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痛苦的事越難忘?│你所不知道的創傷記憶

2021-02-19 Psych坐吧

前幾天,老闆娘收到粉絲(且稱A小姐)來信,傾訴離婚後無法擺脫過去回憶的痛苦。用她的話說,經歷離婚簡直像被剝了層皮。


「一年了,不管是逛超市、坐地鐵,還是去健身、去旅遊,時不時還是會想起他和過去的回憶。我藏起了對戒,又會偷偷拿出來反覆看……夢見他讓我覺得幸福。醒來,就只剩下痛苦。」

「說好要忘記,偏偏又想起」。痛苦的情緒反覆出現,過往的畫面時不時就出現在腦海,纏繞著A小姐。

老闆娘告訴A小姐,她所面臨的正是一場可能對其今後的人生產生影響深遠的創傷性事件。需要她鼓起勇氣積極面對,如果負面情緒嚴重影響生活的話,可以考慮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5.12地震之後,關於「創傷事件」「創傷後心理治療」的話題在國內引起了更多關注。其實,「創傷性事件」並不僅僅指「自然災害」事件,近年來的諸多社會調查數據顯示,如親人離世,戀愛失敗,職場失利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件,正快速攀升至排名前列的、足以誘發現代都市人獲得心理創傷的事件。  

像A小姐所經歷的這類「創傷」案例更是不在少數。無論年長年幼,貧窮富有,在一生漫長的道路上,很少有人能完全避免「創傷性事件」及其帶來的痛苦體驗——當人們對某件事或情境的知覺超過了成功地應對它所需的資源和能力,便可能帶來創傷性壓力。這種壓力往往會使個體感受到超負荷感和孤單感,帶來負面情緒。正如心理創傷治療大師Vander Kolk所說,創傷使人「不能忍受知道所知,不能看到所見。」。



擅長和你「躲貓貓」的無意識記憶


對於很多具有重大創傷體驗的人來說,壓抑自己的「創傷記憶」成為一種很有效的心理防禦,(回復「防禦機制」閱讀相關文章),壓抑得越深,「創傷記憶」就越容易接近「無意識記憶」的狀態,幫助他們實現暫時性遺忘。

這種「遺忘」往往並不能根除創傷事件帶來的消極體驗——人們依然會不自覺地想起曾經發生的事,被迫再度體驗創傷,比如失戀後的「睹物思人」,連著幾個晚上夢到已故的親人等,說的都是這類不自覺「回憶」的場景:思想、感覺、影像和記憶一股腦侵入自覺意識,引發不愉悅的情緒反應,比如恐懼、悲痛、絕望等。

所以,儘管A小姐在主觀意識層面想要「遺忘」,「創傷記憶」偏偏不配合,和她玩起「躲貓貓」,出現在她的「意料之外」。


「創傷」承載了你所不願告別的回憶——情緒記憶最難忘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的心理學家KeithPayne發現,情緒記憶是最難刻意忘掉的,尤其當這種記憶源於視覺線索。實驗證明,即使是輕微而溫和的情感記憶事件,比如在考試分數不理想或者在工作中受到批評等,都是很難被忘記的。

研究人員共調查了218位參與者在看過一些照片後的反應。他們注意到,那些調動了參與者情緒因素的照片內容比起別的內容,更不容易被「刻意忘記」。令人愉快和令人不悅的情緒記憶同樣具有這樣的抵抗力。

Keith Payne認為,人們要刻意忘記一件事情的前提是要從精神上和與事件相關的信息完全隔離開來。然而,記憶中的情感因素會破壞這一過程。他說,「人們的情緒記憶在形成時,與自身生活的許多部分都發生了關聯,因此要隔離它們很難。一旦人們要刻意忘卻這些記憶,情感因素就會使它突顯出來,因而更加難忘。」



「創傷記憶」習慣Repeat又Repeat


A小姐說她總是重複做著一些夢。這讓老闆娘想起一段描寫記憶的話:「當你身處於故事之中,它根本還不是個故事,而只是一團混沌、一聲黑暗中的吼叫、茫然而毫無頭緒……直到事過境遷,當你開始向自己或他人述說時,故事才於焉成形。」(摘自《雙面葛蕾斯》)。對於創傷性記憶來說,事件已經成為過去,真正造成生活困擾的只剩下那些「悲慘」的回憶。

上文提到,創傷記憶與悲傷的情緒聯結,更加不容易被遺忘當創傷記憶被有意識或被迫「重播」時,這段記憶就會遭到強化。

這個過程與大腦本身的結構有關。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實驗證明了這一點:如果鈴聲一響,食物就到,那麼只要鈴聲響,狗就會開始流涎。相反,當有了鈴聲伴隨被電擊的記憶時,狗就會害怕無助地呆愣在那裡,僵等著第二次的創傷。

 



如何應對這位記憶世界裡的「不速之客」 ?


研究顯示,如果我們刻意壓制負面感覺,反而可能會提升它出現的頻率——這就是所謂的「回跳效應」。

打個比方,「回跳效應」 就像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室友。假設某棟公寓樓裡住著一群租客,他們集體同意將其中一個房客趕出去。有一天,他們趁這個不受歡迎的傢伙出門時換掉了門鎖。「不速之客」回來後發現進不了門,於是只能用力敲門。門裡的人可能會裝作沒聽見。他怕自己的動靜不夠大,就越發用力。最後終於敲累了,其他房客聽見外面安靜下來,會認為他已經離開。但事實是,過了不久,敲門聲又會重新響起,而且比以前更強大。 這個例子形象地說明了壓抑「創傷記憶」後可能引發的「無意識層面的心理矛盾。

但我們都知道,誰都不可能永遠不打開這扇門。我們要做的是直面「創傷記憶」,修復「創傷」,讓它成為「自我」繼續成長的動力。


假如在創傷修復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以下兩種方法或許可以一試:

 

想像一個讓你感到安全和鎮定的地方——那可能是個真實存在地方,也可能只存在於想像中;可能是室內,可能是戶外;可能有其他人在場,可能只有你自己……你要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於這幅畫面。然後把注意力集中到你自己的身體上,讓自己鎮定下來。專注於鎮定的感覺。

 

最後,想出一個能夠捕捉到這幅畫面全貌的詞,比如「沙灘」「樹木」或「山」。試著用這個詞喚起你對安全環境的想像,從而鎮定心神。只是想像安全環境,當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但是如果你能因此鎮定下來,你就可以從容面對下一個挑戰。你可以通過尋找自己的安全場所,學會鎮定心神,學習控制自己的思想。

 

如果你發現自己變得越來越焦慮,一直在不停回想過去發生的事,或者如果你感到自己正逐漸脫離周圍的真實環境,那麼你需要知道如何把自我帶回現實。站起來,把身體重心向前傾,讓腳底嚴密地貼在地上。你會感到自己的體重正把你的身體向下拽。

打起精神,留意你的四周,仔細聽一聽周圍的聲音,然後描述你周遭的環境和身邊正在發生的事——你可以大聲說出來,也可以對自己小聲低語:「我看見在我前面有一個杯子。它是紅色的,上面印著一幅畫,還有幾個字。它放在一張桌子上,桌子上鋪了一塊黑白圖案的桌布。桌子擺放在窗前。窗外有一個花園……」然後告訴自己:「我在這間房子裡。那些都是關於過去的記憶。那些事情曾經發生過,現在都已經過去了。我是在此時此地。」

以上,送給A小姐。

原創內容,部分整理自網絡

轉發需告知平臺

——END——

往期文章:

一起走過天涯海角,畢業以後,我們還是免不了分道揚鑣

誰說「寶寶」裝嫩?大人愛過六一的理由終於找到了!

「奇葩」當道,「表演型人」真的更受寵嗎?


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掃碼關注公眾平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你越修,福報越大時,痛苦就越大?
    >
  • 再見世越號!韓國人民目睹船隻被政府拋棄救援,治癒創傷之路漫漫
    紀錄片《再見世越號》(Yellow Ribbon, ),是2019年世越號沉沒5周年之際於韓國上映的療愈之作。導演朱炫淑透過回顧5位市民在事發當天清晨的記憶,揭開世越號事件對整個大韓民族造成的傷疤,並且記錄他們是如何找到,以自己的方式開啟療愈創傷的契機。
  • 抑鬱症患者的反思:抗拒抑鬱情緒就是聚焦抑鬱痛苦,越抗拒越痛苦
    在和情緒對抗的過程當中我發現,越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負面情緒以及引發負面情緒的時間上面去,受到的負面情緒的攻擊就越強。當我們執著於失敗的體驗和記憶的時候,我們很難從失敗中解脫出來,反而是給予情緒記憶更多的能量,讓這些情緒和記憶帶給我們更多的傷害!
  • 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大功 「告」成
    越原始的文字,其體現人文性也越基礎,對人的影響也就越深刻。漢字中所含有豐富的人類文明的原始信息,可以讓我們窺見先民的精神和思想源頭,對今天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帶來有益的啟示。其他漢字解釋: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一朝「饗」之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寧」靜致遠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祭」如在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禮」尚往來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秋收冬「藏」
  • 在感情裡,越卑微的愛一個人,為什麼越痛苦
    為了得到對方的青睞,我們不自覺地把對方放在一個高於自己的位置上,越愛一個人,越容易卑微到塵埃裡。最終,被愛的人越來越覺得對方所做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而卑微的去愛的人在這段關係中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受傷。那麼,在感情裡,越卑微的愛一個人,為什麼越痛苦?
  • 對女人來說,婚外情為什麼會越愛越痛苦?看看這三個原因就知道了
    結果並不如意,那銷魂的酣暢,搪塞的不甘,足以鯨吞掉你所有的明豔,惶惶不可終日,越是缺愛,越痛苦。情是女人一生的事,而只是男人生命中的小甜點,所以,痛苦的大多是女人,想在婚外情中貪愛,這就是答案!我們就從男人的所做所為分析下,為什麼投入愛的女人,在婚外情中,得到的儘是痛的領悟!
  • 為什麼我們會越愛越孤單
    文/黎庶有人說:「任何東西都是越分越少,唯有愛是越分越多。」但是為什麼有人會越愛越孤單?為什麼曾經甜蜜的戀人,彼此會越來越疏遠?為什麼苦心照顧子女,經營家庭,卻得不到愛的反饋?為什麼我會感到如此孤獨?要知道,在任何與伴侶發生爭執的時刻,我們並不是唯一因此感到痛苦的人,我們的伴侶也很痛苦。懂得如何和自己的痛苦相處,就懂得和伴侶相處。(1)我們不應該和對方不停地計較,也不應該因為對方沒有滿足我們的期待而責怪自己。
  • 了解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你就明白,為什麼越禁止孩子越沉迷遊戲
    有的人可能聽過,也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啥意思呢?通俗地說就是被害人對罪犯產生了感情,甚至翻過來幫助罪犯。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是假的,怎麼可能被傷害了反而還會對罪犯產生感情,甚至幫助他呢?事實上,這是真實的,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案例,「斯德哥爾摩」這個名字就是來源於一次真實的事件。
  • 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國」泰民安
    拼音文字是線形的,給你一個字母,你看不出任何意義,只有當一串字母像一條線那樣組合起來,才產生意義。越原始的,其體現人文性也越基礎,對人的影響也就越深刻。因此,漢字中所含有豐富的人類文明的原始信息,可以讓我們窺見先民的精神和思想源頭,對今天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帶來有益的啟示。
  • 【資訊】這對姐弟為什麼越看越覺得骨科
    最近有一段內田雄馬演唱姐姐歌曲《創傷無罪》的視頻走紅島國網絡,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創傷無罪》是動畫《惡魔之謎》的OP,作為姐姐的歌曲,肯定要努力演繹一番。在這段一分多鐘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見內田雄馬非常熱情地演唱《創傷無罪》,與歌聲相比,他的舞蹈動作更加引人關注。不知道姐姐內田真禮看見這樣的視頻後會做何感想。
  • 為什麼恐怖片越恐怖你越想看?是刺激嗎?
    恐怖故事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有著致命的吸引力,但其實這些人並不是全什麼都不害怕才去看恐怖片。恰恰相反,很多人看了恐怖片感到很害怕,但就是控制不住地想看。那麼為什麼恐怖片越恐怖,你卻越想看呢?在當我們保持原始的生存本能狀態下,這些分泌出的化學物質會讓我們的身體瞬間充滿了能量並且暫時忘記痛苦,同時也關閉了生理上一些不必要的活動,比如理性思考,這跟興奮和極度喜悅有相似之處。在我們知道恐怖片中的故事情節是假的時候,我們在看完後會感嘆一句:「這幸好不是真的」,也就是看完後的如釋重負。
  • 早安勵志心語:勇敢去做你害怕的事,越痛苦的事,越能逼著你成長
    【導讀】20歲了,如何邁出20歲後的人生之路,是每一個年輕人所面對的,路需要自己去走,去闖。有道是:360行行行出狀元,條條大路通羅馬。但無論哪一條路,都註定不是一帆風順的,要勇敢去做你害怕的事,越是讓你害怕的事情,越能逼著你成長。等你咬牙登上頂後,你會拍拍手輕鬆說句「也不過如此~」。
  • 這三件事,女人越愛你,越不允許你獨自去做
    女人越愛你,感情越強烈,對你的付出就越多,對你的關心就越甚,如果一個女人越愛你,越不允許你獨自去做這三件事。愛情是共甘同苦,愛情是相互擔當,當一個女人越愛你,她越不允許你背著她一個人承擔痛苦,一個人傷心難過,她要的,是舉案齊眉的尊重,是紅袖添香的默契,是相知相守的心有靈犀,她絕對不要你把責任一人扛下,把過錯一人承擔,她會告訴你,一人分擔是百分百,兩人分擔便只有百分之五十,你傷心,她會越傷心,所以,你若傷心,一定要告訴她,她會想方設法分擔你的痛苦,安慰你的心靈,讓你順利度過人生的坎
  • 越喜歡一個人越不敢靠近他?心理學:你或許有恐懼型依戀人格
    本是你情我願的好事,你卻一把把他推開,他的親近雖然讓你高興,但本能的反應卻告訴你 你應該抗拒或你應該逃跑。這種越喜歡一個人越想疏遠他的情況,就是四種依戀型人格的其中一種——恐懼型依戀人格。依戀理論依戀理論是心理學家約翰·鮑比在1950年提出的一種心理人格。鮑比在研究嬰兒與父母關係時發現,嬰兒有與父母親密接觸的需求,當嬰兒與父母分開時,往往會變得十分痛苦。
  • 你越了解父親,你越活成了父親
    而這,他恐怕一輩子都不知道。 歷史如何重演,就是這樣重演的。 01.你越了解父親,你越活成了父親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你仔細發現,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我同時認識一對夫婦的雙方。
  • 為什麼你被摔打越少,就越脆弱
    第一類人:特別害怕犯錯。中國有兩句古話:「多說多錯。」「多做多錯。」這兩句話影響了不少人。他們常常這樣說:「我還是不說了吧,省得別人反對。」 「我還是不做了吧,省得出錯。」這樣一來,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看起來就風平浪靜了。
  • 心理學:越是聰明的人,就會越痛苦,你要學會「愚蠢」
    兒童失敗後,哭哭鼻子就忘了,而我們失個戀都能讓我們一挫不振。兒童想法單純,不在乎過去和未來,而我們卻被過去所束縛,焦慮著未來。終上所述:我的看法是,做人要學會愚蠢一點才能幸福,凡事都別要求太高,也別有太大的期望值,更不能被欲望迷惑了雙眼。可偏偏有人說,越聰明才會越快樂,但我認為,越是聰明的人,就會越痛苦。
  • 為什麼初戀最難忘?你知道愛情的10個心理效應嗎?
    2.契可尼效應——為什麼初戀最難忘?    戀母和弒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認識自己的父母,在一場比賽中失手殺死了父親,又娶了自己的母親,後來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就自殺了。  一種解釋認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構成腦中的核心知識或記憶圖式。後輸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這個記憶圖式中去,即這是一種同化模式,後續的信息被同化進了由最先輸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記憶結構中,因此後續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屬性痕跡。
  • 知乎熱門:為什麼你越活越不快樂?
    作者:武小五(富書籤約作者)欲望的滿足,不等於快樂知乎上曾有一個熱門話題:為什麼越活就越難有發自內心的快樂?網友@當下的幸福的回答獲得高贊,他認為:成年人之所以獲得不了真正的快樂,是因為找錯了方向,把欲望的滿足當成快樂了。這個觀點我深表贊同。
  • 不要沒事說自己強迫症,真正的強迫症越想擺脫越痛苦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只要說到強迫症,很多人可能就會聯想到自己要把書籍擺放整齊,床上不能有雜物等等。但真正的強迫症卻是一種心理疾病,而且非常痛苦。窮思竭慮強迫症:因為反覆思考一些沒有意義的問題而痛苦(比如1+1為什麼等於2這樣的問題),或者因為一些沒有答案的問題煩惱(比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