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浙江杭州網友曝出一女童模被成年女性踹踢視頻,引網友眾怒。
據童模合作商家表示,踢人女子為女童「妞妞」的媽媽,「妞妞」模特與多家店鋪合作,接單量很大。
第二天,女童媽媽在屢次更改微博暱稱後,承受不住網絡暴力,終於發出道歉聲明。
聲明裡依然見不到妞妞媽對孩子的道歉。只是為了辯解自己的暴力行為。
接著就被打臉了。微博上另一段視頻再次將妞妞媽頂上熱搜第一名。視頻裡,妞妞媽拿著衣架在角落呵斥著妞妞,接著啪的一聲,衣架抽打在了妞妞的身上。
@神級阿軻
拍攝者說明了當時的情況。視頻中的一幕發生在三月,妞妞在一家杭州拍攝基地拍攝到晚上十點多,實在是困了。在下面的評論裡,拍攝者說:「那樣對待自己的女兒,路人也看不下去了,就拍了下來」。
在採訪中,妞妞媽的言辭閃爍,一會兒迴避記者的問題,一會兒又打斷妞妞的話。
「妞妞,阿姨問你,你喜歡拍照嗎?」
「嗯...不喜歡」
妞妞媽對這一切都有著自己的解釋:「她故意的」
而在採訪的一開始,妞妞媽就哭了,她說,妞妞這麼可愛,我怎麼捨得打妞妞。現在網上都在罵我,我都想跳樓的。
這句話一出口,更多拍攝過妞妞的攝影師紛紛站出來扒皮。
妞妞在拍攝中被視頻中出現的衣架嚇了一哆嗦
妞妞在拍攝時因為害怕條件反射的縮回手繼續微笑打招呼
雖然這種「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在中國十分普遍,但是一旦「打罵」出現在這種情景下,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
三歲的幼童,在戶外換下一件一件的衣服,按照攝影師的指示擺拍著不同的表情動作。覺得累了困了,輕輕的放下手中的籃子道具。
妞妞媽就是在這時朝著妞妞打了下去。
當一個「打罵動作」被放到了一個極具討論性的大環境裡——「童模產業」,才真正引起大家的極力反對。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童模產業發展成如今這個模樣,是否影響到孩子們的成長了呢?
大家一定記得,在2017年,一個童模採訪的視頻在網上引起不小的熱議。網友們除了表達對童模極高收入的震驚,更多的是對視頻中童模過於成熟的言行舉止感到擔憂。
塞爾維亞混血童模「葉祖銘」
「織裡第一童模」谷歌
童年一直穿梭在片場和廠家的孩子們,從小就在這個圈子耳濡目染,魚龍混雜,普遍都很早熟。不過更多的網友把這種成熟稱為「油膩」、「年齡不相仿的世故」、「完全是家長的灌輸」。
童模風波在2017年逐漸平息,近日又因為「童模被親生媽媽踢打」而再次回到大家的面前。網友們心疼妞妞,更心疼那些沒被曝光的孩子們。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停止這種童模產業,還提出了「這種行為」是否違反法律的疑問。
從《廣告法》和《勞動合同法》來看,「童模」的存在並不違反法律。法律只是的道德的底線,不犯法不代表孩子就該是家長用來壓榨的工具。
在孩子眼裡,童模就是一個不停換衣服,再根據攝影師的指示更換動作配合拍攝的職業。
剛進入這個圈子的孩子怎麼可能想到自己會一天換這麼多的衣服。拿妞妞舉例,3歲的妞妞連著四天拍了400件,甚至有一天拍了119件,連妞妞媽都在朋友圈抱怨「累爆了」。
妞妞媽說自己「累爆了」,那她才3歲的孩子呢?
有記者調查了解到,童模攝影行業目前異常火爆,一位業內人士稱,不少父母憑藉網絡平臺將自己孩子打造成 " 網紅 ",再籤約成為童模賺錢。普通童模一天 " 工作 "8小時," 日薪 " 平均4000元,網紅童模則會更多,有的還要排隊預約。
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下,還是有一部分孩子真的喜歡這種模特拍攝的,而他們的家長也懂得適可而止,畢竟,「童模」只是孩子的一種愛好,並不是家長賺錢的「工具」。
而那些只是把孩子作為搖錢樹的家長,甚至全家辭掉工作,把整個家庭的收入來源放在孩子身上。他們因為孩子做童模的有限時間裡,無所不用其極的欺騙,壓榨,直到像妞妞媽一樣大打出手。
在這種掉進錢眼兒裡的父母眼中,童年也是一種可供出售的商品。
就像在2017年那個採訪裡,另外一個童模面對記者的採訪時,表現的十分「懂事」。
孩子能說出這些話來,真的難以想像家長們是如何教育的。在他的世界觀裡,七歲是一個要為家裡承擔經濟責任的年齡,一家都需要靠他來養活,這點他深信不疑。
《智族GQ》在今年重新採訪了17年曝光在大眾眼前的童模谷歌和葉祖銘。在第二次採訪裡,這些孩子沒有面對鏡頭,在記者旁邊說下了和當年不太一樣的話。
心理專家張純認為,如果把孩子作為賺錢的工具,在法律上是不允許的,其次,把這種行為看作一時的利益,對孩子的將來仍然是不利的。孩子不夠成熟,無法理解自己媽媽的行為,那麼此時,媽媽如何去教育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那麼,一個網紅孩子的童年應該是什麼樣在的?或許在@小剛幾媽媽那裡,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小剛幾和其他幾位小朋友:權律二、宋民國、謝飛機,扛起微信收藏表情的大旗,並稱表情包幼齡組四帝。
試著感受一下小剛幾媽媽給親姑娘拍照的畫風。
儘管微博擁有幾百萬粉絲,可小剛幾的媽媽從把強迫過孩子,或是拉到大眾的面前曝光,只是在自己粗糙的鏡頭下,展現一個小朋友應該擁有的童年。微博日更的小剛幾,每天的日常都是歡快地跑來跑去,或者是在幼兒園載歌載舞,大口吃飯。
和因為表情包走紅的Gavin一樣,大家最愛的是孩子們的天真爛漫,而不是美麗的外表和不符年齡的成熟。
爆紅之後的Gavin開始被團隊帶去很多演出場合,在聚光燈和無數個鏡頭下表演假笑。那些讓Gavin不斷表演假笑的團隊和企業,已經忘了Gavin不只是個表情包,他還只是個8歲的小孩子。
參照《哈利波特》的例子,或許就知道了應該怎麼保護這些小朋友。
《哈利波特》在前幾部拍攝時,把幾位小演員保護的非常好。主演們回憶,兒童保護法強制規定劇組,每周只可以拍攝五天,且嚴格控制在5小時內,包括休息時間,為了留有充足的時間來讓他們上課寫作業。如果劇組需要趕製,會找替身拍攝一些無關緊要的情節。
是啊,沒有必要讓孩子們這麼累的。孩子們在長大,大人們經歷的,這些孩子遲早會經歷。
可童年只有一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