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篩查重大突破!「一滴血查癌症」要實現了麼?| 菠蘿

2021-01-19 菠蘿因子


文|菠蘿


這兩天有個重磅科研成果:華人科學家盧煜明( Dennis Lo)的團隊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論文,用2萬多人的臨床試驗,證明了一種無創篩查鼻咽癌的有效方法,敏感性97.1%,特異性98.6%!


鼻咽癌也被稱為「廣東癌」,是中國特色癌,屬於窮人癌的一種。因此這項成果對中國的高危人群意義重大。早期鼻咽癌治癒率很高,早發現,就可以救人的命。


在科學界,盧煜明是絕對大咖,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1997年發表革命性論文,證明了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DNA,無創產前檢測從此誕生。這次,他跨到癌症篩查領域,再次做出了出色的工作。


鼻咽癌到底怎麼篩的?這項研究到底牛在哪裡?真的可以 「一滴血查癌症」麼?除了鼻咽癌,其它癌症也可以這麼篩查麼?


今天就來回答這幾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1:這個鼻咽癌篩查的原理是什麼?


核心是鼻咽癌和人類皰疹病毒(EBV)的關係。這個鼻咽癌的篩查,其實不是篩查癌細胞,而是篩查EBV病毒基因。


研究表明,絕大多數鼻咽癌患者都是EBV陽性,而每個鼻咽癌細胞裡平均包含高達50個EBV病毒拷貝!


大家可能不知道,和正常細胞一樣,癌細胞也在不停地更新換代。每一天,都會有很多癌細胞由於各種原因死亡。而在死亡的過程中,癌細胞裡面的物質,包括DNA,就會進入血液循環。


重點來了,由於鼻咽癌細胞中含有EBV病毒DNA,因此病毒的DNA也會隨著癌細胞死亡而進入血液循環。因此,有科學家猜想,通過檢測人體血液中EBV病毒,就可能判斷是否有隱藏的鼻咽癌細胞在生長。


如果血液中檢測到了EBV病毒DNA,那麼說明有鼻咽癌細胞在生長,反之,如果血液中檢測不到EBV病毒,那麼就很可能沒有患癌。


但是這個猜想,一直以來受到了很多科學家的質疑。


最大的擔心,是假陽性!


EBV感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很多成年人都是陽性。但是,絕大多數EBV陽性的人,一輩子也不會得鼻咽癌。


這有點像肝癌。雖然肝癌患者中,很多是B肝病毒陽性,但絕大多數B肝病毒攜帶者,一輩子也不會得肝癌。


因此,很多人覺得,不可能通過檢測EBV病毒,來判斷是否有鼻咽癌。


那這次盧煜明團隊為啥成功了呢?


因為他們在5年前做出了一個重大的發現,能區分患者和非患者:


真正的鼻咽癌患者,由於癌細胞會不停生長和死亡,因此血液中持續有EBV病毒的DNA;而沒有患癌的EBV攜帶者,血液中雖然也可能有病毒DNA,但是含量起伏不定。


因此,如果第一次檢測陽性的人,間隔2個禮拜再測,健康人大多數會變為陰性,而真正得了鼻咽癌的人,絕大多數兩次都是陽性!


一次檢測,假陽性非常高,但連續兩次檢測,就能排除絕大多數假陽性,增加篩查的效果。


傳統腫瘤標記物的篩查其實也是這樣的。


經常有人體檢,查出某個腫瘤標記物陽性,立刻嚇個半死,趕快跑來問我。只要沒有超標太多,我通常的建議都是:「別著急,絕大多數情況都是假陽性。過一段時間再去查,除非一直增加,不然不用擔心。」


事實上,絕大多數人的標記物,第二次就降下來了。


就有點像看小明是不是吃貨。


第一天,發現他一口氣吃了5個大饅頭,但這可能只是偶爾餓了。但如果兩個禮拜以後,又發現他吃了5個饅頭,那……


吃貨概率大增。


2: 這次研究最大意義是什麼?


這次研究,其實並沒有什麼黑科技,使用的都是很成熟的技術。但意義十分重大。


個人認為主要有兩點:


第一,客觀證明了一種新的篩查技術:連續兩次檢測血液中的EBV病毒DNA,能有效地篩查鼻咽癌。


第二,篩查出的鼻咽癌絕大多數是早中期,治癒可能性大增,因此能真正挽救生命。


下面這張圖顯示,這次2萬多人參與篩查,最後確診34位鼻咽癌。


其中接近50%都是1期,完全是可以治癒的。相比而言,在沒有篩查的情況下,由於早期鼻咽癌沒有明顯症狀,被診斷的時候近80%都是中晚期(3~4期)。 


跟蹤數據確實顯示,這些患者由於整體被發現早,治療效果好,無進展生存率顯著高於歷史統計水平。 


3年存活率從70%,一躍到97%。



能否發現早期腫瘤,顯著提高治癒率和生存率,是判斷癌症篩查是否有效的最重要指標!


這次的無創鼻咽癌篩查之所以牛,就是因為它做到了!


3:如果連續兩次測出陽性,是否一定是鼻咽癌?


並不是。


這次研究中,2萬多人中,有309個篩查陽性(兩次都是陽性),但最終確診的只有34位,「真陽性」比例只有11%。


了解癌症篩查的人會知道,這已經不錯了。但不可否認的是,假陽性率依然有89%。雖然連續兩次檢測能排除很多的假陽性,但不能全部排除。


所以,篩查陽性也不要恐慌,還需要進一步用鼻咽內窺鏡和核磁共振確診。退一萬步講,即使中招,絕大多數也是可以治癒的早中期。


癌症不等於絕症。


另一方面,19,626位檢測陰性的人裡面,1年之內只有1位被查出惡性鼻咽癌,遠低於歷史統計數據預測。


這說明篩查的假陰性比例很低,沒有漏掉什麼。


如果總結一下,就是:如果陰性,就是晴天;如果陽性,還得花錢。


4:這個篩查適合什麼人?


這次臨床試驗參與者,是在香港招募的40-62歲的華人男性,他們是鼻咽癌的最高危人群,最可能從篩查中獲益。


這次的數據,確實支持在高危地區(比如廣東,香港)的這個人群中,開展篩查。


但理論上來講,女性也好,其他年齡也好,也都可以篩查。


那麼應該推薦給這些人群麼?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了,關鍵問題是信價比。


首先篩查是要花錢的,大概200多人民幣一位。這個其實還好,但關鍵是如果查出陽性,就要進行後續的確診,這個就貴多了,尤其是核磁,需要幾千塊。


剛才說了,在高危人群中,假陽性率都有89%,在普通人群中,真正患病的人更少,假陽性率會高很多,95%,99%都不奇怪。


這意味著很多人,都會浪費錢去做更多原本不必要的檢查,動則上千,甚至幾千塊。


對於個人來說,如果有錢,這當然不算大問題。


但對政府來說,比較頭大。因為它面對的問題是:篩查是不是應該進醫保?


是否值得為了找出那5%的真正患者,幫另外95%的人也買單?


這是個難題。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目前所有的癌症篩查,都只推薦給對應的高危人群。這樣的群體裡面,假陽性率最低,信價比最高。


我個人覺得,鼻咽癌篩查也一樣,應該從最高危人群開始推廣。等有更多數據的時候,再決定要不要擴展到其它人群。


還是那句話,如果你個人不差錢,又特別怕得鼻咽癌,那麼自己掏200多快去篩查一下,我覺得也挺好的。因為98%以上的情況,會查出陰性,那麼至少可以安心一些。


5:類似篩查手段能篩查其它癌症麼?


暫時還不行。


這次的篩查是一個特例,因為鼻咽癌和EBV這種病毒緊密相關,而且病毒DNA會被釋放到血液裡,而被檢測到。


絕大多數癌症並沒有這樣容易檢測的DNA特徵,因此類似這種「一滴血測癌症」的成功,暫時還不可能複製。


確實有高科技公司,比如融資十多億美金的GRAIL,想用類似的思路,做更廣譜的健康人群癌症篩查。但這個技術難度極高,目前還只是美好的夢想。


結語


總之,這次盧煜明團隊的成果很贊,對鼻咽癌高危人群絕對是大大的利好消息,我相信這個篩查會很快進入市場,惠及高危人群,爭取把多數鼻咽癌扼殺在萌芽之中。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了解它的局限。這個篩查依然是有假陽性的,同時這只是癌症篩查中的一個特例,並沒法直接擴展用到別的癌症類型中。


最怕的,就是有人拿這個新聞,給大家推銷其它不靠譜的癌症篩查,比如「一滴血測N種癌症」,「一泡尿測N種癌症」,「一坨口水測N種癌症」。


下次遇到這種,你直接問一句:「這個假陽性率多少啊?」


很可能就省錢了。


參考文獻:

1:Analysis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to Screen for Nasopharyngeal Cancer. N Engl J Med, 2017.

2:Early Detection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by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Analysis in a Surveillance Program. Cancer. 2013 15;119(10):1838-44.


廣而告之


菠蘿新書《癌症.新知:科學終結恐慌》正在當當網獨家預售中。這是一本大家都能看懂的前沿癌症科普。


馮唐、李一諾、姬十三、「Dr魏」 魏坤琳,「溫太醫」 張曉龍聯合推薦。


歡迎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或使用下面連結購買!


http://product.dangdang.com/25138352.html



相關焦點

  • 菠蘿 | 鼻咽癌篩查取得重大突破!但是這5點應該知道
    今天轉的來自「菠蘿因子」的文章,講的是關於鼻咽癌的篩查研究的最新進展,由於大大減少了篩查的假陽性,非常有可能進入臨床指南,尤其是對在鼻咽癌高發地區或者家庭裡有鼻咽癌病人的高危人群。這個進展不是靠什麼很花哨的技術,但是確實很實用,使得菠蘿都在標題裡使用了驚嘆號!確實值得大家仔細閱讀一下!讀完別忘了關注一下菠蘿的新書 (文末)。)
  • 香港著名導演陳木勝因患鼻咽癌去世,為什麼它被稱為「廣東癌」?
    鼻咽癌的篩查如果鼻咽癌發現得早,通常並不會致命。早期鼻咽癌5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早診早治意義重大。什麼人最需要鼻咽癌篩查?高危人群!簡單的說,華南地區人群,特別是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是篩查最大獲益群體。
  • 香港著名導演陳木勝因患鼻咽癌去世,為什麼它被稱為「廣東癌」?
    文 | 菠蘿 徐淼任超鍾道順鼻咽癌風險因素鼻咽癌被稱為「廣東癌」,因為廣東/香港地區發病率高居全球第一。廣東地區的人患鼻咽癌的概率,是其它低發病率地區的20倍!鼻咽癌的篩查如果鼻咽癌發現得早,通常並不會致命。早期鼻咽癌5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早診早治意義重大。什麼人最需要鼻咽癌篩查?高危人群!簡單的說,華南地區人群,特別是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是篩查最大獲益群體。
  • 鼻咽癌腫瘤標誌物Rta 科學篩查早又準
    十年來,同昕以市場為導向,以自主創新為動力,以「鼻咽癌-中國癌」為核心,致力於「早診」和「預警」兩大品類高科技產品研究,迄今已擁有數十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市場潛力巨大。先後被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授予「中關村優秀留學人員企業」、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數據公布,全球31個被明確用於癌症檢測的產品,其中以血液為檢測對象的有17個。
  • 「一滴血測癌症」 系誤讀,體檢要不要測腫瘤標誌物
    這兩天,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測癌症,已被批准臨床使用》的文章刷屏網絡,文中介紹,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永章團隊自主研發出了一種專門檢測熱休克蛋白90α的試劑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於癌症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價。雖然,文中並沒有提到「一滴血可測癌症」,但由於標題的強烈引導性,網友們炸了鍋,紛紛表示讚嘆。然而,沒過一天,就有專家出來闢謠,表示目前全球沒有一個腫瘤標誌物能百分百診斷癌症。
  • 「一滴血查肺癌」說法不準確 確診需大量檢查
    本報訊(記者董鑫) 昨天,清華大學公布了一種新的科研成果,被媒體迅速解讀為「一滴血查肺癌」。記者了解到,該成果主要用於檢測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一滴血查肺癌」的說法很不準確。和此前網上傳播的「一滴血查癌症」一樣,確診癌症很難靠「一滴血」就搞定。
  • 香港著名導演因鼻咽癌去世,這些人要注意了!
    據悉,他在《怒火》拍攝期間感到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時已經是鼻咽癌晚期。 什麼是鼻咽癌?鼻咽癌的致病因素有哪些?鼻咽癌有什麼臨床表現?為什麼很多患者確診時已經是晚期呢? 1. 什麼是鼻咽癌?致病因素有哪些?
  • 免費鼻咽癌篩查開始啦
    篩查前後請您保持正常飲食,抽血前無需空腹。3、既往已確診鼻咽癌患者不用參加;孕婦不參加。諮詢電話我國鼻咽癌高發於南方的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其中以廣東省發病率最高,故有「廣東癌」之稱。其中肇慶、佛山和廣州地區是高發區,人群高發年齡在40-60歲之間,男性居多。1、出血 2、鼻塞 3、耳鳴、聽力下降 4、頸部淋巴結腫大 5、頭痛、面麻、復視鼻咽癌篩查是國家公益免費項目之一,以便於鼻咽癌早診早治。
  • 看了上千份體檢報告,終於明白為什麼癌症一查出來就是晚期!
    由於我從事的行業特殊,每天都和各種健康問題,體檢報告,重大疾病尤其是癌症打交道。 見過很多人每年體檢,花的錢也不少,每次體檢報告上各項指標沒有任何異常。 可是癌症一查出來為什麼就已經是中晚期了? 很簡單,因為大多數的人做的是「假體檢」!
  • 馬駿:推廣鼻咽癌腫瘤規範化診療 實現早診斷早治療
    無論是醫務工作者、媒體還是相關部門,需加強科普宣傳,實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醫療機構,需要推廣鼻咽癌腫瘤規範化診療。而對於鼻咽癌臨床、基礎科研工作者,需要進一步從臨床實踐出發,不斷研究,持續推動領域進步。」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常務副院長馬駿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於如何實現高效化鼻咽癌診療?馬駿認為,首先需加強鼻咽癌的預防篩查工作。
  • 癌症篩查|不同癌種篩查手段不同,到底該怎麼做?專家告訴你答案
    近幾年,中國癌症早診早治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自21世紀初,國家衛健委設立重大公共衛生項目,從農村、城市及高發地區都在逐步推廣癌症早診早治技術。據陳萬青教授介紹,我國的癌症篩查主要通過中央或地方財政支持的公共衛生項目進行,尚未納入醫保。
  • 李景濤副主任談癌症的早期篩查:癌症並不可怕,關鍵是早查早治
    其中十大最常見癌症佔新確診病例的60%以上,並造成70%以上的癌症死亡病例。在被診斷為癌症的5年內仍然存活的人數約為5060萬人。 一、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極其重要 癌症的形成猶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 導演陳木勝患鼻咽癌去世,為什麼它被稱為「廣東癌」?-虎嗅網
    被這兩種病毒感染的人患癌風險比感染其它低危亞型的要高很多倍。正因為如此,最早的HPV宮頸癌疫苗,就是針對HPV16和HPV18這兩種亞型的,因此被稱為二價疫苗。受到這個的啟發,科學家有了新的猜想:EBV會不會也像HPV一樣,存在高危亞型?會不會廣東地區流行特殊的EBV病毒高危亞型,從而導致鼻咽癌發生呢?
  • 80%的鼻咽癌發生在中國,五年生存率僅有50%,這項常規篩查可早期識別
    鼻咽癌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疾病,為何能輕易奪走人們的性命?在醫學高速發展的現代,許多癌症在接受治療後都能獲得不錯的預後,為什麼鼻咽癌的預後這麼差?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醫師譚國傑在接受家庭醫生在線採訪時感嘆,目前臨床上鼻咽癌的五年生存率僅有50%,早發現早治療雖然可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早期的鼻咽癌症狀並不明顯。
  • 鼻咽癌篩查需要做哪些檢查項目?
    鼻咽癌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不過它沒有肝癌、肺癌這些惡性腫瘤那麼嚴重,只要鼻咽癌患者及時發現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療,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要想早點發現鼻咽癌必須去做鼻咽癌篩查,下面文章給大家詳細解釋的是鼻咽癌篩查包含哪些檢查項目?
  • 全球80%的鼻咽癌在中國,盼望新療法為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菠蘿說近段時間,自李宗偉被確診為患有早期鼻癌之後,全世界媒體和球迷都對這位羽壇巨星的患病情況進行了重點關注。作為國寶級的運動員,他的身體狀況、生活習慣、飲食、心理等方方面面都遠比我們常人更注重,為什麼鼻咽癌會盯上他呢?作為普通大眾,鼻咽癌離我們有多遠呢?
  • 香港知名導演因鼻咽癌去世,這種癌症早期治癒率高達90%
    比如吸菸,能通過再次激活EB病毒而導致鼻咽癌的發生,而吸菸也是「頭頸部腫瘤」的重要致病原因。2.特定的飲食習慣鼻咽癌又被稱為「廣東癌」,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地名命名的癌症。常吃臘肉、鹹魚等醃製食品的人;6 .有鼻咽癌家族史人群;目前,鼻咽癌並非不能治癒,但前提是早期篩查。因為晚期的鼻咽癌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0%-15%,與早期篩選的病人五年生存率95%-100%相比差異極大,因此進行篩查顯得尤為重要。
  • Rta標誌物檢測鼻咽癌腫瘤新寵
    上月,國家衛計委發布《中國癌症防治三年行動計劃
  • 著名導演因鼻咽癌去世!這種癌症要警惕這幾點
    很多人可能很少聽說過「鼻咽癌」這種疾病,但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80%的鼻咽癌病例發生在中國。中國的兩廣地區、湖南、福建、海南五省(區)屬於高發區,其中廣東省發病率最高,居世界首位。 目前主流觀點認為,鼻咽癌在華南地區高發,是由遺傳、環境和 EBV(EB 病毒)感染等多重因素綜合導致的。
  • 中科院無創篩查獲新突破!做個深呼吸就能診斷癌症
    開發快速、無創性的食道癌篩查方法是當前相當大的需求。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研究部光譜質譜研究室的研究人員在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腸胃病學與肝病期刊》)上展示了一款自主研發的實時在線檢測呼氣質譜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