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模月入十萬仍被母親打,背後有2000億童裝市場與混亂的童模行業

2021-01-18 金融界

一則母親踹打女兒的視頻在近日引發網友熱議,「童模」登上微博熱搜,也成了近期熱度最高的話題之一。

視頻中,一個拿著包向前走的、3歲左右的女孩,身後跟著一男一女兩個成年人拍照。女孩走了兩步之後將包放在地上,一直跟在她身後的白衣女性突然上前腳踹女孩。被踹的女孩叫做妞妞,當時她正在進行服裝廣告的拍攝,而踹人的是她的母親。

兩人身份的曝光,引發了網友對於妞妞母親的大規模質疑,也將「童模」再一次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其背後的產業鏈和供求關係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

翻閱往年關於童模的報導,網友恍然驚覺,在這個行業中不到十歲的小孩子就可能月入上十萬,而童模背後的培訓機構、經紀等,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閉環,規範與混亂共生。

童模行業到底是不是壓榨童工的「血汗工廠」?這個產業又是如何運作的?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毒眸梳理了童裝模特產業的各個環節,試圖去探尋童模產業的現狀和痛點。

童裝市場每年增加數百億規模

早在淘寶誕生之前,國內就已經出現了童裝模特。

在湖州市織裡鎮等重要的童裝產地,商家會尋找當地孩子、聯繫照相館幫忙拍照。他們發現,漂亮小孩拍出的照片,會有較好的推廣效果。久而久之,專業的童裝模特就此誕生。等到了2006年左右,廠商推出新產品後,都會請童模拍照、走秀。當時的童裝模特多數局限在地域圈層內,除了廠家自身的人脈聯繫外,也有地域性的中介,但基本沒有專門的經紀機構。

國內當時並沒有專門的童模培訓機構,只有為了滿足家長「望子成龍」心態而開設的童星培訓機構。模特作為其中一項童星培訓項目,被視作打造基本功。

一些兒童培訓機構會針對性推出「少兒平面模特培訓班」,培訓內容主要集中在訓練體態、控制表情、走好臺步幾個部分。2004年前後,星姿態等早期的少兒模特機構開始出現;2007年,知名模特機構新絲路舉辦了第一屆兒童模特大賽,童模產業初具雛形;2008年林妙可在奧運會走紅、2013年《爸爸去哪兒》爆紅,進一步刺激了童星培訓機構數量的增長,專業化的童模培訓機構也開始增加。

與此同時,隨著電商的逐漸發展,百貨業受到衝擊,服裝廠商們的陣地逐漸由線下向線上轉移。

近些年來新中產階級崛起,藉助「全面二孩」的政策紅利,中國兒童消費市場的活力被徹底激發。根據中國兒童產業中心的數據,80%家庭中兒童支出佔家庭支出的30%~50%,家庭兒童消費平均為1.7萬~2.55萬,兒童消費市場每年約為3.9萬億~5.9萬億,市場空間潛力巨大。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國內童裝市場規模總體呈現增長勢頭,2017年市場規模已達1796億元,2018年至2020年,我國童裝行業預計複合增長率維持在14%左右,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679億元。由此可見,童裝市場在未來的發展空間非常廣闊,童模的市場也因此不斷擴大。

一位童裝品牌的運營經理告訴毒眸,對於線上店鋪來說,有無模特圖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單品的銷售量大小,所以一般在新品出庫後,往往都會加急預約童模拍攝模特圖,拍攝結束後更會加班加點安排上傳更新。「趕上雙十一、雙十二這種大活動,基本要保證全店90%以上的在售款都有模特圖,否則很難吸引顧客點擊進店。雖然淘寶天貓都沒有硬性要求模特圖,但銷售數據就擺在那裡,只有平鋪圖的單品的爆發力與帶有模特圖的單品明顯無法相提並論。」

童裝市場來越大,也帶動童模產業向規模化、規範化發展。曾經的中介雖然仍然存在於三四線城市的區域性市場內部,但是專業的經紀公司也開始涉足童模領域,經紀人作為連接服裝廠商和童模的橋梁,構建起完整的產業鏈條。不少知名模特公司也開始布局童模業務,2016年上海英模文化成立品牌esseKids,同年11月開設esse童模籤約預備班,培養專業童模。

不過與此同時,童模培訓機構已不再是童模生產的唯一渠道。一些淘寶商家會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發布招募信息,從收到的照片中挑選模特並寄出服裝,童模拍攝完成後將照片從網絡傳給商家,幾次來回之後達成固定的合作關係。

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也讓童模的走紅變得更加便捷,它們讓童模成名不再單純依靠苦熬拍攝資歷。「最美童模」裴佳欣通過抖音走紅後,目前已經收穫了149萬微博粉絲,並曾經出現在TFBOYS的MV中。

圖為「最美童模」裴佳欣

童模培訓品牌「潮童星」創始人趙夏在2017年接受採訪時曾預言:「未來3-5年,會是中國兒童時尚行業的爆發期。」而據相關預測,未來十年兒童數量將急劇增加,到2025年0-14歲兒童將達到峰值約2.72億人——這或許會進一步推動童裝與童模行業的擴張。

童模行業光鮮背後的混亂

隨著童裝模特市場的擴大,經紀公司、模特培訓機構紛紛加入各個環節想要分一杯羹,進而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但是,妞妞事件的出現,暴露了在產業鏈內部的混亂。

作為童模誕生的源頭,不少培訓機構水準良莠不齊,其中不乏濫竽充數、趁亂撈金者,利用家長的「望子成龍」心態,來詐取培訓費用。2018年,央視就曾經報導過童星培訓的騙局:有童星培訓機構以三年包裝培訓、拿國際頂級大賽金獎為條件,開價近24萬元「學費」。但在家長籤約之後、選拔百名童模赴美參賽時,卻發現所有的參賽選手都是中國孩子,而且每個人都有獎,所謂的「國際大賽」根本名不副實。

為了省去中介費用的抽成,不少家長開始直接與服裝廠商對接。上述童模經紀告訴毒眸:「我們公司的很多童模,都是家長送過來當業餘兼職、鍛鍊一下孩子,這些家長們都不差錢的。但是有一些全職童模,比如說留在織裡那裡的,他們就是家長直接和服裝廠商對接,沒有經紀公司這一環。」

但是,略過經紀公司,也就免去了正規機構的監管。童模的工作強度會因為家長的想法、素質不同而有所差異,對於童模的過度壓榨確實存在。

一位品牌方告訴毒眸:「一般我們的拍攝時長是一天8-10個小時,中間會給休息時間,總共拍下來有6、70件。為了防止小孩累了不配合,會讓兩個模特交替著拍。」但對於直接由家長跟廠商對接的童模來說,一天的拍攝時長全憑家長決定,拍到半夜十一、二點都是常態。

在網傳的妞妞媽媽的朋友圈中,就有提到「今天119件再次破紀錄」,並直呼「真的累爆了」。全程跟隨的家長都表示「累爆了」的工作,對於孩子來說更是過重的負擔。

除了過度工作導致的勞累外,童模工作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童的身體健康。不少童裝都要在店家上新前半年左右的時間拍攝完畢,這就導致童模們大多都是冬天拍春夏裝、夏天拍秋冬裝,遇上拍外景還要動輒在高溫嚴寒中完成「反季節拍攝」,對於童模的身體無疑是種傷害。

更有網友反應,家長為了拉長童模的職業壽命,有意識地控制孩子的飲食,導致孩子身高、體重等各項指標遠低於正常同齡人,不利於兒童的正常生長。

圖為湖州地方論壇上的「內幕」爆料

而面對過度工作帶來的損傷,童模也缺少法律層面的保護。根據《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第十三條規定:「文藝、體育單位經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可以招用不滿16周歲的專業文藝工作者、運動員。用人單位應當保障被招用的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將童模視作文藝工作者的一類來說,按照這一規定,在監護人同意的情況下,童模不違反適用童工的規定。但是,目前市場上的全職童模平均年齡都較小,缺乏自主判斷能力,「要不要拍照」基本全聽家長安排,沒有進一步的保護措施。

針對這次妞妞事件,4月10日,淘寶號召110家淘寶童裝店主聯名呼籲規範童模拍攝保護兒童權益。呼籲規範童模拍攝行業,推動童模保護。這些店主呼籲:商家與品牌聯合起來,嚴格規範童模拍攝,嚴禁一切粗暴對待兒童的行為,拒絕使用一切在拍攝過程中存在損害兒童權益行為的圖片/視頻。妞妞事件中的服裝廠商,也在事件發酵後第一時間終止了和妞妞的合作。

但是,根據目前童裝行業的增長體量,以及來自於全國各地的上千家線上童裝店鋪來看,商家的聯名呼籲出發點雖好,卻仍然難以遏制暴利的童模行業背後急功近利、壓榨兒童的風氣。除商家聯名呼籲之外,或許應該推出更加細緻的法規,從法律層面上進一步規範童模行業,從而保護童模的權益。

目前,妞妞事件風波過後,位於織裡的童模鎮雖然仍有拍攝,但整體生意清淡,甚至有基地聲稱將在5月1日後關閉。不少童模都停止了拍攝,跟隨家長外出旅遊。妞妞事件的曝光,或許是行業迎來整改的契機。

(來源毒眸)

相關焦點

  • 惹怒近6億人!3歲童模遭母親暴力踢打,年入50萬!偷掉孩子人生的賊
    事件曝光後,引起5.9億人的憤怒!確實很多人小時候都被打過,但有幾個人這麼小就被拉出去掙錢?而且孩子被亂打這件事,不能因為你經歷過,因為它一直存在,就覺得這是正確的。目前,隨著此事件關注的人數越來越多,淘寶童裝店主也聯名呼籲規範童裝拍攝,推動對童模的保護!
  • 直播挽救童裝市場,可誰又能聽到織裡童模們的心聲
    去年,童模「妞妞事件」在網絡上發酵後,湖州織裡才走進大眾的視線。這裡是全國最大的中小童童裝市場,全國有50%的中小童童裝都是在這裡走出去的。童裝市場發展的好,當地也應運而生了一種新的產業——童模。在這裡,有很多兒童在父母的「引導」下去做了童模。受疫情影響,剛剛復甦的織裡童裝市場迎來了熱鬧景象。
  • 童模妞妞被打事件:讓孩子當童模,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後經網友確認,這位童模名叫妞妞,踹她的女性就是童模的母親。視頻中母親的行為令諸多網友氣憤不滿,與此同時,另外一則視頻也被網友扒出:妞妞媽媽被拍到於3月在攝影基地拿著衣架教訓孩子。據網友爆料說,當時已經是晚上10點多,妞妞經過長時間的拍攝工作已經很困了,但被媽媽用衣架打了以後,她又強作精神開始揮手、轉圈圈。另外,妞妞媽媽自己的朋友圈狀態顯示,妞妞做童模的工作量巨大,四天時間裡要拍攝400件衣服。
  • 童模被毆背後:11歲男孩年入80萬養全家有嬰兒出生3周就上鏡
    「時尚看巴黎,童裝看織裡」,童裝產業成為織裡小鎮一張響亮的名片。不過近期,「妞妞被打」事件,為織裡蒙上一層輿論陰影。4月9日,一段拍照女童模被一名成年女子腳踹的視頻在網絡流傳。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因為在拍攝時放下手裡的籃子,而被身後的女人一腳踹踢。事後,與該童模合作的商家表示,該女子為妞妞的媽媽,且表示妞妞同時在多家店鋪拍攝、接單量很大。
  • 3歲童模妞妞被打視頻再曝光!暴利市場的背後,是貪婪的親媽...
    在無數的指責中,也引發了大眾對「童模」行業的思考。這些在鏡頭裡那麼純真可愛的孩子到底是在經歷一種怎樣的生活?浙江湖州有一個叫做織裡的小鎮,街頭掛著這樣的巨型標語「時尚看巴黎,童裝看織裡」。作為中國童裝之鄉,織裡聚集了成千上萬的兒童模特,出產這國內童裝市場的半數產品。這是一個成熟的市場,卻是面向一堆稚嫩的孩子。
  • 童模暴利市場的背後...
    在無數的指責中,也引發了大眾對「童模」行業的思考。這些在鏡頭裡那麼純真可愛的孩子到底是在經歷一種怎樣的生活?浙江湖州有一個叫做織裡的小鎮,街頭掛著這樣的巨型標語「時尚看巴黎,童裝看織裡」。作為中國童裝之鄉,織裡聚集了成千上萬的兒童模特,出產這國內童裝市場的半數產品。這是一個成熟的市場,卻是面向一堆稚嫩的孩子。
  • 杭州9歲男童當童模5年,日入五位數!媽媽:當初不是衝著錢去的
    事件中的另一當事人,妞妞媽大概也從沒想到自己的這一腳,會「踹」出如此大動靜,不僅影響到自己一家,女兒拍的照片都被下架,而且還影響了童模拍攝這個行業。11日,逾百家淘寶童裝店主聯名呼籲規範童模拍攝保護兒童權益,表示拒絕一切拍攝過程中有粗暴對待兒童行為的圖片視頻等。
  • 深度調查,「童模」每月拍千套衣服?| 《成長啟示錄》第1期
    織裡鎮發達的童裝產業,自然衍生出一系列的相關產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童模行業。 今年8歲的童模悅悅,曾在很多模特比賽上都拿了大獎。這次,悅悅登上米蘭時裝周國際舞臺,更是讓媽媽打心眼裡高興。她說,悅悅從小膽子就很小,通過模特活動的參加,不僅讓孩子變得更加開朗了,也多了一份自信。
  • 童裝市場看上去很美
    最近二胎政策放寬又給童裝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廣州市荔灣區兒童服裝用品商會副會長陸興強認為,「童裝市場規模會因為二胎的出生而膨脹,屆時兒童人均季節的消費力將提高3倍左右,市場前景可觀。」  面對誘人的蛋糕,國內童裝市場卻暫時還沒具備絕對領導力的品牌,這讓大大小小的童裝品牌都有機會從中脫穎而出,難怪越來越多企業躍躍欲試。
  • 走近童模:誰在販賣童年?
    童模這個行當,和別的行當沒什麼差別,一樣是優勝劣汰,勝少輸多,一樣的殘酷。有幸運兒瑪爾娜者輕易年入百萬,但更多的童模大多只是三十一件,十元一件,能日入三百便很開心了。「時尚看巴黎,童裝看織裡」,這個叫做織裡的浙江湖州的小鎮,號稱是「中國童裝之鄉」,每天數以千計的孩子被爸爸媽媽帶著來到這裡,追逐財富或是夢想,也許兩者並沒有差別。
  • 韓國童裝批發市場攻略
    韓國南大門童裝批發市場、東大門童裝批發市。
  • 濟南童模市場調查:孩子不是搖錢樹,家長還要撒大錢
    視頻中的女孩只有3歲,名叫「妞妞」,在做童模進行視頻拍攝的時候被媽媽狠狠踢踹一腳。「妞妞」被踹之後麻木的樣子令人心痛,也引發了社會對於「童模」這一群體的關注。&nbsp&nbsp&nbsp&nbsp生活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在濟南也存在著童模市場。不過和視頻中「妞妞」境遇不同的是,濟南的童模市場主要是「花錢」而非「掙錢」。
  • 日入萬元,年收百萬,童模產業到底有多黑?
    萬斯母親是那種自控力極弱、以破壞性的生活方式吸引關注的巨嬰類型。可憐的小萬斯遭老罪了,差點被母親帶著他開車自殺。那時候的小萬斯,一邊奔逃呼號,一邊渴望自己能有點童模天賦,哪怕做個童模被媽媽踢打,至少媽媽不會逼著他去死吧? 可憐的小萬斯,連做個童模的機會都撈不到。
  • 一個童裝小鎮的魔幻新生意
    來源:財經無忌君文| 十三叔美| 森蝶妮 如果不是去年「童模妞妞被打」事件的發生,或許很多人還不知道,位於太湖南畔一個叫織裡的江南小鎮,居然是全國最大的中小童童裝生產和批發基地。據相關數據統計,全國每年市場售賣的中小童童裝,有50%以上的產品都是產自這裡。受疫情影響,全國整體實體商業陷入「痛苦期」,銷售恢復緩慢。眼看著就天氣一天天暖和起來,屯在浙江省湖州市織裡鎮上的服裝生產和批發企業倉庫中的春季童裝,成了當地老闆們的「心頭病」。
  • 小童裝成就大產業 浙江織裡童裝「產業變革」紀實
    童模走秀 張棟 攝中新網湖州10月22日電(記者 施紫楠)北依太湖,南靠長湖申航道,在長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坐落著「中國童裝之都」——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織裡鎮。從一條佔地面積僅0.8平方公裡的「扁擔街」起步,發展到中國最大的童裝基地。
  • 「南京眼」打造跨業數據賦能模式,「KM童模學院」要做「中國的蔦屋...
    即使在當前日本經濟增速低迷的大環境下,銷售額超過1300億日元(折算成人民幣79億元),平均以每年 1.6 倍開店數,1.7 倍營收保持增速。蔦屋文化科技創始人、CEO萬鵬解釋到,選擇童模領域切入的原因有二:第一,教育行業一直處在逆勢上升的通道,其中的細分賽道童模培訓行業更是新興的藍海領域,需求端處在上升趨勢,供給端則比較分散集中度低,這與30年前蔦屋書店興起時日本的文化消費升級背景有類似之處;第二,童模培訓行業的啟動成本相對較低。
  • 手機行業的背包客,月入十萬是夢嗎?
    手機行業的背包客深圳華強北是全國最大的手機市場,全國手機的貨源地,這催生了許多手機從業者,他們大多都背個書包,在批發市場裡尋找物美價廉的機器。批發市場裡的背包客準備去市場挑機器批發市場的檔口老闆,一般都是下午開業,營業到晚上,所以背包客都是下午出門挑貨。
  • 風靡全球的童星童模培養方式,如今來到了珠海!?
    最新一季的《爸爸去哪兒》山雞哥的兒子Jasper以及其他小朋友已經萌出了大家一臉血如果有機會可以讓孩子小露頭腳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幫助甚大但是很多父母都缺乏信息來源而在兒童的文化娛樂圈童星童模的需求非常之大所以一方面是家長無從得知讓孩子展示自己的信息
  • 「它經濟」背後的2000億市場:寵物服務消費趨「擬人化」
    據《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全國城鎮寵物犬貓數量達到9915萬隻,整體消費規模達到2024億元。廣闊的寵物消費市場及快速增長的市場規模,催生了大量寵物相關企業。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超過67萬家與寵物相關的企業,其中,今年前10月新增數量同比增長超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