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心目中的小孩是什麼樣的呢?
有可愛的,比如《陽光小美女》中渴望一夜成名的奧利弗;
有聰明的,比如《天才少女》中智力過人的小女孩瑪麗;
有令人同情的,比如《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中最後慘死於納粹集中營的布魯諾;
有兇惡暴力的,比如短片《羈押》裡殘忍殺害2歲男童的兩名11歲男孩。
那麼,你見過沒見過外表可愛、頭腦聰明,時而令人同情、時而又兇惡暴力的孩子呢?
你可能沒遇見過,但你絕對不想遇到這部電影——《神童》。
乍一看,這部電影在題材上和18年上映的《壞種》相撞,都屬於「惡童電影」,只不過《壞種》的主角是女孩,而這部的主角是個男孩。
因此,你把它叫做男童版《壞種》也不為過。
除了題材相撞,兩者的結局也幾乎是一模一樣。再加上恐怖片的評分一般都比較低,因此本片的口碑不算太好,豆瓣評分只有6.0分。
不過看完後我的觀感是:沒《孤兒怨》好,但也沒那麼差,6.0分真給低了。
最關鍵的一點是,它真的恐怖!
而且,這種恐怖並不只是一驚一乍的感官刺激,而是後勁十足,看的你渾身冒冷汗。
02
那麼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電影一開始,一個斷手的女人在暗夜中瘋狂的奔逃,似乎在躲避著什麼東西。
她很幸運,得到了一個司機的救助而活了下來。
很顯然,導演在開頭就為我們設置了兩個懸念:這個女人是誰?她又是被誰傷害的?
之後,導演用平行剪輯的手法將一名新生兒的降生以及一個中年男人的死亡組合在了一起。
新生兒就是電影的男主角,名叫邁爾斯。
而死亡的男人就是本片的大反派。
電影開場的節奏還是很快的,沒想到大boss這麼快就死了。
但真的有那麼簡單嗎?導演將這一生、一死兩個場景組合在一起又有什麼深意呢?
我們接著往下看。
邁爾斯不僅是一個漂亮的男孩,還是一個特別的孩子。他的雙瞳顏色不一致,而且很聰明,不到1歲就學會了說話,2歲就上了幼兒園,去的學校也是為他這種特別的孩子專門設置的學校。
很顯然,邁爾斯就是片名說的那個神童。
不過,邁爾斯雖然智商很高,但情商卻很低,不愛與人交流,一個朋友都沒有。
聽起來有點像《生活大爆炸》裡的謝爾頓?
不,謝爾頓只是很特殊,邁爾斯卻是不正常。
03
他5歲的時候就殘忍地捏死一個飛蟲,晚上睡覺時還容易嘰嘰咕咕地說一些別人聽不懂的夢話。
到了8歲,邁爾斯的反常舉動就更多了。
比如時不時的站在你面前,冷冰冰地盯著你看;
引誘阿姨走進地下室、踩到臺階上帶尖的玻璃!
不過,這些怪事發生過後,邁爾斯似乎又不記得做過了什麼,那可憐巴巴的樣子看起來也不像是在說謊。
怪事就這麼結束了?當然不可能。
邁爾斯不僅沒有變得正常,反而變本加厲了。
在一堂實驗課上,落單的邁爾斯想要和一個女孩一起做實驗,然而,女孩已經有同伴了,於是,同伴拒絕了邁爾斯的請求。
沒想到,邁爾斯竟然暴怒了起來,抄起一個扳手就照著男同學的頭狠狠地砸了下去。
之前,邁爾斯的媽媽莎拉只是關注到了兒子的反常,而這件事卻讓莎拉徹底恐慌。
她用錄音機錄下了兒子的詭異夢話,將其交給心理醫生,並讓醫生檢查兒子是否有心理問題。
經過幾輪研究後,莎拉得到了一個令她大跌眼鏡的結論。
那就是,邁爾斯的體內有兩個靈魂,一個是邁爾斯的本體靈魂,另一個是外來者轉世到邁爾斯體內的靈魂。
04
關於轉世,電影中提出了三點理論:
1是外來靈魂目的是要完成死前未完成的事;
2是這個外來靈魂非常邪惡,之前邁爾斯的夢話,說的其實是一種罕見的匈牙利語方言,內容十分變態和暴力;
3是本體靈魂和外來靈魂會在男孩的身體內展開激烈地鬥爭直到一方獲勝,另一方會徹底消失。
其實看到這我們也能猜到了,正是開頭被殺死的男人,轉世到了邁爾斯的體內,因為他的死亡時間和邁爾斯的出生時間幾乎一致,不僅如此,和邁爾斯一樣,男人也擁有一雙不同顏色的眼睛。
這個男人叫愛德華撒卡,5年內殺死了9名女性,作案手法是先砍掉女人的手,再殺掉她們。
而第10位女性,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斷手女人瑪格麗特,卻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愛德華雖然砍下了她的手,然而卻在殺死她之前就被警察擊斃。
因此,殺死瑪格麗特,就是愛德華轉世的目的。
莎拉逐漸地接受了真相,不過,有一點她依然無法做到,那就是正視真相。
她沒有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應對已經變質的兒子。她甚至想要幫助愛德華殺死瑪格麗特。
她天真地認為,一旦幫助惡魔達成心願,這樣,惡魔就可以永遠離開邁爾斯的體內了。
05
這也是本片被人詬病的一大原因,許多網友都被女主的窒息操作氣瘋。
不過,我倒覺得莎拉的做法符合現實。
因為,她是一個母親。
試問,天底下哪些父母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有惡的一面。
對於這些父母而言,他們想做的無非是保護自己的孩子,只不過,這種保護欲一旦走向極端,會讓他們不自知地失去理智。
失去理智的後果,就是本片的結局。
為了除掉殺人路上的絆腳石,邁爾斯殺死了家裡的狗,捅傷了爸爸。
看在心裡的莎拉認為要想阻止兒子體內的惡靈,可能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殺死瑪格麗特。
然而,當莎拉真的面對同為母親的瑪格麗特的時候,她的同理心又讓她放棄了邪念。可是一切為時已晚,邁爾斯還是殺死了瑪格麗特。
而令莎拉更沒有想到的是,愛德華早已經消滅了邁爾斯的本體靈魂,現在,在這個幼小軀體裡的,只剩下那個邪惡的靈魂。
終於,莎拉認了,決定開槍殺死愛德華。
然而,一聲槍響,倒在血泊之中的卻是莎拉。
發生了什麼?
因為莎拉被一個老漢搶先射殺了。
那老漢又為什麼要殺死莎拉?
因為女人要殺的只是個孩子啊!
孩子都是善良的天使,怎麼可能是惡魔呢?
就這樣,惡魔聰明地利用孩子的無辜,繼續逍遙法外,這就是這個電影的結局。
而這個無情的結局也的的確確把我驚出了一身冷汗,原因就是:現實和電影有高度相似的地方。
06
邁爾斯雖然是個虛構人物,在現實中也不會出現轉世這種超自然現象,但是,這能說明現實中就不會出現像邁爾斯這樣的小惡魔嗎?
不盡然。
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羈押》,這部短片就改編自1993年發生過的真實事件。
前段時間那個被媒體大量曝光的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童事件。
很顯然,這些光天化日之下發生的種種觸目驚心的真實案例遠比電影更殘酷,因為它很可能就發生在我們周圍,而電影永遠是虛構的。
焦慮的同時,也讓我思考,這些孩子的體內,是不是也住著一個惡魔?
如果不是,他們又怎麼會犯下如此惡劣的案件?難道,他們就是惡魔本身?
許多人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他還只是個孩子!
可這句話,包庇了世界上多少不為人知的少年犯。
甚至,在法律上,這個僅差兩個月就到14歲的男孩也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僅僅得到了3年的收容教養。
那麼,這3年,真的能讓他脫胎換骨,消除內心的惡念嗎?
我不知道!我只想說,少年作惡也是惡。
既然作惡,就必須付出與之匹配的代價。
我們不應該像片中的母親那樣過度保護自己的孩子,因為過度保護並不是保護,而是一種縱容。而持續的縱容會釀成大禍。
我們應該清楚,給予這些小惡魔應有的懲罰,才是對他們的保護,也是對我們的保護;甚至,那是對善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