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火的美劇《后翼棄兵》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主要是因為劇中女主貝絲因為人設有些過於完美,而與現實的女性棋手相差較大,讓劇迷認為爽劇只停留在爽劇了。
但是劇中女主貝絲的童年創傷,以及通過在棋局中發揮自己的天賦,後天建立良好的友誼和關係治癒自己的這條故事線,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刨析,可以有非常有趣和實用的解讀,一起來看看吧。
貝絲在幼年時,就繼承了母親的數學天賦,她的母親是一位數學系的教授。你以為貝絲會有個幸福的童年,但是卻並沒有那麼幸運。
貝絲的媽媽有一段失敗的婚姻,因此而對貝絲充滿過度的控制欲,不準許父親和貝絲見面。抑鬱焦慮的母親,使得敏感的小貝絲謹小慎微,時刻感受著媽媽的情緒,甚至總是處在擔心媽媽會「消失」,會時刻拋棄自己的恐懼中。在這樣的母女關係中,孩子會變得異常會察言觀色,承擔了本不屬於她的照顧母親情緒的角色,因為承擔了過度的焦慮與恐懼,而給小貝絲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然而,悲劇並未畫上句點。媽媽在一次和前夫的矛盾爭吵中,情緒崩潰,開車帶著小貝絲,自殺了。貝絲目睹了媽媽自殺,並只剩她一個人獨自面對這個世界。
貝絲被送去了孤兒院。
在戰爭年代,戰爭、自然災害、被關在集中營都會給經歷過這些事件的人們造成創傷。而對普通人而言,失去親人、童年虐待、強暴、PUA等事件也極易給受害者留下或輕或重的創傷體驗。而這些事件和記憶很有可能會被當事人選擇「遺忘」,壓抑在心底,但是身體卻往往會幫我們記住創傷。
《后翼棄兵》劇中,小貝絲生活在孤兒院時,院長每天會發放兩顆藥丸讓孩子們吃下,一顆是紅色的維他命,而綠色的那一顆則是鎮靜類藥物。小貝絲很快就對這顆綠色藥丸成癮了,偷偷把藥丸藏起來睡前吃,服下藥丸後會產生意識模糊的狀態,小貝絲就這樣從天花板「看到」了令她感到安全的棋格,而意外開啟了自己的棋局人生。
而普通人有某些成癮的表現,可能意味著有未被治癒的創傷呢?比如更容易對酒精成癮,暴飲暴食,或者對社交媒體、不健康的關係較易產生過度依賴。但是有這些表現也並不代表你就是不健康的,請勿對號入座,或者給自己貼標籤。
1.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師,建立治療契約
心理創傷的核心經歷是自主權的喪失和與他人感情聯繫的中斷。因此,治癒傷痛的基礎在於,重建自主權和創造新聯繫。而和心理治療師建立治療聯盟,就是一個很好的與他人的連結的開始。
2.建立安全的環境,恢復對自己的主導權,照顧自己,掌控身體
相信自己接受幫助是一種勇敢的行為,面對現實後採取行動改變現況,是力量而不是軟弱的表現,是主動出擊而不是消極被動。識別出引起創傷的環境或關係,並採取行動離開。照顧好自己的睡眠、飲食,適度運動,找回對自己身體,和外界環境的掌控感。
3. 重建創傷故事,轉化創傷記憶
試著去用寫日記的方式或者對信任的人訴說,當重組了自己的歷史,並感受到投入生命的新希望和新精力時,時間的齒輪亦恢復運行。
4.與自己和解,重新與人建立心理聯繫
「我知道我擁有自我」不再受過去創傷的牽制,了解自己過去是什麼樣的人,也明白創傷事件如何影響著自己。而現在你的任務是致力於成為想要成為的人。
恢復了信任的能力,可以再次對值得的人付出信任,對於不值得的人學會保留。在保持與他人的聯繫時,仍保有自由意志,而且維護自己並尊重他人的觀點和界限。積極擁抱人生,努力創造全新的自我認同。
回到《后翼棄兵》劇集的最後一幕,貝絲在由朋友們組成的「智囊團」的力量加持下,最終得以在決賽戰勝了對手。可是貝絲的內心非常明白,這盤棋不同的是沒有了酒精和藥丸。她戰勝了自己的同時,也找回了真實的自我。
1.《創傷與復原》. (2015). 朱迪思·赫爾曼.
編輯/視覺:UP心理|圖片:網絡
©️本文版權歸「UP心理」所有
轉載請聯繫授權哦!
《Up Weekly|疫情後遺症:PTSD你真的有嗎?》
—— 「專家」說沒有就沒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