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矽谷與中國之爭

2021-01-11 土妖

仿生學,一門深奧的學科,原意是指觀察、研究和模擬自然界生物各種各樣的特殊本領,包括生物本身結構、行為、器官功能、記憶與傳遞等,從而為科技中 利用這些原理,提供創新的設計思想和系統架構。實際上,審視一下,中國的網際網路行業一直在走著「仿生學」這條路,只不過參照的不是生物,而是來自於美國矽 谷最新的企業、商業模式、產品和技術。隨著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實力的增強,矽谷與中國模式間的PK又將上演一場何樣的時空轉移?

過去中國網際網路是「模仿」和「跟風」,一旦有新模式,就會有企業引進,然後開始跑馬圈地,拿到投資機構的融資,然後快速複製出來,也被譏笑為 C2C(Copy to china)。當然,也有不少水土不服的現象,如團購、商務社交、SNS等。不過發展到現在,這種態勢開始出現變化。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正從「模仿」到「仿 生」過渡,特別是全球網際網路正進入一輪新的競爭層次,平臺和生態之戰時隱時現,谷歌、蘋果、高通等做得是生態的生意,來自中國的百度、騰訊、阿里、樂視等 一線巨頭們,也有資格在生態上角力。

本文即對比下網際網路生態的中國、海外差異性,從形態、層級、空間和前景等多個維度進行PK,以此推斷中國網際網路在全球中的地位和未來格局。

塔腰與塔基的較量

說白了,如果把一個網際網路的生態看做是由底層系統、中間平臺和應用層組成的金字塔的話,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玩生態大都集中在塔腰和塔尖,而美國矽谷的代表性企 業,如谷歌、蘋果、高通等則集中在塔基和塔腰,在系統、晶片層,已經被谷歌Android、蘋果iOS和微軟windows等壟斷,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基本上 沒騰挪空間,2012年阿里雲OS也想搞「獨立王國」,基於安卓的運行環境、框架和工具,搭載自家的虛擬機,衍生出自主的OS,但旋即被叫停。可見,中國 想擠到OS、晶片的底層去,很難。

其實,不能進入「塔基」,最多是受制於人,像玩手機的一樣,多給高通交一些專利費而已。 但谷歌和蘋果走的也不是一個路線,谷歌更開放,重在構建生態,雖然也推硬體的手機、可穿戴的眼鏡,但也僅僅是做樣板間,目的是繁榮生態,不會大規模與合作 夥伴爭利;相比,蘋果則不是,走的是垂直整合的道路,系統完全封閉,保證體驗的最佳,但在App store的商店上是開放策略,這算是應用層的放開。

雖然在網際網路的新時代,微軟與INTEL已經灰頭土臉,但在構建生態上,無論是新秀的谷歌、蘋果、亞馬遜,還是上一代的Wintel,算是延續了矽谷模式的 定位和規則;相比,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在底層上,小米的MI系統、阿里雲、百度雲OS、錘子OS等,大都基於Android的二次開發,在界面、功能等「外 殼」上做文章。不過,在這裡要提出一個重磅的猜想:在網際網路開始重構經濟形態的時代,過去底層的OS的價值會被弱化,網際網路會在用戶和舊OS間架構一個新 的「層」,作為人與服務連接的「中間層」。當然,對比的維度不同,前者是技術OS,後者更偏商業OS。在這個方向上,中國在底層技術上輸了,但由於更會玩 生態,擅長圈用戶、應用及價值變現,所以更具想像力。

技術和商業的新OS

談到了這點,各位都會有深刻感受,微軟、INTEL光鮮不再,蘋果、谷歌在OS層未來也會走這樣一條路,未來最具商業價值和爆發力的是中國網際網路在「仿生」 下出現的新生態OS,包含技術和商業兩個方向。當然,你也可以用時下的「降維」理論來解釋,谷歌chrome系統和延伸出來的硬體,就是這個道理。那麼, 回到中國網際網路格局中來看,做生態的巨頭們最有希望在未來技術和商業混交的新OS中,具備改變世界的能力。但大多離不開兩種玩法,一種是垂直生態整合,一 種是橫向生態布局。

先談垂直整合,這個路子幹的是傳統產業的生意,也是網際網路對經濟形態顛覆的體現,要改變傳統產業的方向 和路徑。現在最火爆的特斯拉是一個例子,靠炫酷、智能化和新技術,要改變汽車。樂視的賈躍亭搞了「內容 終端 平臺 應用」的樂視生態,還拉出來了「樂視網 超級電視 盒子 樂視影業 花兒影視 網酒網」一串棋子,搶灘「客廳 移動 影院 .....」等大場景,圖的是娛樂帝國,改造的是娛樂、電影,目的從電影的劇本、策劃、拍攝、播放、發行甚至是衍生品,將用戶連接起來,按用戶的思維和需 求,在大場景中為用戶提供服務。更為激進點說,未來一切可能被顛覆的傳統行業,都是賈躍亭的眼中的獵物。

這種模式類似蘋 果,但也有很大不同,由於是非OS層,有更大的開放性和彈性,未來會一個「內核 外延小衛星」的生態,只不過外延剛剛剛開始,比如和產業鏈條上第三方充分整合。這也是一個「豎井」生意。未來會在中國各個傳統產業中得到複製。其實你也可 以理解為建構在傳統商業中的OS,過去是沒有的,但未來是有形的,內外互聯,一端是投入,一端是產出,用戶和資源在中間流動,高效匹配。當年樂視的賈躍亭 就指出來,沒生態,樂視的價值就是加法,有了生態,就是乘法。

另外一種就是橫向的生態。其中有分兩個大類:一是百度、騰訊 這樣的巨頭們,有搜索和社交的大入口,但離錢遠,非支付場景,非閉環服務,玩法往往是是開放出去能力和模塊,走放射狀的路線,看似分散,未來也不排除能串 在一起。因為各大巨頭都在通過併購、投資試圖做串聯;二是小鏈條上的小閉環,比如京東針對電商鏈上的整合,以及外延上金融、大數據、開放平臺上的擴張。相 比,橫向生態走的是「普惠」路線,能給合作成員帶來更大的利益。從生態OS的角度來看,橫向更接近技術,比如針對數據、雲、用戶等能力的開放。

中國在未來會勝出

往往,矽谷的模式帶著技術理想主義的情懷,崇尚技術創新和顛覆,而中國在技術上則著眼不多,這麼多年,也就微創新站住了腳跟,但這並非說中國網際網路沒出頭之 日。君不見騰訊、阿里正準備擠到全球市值TOP5的名單裡,京東、樂視、小米正迅速上位,塑造市值千億美金上的企業,現在早不是天花板了。當然最近任正非 對網際網路概念的批判,和在麒麟手機晶片上的突破和震撼,也算作是對矽谷模式的呼應,但兩者談不上誰對誰錯,兩種思潮的碰撞而已。

未來,將進入一個網際網路和技術無處不在的時代,單純的技術情懷需要,但更要接地氣,與現實中的生活、工作、經濟等大場景結合。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雖然在底層的 OS上不具備話語權,可能會被卡主脖子,但與用戶、錢距離最近的顯然是應用和場景,以及向傳統產業滲透所激發出來的新商業、新力量,後者的空間更大,更具 想像力。而且美國等經濟體傳統產業相對發達,本地消費遠非中國這麼大,中國傳統經濟粗糙,這就帶來了一個「升級」的紅利,在紅利的驅動下,在技術和商業的 OS層面,都有望孵化出世界級的企業。

相關焦點

  • 《矽谷 第六季》矽谷是一部網際網路倫理劇
    矽谷是我心中目前排名第二的美劇(第一名火線the wire)矽谷和火線,雖然風格完全不同,但都是對一個群體和一個社會的全景描繪,用眾生相的形式,把每個角色塑造得光彩照人。追了這麼久的矽谷,剛開始當情景喜劇看,慢慢的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這個劇,能把網際網路的那點事用巧妙的編劇和精彩的表演說得那麼入木三分,是一部非常高級的喜劇。
  • 頻頻制裁矽谷巨頭,但高壓與罰款拯救不了歐州網際網路
    原標題:頻頻制裁矽谷巨頭,但高壓與罰款拯救不了歐州網際網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最近幾年,歐盟幾乎每年都會盯著幾個矽谷巨頭,輪流開罰單,而且都是天價罰單。然後一眾矽谷巨頭表示要上訴,但幾乎沒有上訴成功的。
  • 郭威:矽谷簡單粗暴創投史
    上面講了極其低配版本的矽谷創投發展歷史,從仙童幫,到Paypal Mafia,到YC,到Micro-VC,「傳承」一直貫穿始終。矽谷是世界創新之都,風險投資之都。這裡精英人才最集中,也是很多投資人、創業家的朝聖之地。隨著早期投資的門檻相對變低,高科技與人們日常生活越來越緊密,由資本帶起的人才之爭、技術之爭、模式之爭,正在矽谷掀起一陣血雨腥風。
  • 《矽谷》S4 要再造開放網際網路!靈感來源竟然是他?
    劇透預警:本文含有《矽谷》第四季第一集的部分劇情……上周日,備受美劇迷追捧的喜劇《矽谷》(Silicon Valley) 第四季重返 HBO!在見 Monica 之前,他萬般無奈之下去找了第二季裡那個風格狂野、口無遮攔的「十億俱樂部」 (3 Comma Club) 投資人 Russ Hanneman。在 Russ 的言語和身體語言刺激下,Richard 道出了真相:他不喜歡 PiperChat,視頻聊天對自己開發的壓縮算法而言太小兒科了。
  • 《矽谷》最終季播出,道出科技圈最大危機
    《矽谷》講述了四位程式設計師的創業故事,裡面確實有著不勝枚舉的精彩細節: Hooli 老闆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用搜尋引擎裡輸入自己的名字;Jian Yang在中國辦公室裡的劉看山公仔;理察和女程式設計師關於tab鍵和space鍵之爭。
  • HBO的手段:《矽谷》這部東海岸風格的老派喜劇如何重構了矽谷 | 雅趣@小Allen
    HBO的手段《矽谷》這部東海岸風格的老派喜劇如何重構了矽谷推心至腹的推薦雅趣粉絲 @小Allen幹大事 看這部劇《矽谷》的完結,對於現實中的矽谷來說或許並不意味著什麼,巧合之處僅僅在於,幾乎與他同時完結的
  • 當「中國網際網路原住民」來到海外
    來源:格隆匯作者:CJ 來源: 矽星人買過了淘寶10元錢的手機殼,就絕不會願意買亞馬遜100元的同款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熱愛中國網際網路服務的矽谷人。他們身處異國他鄉,卻沉迷於淘寶「剁手」,堅持跟隨中國的健身軟體Keep練腹肌,買國內視頻網站會員追《權力的遊戲》,使用名字像中移動充話費贈送的咪咕音樂,在王者榮耀美服裡和中國同胞廝殺。但是,他們真的不是飽受批判的「走出國門,還試圖活在中國的世界裡」,而是在中國網際網路生態裡長大,來到海外,「全球比價」後,心甘情願做回中國網際網路原住民、來享受高性價比網際網路服務的人。
  • 印度科技之都班加羅爾,信息產業比肩美國矽谷,非昔日「阿蒙」
    現如今全球經濟的重心放在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上,科技確實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對生產力方面的影響是巨大的,科技一直都是第一生產力,一項全新實用的新型科技技術能運用在生產中,發展得好的話說不定還能「顛覆」人們的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網際網路的發展就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的便利,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網上購物
  • 俄羅斯商業巨頭米爾納:投資中國半個網際網路,見證中國網際網路崛起
    他投資了中國半個網際網路產業,見證了中國網際網路的崛起。先來看下京東、小米、阿里是怎麼一夜崛起的。 傳統的製造業企業需要經過10年 20年的發展才能成為超一流企業,但是網際網路科技企業不用。想要成長靠風投起步,然後靠IPO擴大。目前中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主要風投來源有軟銀中國、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高盛亞洲、IDG資本、深圳創投、高瓴資本、金沙江創投。
  • 「矽谷和中國」為什麼是「HBO與Netflix」
    毫無疑問,全球創新制高點在美國,矽谷匯聚著來自全世界的最強大腦。但為什麼矽谷很多優秀公司在應用層面起大早趕晚集?
  • 矽谷孵化器的中國江湖-虎嗅網
    以及,2018年8月14日晚,YC任命前百度COO陸奇為YC中國CEO,矽谷最負盛名的孵化器和「矽谷最有權勢的華人」出席在中國創投市場的時間或許晚了點,但並沒有缺席。而海外孵化器在中國新時代,也即將到來。
  • 「現實主義」的美劇《矽谷》,是如何被矽谷名人吐槽的?
    艾格斯顯然認為他可以用他的想像力來批評網際網路——但網際網路不同意。如Felix Salmon說:「艾格斯遠離真實世界,以至於他的書幾乎沒能讓人感受到任何諷刺意味。」Jessica Winter則評論道:「艾格斯寫了將近500頁諷刺科技世界的文字,但似乎對現實科技世界沒有半點興趣。」2014年,Judge出席Code大會。
  • 中國創新碰撞矽谷思潮 2013雲世界大會定義雲時代
    本屆雲世界大會以「Cloud Now @ CHINA 」為主題,圍繞「趨勢發展的世界雲」和「自主創新的中國雲」兩大主線。延續北京矽谷對話「雙城記」傳統,來自矽谷的雲計算頂級專家,雲計算領域頂級的公司與中國網際網路及雲計算領域的領導企業、風雲人物,通過技術、創新、投資、趨勢等方面的碰撞,解讀雲計算本質、趨勢、創新創業機會。同時,與會者也將零距離接觸到中國雲計算這幾年的發展成果。
  • 美劇《矽谷》中,第一批區塊鏈項目已經落地了
    美劇《矽谷》不僅緊跟當下網際網路正在發生的風口潮流,同時在片頭、劇情的細節設計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彩蛋,而且在最新的一季談到了男主和他的團隊試圖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的 New Internet,那本文主要結合《矽谷》來談談關於區塊鏈是什麼。
  • 矽谷 第六季
    《矽谷》這是一部講述矽谷創業故事的喜劇,它因為對矽谷創業、工作和生活的環境高度還原而受到極客觀眾的喜愛。曾獲得艾美獎喜劇類最佳劇集、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提名。《矽谷》不是難堪喜劇,卻一樣表現了對劇中大多數角色的反感,使得這部劇從某種程度上感覺很真實,與以往的情景喜劇截然不同。
  • 矽谷!矽谷!
    一行60餘位長江人來到這裡,共同度過了緊張又美好的八天明道全球矽谷創新之旅。矽谷的創新基因,深入探究;矽谷與舊金山的風貌,盡收眼底。同學們在課堂中一起「燒腦」,參訪中東奔西跑;還有很多同學參加舊金山馬拉松,披荊斬棘。
  • 矽谷丨為什麼我說:「矽谷已死.」
    我的父親起初只是來自阿爾比恩的一介移民,當矽谷的科創熱潮如洪水般蓄勢待發,我的父親為之著迷,並被此「裹挾」前行——而立之年,他在網際網路熱潮中重演了屬於自己的「阿甘正傳」。他參加了「家釀俱樂部」(Homebrew club),沒錯,正是傳說中史蒂夫·賈伯斯和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共同展示研究成果的那個俱樂部;當思科剛剛創立僅有4名僱員的時候,他們邀請我的父親一起加入。
  • 「矽谷人脈王」裡德·霍夫曼:人脈是最好的投資
    日前,「矽谷人脈王」裡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在與矽谷「創投教父」彼得·蒂爾(Peter Thiel)、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錄製央視《對話》節目。迄今為止,他也是第一位在中國市場親自為自家品牌代言的矽谷大佬。
  • 知乎吉祥物劉看山出鏡美劇《矽谷》:海外網友的反應亮了
    近日,HBO 大熱爆笑神劇《矽谷》出現了讓中國網友大呼驚喜的一幕——知乎吉祥物劉看山現身其中劇集。這一幕引起眾多網友腦洞大開——「Jian Yang」難不成還是知乎粉?而據了解,這也是美劇首次露出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吉祥物。
  • 【熱點】馬雲再談996,矽谷工程師急回應,中國是碼奴,美國是碼工
    不只是這位小夥子,最近整個中國程式設計師群體的加班問題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話題。詳情可參見文章《無數網友淚奔:碼農騎車逆行被攔後當場崩潰!》996是網際網路企業加班的代名詞,即平時上班時間長、周末也要加班的現象。所謂的996現象,就是早上9點(或9點半)上班,晚上9點(或9點半)下班,周六還要加班。美國有996嗎?有的,但是非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