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一頭年輕的老虎意氣風發,像登上秀美的巔峰一覽眾山——虎峰,東京六本木一家低調的小店,隱於鬧事,無門無派,卻將中華料理做得出奇精彩。
我們預定了兩人的晚餐,推門而入是狹小的居酒屋模樣,15個座位的吧檯圍繞著廚房,三個小師傅頭碰頭、腳碰角地忙活著……這麼擠的廚房,這麼年輕的廚師,起初我還不以為然,沒想到接下來他們聯手呈現的二十多道料理,如徐徐展開的絢麗畫卷,跌宕起伏、美不勝收!
1 龍蝦
龍蝦肉輕輕火炙,配上柚子醋和紫蘇花,一縷和風。
2 海膽
小師傅上菜的時候說了一個類似「山丹」的發音,我們一開始還沒明白,一嘗就豁然開朗,原來是上湯啊!清雞湯凍做得好乾淨。
3 海蜇
用葡萄柚和檸檬汁來做海蜇,是水果版的陳醋海蜇。
4 鯛魚
刺身捲起一束蘋果和桃子,簡潔又清新。
四道開胃菜分別選了四種海鮮,酸度層層遞進,拿捏得十分精準。
5 皮蛋豆腐
看起來像是布丁,其實已經提煉出了皮蛋的口感,灰灰的一層膠凍沉在下面,中間一層豆乳,上面撒了芝麻,是解構版的皮蛋豆腐啊!
6 棒棒雞
經典川菜的日式演繹,雞胸肉慢煮,芝麻醬香濃,辣油也正,特別加了松子,吃起來更香!
7 北京烤鴨
顯然店裡做不了傳統的掛爐烤鴨,於是聰明地借鑑了脆皮雞的做法,小小的乳鴨淋滾油,現場噼裡啪啦響,鴨皮紅亮紅亮的,脆脆的皮趕緊卸下來,加一把炸香的芋絲,裹進荷葉餅,咬下去一口酥!
8 空心菜
別看只是一筷子,也是有鍋氣的,配的盤子也好看。
9 魚
這道有點兒像魯菜中「炸烹」與「煎蒸」的結合,魚先炸再蒸,配的乾貝極鮮。
10 蝦
拿小青龍的大頭做盛器,蝦肉和黃挑出來裝一起,特別在於蒸出來再澆白味噌,深深挖一勺感覺還帶著腦漿,大滿足!
11 河鰻
酸甜的醬汁配炸鰻魚莫名有一種鍋包肉的感覺,還搭了一塊蘿蔔糕,思路開闊又清奇。
12 和牛
高腳杯裡大有文章,先是用口水雞的做法做了和牛,肉吃完了汁也不浪費,廚師在杯中加入涼麵和生雞蛋,蛋黃增加了面的柔滑感,又中和了醬汁的鹹味,粘稠美豔。
13 叉燒
這一道,吸引我目光的不是肉,而是金繕。
14 燒賣
餡兒裡加了脆米,肉感更豐富,然後也不能免俗,用了黑松露。
15 湯
排骨玉米湯能考究到什麼程度呢?封著保鮮膜,一小盅從蒸箱裡端出來,火候精準,湯極清澈,玉米脆甜。
16 餃子
豬肉青菜餡兒裡額外加了貢菜,增加脆感,還配了老乾媽……好可愛。
17 春卷
精進版的春卷,中間是一枚超大的扇貝,一併捲起了櫻花蝦、玉米筍、柚子和韭黃,精彩。
18 蛤蜊
整個兒的純鮮!
19 蟹
看到廚師在炒蟹粉,我以為會是江南的傳統做法,出其不意做成了新加坡的辣椒蟹,還配了俏皮的小花卷。
20 翅
在日本人的概念裡,魚翅是大菜,這裡用了超量的雞和排骨,耗費12個小時,燉出極濃的高湯,鄭重的桌邊料理。
吃光一團米飯是對高湯的最大褒獎。
21 彩蛋!
其實我們已經吃得很滿意了,但廚師小弟忽然跑來問:「你們吃飽了嗎?沒飽的話我們可以做擔擔麵和麻婆豆腐給你們吃啊。」
「我們兩個都要!」隨後靜待好戲開場。
麵條送進蒸箱,幾分鐘後機器嘀嘀嘀一叫,廚師像彈簧一樣跳起來把麵條拿出來,一秒鐘都沒耽擱,迅速過冰水,這樣激出來的麵條超級爽滑筋道!
麻婆豆腐由主廚親自料理,豆腐不散且熱力集中,和牛香氣飽滿,汁水收得漂亮,客人可以按自己的口味加花椒和麻油。
22 甜品
麻糬配花生芝麻醬
花椒味雪芭
隔壁桌客人又加了一份麻婆豆腐,我看主廚在灶頭專心致志地煨豆腐,逆光下雲蒸霞蔚,恍如一位隱世的頂尖高手,靈氣煥發。
查了一下,虎峰的主廚山本雅是1985年生人,小師傅並沒有來過中國,但熱愛中華料理,提煉了中餐的精粹,完成了自我的表達,好一個智勇雙全!
如此豐富有趣的一餐,吃得我們兩個中國人都覺得深受啟發,走在東京的繁華夜色中,我不禁思索:為什麼這麼優秀的中餐在日本?還是出自一個如此年輕的廚師之手……
相關推薦:
壽司本該很快樂!
這是我吃過最離奇的壽司……
奈良的小鹿發情了
Narisawa Esquisse Florilége
龍吟 銀座小十 勇闖SG Club
神樂坂石川 是山居天婦羅
河豚山田屋 洒家金田中
由布院 溫泉與櫻花
北海道 上篇(阿寒湖)下篇(三餘庵)
福岡:博多拉麵+烏龍麵+鰻魚飯
微博:吃心一片兒
微信:一片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