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給孩子的60本哲學啟蒙書

2021-03-01 陪伴札記

本文的作者貝殼爸魯紹臣是復旦哲學系副教授,整理此文的貝殼媽是我中文系的師姐,首發於她的公眾號成長進行時

作為一位哲學教育家,貝可爸很重視孩子哲學啟蒙閱讀。今天推薦的哲學啟蒙書單覆蓋了3-15歲年齡段的孩子,也是12歲的貝殼和4歲的可可現在正在讀的。有適合學齡前孩子的繪本,也有適合中小學階段孩子的哲理小說。

哲學其實並不遙遠,哲學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看似「無用」,卻可能是未來「最有用」的東西。

撰文|貝可爸

書單整理|貝可媽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哲學的目的在於使我們更有智慧,更能自我反省,成為更好的人,過更好的生活。 


哲學訓練要從兒童開始

作為對知識、閱歷、經驗和技術進行反思的學問,哲學看起來主要和成人相關,因為我們往往片面地認為,相對於成人來說,孩子還缺乏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知識素養,殊不知,知識永遠不是哲學的前提,恰恰相反,哲學的訓練才是獲得新知的門檻。

要知道,每一個成年人的反思能力與問題意識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想當然地伴隨年齡的增長就會自動獲得的,而是在整個成長過程中,從出生開始,家長和教育者就對其問題意識與反思能力長期培育的結果。

從幼兒期、兒童期到青春期的成長過程,正是一個人理性開始覺醒並逐漸走向成熟的時期。這個時期,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最為旺盛,在一個全新的世界面前,他們需要在哲學 的引領下,不停地發現、思考、追尋世界、社會和人生的問題與答案。

在某種意義上說,這個階段也正是培養孩子問題意識和思考能力的關鍵時期,如果沒有重視兒童時期孩子問題意識與思考能力的培養,後續的知識積累、推進與提升空間就會非常有限,所謂閱歷和經驗的增加也只不過是機械式的簡單重複罷了。

所以,對問題意識與能思精神與習慣的培育,是兒童哲學素養教育的核心和重點,而哲學啟蒙閱讀是培養孩子提問和思考的最好方式之一。

哲學啟蒙閱讀的重要性

正如前述,單純追求知識或技能只會是已有知識與技能如簡單重複,一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思考的方式,對周圍世界的感知力、洞察力、體驗力,以及講故事的能力卻會讓知識與技能歷久彌新,不斷創新。這些,在我看來,都離不開孩童時期的哲學素養訓練。

哲學閱讀會讓孩子在閱讀中學會思辨、提問及思考,從而幫助孩子建立一套互相貫通的知識體系,建構認知世界的基本哲學框架。哲學其實並不遙遠,哲學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看似「無用」,卻是未來「最有用」的東西。

今天推薦的兒童哲學系列叢書,適合3-15歲之間的孩子,這些書單最為寶貴的地方在於並不以介紹抽象的哲學理論與流派為主,而是通過內容豐富有趣的故事,引發孩子對「我是誰?」、「什麼樣的生活是值得過的?」、「何謂真正的幸福與快樂?」、「生命的意義何在?」、「世界的本質是什麼?」等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這些思考會逐漸幫助孩子從簡單和自發的發問逐步過渡到「澄清前提、劃定界限」的哲學發問。

而這恰恰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真正獲得和掌握知識的前提,從這個意義上講,兒童哲學系列叢書證實了哲學是一切學科之母,以及「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的說法,故此,欣然受邀特別推薦。

謝爾.希爾弗斯坦愛心樹繪本系列(5本)

年齡:0-6歲

推薦:★★★★★


作者:

[美]謝爾·希爾弗斯坦

繪本作家、詩人、插畫家、劇作家、作曲家、鄉村歌手

提到哲學繪本,謝爾.希爾弗斯坦的五冊愛心樹系列(含《愛心樹》《失落的一角》《失落的一角遇到大圓滿》《閣樓上的光》《一隻會開槍的獅子》)不得不提,一個集哲思、文才、美術大師於一身的巨匠世所難得,還有一顆透亮的童心。

在謝爾.希爾弗斯坦的繪本裡,我們可以讀出無私的給予之愛,自我認知的堅守,現實世界中的迷失和身份認同,還有童真世界的跳躍。

1.《失落的一角》

內容簡介:一個圓缺了一角,它一邊唱著歌一邊尋找。有的一角太大,有的又太小,它飄洋過海,歷經風吹雨打,終於找到了與自己合適的那一角,它們組成完整的圓,但是圓卻發現自己再也無法歌唱,所以它輕輕放下已經尋到的一角,又獨自上路繼續它尋找的徵途……

2. 《失落的一角遇到大圓滿》

內容簡介:《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是《失落的一角》的姊妹作。失落的一角孤獨地等著有人過來,把它帶走。可它等來的每一個和自己都不合拍。好不容易等到了一個正好合適的,卻因自己的成長又分開了,終於有一天,失落的一角遇見了大圓滿。受到大圓滿的啟發,失落的一角開始改變自己……

 

3 . 《愛心樹》

內容簡介:一棵大樹愛上一個小男孩,他們成為了好朋友。小男孩每天來爬樹、摘樹葉、吃蘋果……男孩很開心,大樹也很開心。可是,男孩漸漸長大,不再與大樹一起玩耍。男孩希望獲得金錢,大樹把蘋果給他去換錢;男孩需要建立家庭,大樹把樹枝給他造房;男孩希望去遠航,大樹把樹幹給他造船。男孩變成老人回到大樹身邊,大樹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給他,不過它還有個樹墩,可以讓男孩坐下來休息……大樹很快樂。

這是一個由一個男孩和一棵愛他的樹組成的動人故事,也是一則令人心醒動容的寓言,讓孩子在施與受,愛與被愛之間理解愛的真諦。

 

4. 《閣樓上的光》

內容簡介:謝爾.希爾弗斯坦的《閣樓上的光》是一本圖文童謠集,是一本老少皆宜,膾炙人口的書籍。自從拿到手上就愛不釋手,閒暇之餘總是看上幾眼,舒緩內心的壓力,尋找一些靈感。謝爾.希爾弗斯坦詩歌不是以語言的音律和文字的優美取勝,而是以簡潔自然、溫馨幽默的文字,充滿神秘和想像的色彩,讓人品味無窮的哲理深深吸引著讀者。

 

5.《一隻會開槍的獅子》

內容簡介:一隻渴望出名的獅子發現成功以後的世界並不是他想要的那樣。這本來是一隻任性的小獅子,自從學會了開槍,並成為無可匹敵的神槍手之後,他的生活就完全改變了。他離開了森林,離開了獅子朋友,來到大城市,到處表演,掙了好多錢,成了大名人。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覺得做什麼都沒意思,做名人一點都不好玩。而且更糟糕的是,當他再次回到森林裡的時候,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一隻獅子還是一個人。小獅子很苦惱很苦惱……

 

李歐·李奧尼 哲學繪本系列(5本)

年齡:0-6歲

推薦:★★★★★


作者:

[美]李歐·李奧尼

繪本作家、插畫家、設計師

李奧尼是一個才華橫溢、不受拘束的藝術天才,繪畫、雕刻、平面設計、印刷、陶藝、攝影.樣樣精通,曾任美國《財富》雜誌設計主管長達10年。其間,他多次在歐洲和美國舉辦個人畫展、設計展。

人文主義和理性主義自始至終貫穿著他的作品。儘管李奧尼開始創作繪本時已經49歲,他卻開創了一個繪本的新時代。

今天推薦的李奧尼幾本繪本都是關於愛、關於友情、關於自我發現與認同的耐人尋味的故事,優美生動的圖畫,發人深省的生命哲理蘊藏其中。

1.《自己的顏色》

變色龍很苦惱,因為他沒有自己的顏色,他總是走到哪兒,顏色就變成什麼樣。有一天,他遇見了另外一隻變色龍,他們約定:既然改變不了現實的條件,就一起改變身上的顏色。從此以後,兩隻變色龍過上了快樂而滿足的生活……

 

2.《佩澤提諾》 

佩澤提諾也叫小P,他身邊的朋友都是大個子,敢於冒險,做

事也很漂亮,而他自己卻是個小不點兒,他總覺得自己肯定是什麼人身上的一小塊兒。有一天,他決定去找到答案。他問了飛毛腿、大塊頭、遊得快、山頂漢,可大家都說小P不可能是自己掉落的一小塊兒。後來,住在山洞裡的智多星建議小P去砰砰島尋找答案,於是,小P駕著小船出發了……

3.《一寸蟲》

一寸蟲迷人又可愛!它能量世界上任何東西,從知更鳥的尾巴到巨嘴鳥的喙,統統沒問題。飢餓的夜鶯威脅著要把一寸蟲當早餐吃掉,除非這條蟲可以量它的歌。但是歌也能量嗎?一寸蟲能夠運用機智逃過這一劫嗎?

 

4.《小黑魚》

在大海的一個角落裡住著一群小魚,大家都是紅色的,只有一條是黑色的。有一天,一隻兇猛的金槍魚吃掉了所有的小紅魚,只有小黑魚逃走了。

小黑魚孤身一人在海裡遊蕩,遇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生命,漸漸又高興起來。直到一天,他又遇到的一群躲在礁石後的小紅魚,為了生存,為了不用再躲避,他想了個好辦法,他教小魚遊成大魚的樣子,而自己來當眼睛!就這樣,他們在清涼的早晨遊,把大魚都嚇跑了。

5. 《亞歷山大和發條老鼠》

小老鼠亞歷山大總是被人追打,而他的朋友發條老鼠威利,卻是小女孩安妮心愛的玩具。亞歷山大羨慕極了,真希望自己也能變成一隻發條老鼠,被人抱著,被人愛。可就在魔法蜥蜴要幫他實現願望的時候,他卻改變了主意……

 

給孩子的哲學繪本系列(全6冊)

年齡:5-8歲

推薦:★★★★★

作者:

[意] 朱利奧·利瓦伊、裡基·布蘭科 等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這是一套適合討論、啟發親子哲學對話的稀缺繪本,來自哲學家輩出、哲學氛圍濃厚的歐洲。書裡的所有故事都來自兒童在生活中的觀察和發問:天暖的時候雪人融化了,他就不存在了嗎?小小的沙子裡面有什麼?都說時間就是金錢,一個小時能買多少糖果?夢想是什麼?

這是一套兒童哲學繪本,精選自世界範圍內的作品,用生動的故事和充滿藝術感的圖畫講述了基本的哲學概念、思維和哲理,啟發孩子的世界觀與人生觀。適合3-8歲的孩子閱讀,共6冊。

1.《真假近視眼》 

裡基·布蘭科著繪的《真假近視眼》是2004年「君塞達」獎很好插圖作品!講述了:世界上有兩種近視眼,一種是真近視,真近視看不見遠處的東西。一種是假近視,假近視先是眼睛出問題:看不到公共場合「小聲說話」的標誌,和旁人談笑風生;無視馬路上亮起的紅燈,昂首挺胸隨意穿行。接著,「近視」從眼睛蔓延到心臟,侵蝕情感、思想,人們就再也看不清事實的真相。或者只顧眼前,不想長遠。更壞的是,「近視」會嚴重到讓人連自己也看不清,只能身在迷霧之中……


2.《另一個保羅》 

保羅做事一絲不苟、井井有條,連他房間裡的所有東西擺得整整齊齊。在保羅的隔壁住著另一個保羅。另一個保羅做事卻從不按計劃,房間裡更是雜亂不堪。
有一天,兩個保羅相遇了。他們倆就像鏡子中的倒影一樣,正好是對方顛倒的反面。然而奇妙的是,他們又那麼相像!
每個人都不止一面,就像一顆獨立的星球,複雜而迷人!


3.《買賣時間》 

他經常聽到有人說「時間就是金錢……」

有一次,在一家焙烤房裡,他問道「我用一個小時可以買多少蛋糕?」,但是站在櫃檯後面的那個胖子嘲笑他。他初中就有了這個想法:他們賣所有的東西,為什麼不賣時間呢?那將會很成功。這成功意味著他剩不下時間了……這是一個關於尋找丟失的時間的寓言故事,故事有趣,也很有啟發性。


4.《孤獨音樂家》 

這是一本兒童圖畫故事書,內容涉及哲學主題,是一本極具思考價值、能夠深深吸引兒童和家長的優秀作品。這也是一本關於夢想的書,本書講述初入諾特鎮的薩克斯手是怎樣從懷才不遇到實現夢想,取得成功的。

5.《偉大的小丑》 

小丑阿爾弗雷德知道笑能使人健康。於是他決定做一件偉大的事情——通過自己的表演來讓全世界的人開心。一次演出中,他不幸受傷癱瘓,再也無法表演。堅強樂觀的他仍然堅持用自己的方式逗大家開懷大笑。奇蹟出現了!阿爾弗雷德癱瘓的身體在笑聲中漸漸恢復了健康!秉持對他人的善意,最終會讓自己獲益!


6.《蘇格拉底與父親的對話》

孩子的小腦瓜裡藏著一個個問題:沙灘上小小的沙粒裡面是什麼呢?聲音消失以後去了哪裡?當這些問題擺到一個哲學家父親的面前,父子之間就展開了一番有意思的對話。度假中的父子堆了雪人,雪人融化之後,他還在嗎?他們討論了「存在」。

父子坐在窗前看雲,雲變來變去,仿若一匹奔騰的飛馬,又似一個蹦床。他們討論了「角度」。

家中有一個裝秘密的抽屜,只屬於自己,別人不能打開。他們討論了人與人的「界限」。這本小書適合給小朋友講解哲學問題,也適合孩子自己安靜閱讀理解。

 

怪味豆哲理圖畫系列(全5冊)

年齡:5-8歲

推薦:★★★★★

作者:

[法] 傑侯姆·胡裡埃,伊莎貝爾·卡裡爾

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我們之所以把這套圖畫書稱為「怪味豆哲理圖畫書」,是因為它像怪味豆一樣,給我們全新的感受。首先,它沒有用其他圖畫書裡司空見慣的動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來講述故事,它用繩結作為意象,把方形和圓形變成兩個圖畫書形象,用顏色來代表國王和臣民……這些都是我們之前沒有見到過的。其次,這些意象,引發了孩子的想像和聯想空間,提升了孩子的幻想能力。

1.《有色人種》

我,是一個黑人,我的皮膚一直都是黑黑的。
你,是一個白人,你的皮膚卻會變成紅紅的、綠綠的、灰灰的…… 我們都是有顏色的。可是,為什麼你卻叫我「有 色人種」? 

《有色人種》用童言無忌 的率真與幽默、簡潔又力道十足的筆觸,和孩子談「 種族歧視」,充滿勇氣和獨立精神,極富感染力。著重向孩子傳達了「平等」的理念,從小培養孩子待人平等、做事平等,營造一個本質上沒有歧視、平等公正的環境,讓每個人享受心靈和人格的尊重。

 

2.《小方和小圓》

小圓是圓形的,小方是方形的。

一扇圓圓的門,小圓很容易就能進去,可小方怎麼也進不去。

小方努力地改變自己,可他不明白,他永遠都不會變成圓的。

要改變的究竟是誰呢?

這是一本抽象派藝術表現手法和兒童寓言故事巧妙結合的佳作。方和圓,抽象的形狀,被賦予抻奇的生命力,幻化成一個個蹦蹦跳跳的孩童,躍然紙上。從具象中抽離,用最簡潔貼切的符號詮釋深刻的主題,這種極簡美學演繹下的神奇,彰顯出作者匠心獨具的思維方式和創作功力。

 

3.《黑色的國王》

一個黑色的國王,他要吃掉所有的臣民,兇狠又貪婪。

一個灰色的臣民,總懷著僥倖的心理,悄悄躲在一邊。

當黑色的國王自取滅亡後,和平重新來臨,過去逐漸被人遺忘。

只有一個人,他一遍又一遍地向後人講述著那段歷史……

紅、綠、藍、黑、灰、黃……簡單的圓形,單純的色塊,卻掀起人們心底的波瀾。作者巧妙利用顏色的融合、調配,以及不同色彩所帶來的情緒體驗,讓「象徵」這一手法真正成為藝術的主角。一個深刻的主題,被如此形象而簡潔地表達出來,讓人不得不驚嘆於作者化繁為簡的藝術功力。

 

4.《安東尼的小平底鍋》

安東尼總是拖著一隻小平底鍋。

不知道為什麼,這隻小平底鍋突然就掉在了安東尼的頭上。

有了這隻小平底鍋,安東尼遇到了好多好多麻煩,他灰心又喪氣。直到有一天,一個好人的出現,讓安東尼從小平底鍋裡面探出了頭……

在本書中,「小平底鍋」的意象新穎而耐人尋味。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身後,都拖著像安東尼那樣的一隻小平底鍋。這隻小平底鍋,會讓我們的頭頂閃出智慧的小星星,但有些時候,也會成為另類的標籤。

 

5.《爸爸媽媽 哥哥和我》

普普通通的一根繩子,有了魔術般神奇的表意功能。溫馨甜蜜的團圓時刻,親密無間的家庭時光,日常瑣碎的小小吵鬧……在繩子一家的快樂生活中,在絲絲縷縷、牽牽絆絆的聯結中,凝結著割也割不斷、舍也舍不去的濃濃親情。

 

 

哲學鳥飛羅系列(全10冊)

推薦年齡:6-10歲

推薦:★★★★

作者:

[法] 碧姬·拉貝

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哲學鳥飛羅系列這套書的主人公是6歲的菲盧和智慧鳥飛羅。菲盧和其他小男孩一樣,有爸爸、媽媽,哥哥、姐姐,也有學校的朋友們,還有喜歡的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事在菲盧身邊發生,疑問也因此而來。

飛羅鳥就像是回應菲盧心中的疑問一般,每天晚上都按時飛到他的臥室窗口。它觀察、傾聽、鼓勵討論,但不會嘗試回答所有的問題。

書中的每個故事都以同樣的方式構成:菲盧往往會針對一些尷尬的個人經驗提問,父母試圖與菲盧就此展開真正的討論。他們的對話常常以「這不像你想的那樣,我的小菲盧,你聽我說……」這樣的開場白開始。

但就像所有的家長一樣,他們發現很難將問題說得清楚簡潔!晚上,飛羅鳥留在臥室裡,和小男孩繼續著這場討論,某些意義因此開始變得明確。

1. 《我可以撒謊嗎?》

2. 《要是我不去上學? 》

3. 《要是我不遵守規則?》

4. 《我可以打架嗎?》

5. 《為什麼我沒有錢?》

6. 《為什麼這也不許,那也不行?》

7. 《我可以永遠不死嗎?》

8. 《我可以放棄一切嗎?》

9. 《為什麼我不能當頭兒?》

10. 《那你呢,你害怕什麼?》

 

《兒童哲學智慧書全集》(全9冊)

年齡:6-10歲

推薦:★★★★★

作者:

[法] 奧斯卡·柏尼菲

本書可以幫助小讀者從認識自己開始,進而認識更多的人和事,逐漸破解複雜的人生謎題:自己和他人,變化和成長。

理解自己正是理解世界的第一步,叢書集合了孩子們最常提出的諸多問題——從生命起源,到自我認識,從日常生活,到人際交往……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卻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好奇與迷惑,而它背後是人生必須解答的哲學思考。

1.《我,是什麼?》

我是動物嗎?慢慢長大我高興嗎?我和別人一樣嗎?我是誰我能自己選擇嗎?我該為爸爸媽媽做些什麼嗎?

2.《幸福,是什麼?》 

我怎麼知道我是幸福的呢?要獲得幸福,容易嗎?金錢,會讓人興幸福嗎?為什麼人們有時候會感到不幸福呢?這本書幫助孩子從憧憬幸福,到理解幸福,進而學習創造幸福,享受幸福,而所有這些將使孩子們終生受益。

3. 《社會,是什麼?》 

你喜歡一個人生活嗎?你必須尊重他人嗎?你必須同意別人的意見嗎?我們都是平等的嗎?你必須工作嗎?《社會,是什麼?》幫助孩子理解社會的含義,理解與他人相處的意義和價值,並告訴小讀者如何愛護自己,尊重他人,如何以恰當的方式表達不同的見解,在社會生活中找到知己,獲得幸福。

 

4. 《藝術和美,是什麼?》 

什麼是美?我們對美的看法都一樣嗎?我們都是藝術家嗎?藝術家都是自由創作的嗎?藝術有什麼用呢?《藝術和美,是什麼?》幫助孩子理解生活中的藝術和美,幫助小讀者明白美的豐富多彩,而每個人對藝術和美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只有懂得美,才能創造更多的美。

5.《情感,是什麼?》 

情感到底是什麼呢?怎麼知道爸爸媽媽愛你呢?你為什麼要和相愛的人吵架呢?你自己待著好,還是和朋友在一起好?《情感,是什麼?》幫助孩子理解什麼是親情,什麼是友情,什麼是孤單或害羞,從中學會理解和諧、衝突、羨慕和嫉妒,並因此在生活中把握情感,快樂生活。

6.《知識,是什麼?》 

我怎麼知道宇宙存在呢?思考,很重要嗎?我必須什麼都知道嗎?我必須去學校學習才能獲得知識嗎?我的想法屬於我自己嗎?……《知識,是什麼?》幫助小讀者了解什麼是知識、什麼是思考、什麼是思辨,而這些都是生活的真諦,智慧的真諦。

7. 《好和壞,是什麼?》
我能偷東西吃嗎?我應該聽爸爸媽媽的話嗎?我應該實話實說嗎?我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嗎?我應該總是幫助別人嗎?……關於這些問題的妙解趣答就在《好和 壞,是什麼?》中。它幫助孩子分辨「是非善惡」的斑斕,探究好中有壞、壞中有好的迷惑,並幫助他們勇敢地走進這個好好壞壞的世界。

 

8. 《生活,是什麼?》
生活到底是什麼呢?怎樣才能快樂幸福地生活呢?在生活中,人人都會成功嗎?為什麼生活會如此艱難辛?人為 什麼活著?人為什麼會死呢?……關於這些問題的妙解趣答就在《生活,是什麼?》中。它幫助孩子理解什麼是生活裡的幸福、成功,幫助小讀者明白儘管每個人對幸福和成功的理解不同,可只要懂得生活的義,就能是自己成為生活的主人。


9.《自由,是什麼?》
我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嗎?別人能限 制我的自由嗎?非要長大後我才可能擁有自由嗎?每個人都能享有自由嗎?……關於這些問題的妙解趣答就在《自由,是什麼?》中。它幫助小讀者理解什麼是自由,幫助小讀者理解要想在生活中自由地成長和發展,就要適應社會對每個人的要求,學會共處,學會傾聽。只有這樣,才能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自由。

 

國際大獎短篇小說哲學啟蒙卷(全4冊)

推薦年齡:6-8歲

推薦:★★★★★

作者:

[德] 莫妮卡·菲特

這是一套優雅恬靜、富有詩意的書,色彩沉靜、意境悠遠的圖畫,耐人尋味的哲學故事,不僅適合親子共讀,更適合所有成年人細細咀嚼。用心品味大師筆下的世界,以全新的視角看待生命與我們所處的社會。

四個寓意深遠的故事,帶給我們一場心靈上的洗禮,讓我們在閱讀的同時品味人生哲學中的真諦。若干年後,孩子能對生活,對美有更多的感受,那是因為,我們今天埋下了哲學的種子。

1. 《收集思想的人》

格蘭特西先生的工作是收集各種思想無論好的,還是壞的;聰明的,還是愚蠢的;躁動的,還是平靜的;長的,還是短的。管他自己也有自己喜歡的思想,但卻從不放棄別的思想。因為所有的思想都十分敏感,所以他要處處都顧及到,讓所有的思想都不會受到傷害。

2. 《擦亮路牌的人》

這個路牌清洗工十分幸福,他每天都把那些寫著音樂家和詩人名字的路牌擦得乾乾淨淨。如果有人問起,他希望自己的生活有哪些變化,他會說:「不需要變化。」如果不是有一天一位媽媽帶著她的孩子站到那藍色的梯子旁,清洗工的生活將會一切照舊……

3. 《當顏色被禁止的時候》

「一個彩色的國家永遠是一個幸福的國家。」老總統說。但是新的總統呢?他權力欲極強,愛虛榮,想把世間一切美麗的東西都佔為己有。

「從今天開始,」他說,「要禁止所有的顏色。」沒人再敢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就好像所有的牆都有耳朵似的。總統不能摧毀的就只是彩虹了。似乎只有一個人能做到這件事:一個巫婆。她是一個聰明的老婦人……

4. 《畫家、城市和大海》

從前有位畫家,在城市裡生活了很久很久。他幾乎已經畫過了所有的東西。比如:房屋、樹木和大街,人、汽車、動物、小商店和街邊咖啡館,戰爭紀念碑和垃圾桶。城市裡再也沒有什麼可畫的了。畫家越來越老,鬍子變得稀疏而花白。他思索著:現在該畫什麼了呢?他只是聽說過海……

 

 

《兒童哲學啟蒙:思考世界的孩子》(套裝共2冊)

推薦年齡:6-12歲

推薦:★★★★

作者:

[法] 阿內-索菲·希拉爾,格溫尼拉·布萊

 

我們為什麼存在?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愛?我們為什麼會害怕?……

這套書和孩子們探討了59個關於世界的問題,它們最初刊登在法國《愛思特比》兒童雜誌上。書中話題均來自於孩子提出,並由哲學家專門解答,每個問題都以孩子喜歡的趣味漫畫來呈現。

包羅萬象的提問與不拘一格的回答相得益彰,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式並主動尋求更多答案,享受一場哲學啟蒙之旅。

《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共5卷) 》

推薦年齡:8-15歲

推薦:★★★★★

作者:

[法] 碧姬·拉貝、插圖|米歇爾·畢奇

要是人不死呢?那些神真的存在嗎?為什麼孩子的自由總是比成人的少?怎樣讓幸福變大一點?羊和狼誰是對的?……諸如此類的問題,每個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曾好奇和迷惑,《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回答了孩子們的這些思考和疑問。

本書共五卷,回答了八歲以上的青少年提出或思考的關於人生的重大問題。雖然書中哲學的思考遍及所有的人生重大主題,卻沒有任何難懂的哲學概念和哲學詞語。所有的思想所有的哲學都融化在一個個小故事裡,融化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

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第1卷

第一篇 生與死

第二篇 信仰與傳說

第三篇 自由與不自由

第四篇 幸福與痛苦

第五篇 對與錯

 

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第2卷

第一篇 公平與不公平

第二篇 戰爭與和平

第三篇 暴力與非暴力

第四篇 自豪與羞恥

第五篇 工作與金錢

 

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第3卷

第一篇 利用時間與浪費時間

第二篇 男孩兒與女孩兒

第三篇 雙笑與眼淚

第四篇 美麗與醜陋

第五篇 內在與外表

 

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第4卷

第一篇 頭兒與普通人

第二篇 真實與虛假

第三篇 孩子與成人

第四篇 知之與不知

第五篇 自然與汙染

 

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第5卷

第一篇 勇敢與膽怯

第二篇 成功與失敗

第三篇 愛情與友誼

第四篇 尊重與輕蔑

第五篇 言語與沉默

 

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第6卷

第一篇 身體與精神

第二篇 同意與反對

第三篇 記憶與遺忘

第四篇 人與動物

第五篇 我的哲學下午甜點

 

喬斯坦·賈德哲學啟蒙小說系列(8冊)

推薦年齡:8-15歲

作者:

[挪威] 喬斯坦·賈德

喬斯坦·賈德,1952年生於挪威,曾擔任高中哲學教師多年。本系列是挪威世界級作家喬斯坦﹒賈德給少兒讀者的哲學啟蒙小說,用一個個或饒有趣味或意韻深遠的故事深入淺出地詮釋了種種哲學重大命題,帶領孩子進入一個奇妙多彩的哲學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有小女孩與天使的對話間流露出來的對生而為人價值的思考,有小男孩在面對生命與死亡時表現出來的思索和勇氣,有孩子和外星人相遇後對宇宙時空的深入探索,作者在一篇篇飽含哲理、引人深思的故事中,通過穿越古今、縱橫未來的筆觸,將「學院化」的哲理帶出了象牙塔,引入每一位讀者的內心,清晰展現出哲學的動人魅力。

1.《蘇菲的世界》

這是一本風靡世界的哲學啟蒙書,14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她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嘆與對人生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2.《沒有肚臍的小孩》

宇宙外有一片名為「蘇哈地」的淨土,既沒有生老病死,也沒有歲月變遷。那裡生活著雙胞胎姐弟莉克和拉克,他們不是經由受孕懷胎的方式誕生,所以沒有父母,也沒有肚臍。他們乘坐水晶球前往地球探險,見到了很多新奇事物,也結識了好朋友。

最後,他們會選擇回到「蘇哈地」享有永恆的生命,還是留在地球體驗生命的喜怒哀樂呢?

3. 《青蛙城堡》

外公因病去世,面對突如其來的生離死別,男孩悲痛萬分。小矮人烏皮出現在男孩的夢中,並邀請他到「青蛙城堡」冒險。小矮人的教誨讓男孩坦然面對外公的離世,懂得「生命不一定帶來喜悅,死亡也並非僅帶來傷痛」的道理。

本書不時以「時間」的意象來呼應「生命」的主題,通過小男孩在夢境裡追尋的過程,讓讀者聆聽自己心中的答案。

4.《伊莉莎白的秘密》

男孩喬西姆和爸爸在一家書店買到了一份特殊的降臨日曆,每翻開日曆中的一扇門,便經歷一段來自一個叫伊莉莎白的女孩的神奇之旅。

這是一個從全新角度講述聖誕節來歷的故事,全書構思巧妙,引領讀者穿越時空,與《蘇菲的世界》一樣,書中處處是驚奇,同時又充滿哲學家的探究精神和開闊胸懷。在回溯歷史的過程中,教給孩子向善、分享與和平的精神,充滿溫暖和積極的力量。

5.《諾拉的2084》

2012年12月12日,16歲生日的當天,諾拉得到一枚祖傳的紅寶石戒指。諾拉想像力十分豐富,總能看到另一個世界中的情景,她感到世界處在危機中。她去看心理醫生,醫生卻認為她是一個堅強的女孩,總在思考一些重要的事情。

在另一個現實中,2084年12月12日,女孩諾娃在房間裡通過終端設備可以獲得來自世界任何時空的信息。她看到了曾祖母諾拉16歲生日時,地球溫室效應嚴重的樣子。

穿梭於兩個不同時代的故事,講述兩個16歲女孩交織在一起的命運,她們共同大聲疾呼:我們要保護地球,刻不容緩!

6.《西西利亞的世界》

一個叫西西莉亞的德國小女孩,生了很嚴重的病,當她睡著的時候,就會有一個來自天堂的天使和她交談。天使想知道身為血肉之軀的人類的感覺,西西莉亞也很想知道當天使的感覺。

他們談論的內容非常廣泛,比如天使是永存的,而人類來到這個世界的時間非常短暫,在宇宙中每個星球上都有天使,每雙人類的眼睛都是上帝在人間的投影……隨著西西莉亞身體一天天的虛弱,她與天使在另一個世界的旅程卻越發真實,令人開心。

最終,西西莉亞離開了自己躺在床上小小的身體,和天使飛向了世界的那一邊……

7.《喂,有人在嗎?》

小喬金的家裡要發生一件大事,媽媽要生小寶寶了!大人們都要去醫院,只留下喬金一個人在家。這時,家裡來了一個天外來客,是個跟喬金一樣大的小外星人。

他們在一起聊了很多很多,關於生命的起源、物種的進化、地球的演變、外太空的奧秘等等……這簡直太匪夷所思了,但是更讓人驚訝的是,很可能這樣真實的相遇只是發生在他們彼此的夢中,或者說他們都只是彼此的一個夢……

8.《橙色女孩》

小男孩喬治四歲時,父親過世,對於父親,喬治印象模糊,他是某張舊照片上的那個陌生男人的陌生面孔,還是多年前一個夏夜裡抱著自己在陽臺上看星星的那副寬廣肩膀?

十多年後,奶奶在整理舊玩具時發現了一封父親給喬治的親筆信,在信中,父親向喬治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那個故事與西橙子有關,與橙色有關,與愛情有關,與陽光、陰影、流雲、死亡、聚散有關……它像一個天大的秘密,讓已長到十五歲的少年喬治震驚不已。

——那是一封跨越時空的不平凡的信,那又是一封瀰漫著博大精深的信,生與死、相聚與分離、希望與絕望、幻想與現實、時間與空間……喬治會如何抉擇?

《給莉莉的信:關於世界之道》

推薦年齡:8-15歲


《給莉莉的信——關於世界之道》

作者:

[英]艾倫·麥克法蘭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作者艾倫·麥克法蘭教授的外孫女莉莉,對世界之道充滿好奇,經常向他提問:「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於是,艾倫教授寫下這本書,以30封信的形式回答了莉莉的部分問題。身為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和教師,作者運用自己的豐富學識和經驗,對莉莉的詰問給出了深入淺出、極富創造性的回答。

這30封信縱觀人類歷史,綜覽世界文明,筆鋒的指向,從個人層面,直達哲學、宗教、政治等更宏觀的畛域。莉莉的問題沒有時間性,它們是每一個思考者——從青少年到成年人的不朽困惑,同樣,教授的回答也沒有時間性,它們是每一個思想家的可能答案。

目錄

第一束信:這是些什麼信?

      1.  為什麼給你寫信?

      2.  你是誰?

第二束信:愛與友誼

      3.  為什麼家人總難相處

      4.  愛情是什麼?

      5.  誰是我們的朋友?

      6.  為什麼要玩遊戲?

第三束信:暴力與恐懼

      7.  暴力是必要的嗎?

      8.  戰爭是什麼,我們為什麼打仗?

      9.  巫術是什麼?

    10.  恐怖分子是誰?

第四束信:信仰與知識

    11.  上帝是誰?

    12.  我們能控制神靈世界嗎?

    13.  我們怎樣學習?

    14.  教育可以毀掉知識嗎?

第五束信:權力與秩序

    15.  民主運行良好嗎?

    16.  自由從何而來?

    17.  為什麼實行官僚制度?

    18.  我們怎樣伸張正義?

第六束信:自我與他人   

    19.  為什麼世上有不平等?

    20.  什麼使我們成為個人?

    21.  人們為什麼辛勤勞作?

    22.  我們的數字世界是怎麼形成的?

第七束信:生與死

    23.  增長有哪些局限?

    24.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餓死?

    25.  我們為什麼生病?

    26.  為什麼要生孩子?

第八束信:身體與頭腦

    27.  什麼使我們感覺愉快?

    28.  性是什麼,它對你有益嗎?

    29.  什麼在控制我們的頭腦?

    30.  我們為什麼在這裡?

 END 

歡迎關注成長進行時

喜歡我的文章,請轉發給朋友吧!

相信這是一個你值得關注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無用之用 方為大用 李雙林
    晚婚多少歲好呢,或找個己土多之人,少聚,找個大很多的?3、關於取哪種印的問題。正印偏印都有,但我之前看一本書上說,官殺混而身弱是不是偏印比正印更好,第二根據我的日幹,五月辛金喜己土(偏印)和壬水,第三我八字中唯一的財是偏財。所以結合起來是不是我應該更以偏印己土(醜)為用?壬水的話我身很弱是不是不宜壬水?
  • 無中生萬有,無用乃大用
    有用者,其用有盡,無用之用,其用無窮除了周末,這些天的節奏是這樣的:白天依然是各種各樣的忙,晚上,把一天的林林總總安頓下來後便開始碼字。因為如果當成一種任務,在工作、生活中原本已經有很多很多任務了,何必再多一個呢?上個月,把一直沒看完的《中國哲學簡史》看完。裡面說到「《莊子》裡有一些話讚美無用之用」,「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 教育部推薦——適合孩子的哲學啟蒙書:《思考世界的孩子》
    雖然是一本兒童哲學啟蒙書,但我覺得同樣適合大人,本來我一直搞不太清哲學是什麼,但書裡講的很多問題都是我以前也想過的,有的問題是我現在正在想的。這本書解答了我的很多疑問。本書由久負盛名的法國兒童雜誌《愛思特比》(Astrapi),由三位兼教師、編者、哲學家身份的作者,為孩子一一解答一些頗具哲學意味的問題。
  •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其實都沒什麼用
    道家思想宗師老子著《道德經》以「無為不爭」為其主旨,這也成為後代問道參玄者一心向隱之濫觴。先賢早有言:「無用之用,是為大用」。在百家爭鳴的朝代,與其他學派積極入世的態度比較,附著在道家身上的出世風採更為濃厚。
  • 莊子:無用之用,終有大用!
    可是這些有什麼用呢?又不能靠它吃飯,倒頭來,還是不成材。不成材和沒有用,在這個追求功利和實用的時代,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其實兩千多年前,莊子早已通過兩棵大樹的故事,告訴我們:不材之木,自有成材之道;無用之人,亦有致用之途。
  • 三焦,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莊子·逍遙遊》有「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之嘆,這就是「無用之用方為大用」之論。我們不妨看看日常現象:一間房子由什麼組成?通常的回答是:牆、地板和天花,這是房子的基本結構。但細想一下,人是住在牆、地板和天花的結構裡面嗎?
  • 聰明的孩子,從小讀哲學
    為什麼一定要給孩子哲學啟蒙? 作家周國平說: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 那麼,哲學恰恰是有用的。 小編特推薦這套出版十年銷量超過十萬冊, 專門為孩子所寫的—— 《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
  • 哲學是無用之學?讓我們來看看莊子和亞里斯多德是怎麼說的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哲學是無用之學」。尤其是在我們這個追求速度、追求效益的時代,哲學究竟能幹什麼呢?或者說,這門學問本身的用途是什麼呢?莊子和惠施或許從某種意義上說,科學技術具有實用性,但哲學沒有。哲學之人常常自我安慰說「哲學雖無用」,但「無用視為大用」。
  •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用者稀少的男孩名字
    再好的名字,如果用者過多,都失去了特色和新意。所以父母為孩子起名的時候一定要排除當下最流行的用字,不然比如「浩軒,皓宸,灝宇,昊成」等都是所謂「換湯不換藥的名字」,都沒有擺脫爛俗。所以起名我們講究「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用者稀少的名字才能給人以不俗,驚豔之感。
  • 日本經營大師稻盛和夫送給孩子的一本人生啟蒙書
    >稻盛和夫送給孩子的 一本人生啟蒙書。 在本書中,稻盛和夫的身份發生了很大變化,他不再是創立京瓷公司和日本第二大電信公司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經營者,而是一位擁有三個女兒的老父親。  在本書中,作者用27張漫畫故事、33張精美插圖娓娓道來其簡單、質樸的人生哲學,讓讀者不僅領悟到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更學到一套完整而實用的育兒哲學。 現在的父母在養育子女方面將「行為矯正」及「心理分析」奉為圭臬,因此在教養過程中,充滿緊張與挫折。
  • 蓋置 | 無用之「用」
    對於生活中的「無用」,在明代《長物志》中就有很好的詮釋「身外之物,飢不可食,寒不可衣。」而這「無用之物」常常也成為講究生活的標誌之一。用現代話來講:實用是為了溫飽,「無用」才是極盡風趣韻事之所在。今人常常稱嘆古人的講究與精緻,殊不知在飲茶之事上,今人的講究更是勝古人一籌的。就拿茶道具最為複雜的唐宋來說,細數其中每一件器物都是有實用功能的。
  • 道破修行天機:99%的努力都是必要的「無用之用」
    雖然地那麼大,但我們每次能踩到的土地就那麼一點點。起到實際作用的固然只有那一丁點「立足之地」,但如果沒有旁邊那些看起來「無用」的土地,你就只能原地踏步,根本沒法前進。當你離開原地時,「立足之地」也隨之改變,原先有用的土地也變得「無用」,「無用」的土地反而開始有用。這便是「無用之用」的價值。所以,縱然惠施能言善辯,也無法否認莊子的觀點。
  • 化無用為大用
    但垃圾回收的過程,不僅是物質的回收利用,更有心靈上的大收穫。臺灣宜蘭礁溪鄉有一位104歲的張林蕉老奶奶,她從90歲開始做環保回收。村裡的人一開始都覺得很奇怪,一個子孫滿堂、生活無憂的老人家為什麼會去撿垃圾?她的子女當然面對來自鄰裡很大的壓力,怎麼會讓老奶奶去撿垃圾?子女及孫兒一開始都覺得很丟臉,勸老奶奶不要再去撿垃圾。
  • 莊子講無用而大用的道理
    他安貧樂道,楚王許之以千金,並以宰相之位相邀,他都不為所動。《莊子》一書,現存三十三篇,基本上是莊子及其後學的作品。其內容大致分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七篇是莊子本人的作品,其餘篇章則是其後學的作品。但也有人認為,《莊子》書中除少數篇章外,基本上是後人偽造的。莊子的核心觀念包括全生保身與消遙。
  • 【暑假書單】60本國內外孩子最常讀的好書(3-10歲左右)
    《聖誕媽媽》是推理小說之王東野圭吾為孩子寫的作品。幽默生動地講述了一個陽光的故事,筆下的聖誕老人形象立體鮮活,傳遞了溫暖與希望。@Kitty&Ivy:東野圭吾的一本溫馨的小書。作者的嚴謹加上令人驚嘆的想像,還有很多想像力驚人的華美段落,讓這本書充滿了哲學的意味。@Sky:花了有大半年,每天晚上都給孩子讀這書,情節很吸引人,故事很新穎,幻想世界光怪離陸,作者的想像力很豐富,看著書裡的內容很親切,不覺得怪誕!
  • 《道德經》:有用之處可成利益,無用之處方為人生
    而莊子卻說:「知道沒有用的道理就可以和你說說有用的道理了,大地非常廣大,人也只是踩著一小塊地方,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要把腳下那一小塊之外的土地往下挖掘,挖到黃泉,人的四邊就成了無底的深淵,那麼人也不能行走,腳下那一塊小地方還有用嗎?」  惠子說:「那當然沒有用了」,莊子便說:「這就是無用就是有用的道理。」
  • 《道德經》中的智慧:越是大道,越是簡單;看似無用,實則有大用
    有些人為自己人生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做好了規劃,卻一輩子都沒能邁出第一步,永遠在原地徘徊。萬事開頭難,只要開始,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只要付出行動,就有希望改變命運。再比如,《道德經》中的另一句話:"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句話出自第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也。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 復旦大學哲學教授張汝倫:學哲學是沒有用,但你憑什麼藐視哲學?
    (以下為講座內容摘編)哲學,真的沒有用一談到哲學,「哲學有什麼用」這個問題就會冒出來。毋庸諱言,哲學在今天遭到嚴重的輕視和忽視,這和「哲學無用」的潛在想法有關。因為在這個時代,沒用的東西就沒有價值。如果你要報考哲學系,你爸媽來問我:「老師,哲學系學了以後有什麼用?」我可能會半開玩笑地說:「沒有用,真的沒有用。」
  • 孩子有必要學哲學嗎?
    兒童通過識字已經學會了許多概念,但需要用一生的時間才能使這些概念變得具體,哲學就是要捍衛對人類而言的一些最基本概念的力量,不要使之口號化、平庸化、抽象化。兒童的求知慾,兒童的自由遊戲心態,非常合乎哲學問題產生的情境。
  • 《莊子》:懂得避其鋒芒,方能保全自己,無用即為大用
    在《道德經》中,老子的思想與《莊子》中莊周的思想有一些道理是吻合的,那就是無用即為大用,無為即為大為。 而在道德道家思想當中,卻有著相反的狀態,他認為那些看似有用的東西,往往是沒有太多的價值,而那些看似無用的東西,或許是對外產生不了價值,但是對內能更好的保護自我,保全自己不受傷害,這是自我保護的一個智慧,也就是道家思想中無用即為大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