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回大山裡的孺子牛——懷化學院教師賀煒城扶貧側記

2020-12-28 湖南24小時

商量扶貧對策

與貧困戶合影

「感謝我們黨的好政策呦,為我們帶來好生活;感謝我們的工作隊呦,為我們修路又架橋;感謝我們的賀隊長呦,不辭辛勞為村民。」這是沅陵縣杜家坪鄉松溪村在首屆村民文藝匯演上村民李鳳嬌唱的山歌,歌詞樸實無華卻又飽含深情,這是村民們對扶貧工作隊長賀煒城最好的點讚。

2018年初,湖南開始了第二輪精準扶貧的駐村幫扶工作,按照「盡銳出戰」的要求,懷化學院黨委開始在全校物色和遴選青年幹部擔任駐村工作隊長。

賀煒城是家裡的獨子,當時,他父親剛去世不久,母親體弱多病,在取得母親和妻子支持後,他決定請纓出戰。

3月28日,賀煒城帶著兩個隊員背著行囊來到了沅陵縣杜家坪鄉松溪村。從三尺講臺走進田間地頭,放下粉筆扛起鋤頭,他準備做一回大山裡的孺子牛。

松溪村是深度貧困村,全村238戶857人,其中72戶242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全村的貧困發生率接近30%,95%以上的勞動力外出務工,留下的老弱婦孺只靠幾畝薄田看天吃飯。

「白白淨淨、斯斯文文的,怎麼看也不像扶貧隊長。」 剛到村裡的頭一個月, 村民們看他的眼神既陌生又異樣,甚至有個別村幹部認為他就是下來走「過場」,「鍍金」而已。面對質疑,賀煒城用行動作答,讓所有人刮目相看。

抓黨建是賀煒城開出駐村幫扶的第一劑方子。之前村幹部凝聚力差,村婦女主任一直想辭職不幹,第一次開黨員大會時,有一半人缺席、遲到,會還沒開完就有人早退。賀煒城針對村幹部「輕黨建、作風軟、不管事」的痛點、弱點和難點, 採取了重構班子、重建作風、重訂製度三個措施,通過談心談話,對村支書、村主任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積極和鄉黨委政府溝通,解決村幹部的後顧之憂。

面對群眾, 賀煒城帶領村幹部學習借鑑「六個一」群眾接待法,即 「一張笑臉、一把凳子、一杯熱茶、一聲問候、一個回應、一片熱心」,大幅度提升了群眾滿意度,從不足50%提升至90%以上,以前對村幹部的抱怨少了、鼓勵和表揚的聲音也多了。

真扶貧、扶真貧、脫貧真,用「繡花功夫」幫扶每一個需要幫扶的人。一年多時間, 賀煒城走完了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他主動跟困難戶走親戚,幫他們解難題。

貧困戶向金蘭,患有精神病,長期獨居,周邊荒無人煙,賀煒城想盡一切辦法籌資5.5萬元為其擇址重建房屋、添置家具,2019年7月幫其從山上搬到了山下,並將其納入低保範疇,向金蘭生活逐漸步入正軌;貧困戶李坤患間隙性精神病,妻離子散、一人獨居。因沒有殘疾鑑定,無法獲得政策保障,賀煒城開車帶李坤到市第四醫院做精神殘疾鑑定,為其墊付醫療費用,召開村委會通過群眾評議將其納入低保兜底戶,為其新修入戶水泥路,檢查組到李坤家裡走訪的時候,李坤留下了激動的熱淚,感激不盡……

多方籌集資金,完善村裡基礎設施。為了籌得資金,賀煒城把縣裡的各個行業部門跑了個遍,有時候為了爭取一個項目,縣城村裡來回跑4、5次是常有的事情,有時候中午遇不到人,就在車裡休息,辦完事又馬上往村裡趕。兩年多的時間,車行程表增加了38000多公裡,山裡路況不好,經常爆胎,自己就在路邊換胎。有一次下雨,從縣裡趕回村裡開會,因為雨刮器壞了,一路上硬是同事在副駕駛上用手動刮水,開了4個多小時回到村裡。「雖然苦,但是值!」 賀煒城說。

汗水的付出,換來了松溪村「顏值」質變。三年來,全村合計投入各項扶貧資金近970萬元,累計實施水泥硬化公路11.5公裡,累計實施4500米遊步道,累計實施房前水泥坪臺硬化38000平方米,全村新建80盞太陽能路燈,籌資40萬援建了「勤勞廣場」、「致富橋」、「益壽廊」、「歸心閣」等公共公益活動場所。村民可以夏天歇涼,冬天觀景。村裡老人說「多虧了工作隊,活了一輩子,沒想到山村還會建個廣場和長廊,這是城裡人才會有的東西哩!」

孵化產業,以產業促發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成立了「沅陵縣溪盛源生態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投入20萬參股石蛙專業養殖合作社;升級改造對外場地租賃;與湖南益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籤訂合作協議,重點發展黃酮茶種植加工產業;實施「合作社—產業大戶—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吸納貧困戶入社,通過「入股分紅—技術幫扶—產銷保底」的方式幫助貧困戶增產增收。2018年以來,村民用工收入達25萬元;累計分紅4122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人均收入達到了近9000元。到2019年底,一窮二白的村集體經濟,已經突破10萬元大關。今年10月,賀煒城獲得「沅陵縣最美扶貧人」榮譽稱號。

如今,每天傍晚,賀煒城在村裡散步時,村裡人都會喊「吃飯、喝茶」,相互之間越來熟悉、越來越有感情,不時會有人在他的房間門口放上一兩袋剛剛栽種出來的小菜,或是在他的房間門口送來一兩瓶辣椒醬,賀煒城也完成了從陌生人到村裡人的轉變。

」三載春秋三人行,只為窮民在深山;今朝西頭訪民憂,明日東邊問貧苦。田間地頭趕路者,月下孤燈扶貧人。初心不忘拔窮根, 貧苦百姓出苦海。」這是沅陵人民送給賀煒城及工作隊的讚美詞,更是一個新時代黨員幹部初心寫照和使命擔當!

(記者 陳華榮 通訊員 李沙沙)

【來源:掌上懷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大學教師扶貧記——記沅陵縣松溪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賀煒城
    砥礪黨性,請纓擔使命2018年初,懷化學院青年教師賀煒城經過遴選,預定為省第二批扶貧工作隊員。當時,身為獨子的賀煒城,因父親去世不久,母親體弱多病,作為家裡頂梁柱的他,心裡放不下母親和妻子。但是,他更加明白,作為一名黨員必須主動投身於黨的偉大事業,自覺砥礪黨性、淬鍊自我。
  • 那山·那水·那人——懷化鄉村旅遊助推精準扶貧的成功樣本
    走向勝利——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報導⑨|那山·那水·那人——懷化鄉村旅遊助推精準扶貧的成功樣本 湖南日報記者 肖軍 懷化日報記者 李青青 懷化山多,堪稱山的王國。全市3000餘萬畝山地,綿延區域80%的版圖。
  • 懷化學院李柏山副教授的為師之道:傾力為教 設計人生
    懷化學院李柏山副教授   在懷化學院美麗的校園裡,不僅雲集著一批成就卓著的畫家,還活躍著一批德才兼備的「雙師型」教師。   在懷化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李柏山開始是擔任絲網印刷實驗室的管理員,帶領學生蒲紅霞、李遠楚等人修好了所有不能使用的機器;後任蘋果電腦房管理員,赴天津美院精修,掌握了蘋果電腦所有使用軟體。
  • 「扶貧先扶智」東航精準扶貧將遠程教育送進大山
    原標題:「扶貧先扶智」東航精準扶貧將遠程教育送進大山 中新網上海8月6日電(張亨偉 喬磊)日前,在滄源勐來中心學校,「愛心上海・愛在東航」信息化教學示範點正式揭牌成立。此次行動由東航與上海市及當地政府部門共同推動,吸引上海的學校、企業等多方力量參與,為當地兩所貧困村小學共贈送66臺筆記本電腦;落實硬體的基礎上,東航還聯合上海七寶中學教育集團對接「視像中國」遠程教育項目,為所在學校教師提供來滬集中課程培訓,以及遠程在線教育幫扶,讓信息化教學點設施真正發揮作用。
  • 冬日的美好遇見 館長邀大山孩子看湘博
    一百名來自懷化會同雪峰村的大山孩子走進湖南省博物館,和國寶文物親密接觸。   紅網時刻12月2日訊(記者 袁思蕾 通訊員 李葉)大山孩子和千年文物,最質樸的純真與最古老的不朽,他們,在這個冬天相遇了。12月2日,「館長邀大山孩子看湘博」歡迎儀式在湖南省博物館舉行。一百名來自懷化會同雪峰村的大山孩子受到湖南省博物館館長段曉明的邀請,走進新湘博,和國寶文物親密接觸。   「博物開民智,館立為蒼生。
  • 走出大山再回到大山 重返家鄉只為書聲琅琅
    那時她剛剛成為一名中學教師,得知班裡有學生打算放棄中考外出打工,便和班主任去家訪,勸說這名學生回校。   「我也是山裡的孩子,知識讓我有了走出大山的能力,更可以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韋君玉是這樣回答的。   這算得上「現身說法」。韋君玉是大瑤山中一名語文教師,也是從大瑤山走出的女大學生,她選擇回到大山,是想為山裡的孩子們教授知識、傳遞希望。
  • 把誓言寫在大山深處 用責任踐行脫貧使命——馬渠鎮花岔村第一書記...
    把誓言寫在大山深處 用責任踐行脫貧使命——馬渠鎮花岔村第一書記趙志強扶貧側記 2020-08-15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宅「重生」記——武警重慶總隊執勤第五支隊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側記
    新華社重慶12月17日電 題:老宅「重生」記——武警重慶總隊執勤第五支隊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側記  劉新、李海林、周宇恆  3年前,58歲的譚承明守在老宅裡愁眉不展,找來幾張廢報紙糊一糊破洞的牆面,就算能擋風了。如今,譚承明住在修葺後的老房裡喜笑顏開。老宅子煥發出新的生機!
  • 懷化24小時 | 湖南脫貧攻堅紀實之懷化長卷;王美玲:花兒在苦難中...
    其中懷化名單點進來,快來看看有你認識的嗎?(詳情請點擊:>>>>>>)3、補天藥業:做茯苓行業引領者>近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印發《關於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的通報》的通知,通報了一批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要求各地推介他們的好經驗、好做法和感人故事。
  • 懷化牛人第二期:收故事的阿軌有點帥...
    懷化鶴城區人,25歲,藝名阿軌,畢業於重慶大學電影學院攝影系。拍過央視紀錄片,做過明星綜藝節目;拍過富甲一方的儒商,也進大山紀錄過留守兒童,最終發現平凡的感動才最真。勵志堅守紀錄片,於是跨過高山與大海,紀錄平凡的感動,成為一個「收故事的人」。每一個牛人都有一個逆襲的夢,每一個夢想都是一段苦逼的旅程。
  • 天津音樂學院文化扶貧專題片《山村裡的歌》溫暖上線
    文化扶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剛剛閉幕的"兩會"上,文化扶貧再次成為代表們熱議的焦點。值此之際,黨委宣傳部製作完成了專題片《山村裡的歌》。山村裡的歌該片講述了自2018年初,天津音樂學院聲樂系將原創歌劇《嶽飛》的演出票款7萬餘元捐獻給薊州區尤古莊鎮大龍臥村中心小學
  • 懷化三中:高2018級教師總結大會有特色
    掌上懷化訊 11月24日,懷化市第三中學在該校圖書館召開教師大會,2018級全體教師參會並就此次期中考試進行了總結。會上,年級組長劉志東對中考情況進行了總結,對學科成績、班級成績和教師個人教學成績等數據進行了細緻分析,找準了此次考試的不足之處,明確了年級工作的方向。
  • 走進昭通|深山家訪,中山教師為大山學生接駁希望之路
    吳權明是廣東省第六扶貧協作工作組派出的第三批長期支教隊隊員之一,從2019年9月到鹽津縣柿子中學支教,為期1年,同行的還有中山市第一中學李宇、民眾鎮民眾中學鄒傑峰、三鄉鎮雍陌小學李莉、黃圃鎮中學白濤,他們分赴昭通市五所學校進行教育幫扶,掛職副校長。走進雲南昭通山區,他們通過思想和行動,為大山學生帶去知識和新理念,為他們接駁希望之路。
  • ...講好八步沙故事——八步沙幹部學院師資及管理人員培訓班側記
    弘揚八步沙精神 講好八步沙故事——八步沙幹部學院師資及管理人員培訓班側記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伏潤之弘揚八步沙精神,是八步沙精神發源地應該承擔的政治責任;講好八步沙的故事,是八步沙幹部學院教師必須履行的工作職責。武威市舉全市之力推進八步沙幹部學院建設,在今年8月份依託市委黨校啟動了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承辦了省內一系列培訓班次,師資隊伍得到了鍛鍊,課程體系進一步完善,特色黨性教育在省內外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
  • 懷化:「電」亮留守兒童的世界
    5月29日,他們的「爸爸媽媽」攜手前來,和他們一起做遊戲、繪畫、上課,還為他們準備了嶄新的文具書籍及「六一」大禮包。這一群「爸爸媽媽」,便是國網懷化供電公司「爸爸媽媽團」的志願者。當天,國網懷化供電公司「青春光明行 愛心助脫貧」暨社會責任月「爸爸媽媽團」活動在長坡山村舉行,提前給孩子們過了一個難忘的「六一」兒童節。
  • 懷化學院外國語學院學生獲全國英語演講比賽特等獎
    華聲在線12月1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李沙沙 楊舒晴)12月9日至13日,2019年「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在北京外研社國際會議中心落下帷幕,懷化學院外國語學院2017級學生李泓錫榮獲2019「外研社·國才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特等獎。
  • 璽樂匯懷化野生動植物園春萌來襲學院「開課」
    懷化新聞網訊 隨著學校陸續開學,相關禁令也陸續解除,璽樂匯懷化野生動植物園春萌來襲學院開課啦。該園最近啟動的「春萌來襲學院」活動,囊括「繽紛娛樂學院」「知識科普學院」「美食學院」「競技運動學院」「手工藝術學院」等五大學院,打造多個趣味學院課堂。在娛樂學院,參與「枕頭大戰」,卸下重負,拯救不開心;在知識科普學院,參觀珍稀動物標本,變身動物養育員;在美食學院,可以在萌虎餐廳邊吃飯邊觀賞小老虎等等。園方每日將限量派送遊園護照,持該護照的家庭可免費體驗學院內的所有項目。(璽樂)
  • 懷化學院黨委書記劉望看望慰問易圖境先生
    懷化學院黨委書記劉望與中國著名花鳥畫畫家、懷化學院退休教授易圖境先生親切交談。(盧宗旺 攝)易老近期創作的國畫作品。(盧宗旺 攝)紅網時刻懷化12月8日訊(通訊員 盧宗旺)12月7日,懷化學院黨委書記劉望專程來到洪江市洗馬鄉花柳坪村,看望慰問中國著名花鳥畫畫家、懷化學院退休教授易圖境先生。易老已有百歲高齡,劉望關切地詳細詢問著易老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
  • 北林大定點扶貧科右前旗支教教師首場事跡報告會暨教育扶貧論壇舉行
    北京林業大學各職能部門、學院(部)負責人,第一批支教教師全體成員,新一屆研究生支教團全體成員,教職工代表和學生代表共同參加會議。北京林業大學第二批赴科右前旗支教教師通過網絡視頻參會。第二,是如何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如何把青年教師培養成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方面的啟示。要為青年教師提供多途徑與基層結合、與實踐結合、與群眾結合的學習工作平臺,引領青年教師做教書育人大先生。第三,是如何充分發揮支教平臺作用,使支教平臺成為育人育己優質資源方面的啟示。
  • 取景懷化的影片《幸福是什麼》在全國上映
    掌上懷化訊 勞動創造幸福,這是一個樸素的真理。取景懷化的電影《幸福是什麼》用生動的故事、優美的畫面,藝術地傳達了這個真理。該劇於8月11日在全國各大城市的電影院上映。當天上午,懷化東晟電影城舉行了首映式,接受觀眾的檢閱。電影以大學教師張月娥帶領中文劇社學生排練話劇《幸福是什麼》為主線,以張月娥的愛情為副線,表達了「幸福靠勞動」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