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眼」打造跨業數據賦能模式,「KM童模學院」要做「中國的蔦屋...

2021-01-18 36氪

在全球實體書店走向沒落的今天,有一家日本書店連鎖品牌卻經營有滋有味,這就是「蔦屋書店」。

自1983年在北緯34°的大阪誕生第一間門店,20多年來,面對著實體書店逐漸式微的浪潮,這家品牌書店卻逆勢在全日本開設超過1400多家連鎖店,擁有超過6000多萬的Tcard會員,覆蓋日本二分之一人口。

即使在當前日本經濟增速低迷的大環境下,銷售額超過1300億日元(折算成人民幣79億元),平均以每年 1.6 倍開店數,1.7 倍營收保持增速。

讓人想像不到的是,蔦屋書店早已不是一間靠圖書銷售盈利的書店,作為文化便利俱樂部(Culture Convenience Club)旗下的書店,蔦屋書店背後連結著88萬的合作商家,支撐起了它的營收,與其說它是一家書店,不如說實際上它是一家靠大數據驅動的跨業商業形態公司。

正如創始人增田宗昭所言,「書店的問題在於賣書」,從為消費者save time的大賣場到替消費者kill time的大買場,從表象的1400多家書店,到背後依靠Tcard連結的餐飲、藥妝、便利店、銀行、電信、加油站等一百多家日本連鎖品牌,從消費者的門店消費到通過Tcard積分換取商品或虛擬貨幣,這家很能賺錢的全球最美書店本質上不是什麼「圖書經銷商」,而是「生活方式提案商」和「數據賦能商」。

1983年的日本,萌發孕育出蔦屋這樣以實體書店為載體的跨業數據賦能模式,與日本當時文化消費升級的社會背景緊密關聯。

那麼,在當下的中國,能生長出這樣一家以對外輸出數據為核心競爭力的實體品牌嗎?

關鍵詞一:童模教育撬動中高端家庭消費潛力

創業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在蔦屋書店模式落地中國的過程中,伴隨著網購書籍方式的便捷、電子書對紙質書籍的取代、國民閱讀習慣的弱化,實體書店的黃金時期消逝了,顯而易見按照書店的模式照搬顯然是行不通的。

在北緯32度的中國蘇州市,有一家向蔦屋書店的經營哲學致敬,將企業命名為「蔦屋文化科技」的中國企業,他們選擇了以童模教育的場景落地蔦屋書店模式,打造了KM童模教育連鎖品牌。

實踐蔦屋書店模式的實業載體,這家公司為何選擇從童模教育賽道踐行蔦屋書店的運營之道呢?

蔦屋文化科技創始人、CEO萬鵬解釋到,選擇童模領域切入的原因有二:

第一,教育行業一直處在逆勢上升的通道,其中的細分賽道童模培訓行業更是新興的藍海領域,需求端處在上升趨勢,供給端則比較分散集中度低,這與30年前蔦屋書店興起時日本的文化消費升級背景有類似之處;

第二,童模培訓行業的啟動成本相對較低。以蘇州為例,相較於餐飲業、服裝業動輒百萬元的重資產門店運營投入,包含水電租金、裝修、人力成本等在內,童模教育門店的單店投入平均能控制在20萬左右,三四線城市的運維成本更低,整體輕資產運作。

除了對外輸出龐大的T-card會員體系外,熟悉蔦屋書店模式的人都知道,對內進行精細化的用戶運營,通過關聯陳設輸出延展產品也成為蔦屋書店訣竅。

書籍包容性很強,覆蓋多元內容,指向多元生活方式,在對應的場景下可以無縫自然地嵌入承載著相應生活理念的產品,比如義大利菜譜的邊上放著書中介紹的意面和醬料,在旅行雜誌的邊上,放置的就是旅行公司的預約單和諮詢電話。

那麼,問題來了,像童模培訓這樣一個垂直的行業,怎麼做對內和對外的延展輸出呢?

萬鵬表示,相關的場景延展與童模教育的性質密切相關。「不同於樂器、美術、書法、編程等能力教育,童模培訓是典型的形象教育,通常願意在形象教育上投入的家庭在消費層次上偏向中高端,KM童模學院的目標用戶正是這部分群體。」

在對內延展上,KM可以為優秀的童模學員提供平面拍攝、走秀、約拍等,還與童裝定製、兒童用品等企業合作。

當然,想要形成日本蔦屋書店那樣龐大跨業態的T-card會員體系,僅僅在兒童用品品類是做不出文章的。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家庭的消費需求都是圍繞著孩子展開的,孩子是一個切入點」。萬鵬介紹到。

等到門店數達到100家時,KM屆時會啟動實體資源向數據資源的轉化,圍繞中高端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對外連結衣食住行各個業態的資源,形成KM基於自己K-points積分的M會員體系,用M會員打通與外部商家會員體系,撬動萬千級商家。

「就像日本蔦屋書店一樣以1400家書店撬動了百萬商家一樣。」萬鵬規劃到。

關鍵詞二:新實體聯營模式推動消費向投資轉化

在精準獲客和成本轉化方面,KM也有自己的思路,形成了一套「新實體共創」的打法。

蔦屋文化科技創始人兼CEO 萬鵬

在萬鵬的定位中,KM瞄準的目標客群是中高端家庭,尤其是母親。

這是因為,家庭中做出主要教育決策的一般為孩子媽媽,全職媽媽的數量又遠多於全職爸爸。針對孩子媽媽、尤其是為了家庭犧牲自己職業生涯的全職媽媽的經濟獨立訴求,在原本就要付出兒童教育成本的前提下,每一家KM童模學院分院的前18位學員家長,同時還會是這家分院的聯營創始人,獲得了學員+創始人的雙重身份,進行相應的分潤。

「不是所有的創業者,都可以像瑞幸咖啡一樣,獲得資本力量的大把投資,以大把燒錢的方式跑馬圈地獲得市場」,在萬鵬看來,採取這種新實體聯營的方式獲取最初的項目啟動資金,可以快速啟動項目,節約項目啟動周期,降低項目執行難度。

一般18位聯營人的學費就足以覆蓋一家分院的租金、裝修、師資、水電等初期運營成本,「對於家長而言,除了KM童模學院的師資力量,更關鍵的是,這些母親既是學員家長、也是聯營者,同樣學費雙重收穫,正是童模學院相較於同業競爭對手的核心競爭力。」

萬鵬口中的雙重收穫,指的是培訓和分紅。除了對子女和家長本人的形象培訓,對於這18個聯營人而言,還可以獲得分院淨利潤40%的分紅、可獲得聯營推薦收益的25%分紅,核算下來平均每位聯營人一年有2萬塊的分紅。對於並不精通經營的家長們而言,蔦屋文化科技派出專人直營分院,家長們無需為運營操心,同時還是分院的老闆。

「總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消費轉化為投資,也解決學院拓展資金問題。」萬鵬總結到。

跑通商業模式的基礎上,KM童模學院形成三重盈利來源:

短期上來說,基礎收入為童模的培訓學費和經紀費用,包括童模的廣告代言、比賽服務。從今年暑假已在山東落地的10家分院運營情況來看,刨除成本單店平均利潤率維持46%左右。

從長期上來說,基於數據賦能的渠道分成費用。正如前文所言,當KM童模學院開通到100家時,會與中高端用戶群體的商家進行合作,流通以K-points為單位的M會員體系,向合作商家導流獲取5%左右的渠道抽成收入,其中2%以K-points。

通過大數據精準賦能實體商業以賺取通道費用,而這也正是日本蔦屋書店做到1300億日元銷售額的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在萬鵬的設想中,深耕會員積分制會產生更多的想像空間。

「以美業為典型的實體商家會員充值一直有一大痛點,顧客充了值但是店鋪經營不善跑路了,導致顧客出現財物損失」,萬鵬介紹到,「隨著M會員體系的完善,KM將打造商家版本的「支付寶」,成為消費者和實體商家之間的交易擔保平臺,解決實體商家會員充值缺乏信任的短板,就像淘寶交易有支付寶擔保一樣,實體商家充值有M會員擔保,KM可從中獲得一定的擔保費用,而這是日本蔦屋書店所沒有布局的業務板塊。」

目前,KM童模學院已經獲得200萬種子輪融資,正在尋求1000萬天使輪融資,主要用於聯營人創始人招募和會員體系啟動。

「我們遠遠不止是一家少兒模特培訓機構,我們的目標是做『中國版的蔦屋書店』,最終形成大數據驅動的新型跨業商業形態」,萬鵬對36氪江蘇表示。

相關焦點

  • 日本全國TSUTAYA蔦屋書店點名:由「書店」邁入的「生活提案」
    大約從2000年左右開始,日本開始流行起一種「咖啡店書店」(BOOK CAFE)的風氣。許多咖啡店開始設置書籍雜誌角落,而書店也加入精緻小巧的咖啡櫃檯,讓客人可以因著咖啡香而重拾書本。今天要介紹正是以這種新興咖啡店模式聞名的「蔦屋書店」,一起來看看吧!
  • 書店界「海底撈」,「不賣書」憑什麼月入過億?
    如果不能比網絡上更快、更便宜,為什麼不換個賽道,往「更極致的體驗」上努力呢?蔦屋書店能不斷擴張,絕不是因為找到了一種「萬能的運營模式」,而是做好人群定位後,結合地理位置,進行個性化運營的結果。所以,雖然現在它已經有了 1800+ 門店,很難找到兩家完全一樣的店面。從外觀到內部設置,蔦屋書店可以說是真正實現了「千店千面」。
  • 蔦屋書店的模式是否可複製?
    2020年4月9日,蔦屋書店確定落戶成都TOD項目,這也將是蔦屋書店在中國西南區域的首店。蔦屋書店一經引入便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蔦屋書店為什麼如此成功?是跨界店鋪還是百貨業態?「生活方式提案」的模式到底是什麼?店面設計和店內陳列怎麼學……不管是親身考察過該書店的同行,還是對經營模式感興趣的同行,都有著諸多的好奇。
  • 蔦屋書店的背後,是「要創造價值,而不只是東西」的精神在支撐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最近蠻有名的一家書店憑藉著「日本最美書店」之名,在國內同樣聲名大噪的蔦屋書店。談到這間日本最美書店的背後秘密,CCC 集團社長、蔦屋書店創辦人增田宗昭是不可不談的靈魂人物。1983 年,從影音書店起家的 TSUTAYA BOOKS,時至今日,企業版圖拓展至上千間店鋪。如此巨大的華麗轉身,與增田宗昭的思維視角有直接的關聯。
  • 從蔦屋書店,看日本新零售
    京東便利店京東2017年推出的百萬便利店計劃,劉強東說京東的便利店要開遍中國所有的鄉村,先不說他要壟斷中國便利店,時至今年,很多地方的京東便利店也沒有門庭若市,能看到的只是社區便利店統一換上了」京東便利店」的招牌。阿里無人超市阿里的無人超市算不算?
  • 蔦屋來中國,真的能讓「急凍」的單體書店賺錢嗎?
    蔦屋書店背後的公司叫Culture Convenience Club(文化便利俱樂部,以下簡稱CCC),是售賣生活方式的提案公司,成立於1985年,次年開始擴展特許經營業務,逐漸形成蔦屋後來的加盟賦能模式,提供數據、選品和培訓等服務。
  • 蔦屋中國,準備「收編」千家單體書店
    蔦屋書店背後的公司叫Culture Convenience Club(文化便利俱樂部,以下簡稱CCC),是售賣生活方式的提案公司,成立於1985年,次年開始擴展特許經營業務,逐漸形成蔦屋後來的加盟賦能模式,提供數據、選品和培訓等服務。
  • 風靡日本的蔦屋書店即將空降大陸,卻不在北上廣深!
    「88%的驚喜」:蔦屋書店號稱「愛書人的個人書架」,店內沒有任何推銷海報,書籍之間也沒有插滿促銷小旗子,整個書店只有12%的書與普通書店相同,也就是說,店裡88%都是你在別的書店找不到的驚喜!「絕妙的陳列」:蔦屋書店的陳列足以讓世界上所有書店學習,自然科學區不僅陳列了相關書籍,還擺放了生動形象的動物模型,義大利食物菜譜的展示臺上,旁邊就陳列著書中提到的意面、醬料、工具等,比起看得見摸不著的閱讀,蔦屋選擇直接將世界展示給你看
  • 美業復「蘇」·聚焦升維|麥田美學空間落地班(第12期)——蘇州站,火熱開啟!
    把顧客變成門店的「鐵桿粉」,服務創收迅速爆起來?!精準發力吹響美容院年底業績保衛戰——「拔節衝刺」號角,廣布局!深下沉!促成長!巧落地!中國·江蘇《麥田美學空間落地班》(第12期)盛大開課,美業復「蘇」,聚焦升維,產業躍遷築商機,美容院年終納客最強收現模式完美展現,築夢狂歡!
  • 高知蔦屋書店:市場文創空間、親子遊樂場、文藝咖啡廳一應俱全
    「蔦屋書店」有全球最美書店之一的美譽,在日本各地建 有多處高檔書店,深受當地居民和遊客喜歡,今天 我們要說一家在2018年入駐日本高知的「蔦屋書店」!▋以「市場」為主軸的「高知 蔦屋書店」位於四國地區的高知縣是個充滿鄉間悠閒的地區,不僅出產了許多農產稻米及水果,歷史悠久的日曜市集總是充滿了熱鬧的氣息,觀光景點更有著博物館、美術館、歷史古蹟與幕末人氣王「坂本龍馬」,可說是一塊擁有豐厚文史底蘊的區域
  • 6000萬會員數據,造就日本蔦屋書店基業長青
    日本人口總數為1.27億(2018年),而蔦屋書店的會員人數竟達到了6000萬,佔日本總人口的50%。在實體書店持續衰退的今天,它為何能締造逆勢崛起的神話?自2011年開始,蔦屋書店的營業額就屢創日本新高,每月盈利上億日元,是日本其他品牌書店總營業額的90%。
  • 漫步東京 - 代官山蔦屋書店
    有了之前在日本旅行的經歷,我們知道日本人的這個習慣,所以乖乖的寄存行李,出發去覓食,今天的目的地是代官山蔦屋書店。在酒店和地鐵站之間的半坡上,有一個中餐館,飯館門面不起眼,但是卻是一個相對中高檔的飯館。裡面多是日本的家庭聚會。在門口迎客的老闆身材高大,觀察到我們來自中國,特地給我們安排了一個來自中國的服務員。
  • 蔦屋來中國準備開1100家店!誰給它的勇氣?
    以杭州、成都、上海3家店為支點,蔦屋想撬動的是「中期計劃在中國開設1100家店鋪」的超級夢想。這次,增田宗昭想證明的不是書店複合模式的生命力,他想解答另一個疑惑:開一家蔦屋這樣扛打的書店,憑什麼不能自己幹,非要加盟?根據《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2019年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過70000家。
  • 跟隨著她的步伐,探尋蔦屋書店的秘密
    《TSUTAYA 之謎》(TSUTAYA の謎)一書,集結了川島和增田的一系列採訪問答,TSUTAYA 為什麼涉足家電、蔦屋書店的未來、大數據的作用、增田創造力的源泉、公司的經營等,信息量非常豐富。川島:最開始和增田就是在蔦屋書店見面的。以代官山蔦屋書店建成的採訪為契機,在這裡採訪了負責蔦屋書店平面設計的原研哉,當時原研哉向我介紹了正好經過這裡的增田。我是ifs 未來研究所的所長,平時通過文章、書籍向大家傳達信息。我在雜誌《日經Bussiness》上進行《土鱉社長毀掉日本!》的連載。
  • ...200 家,「Q髮屋」要用「斷舍離」的快剪抓住千億級美容美髮市場...
    文 | 詹妮妮頭圖來源 | 視覺中國iiMedia Research 數據顯示,截至 2019 年底,中國美容美髮行業規模達到了3512.6億元;預計未來五年內,中國美容美髮行業市場規模將維持 4.6% 的複合增速增長,到 2022 年市場規模將突破 4000 億元。
  • 中國書店老闆要不要學蔦屋書店?
    但怎麼大家就都做不好呢?那是因為大家看到了蔦屋書店裝修的窗明几淨,燈光柔美,書店裡洋溢著香氛的味道,就一股腦地去抄襲和模仿。這只是學到了人家的皮毛,店內的布置和陳設這些都是硬體,硬體大家都能看出來,所以同質化十分嚴重。
  • LOFt、蔦屋書店、niko and... 這一波殺入中國的日本店鋪憑什麼?
    2年前,日本東京,「零售氪星球」曾去轉過代官山的蔦屋書店,二子玉川的蔦屋家電,還在銀座大街上誤打誤撞逛了LOFt銀座旗艦店。當時這家LOFt還在3-6樓(去年4月26日,銀座LOFt旗艦店重裝營業,覆蓋1樓到6樓,成為街邊店)。梳理起來,包括LOFt、蔦屋書店和niko and...等這一波進軍中國市場的線下門店,有很鮮明的特色:強內容和商品。
  • 「百客百萬 大收現」 蓮香島賦能門店打造美業獨角獸
    在這番情境下,蓮香島作為新美業整合運營平臺,旨在通過七大賦能體系(供應鏈賦能、專業賦能、信息化賦能、流量賦能、IP賦能、管理賦能和金融賦能)重構美業傳統業態,構建多重體共享的商業生態系統,實現多主體共贏,加速美業門店實現數位化轉型
  • 萬億級美業市場離不開到店,「線美中國」布局線上+線下美業綜合...
    但線下也還存在諸多結構性問題,包括同質化嚴重、服務分散(用戶要一家家店跑)、商家結構長尾化等——根據美團的數據,全年營收10億以上的商戶數不超過十家。另外,線下美業呈現出「高更迭」的狀態,關店比例一直居高不下。那美業市場會有什麼樣的新機會?36氪近期接觸到的「線美中國」認為,目前,美業市場上還沒有一個線上線下全覆蓋的生態體系,均在局部市場進行運作。
  • iOS 13 中的「低數據模式」怎麼用?
    在 iOS 13 中,蘋果取消了 App Store 的流量下載限制,又加入了另一項與節省流量有關的「低數據模式」,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該功能如何使用吧。「低數據模式」可以針對蜂窩行動網路和 WiFi 分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