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兩班,非常各嗇,人家有個豆粒兒他都掰成兩半兒要;人家白給他滷水,他也揀個大個兒的罐子裝;聽說誰家出殯,他削尖腦袋也去趕葬禮;就連自己感冒也決不讓給別人。
有一天,一個年輕木匠到縣城趕集,經過兩班家的門口。兩班大聲喝咧道:「小夥子,你來得正是時候,我要做雙木屐,要做大些,下次下鄉時給我帶來,做好了虧待不了你。」青年木匠回去後,砍了根帶花的柞木,做了一雙木履,幾天後交給了兩班。
兩班穿上木屐,大小很合腳。他左看右看,挑來挑去,也挑不出毛病來。就問「這雙木屐多少錢?」背年木匠說:「大人給多少就算多少吧!「「你也知道我,我也了解你看這樣定個價格好不好?古時候都按木屐的大小定價,我就按木屐的大小給你小米吧。」
青年木匠萬萬沒有想到他能這麼辦。他接過小米。走出兩班家門時,自言自語地說這個可惡的老東西,等下次再算帳!
一個月後,青年木匠又路過兩班的門口,兩班又招呼說:「喂,小夥子,前次做的木屐我穿著很合腳。我家牛多,沒有大牛槽不行啊,下次再給我做個牛槽送來。」
「行啊!這樣辦吧!大人要多大的呀?」青年木匠想,這回我可得好好地治治這個東西了。
「那還用問嗎,越大越好。」
「明白啦,那就多給兩吊錢吧!」
「只要你做個又大又好的拿來,我絕不虧待你!」青年木匠回到深山老林,找了又找。挑了又挑,伐了一棵兩抱多粗,二十多尺長的大松樹,做了個又寬又長的大牛橫。
第二天,裝在爬犁上,用兩頭老牛拉著,送到兩班家。
兩班看到又寬又長的大牛,非常高興,木頭好,做得又大小相當。他心裡打著小九九,這個價錢可怎麼算?他眨巴著老鼠眼,皮笑肉不笑地說:「這牛槽雖說做得短了點,總算還可以吧!價錢是多少呀?」
「你知道我,我了解你,小人不敢多要錢,就按牛的大小給我小米吧。」
兩班聽後,翻臉罵道:「你這個不懂事的小子,滿山遍野都是樹木,你做這麼個牛槽子,要這麼多的錢?」
「不,這個價錢不是小人定的,大人以前說過,古時候都是按木器的大小作價的!」
兩班說不出來話,只好用牛槽量了小米,算是付給青年木匠的工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