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小寶平衡車騎友們在河邊約騎,寶媽們照例坐在長椅上一邊聊天。其中一個寶媽說她家娃最近喜歡上鋼琴,就想先在網上買個便宜的電子琴,讓孩子先練習。等娃學個所以然,真的可以堅持再轉學鋼琴。問我怎麼看。
我問她,「為什麼不直接買鋼琴或者租一臺鋼琴學呢?」
「鋼琴太貴,想學就買,捨不得。那麼貴的鋼琴買回來,萬一孩子不學,豈不是太浪費?先練練手,以後再買也一樣吧?」
「不,不一樣的。」
就像平衡車,小寶經常約的騎友有8人騎1998元的某進口品牌,其中3人的父母一開始是給買299元的仿製平衡車的。先買仿製車的父母,也是要嘛捨不得花這個錢,要嘛怕孩子不學浪費錢先買便宜的。但是結果怎麼樣?當他們看到兩種車的差距,看到孩子騎車的差別,還是買了品牌車。且不說買仿製車的錢浪費了,孩子騎仿製車時,和他年紀一樣又一起學的,總是比他騎得好,明明比他晚學的,也騎得比他好,這種挫敗感已經無法抹去了。這種差距也只能通過更加多的練習來接近了。因為仿製車帶來的「後遺症」真的很難消除。
電子琴和鋼琴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先學電子琴再轉學鋼琴,不但會浪費買電子琴的錢,而且會留下很多「後遺症」,是得不償失的。
雖然兩者在表面上感覺很接近,但其實那是兩種不同的樂器,你如果想學鋼琴就不要用低價的電子琴代替,或者你可以直接選擇學電子琴,建議學鋼琴用鋼琴練習,學電子琴用電子琴練習。
電子琴的聲音和觸感與鋼琴是不一樣的。如果孩子只是玩玩不再學習,那家長可以竊喜,你真的省下一大筆錢了。但如果孩子學下去,長期學習低價電子琴帶來的仿音錯覺會可能直接影響孩子的聲音鑑賞能力。在彈鋼琴時,難免把鋼琴彈得象電子琴一樣,以至於很難在鋼琴上找到感覺,甚至永遠。
廉價的電子琴琴鍵與真實的鋼琴琴鍵是不一樣的。這類電子琴無論是用什麼方法、方式和感覺,音色都差不多,總難免有「電子音」。而且不管按鍵的力度如何,所發出的聲音、音階的響度都由電子琴音量決定,不受人控制。
而鋼琴則是需要控制按鍵的力度和技巧來控制音色。人的手指在琴鍵上的力度、彈性、柔度可以控制聲音的響度、音色和情感,敲擊琴鍵的力度和時間不同可以控制餘音長短不同。鋼琴的踏板還可以產生如顫音、延音等效果。
因此,廉價的電子琴按起來一觸即發,還可以任性按鍵,很輕鬆,不像鋼琴要講究高抬指練習手指力度,孩子根本體會不會彈奏得輕重緩急所表達出來的不同音色和情感。並且學了電子琴以後再學鋼琴,很容易因為鋼琴按鍵沒有電子琴那麼輕鬆,彈起來比電子琴難、彈不好而棄鋼琴只願意彈電子琴,這豈不是本末倒置嗎?
所以,建議學鋼琴用鋼琴練習,學電子琴用電子琴練習,因為這是兩種不同的樂器,更不要為了抱著試試看孩子能不能堅持的心理,而用低價的電子琴代替鋼琴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