等待恢復和發展,受戰爭影響中國各領域發展已經落後別國很久了。那個時候的中國對人才是非常渴求的,我們希望有更專業的科研人員來彌補那些空白,一起建設更好的中國。
  • 【黨史故事】錢學森: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他曾說:「我是大唐的後代,我的一腔熱血只圖報國。我的根在中國。」他,就是錢學森。 錢學森於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同年10月赴美留學。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準備歸國,直到1955年才完成艱難的歸國路;1958年正式入黨。 1923年,錢學森考上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 我國女版錢學森,攻克世界級難題,讓東風飛彈也能「打水漂」
    二戰之中原子彈的研製成功和其巨大的威力,使得各國軍方都認識到科技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而其中人才得起的作用更是凸顯出來。二戰德國戰敗之後,美蘇兩國最關心的就是招攬德國有關遠距離攻擊火箭技術(也就是飛彈)相關的人才,科技軍備競賽一觸即發,美蘇兩國遙遙領先。
  • 科學網—解密錢學森歸國全過程
    《羈絆與歸來》一書恰恰將這段隱沒了60多年的歷史發掘出來,以歷史的本來面目告訴人們真相,消除了民間的一些誤傳或不實,同時彌補了研究錢學森這段人生歷史上的許多空白。 「本書的出版有利于澄清錢學森當年回國過程中的許多盲點、誤傳甚至被誤解的地方。」張現民說,作為作者,他以尊重歷史的嚴肅態度,進行了反覆考證,以大量充分而有說服力的史料,還原了這一段史學上有一定爭議的歷史事實。
  • 我國再攻克世界難題,女版錢學森造命中率百分百飛彈:目標插翅難飛
    我國的飛彈事業始於「飛彈之父」錢學森,他的事跡我們甚至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信手拈來。 5年艱難歸國路,10年辛苦兩彈成。沒有錢學森的學成歸國,就不會有中國現在在航天航空事業上的卓越成就。錢學森的一生是坎坷輝煌的一生,也是榮譽加身的一生。他為中國做出的非凡貢獻,無人能出其左右。
  • 「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錢學森侄子為何這樣說?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等等,相信很多人已經知曉了,他就是錢學森,可以說他為了我國的科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他歸國後,開始不斷的為中國的建設做出了貢獻,在很多技術領域我國都得到了突破。可以說錢學森這種愛國的情懷讓人感到敬佩。
  • 中國女版錢學森:攻克世界級難題,讓東風飛彈實現「打水漂」
    當年錢學森先生回國幫助我國完成飛彈的發射,到如今我國的飛彈技術不斷發展,出現了一名女版的錢學森,解決了錢學森留下來的世界難題,讓我國的飛彈技術領先了美國十年,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女版的錢學森。錢學森1911年出生在上海的他,在中國危難之際選擇努力學習,出國深造,相繼在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之後錢學森就一直在美國從事火箭飛彈等領域的研究,和導師一起完成了許多研究課題,並建立了轟動世界的"卡門·錢學森"公式,28歲就成為了世界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 陸川執導新劇《走出美國》即將開機,誰能勝任錢學森這一角色?
    錢學森是世界級的著名科學家,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錢學森的事跡在多部影視劇中有過展現。2011年,央視一套開年大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播出,這部史詩巨作講述了我國研製「兩彈一星」前後的曲折歷程,再現了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科學家的傳奇人生。
  • 我國女神院士讓其成真,堪稱女版錢學森
    作為一名科學家,她致力於鑽研東風飛彈,最後解決了飛彈的世界難題,讓我國的國防事業發展更近一步。她因此也被譽為女版 的「錢學森」。  製造飛彈的女神  祝學軍院士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她是完全我國培養起來的專家。在他二十五歲的時候,就在某型的飛彈電氣系統工作。
  • 全世界為之震撼!盤點2020我國科技大成就
    這火箭是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中最大的。 為我國空間站建設、深空載人探測等工程有了重要的支撐。不遠的將來,我們就能看到我國自主建造的空間站正式運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在航空技術方面突飛猛進,造福人類。不僅服務廣大人民群眾,更走出世界,為其他國家提供這項服務,不僅展示了我國的形象,更促進了國家之間的相處,未來「北鬥」必將照亮發展的道路。圖為九章量子原型「九章」問世12月4日,中國科技大學等一行人構建的量子計算機。
  • 錢學森逝世十年: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否再出錢學森?
    他是航天之父,飛彈之父,航天、飛彈等名詞均是他發明的; 他是兩彈一星元勳,帶領團隊發射了中國第一枚飛彈、第一枚火箭、第一枚核飛彈,讓新中國挺直了腰杆; 他提出的「錢學森之問」,至今無解。 到底是什麼造就了錢學森?中國還能不能再出錢學森?
  • 「榜樣」錢學森誕辰108周年紀念日丨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
    猶記得,錢學森的追悼會沒有悼詞,當天新華社發表了相當於悼詞的長達6000字的《錢學森同志生平》文章,用11個「第一」概括了其為中國航天和國防科技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那一刻,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豐功,寫入永恆。
  • 錢學森乘船回國,神秘情報交代:不到祖國境內不能下船
    但是美國為了挽留人才作出了一系列的舉動,尤其是當時美國麥卡錫主義盛行,反共思想高漲。不少留學生因此受到迫害,尤其是對於錢學森這種級別的更是不被允許回國。但是錢學森寧願放棄優越的環境也要突破千難萬險回國,在回國之際他卻收到一封神秘電報,直接促進了他回國的進程,這是怎麼回事?
  • 為了返回祖國 錢學森究竟捨棄了什麼?看看他在美國的待遇就明白了
    作為「兩彈一星」的功勳之一 ,當時已然譽滿國際的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在建國之初義無反顧的回歸之舉,為當時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中國,帶來了最為重要的科技力量,為我國最終的崛起和騰飛奠定了無可動搖的基礎。
  • 錢學森放棄美國高薪,回國時月薪為335.8元,他當時的待遇究竟有多高?
    ——雨果「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有這麼一位中國學者,他在美國擁有最高級別的安全通行證,出入五角大樓8年之久;他年僅35歲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榮譽;在他誕辰時,特斯拉公司創始人通過旗下的火箭公司SpaceX發出推特,祝這位NASA JPL的創始人生日快樂……想必一提到「美國」、「飛彈」、「火箭」,不少人便可以猜到這個被視作中國科學家的楷模的同志——錢學森。
  • 我國新一代火箭悉數亮相!未來將實現新老火箭全面交替
    長徵八號火箭的成功首飛,也標誌著「十三五」期間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已悉數完成亮相。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表示,「十三五」期間,長徵五號、長徵七號、長徵八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集體亮相、成功首飛,逐漸在密集、複雜的航天任務中擔當重任,我國運載火箭發展邁入綠色無汙染的新階段,運載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