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巴一直很喜歡追探案劇,喜歡那種剝絲抽繭,解密真相的過程。
而且,每一個真相背後,往往都牽動著一個有關人性的故事。
最近一部由網飛投資的臺灣探案劇,不僅案件的偵查過程懸疑刺激,案情背後的故事更是引人深思,後勁無窮。
本文有劇透。
1
如何看待一個人對自我生死的抉擇?
《誰是被害者》單憑几件命案,就牽扯出大的命題。
過氣女歌手蘇可芸自殺於酒店的消息,吸引來大批的記者在案發地圍觀。
隊長和警員兩個一邊罵罵咧咧的驅趕著這些礙事的記者,一邊急匆匆的上樓趕往案發現場。
在乘電梯的間隙,隊長和警員偷偷的聊著為了讓一名罪犯定罪,他們所做的那些不光彩的私下操作。
警員還暗示,馬上要升官的隊長,應該好好慶祝一下。
但到了現場之後,縱使是見過大風大浪的老刑警,還是被眼前的場景給驚到了。
受害人的身體組織,全部溶解潰爛,血肉模糊的盛滿一浴缸。為了帶走遺體,警察必須用桶來做裝屍容器。
女明星死亡的話題案件,自然能勾來媒體記者的強烈關注。
人前在老大身邊對記者表現的賊不耐煩的警員,私下裡就開始為互惠互利,互攥把柄的記者走漏消息。
嗜血記者徐海茵,不擇手段也要搞到頭條新聞,勁爆報導。
警察在調查,她也不閒著,隨時隨地的撒謊騙人,哄騙受害者的家屬,偷拍偷錄各種有關受害人的信息。
比起他們的做法,鑑證人員方毅任前期倒顯得公正客觀一些。
能力一流,情商堪憂的方毅任一直都是個極度不招人喜歡的人。
隊長搞的小動作被他發現,他偏偏要橫衝直撞的跑到隊長的升職慶祝會上去講。
只講事實證據,不講情理情面的方毅任。在女歌星的溶屍案裡,發現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指紋。
指紋的匹配結果,竟然是他自己離開身邊十年的親生女兒江曉夢的指紋。
為了讓女兒不被發現,一向鐵面無私的方毅任改動了證物。
為了能儘快找到女兒,他還私下找到徐海茵來做交易。
刑警,記者,以及嫌疑人父親,三方都在相互角力的調查這樁命案。
為工作,為利益,為虧欠,他們抱著各自不同的目的來查案,他們在乎的都不是死者本身。
2
過氣女歌手蘇可芸,事業風光早已不再,整容和吸毒的醜聞卻還一直在被大家討論著。精心錄製的新專輯,更是無人期待。
一邊是對培養自己的老媽心懷愧疚,另一邊是根本就承受不起的外界爭議。
活的可悲可憐的蘇可芸,死的讓人訝異。
浴缸裡被溶屍,與她新專輯的封面照剛好相對應。
但屍檢結果有一項驚人的發現,血肉模糊的屍體居然是一位男性的,這就代表著死者根本就不是蘇可芸本人。
真正的蘇可芸尚在人間,且嫌疑最大。
警察嚴密排查追蹤到了蘇可芸的行動軌跡,出動前往待售的譽品尚城頂樓將其抓捕。
結果,大隊人馬趕到頂樓,看到的卻是一具正在燃燒中的屍體。
方毅任現場勘察的結果顯示,這具焦屍才是真正的蘇可芸。
蘇可芸的死因與溶屍案的死者相同,都是因為注射了芬太尼。
融屍案的死者身旁放有蘇可芸的證件,蘇可芸的屍體旁邊擺放的又是另一個人的身份信息,譽品尚城的前員工張聰健。
一頭霧水的警察,開始調查張聰建。
他是焚屍起火點譽品尚城的前五星員工,業績第一。被查出身患癌症之後,卻被自己辛苦賣命多年的公司剋扣薪資。
家有年邁老父,自己又身患絕症。逼到絕路的張東健,最近一年多一直都在忙於舉報揭發譽品欺壓員工的行為。
但除了蘇可芸與張聰建之外,那具假冒蘇可芸的屍體又是誰?
方毅任的私下調查有了進展,溶屍案的死者,名叫遊誠皓。
遊誠皓想要變性做女人的意願,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一氣之下離家出走。
離家打拼的社會底層青年,不僅日子過得艱辛,性別認知上的爭議,更是帶給了他莫大的痛苦。
兩件命案,兩具死屍,被證物串聯起來的卻是三個不同身份的可憐人。
徐海茵大膽推測,這不是連環殺人案,是連環自殺案。
多人有預謀的集體自殺,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死亡,來幫助下一個人實現他的遺願。
遊誠皓用自己的死,讓大家開始關注起蘇可芸的新專輯。蘇可芸在譽品上城焚屍,使社會注意到黑心企業。
失蹤的張聰建,代表著自殺接力遠沒有結束。而多次在案發現場發現小孟留下的痕跡,更是讓方毅任感到情況危急。
3
一個傳一個,接力自殺的人會越來越多。
生活艱辛,走投無路的人,聚攏在一起,以死亡的方式來控訴著那些陰暗和不公。在看不到希望的世界裡,這些自殺者在用這樣極端的方式來抱團取暖。
死生一念,他們悲壯的選擇,讓警察沉默,使記者停筆。
大家都竭盡全力的快一點,再快一點調查,再快一點挽救那些人的生命。
而小孟這個女孩,現在看來是連接起這些人的關鍵。
有性格障礙的方毅任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與所有人都顯得格格不入。
本想靠結婚成家改變大家對他的看法,結果家庭生活又被他搞得很糟。
一次女兒不小心打翻他的化學試劑,造成嚴重燒傷。他感到自己的存在,就是對家人的傷害。
方毅任決絕的留下離婚協議書,離開了妻女。
十年沒聯繫過的妻女早已物是人非,妻子已經病逝,女兒小小年紀就陪酒賺錢,進過多次少管所。
種種跡象都表明,小孟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結束生命的人。
從前的方毅任,面對經手案件的自殺死者,始終抱持著『這是他們個人選擇』的看法。
如今輪到自己的女兒,他無法再淡定了。
方毅任用蠻力救回了女兒,可是絲毫沒能改變小孟對人生絕望的狀態。如果沒有監管和看護,她還是會再度尋死。
方毅任不再沉溺於工作,也放下了那些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顧慮,開始盡心盡力的去關心女兒,幫她走出困境。
自殺者並不能單純的用一句,生活的弱者來定義他們的。我們不是他們,沒有經歷過他們所經歷的那些痛苦和折磨,他們都是一些需要聆聽和理解的人。
拯救絕望的唯一辦法,就是幫他們燃起希望,找到自我這個生命個體存在的意義。畢竟,對他們來說,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再回過頭來看劇情一開場,製片方那段勸誡味兒十足的觀影提示。
一個人對自我生命的抉擇,外人是無權來評判對錯的。但是,這部劇是在努力告訴這些人,不要放棄。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