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
    日前,杭州一女童模在拍攝期間被其母親踢踹的視頻引起廣泛關注和網友憤慨。視頻中的女孩只有3歲,名叫「妞妞」,在做童模進行視頻拍攝的時候被媽媽狠狠踢踹一腳。「妞妞」被踹之後麻木的樣子令人心痛,也引發了社會對於「童模」這一群體的關注。
    生活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在濟南也存在著童模市場。不過和視頻中「妞妞」境遇不同的是,濟南的童模市場主要是「花錢」而非「掙錢」。不同於南方的童模市場,濟南的童裝產業並不發達,也沒有專業的童模拍攝基地,「童模」更多的是花錢出去進行T臺展示而非以此牟利。
    近日,記者採訪了多位童模和他們的家長,聽他們講述成為一名「童模」的初衷和故事,以此折射出濟南童模群體的真實現狀。
    喜歡當童模,可以出去玩
    6歲的Angel穿著幼兒園校服走進來的時候,跟任何同齡的孩子並沒有什麼區別:圓圓的臉蛋,烏溜溜的大眼睛,坐在木製的硬椅子上晃悠著小腿來調整舒服的位置。老實了沒有兩分鐘,抬起溼漉漉的眼睛討好地看著記者,小手指著面前的一盤紅棗:阿姨,我可以吃一個麼?
    記者把果盤向Angel推過去,在得到爸爸媽媽的許可後,Angel心滿意足地拿起一粒紅棗。憨態可掬,根本看不出賽場上「叱吒風雲」的小童模的影子。
    作為兩歲半就成為「封面女郎」的小童模,Angel參加過全國大大小小十幾場秀,台風穩健、自信而成熟,在剛剛結束的西雙版納國潮運動全國少兒模特大賽總決賽中,Angel榮獲金獎。
    這樣的秀場成績,哪怕是成年模特都非常難得。但對於年僅6歲的Angel來說,看秀、表演、形體練習等都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和到幼兒園上學、參加課外輔導班等並無很大區別。
    「我很喜歡當模特啊,可以穿著漂亮的衣服,還能到處去玩。」說起自己當童模的經歷,Angel的重點更多的在於可以出去「玩」,而不在於自己獲得的獎項。
    實際上,對於Angel來說,成為小童模,幾乎是一種「必然」。
    Angel的媽媽喬橋本身就是模特出身,曾經獲得過第67屆世界小姐大賽山東賽區總冠軍,目前主要從事孩子的模特培訓工作,也就是培養「小童模」。
    喬橋告訴記者,她也看到了網上流傳的童模媽媽踢孩子的視頻,對於這種情況,她並不覺得驚訝,但這並不代表整個童模群體的生活狀態,僅僅是視頻中家長的育兒方式有問題。
    「有時候攝影師要求擺好一個動作,但是孩子總是做不好,家長就很容易著急,不過她的態度太激烈了。」作為童模培訓的老師,同樣也是孩子的媽媽,喬橋分析視頻中妞妞媽媽的心理狀態,「孩子在秀場後臺,或者是拍片子的時候哭鬧也很正常,我猜這個孩子的媽媽是因為心裡著急才打了孩子,畢竟哪有父母會故意打孩子的。」
    濟南家長沒有靠孩子掙錢的
    至於網友所說的家長讓孩子當童模,是為了把孩子當成「搖錢樹」,喬橋也告訴記者,在廣東、浙江等地,確實存在著父母讓孩子高勞動強度當童模的情況,基本都屬於「淘寶童模」,和Angel等的T臺秀童模不是一回事。這些「淘寶童模」的父母讓孩子穿大量的服裝擺拍用於盈利,孩子的勞動強度會很大。
    「濟南的童模主要是培訓市場,與成人模特的培養相比,少兒模特培訓的目的則更單純。童模的年齡在2到16歲之間,這些孩子根本沒有長開,不能肯定將來是否適合做模特,所以家長們把孩子送過來,目的很單純,就是培養孩子的形體和氣質。」喬橋表示,想把孩子打造成童星的家長很多,但是她在濟南沒有見過想靠孩子賺錢的家長。「首先是濟南的服裝廠、淘寶店等數量相對較少,對於童模的需求量很低,形成不了這種氛圍;第二個原因則是父母的意識,對於利用孩子當童模去賺錢非常排斥。」喬橋說,在她培訓的童模中,曾經有個孩子被品牌服裝廣告商看中想要作為小模特拍攝,但被孩子的父母拒絕了,原因是孩子父母不想讓孩子穿沒有洗過的新衣服。
    此外,就算是參加演出、拍廣告和電視劇,孩子賺錢也不多,「大多數孩子演出的酬勞並不高,1000元左右,家長們也不在意這些,畢竟家裡不會差那點錢。」
    在喬橋看來,童模的培訓可以理解為孩子的一個特長班,跟鋼琴、繪畫等沒有什麼不同,不必妖魔化。「參加我們童模培訓的孩子基本都來自濟南、青島這兩個城市,對於他們的家長來說,初衷基本就是練習孩子的形體與氣質,讓孩子增加閱歷,鍛鍊自信,有個展示的平臺。」喬橋告訴記者,練習臺步,需要良好的舞蹈基礎和樂感,甚至眼神、手指等細節都要練習和注意,這些基本功的練習都是孩子綜合素養提升的過程。
    
    相對於Angel的懵懂,3年級的江悅淼雖然踏入童模界僅有一年多的時間,但已經有了自己的體驗和感悟:「能在賽場上看到很多非常厲害的夥伴,他們非常有魅力,也挺讓我震撼的。」
    江悅淼告訴記者,她非常喜歡T臺課,不僅是因為可以穿漂亮的衣服、可以去外地參賽,還在於能夠展現自己。
    記者注意到,相對於同齡的孩子,江悅淼的整體表現更為成熟,談吐也不像一個年僅10歲的娃娃,坐在椅子上,背部刻意地挺直,面對記者,頗有些緊張地保持自己的儀態,回答的語調、音速,也像是在課堂上回答老師的問題一樣一絲不苟,「我覺得成為小童模以後,我的很多毛病都改了,比如說我以前的坐姿不好,走路的姿勢也不好看,現在這些都有了改正。」
    為走秀花5000元定製禮服
    實際上,成為一名童模,踏入童模的小圈子,門檻並不高。除了對孩子最基本的個人要求外,反而對於家長的要求很高:有錢。
    「就以去走秀來說,孩子都很可愛,選誰都可以,因此越大的秀場越是一票難求。家長必須得自己交費用才能夠給孩子獲得走秀的機會」。喬橋介紹,作為某國際重要會議的開場,5月在故宮有一場大秀,因為規格高、規模大,參展的品牌知名度高,因此一票難求,僅參加走秀的「門票費」就已經高達1.9至2.6萬,這還不算家長帶著孩子參賽的來回機票費用、住宿的酒店費用等。如果碰到需要自己準備服裝的賽事,為了短短幾十秒的走秀,家長為孩子定製的服裝花費也相當不菲,「上次班裡家長給孩子定的一條裙子5000多元,這都是比較正常的價位。」
    以喬橋帶著孩子剛剛參加的西雙版納國潮運動全國少兒模特大賽為例,來回西雙版納的路費大概要5000多,住宿的費用還要3000多,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花費,保守估計也要花費1萬多。如果再加上秀場門票、孩子禮服等,費用根本沒法估算。相比之下,孩子參加喬橋童模藝術輔導班每年1.8萬的學費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童模之路的花費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負擔的,而為了孩子的生活起居,有的媽媽甚至把工作辭掉,全身心服務孩子。
    「如果不出去參加走秀和比賽會怎麼樣?」記者問。
    「孩子走秀,就是為了有個展示的舞臺。而且對於模特來說,只有在賽場上才能成長。」喬橋說。
    從童模到童星者鳳毛麟角
    記者了解到,很多的童模走秀和比賽,就算是一等獎也沒有獎金,很多都只是組委會給一些孩子用品作為鼓勵。家長帶著孩子參與,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基本沒有回報。雖然學模特的孩子確實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參加比賽、商演、拍廣告和電視劇,有劇組甚至會特意到學校裡挑選孩子,但是對於沒有什麼名氣的普通童模來說,薪酬低到幾百元一天。
    此外,童模如果想要參加走秀,要求也非常高,不僅僅是交費就可以。
    「提前會有面試,設計師面試小模特,只有通過面試的孩子才能參加走秀。」喬橋告訴記者,童模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能夠走上全國性舞臺的童模,除了家長經濟上的支持外,還需要孩子自身的天分和努力,這兩者缺一不可。能夠從童模脫穎而出成為童星的小模特,則更是鳳毛麟角,除了極高的個人素養,還要有機遇。對於大部分的童模來說,成為童星的機遇是可遇而不可求。
    在喬橋培訓的童模中,也不乏想要孩子成為明星的家長,但是童模門檻低,童星門檻高,成為童星的機會非常渺茫。「但是通過模特訓練,這些孩子至少可以在形體、才藝和自我展現等方面有優勢,可以在高考中以藝術生的身份參加藝考,這也算是童模的一條出路。」喬橋說。
    相對於成年模特的職業生涯短暫,童模的「職業生涯」更為短暫。「差不多到十五六歲吧。孩子的稚氣褪去,身高、長相都顯現輪廓,能不能繼續在模特這條路上走下去,外形素質就自然進行篩選了。」對於模特這一很大程度上「靠老天爺賞飯吃」的行業,喬橋說自己會培養女兒Angel繼續學習模特,但是未來能不能從童模轉型為專業模特,喬橋自己心裡也沒底,「看她個人的愛好吧。作為家長來說,只能盡一切努力給她提供支持,但是她未來走什麼路,我們也無法左右」。
    相關連結
    為了走秀在飛機上趕作業
    在「正襟危坐」地和記者進行了大概10多分鐘的對話後,10歲的江悅淼開始慢慢放鬆下來,表情褪去了和年齡不符的莊重,露出孩子的稚氣和淘氣。
    身上壓著很多的課外輔導班課程,江悅淼說她最喜歡的課程就是模特課,但是出去參加選秀的時候會耽誤上學,老師布置的作業就會完不成。
    「飛機場和飛機上是趕作業最多的地方。就算是出去參加比賽,回學校還是要交作業。」江悅淼說,成為童模之後,她也成了學校的「小明星」,這讓她在「很不好意思」的同時也有了一絲小得意。
    「練習走秀很累,經常一走就一天,還要學各種舞蹈動作。」和記者熟悉了以後,江悅淼開始像個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地跟記者描述走秀後臺的場景,「有時候家長不能去後臺跟著,只有設計師還有工作人員幫著化妝。好多小朋友就會哭了,哭的上不了臺,不過我沒哭過。」
    (生活日報 記者 郭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