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小破站」——B站社區氛圍的失落與新生

2020-12-24 騰訊研究院

作者

餘潔 騰訊研究院研究員

這是一篇對B站的案例研究,我們來破一破「社區氛圍」這個題。

談到B站的好,社區氛圍總會被首先「吹捧」:它是UP主們的發電機,用戶創造力的塗鴉板。但是,很少有人能確切表明社區氛圍到底是什麼;提到B站破圈之變,社區氛圍也最常被拿來「說事兒」:壯大後的B站,是世風日下還是氛圍如初?

這個問題要從B站的彈幕禮儀開始。彈幕作為B站的一種重要UGC內容,某種程度上,就是社區氛圍的晴雨表;彈幕禮儀則是B站早期氛圍建構的主要抓手。

通過案例,我們發現了B站打造優質社區氛圍的獨家經驗,但同時,也意識到它作為內容社區不可違背的某些亙古定律。

本文解答幾個問題:

-社區氛圍究竟是什麼?是不是一種玄學?

-B站的社區氛圍,是基因還是人為?

-B站做對了些什麼?

-內容社區,為什麼選擇長大而不是留在純真年代?

-長大後,社區氛圍就該變質嗎?

-最後:小而美的需求去哪裡滿足?

研究得到數位資深社區從業者、B站知名UP主、新老用戶的傾力支持,將在文末一併致謝。

上篇 · 溯源

1、彈幕禮儀考古

源於彈幕特性和二次元文化

Bilibili彈幕網,成立於2009年6月29日。早期的B站是一個ACG(動畫、漫畫、遊戲)視頻分享與創作平臺,並以彈幕這種新奇的互動方式為人所知。彈幕即浮於視頻表層的用戶評論文字,最早為日本網站Niconico動畫所使用。它從右向左飄過屏幕,數量很大時,場面就像飛行射擊遊戲裡滿屏的子彈,因此得名。

彈幕的大膽之處在於,它入侵了觀影的場景,為內容消費加入了社交屬性,這就打下了B站作為內容社區的基礎。「視頻本質上是不同頻的,彈幕把這個事變成同頻的了,參與感特別好。」B站知識區UP主「動動槍」這麼認為。

一方面,彈幕對激勵UGC、形成社區氛圍有著催化作用。除了用來交流感受外,早期的彈幕也具有較強的功能性。B站遊戲區UP主「芒果冰OL」回憶到,「比如視頻裡什麼概念我不懂,會有彈幕出來解釋;有的番劇沒有字幕,有人一句一句去翻譯;或者一場演出,大家會幫忙報幕、發歌詞。」這種功能性,蘊藏了B站用戶樂於分享互助和親手建設社區的能動性,慢慢成為了後來社區文化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這種「入侵式」的彈幕如果不加引導,也會大大破壞觀影體驗。作為2011年入站的資深二次元用戶,兔紙認為,二次元圈內一些不成文的規範就是如今彈幕禮儀的雛形。「早期在b站看動畫,大家最討厭有人劇透,或者說話不看場合,在一部作品裡瘋狂刷其他作品或其他角色,又比如在抽卡遊戲裡炫耀自己的卡片。這些是大家普遍討厭的彈幕內容。」

彈幕禮儀的落地成文

彈幕禮儀的發展相當於早期圈子文化的延伸和成熟化。今年,B站官網所發布的「何為彈幕禮儀」文本,包含「劇透」、「引戰」、「KY」等十餘條內容,依然留有當年的印記。

兔紙談到,「最早官方沒有介入太多,只提供了一個舉報功能;直到2014年前後,B站走向外擴,就開始對彈幕做正式管理。首要就是它的正式會員註冊機制。」

B站擁有號稱「史上最嚴格」的社區轉正考試制度,在2013年5月正式啟動。此前的幾年,僅在特定節假日開放註冊,或著必須通過正式會員用硬幣購買邀請碼。最早,社區考試題大都與二次元相關,後來增加了專門的彈幕禮儀題庫。題目一般是模擬某種場景下發什麼彈幕是合適/不合適的。新用戶通過做題,就對這些約定俗成的規範有所了解。

答題作為用戶準入的一個起點,此後幾年,B站也在多個用戶使用環節進行了管理和引導:

2013年5月,啟動「社區轉正考試制度」。不通過轉正答題的用戶,可以觀看視頻,但不可發布彈幕;2017年,一系列名為「彈幕陽光計劃」的產品技術更新逐步上線。包括設置屏蔽詞、智能雲屏蔽、申請字幕保護等;同年2月,「小黑屋」平臺上線,用於違規處罰和案例公示。6月,「風紀委員會」啟動,邀請用戶參與社區治理。

通過產品、技術和運營手段的協同,B站搭建了從用戶準入教育,到日常內容消費、社區互動,再到違規處罰、二次教育乃至眾包治理的整個流程。

2、社區氛圍的本質

社區氛圍是一種篩選機制

彈幕和彈幕禮儀就是B站社區氛圍的一種外化表現。彈幕是B站用戶的主要評論方式,是B站最主要的UGC內容,而社區的本質是一個UGC平臺。

社區做的是人和內容的生意。通過人生產內容,再用特定內容連接更多目標用戶。在這個過程中,社區氛圍起到的是一種準入和篩選作用知乎教育負責人閆澤華認為,「媒體有調性,社區有氛圍。只是說,媒體調性是通過編輯的專家型約束,來產出某種特色的內容;而由於社區是依靠UGC,社區氛圍就是針對廣大用戶和內容所設定的準入標準。」

因為約束的對象寬泛,它的主要實現方式不是剛性的令行禁止。資深社區產品經理Zoe談到,「規則一定是獎懲,只能規則出法律。但是禮儀或氛圍,是你感受到的,是一種人性的趨同。當你到一個地方,發現所有人都在發哈哈哈的時候,你不會跟上去發一句髒話對吧?」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社區氛圍就類似線下社會的圈子文化和鄉土習俗,來源於群體的某種同質性(例如身份、興趣、目標、利益)豆瓣資深創作者草威談到一點,社區氛圍好的一個特點是喜歡說黑話。黑話讓人覺得有同類有歸屬感,有凝聚力和戰鬥力;動動槍還認為,B站的社區氛圍也體現在,對UP主有強烈的信任,對內容有很深的認同。

社區氛圍的兩個層面

在線社區為了實現中心化管理,就把這些原生特色提煉出來,作為一個產品的準入門檻。準入一般分為兩個層面:

1、底層的普世價值,各個社區大同小異。例如安全、人身攻擊等;

2、具有社區人群、內容、場景特色的規範。例如在B站發彈幕,不能過度跟風或破壞氣氛;在知乎發帖不能陰陽怪氣等。

在第二個層面上,不存在「好」的社區氛圍,只有符合目標用戶的價值觀和規範。這裡閆澤華舉了個極端的例子,「上海有個本地用戶社區叫寬帶山,在論壇中,上海人將外地人稱為硬碟。這是典型的地域歧視,但某種程度上,也構成了社區本身的價值觀和氛圍基調。」高度同質化的目標群體,反而造成了它更有可能對圈外人產生排斥。

至於社區氛圍真正的評價標準,閆認為,是否對生產和消費構成影響,是兩個直接評價標準。「彈幕禮儀核心把控的,就是不要因為不合時宜的彈幕抑制了UP主的內容生產,也不要進一步破壞更多人的觀看體驗。」而評價好的社區氛圍,另一個可以參考的點在於,能否實現對新來者的同化。

3、B站經驗啟示錄

B站做對了什麼

壓制擴張節奏

社區氛圍具有篩選作用,幫助社區增長過程中,選出目標用戶,不斷同化為一個更大共同體。而這種同化效應,存在一個同化速度問題閆澤華舉例描述了這個現象:「比如同時進來10個人,有些人不爽你的社區氛圍,走了3個,剩下7個被同化,成為你的一份子,稍微有一點噪聲,但問題不大;但如果哐一下進來100個人,本來應該走30個人對不對?但那30個一定不會走,因為他們自成一團,是強勢的,反而把你的社區分化了。」

因而,社區一直是網際網路中的慢熱領域,動輒悶聲發展五年八年,早期的節奏尤為重要。從成立的2009年6月至轉正答題制啟動的2013年5月,B站一直保持著限制註冊狀態,4年間累計僅開放註冊了13天。有統計稱,2013年前的註冊用戶數不超過100萬。

開放註冊後,轉正答題制也依然管控著用戶的發彈幕權限。「B站的發展在2017年之前都是比較穩健的。入站考試非常非常難,如果不去搜答案,必須得是一個資深二次元。」芒果冰OL如此評價。

在保證了早期窄眾用戶、明確的氛圍打造之後,Zoe認為B站的擴張比較水到渠成,不是盲目的。她分享了自己之前的打法:「主要去看生產端的供給,如果某個領域供給足夠豐富時,就會去新開一個品類。不會過多地開空窗。如果內容質量OK,用戶會自然增長。」

創作者成長與保護

由於供給決定需求,社區到一定體量後,優質創作者就成了核心資產。從產品視角看,Zoe認為,B站蝶變過程中氛圍能夠保持,對創作者的培養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一個原創博主來我這,要怎麼樣發展,它的路徑和實現機制,除了直接的流量和錢以外,還有比如用戶投幣、原創保護等等。」

不過,一些UP主跟官方接觸下來後,感覺B站的整體風格比較「無為而治」,運營者的特點是真心喜歡做這件事。「員工很多也都是用愛發電。他們願意挖掘UP主,推成更大的UP主,他們會有成就感,是這些東西在驅使,不完全是獎金之類的。」

動動槍還提到,「所以如果傷害到UP主的核心利益,B站官方是會下手的。」之前發生過B站錘人區、百大暗殺名單、巫師財經退站等事件,B站都明確站了出來。「也聽說管理層會去親自籤一些UP主。」芒果冰OL也認為,錘人事件中,B站選擇了主動降熱度,推薦裡永不可見錘人視頻,至少對這個事有緩解作用。

柔性教育,剛性治理

如果答題是B站的前置教育,「小黑屋」可以算是二次教育或寓教於樂的地方。兔紙就常逛小黑屋,「你可以圍觀各種奇葩人類。誰發了什麼彈幕,還可以去評論這些奇葩內容。比如有人發了個賣黃片的,評論區一堆人就開玩笑說快快快發給我,又變成另一個好玩的功能區了。」

由於圍觀用戶的創造力旺盛,B站甚至為此開了一個名為「鐵窗文選」的欄目,把對違規案例的精彩評論篩選和發布出來。在B站的很多角落,都能看到這種風格化的運營手段,它加深了社區氛圍教育,也消解了枯燥嚴肅的說教之風。

不過閆澤華指出,「所有這些showcase是給好人看的,處理壞人時它是不會留情的。」與柔性教育相對的,是剛性的治理。對應著B站的社區規範、處罰條例,以及背後支撐的各種反垃圾和過濾機制。

Zoe認為,內容治理並不新鮮,關鍵在於效果如何。「spam反垃圾策略,各個平臺都在做,看起來都差不多,但是比如過濾的點到底對不對?用戶側感知到底好不好?就從最終效果上看,B站的過濾機制應該不錯。」

歷史>>人為?

最初的社區基因

「與B站做對了什麼相比,我覺得歷史的因素更多一些。」芒果冰OL這麼看待B站所擁有的社區氛圍。「產品誕生之初就給它奠定了一個基因ACG這個圈子,最開始是一個相對小眾,說不恰當一點所謂精英化也好。至少在2010或2013年之前,更多是在大城市年輕人中流行,不是很下沉。如果生活在三四線或者五六線城市,身邊沒有土壤,大家不會討論。」

內容和人之間存在雙向選擇,並且會不斷循環,產生放大效應。Zoe描述了這個過程:「當最有創造力、最有行業沉澱的人,都在這裡發彈幕時,彈幕質量肯定就高。而我來之後,也會被激發去發一些有創意的東西,我不會在一個很水的地方一枝獨秀。」

UP主從原生用戶中來

幾乎每一個UP主,都首先是B站用戶,才成為UP主。而短視頻平臺上很多人是直接奔著掙錢去的。動動槍認為這是B站氛圍好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

「今年之前,大的MCN很少在B站布局。今年三個比較大的事件,一個B站春晚,一個巫師財經跳槽,一個後浪,才導致大量廣告主湧向B站,這些人才過來。但是一來發現搞不懂,有的號有流量沒粉絲,很尷尬,這個問題特別現實。

『半佛』早期也是傳統媒體人,最早在微信、然後在知乎,再後來在B站。但他一定是B站多年的深度用戶,對用戶的理解非常深,才能這麼玩得轉,很懂引導,比如這段時間流行語是什麼就會去cue,大家互動就很好。」

網絡流行語背後反映了一代人的時代精神。動動槍曾經經歷了一期視頻彈幕的「翻車」,反思之後,對這一代B站用戶的時代精神有了深層領悟——

「我把80後到90後的網絡文化概括為帝吧文化。屌絲、白富美、高富帥等等。你可以看出,他們雖然不滿意,很戲謔,但還是希望能夠階級躍遷的;而現在流行什麼?比如抽象文化。當我說某人不好,你反駁說他很好,旁邊就會有人回復『你是他的孝子吧』,緊接又有人說『他都有孝子,真給人整樂了』。你雖然很氣,但你沒有脾氣,這就是今天小朋友的語言方式。你能看出他們就是消解一切,他們完全不在乎。

更底層其實是,他們有強大的國家自信和民族自信。我們公司一個1998年的人,人生中坐的第一趟地鐵是5號線,去的第一個機場是首都T3,他第一次出國就覺得國外沒有中國好。這是這群年輕人心態上一個特別重要的標籤。」

下篇 · 破圈

2019年9月,時值B站上市一年半。在二季度財報公布後,CEO陳睿提出,2021年B站的目標月活用戶數為2.2億。此後接受LatePost採訪時,陳睿也談到,未來一年或將降低50%的會員門檻,答題可能成為非必要選項。不出所料,這一戰略引起了B站用戶對社區氛圍的擔憂和社區走向的爭論。戰略的背後,是陳睿對於B站外部生存環境的判斷:「長期來看,中國低於100億美金這個體量的內容平臺都將被淘汰。」

一年之後,2020年三季度財報發布,B站的月活用戶數量同比增長 54% 達到 1.97 億,通過 100 道社區考試答題的正式會員數量同比增長 56% 達到 9700 萬。

4、破圈後的彈幕

新老用戶不同感知

沒有人否認,B站和它的社區氛圍在發生肉眼可見的變化。但從不同視角出發,看到的景象和持有的立場卻截然不同。

跟隨B站一路走來的老二次元用戶,會對現在和過去的彈幕氛圍有一個直觀的對比。大都認為彈幕質量確實有所下降,比如過去的彈幕更百花齊放,而現在大家比較喜歡當『複讀機』,更多是刷梗和發「233」之類的。

但新用戶對這樣的問題無感。Zoe自己並非二次元,正是品類拓展讓她成為了用戶。日常主要會看創意、搞笑類的原創視頻,彈幕也是隨性地發一些「笑死我了」「必火」「好活」等等,認為這類視頻主要在於消遣,彈幕也就圖個熱鬧。

兔紙認為,現在的彈幕氛圍只能說有好有壞。在非常垂直的領域裡,只有某個圈子會看,大家都知道圈子的文化和梗,氛圍就會比較和諧;而綜合向的內容就不一定了。B站直播功能出現後,以及一些拼盤類節目中,會出現比較極端的彈幕衝突。兔紙分享了之前Bilibili World直播時的一次糟心體驗——

「這個活動請了各種領域的人,包括二次元、B站UP主、三次元明星,都放到一鍋燉了。我是去看日本歌手Aimer,掐好快到點進去,正好趕上另一個UP主的表演,很多彈幕都在刷『空降等看Aimer』,這時有人出來說他們不禮貌,粉絲就說別刷了。

等到Aimer正式表演時,一堆人開始在彈幕裡罵粉絲沒素質,刷『Aimer是誰根本不認識』,甚至對歌手人身攻擊。當時明明唱的是一首非常寧靜悲傷的歌,瞬間我就覺得心情特別不好,氣氛都被毀了,很憤怒地屏蔽了彈幕。」

彈幕爭端本質是圈層爭端

2020年6月,在B站11周年活動上,陳睿將B站的品類拓展概括為:從早期聚焦在動畫、漫畫相關的品類,到後面的遊戲,到後面的音樂、舞蹈、科技,包括到後面的生活類的內容。過去一年,與科技、知識、財經、職場相關的很多新的內容,在B站逐步地興起。

現在的B站,力圖成為對標YouTube的綜合性網站。而兔紙認為,各種新圈子的人湧入、包括內娛韓娛等飯圈,加上想來做營銷的『金主爸爸』,勢必會帶來不同文化的激烈碰撞彈幕爭端的本質是圈層爭端和文化爭端。

「我漸漸發現,B站現在的做法是,盡力讓大家在各自的圈子裡安好,不要互相打擾到。比如首頁推薦會做得更加精準,官方微信發的也都是普適性強的內容。」

不過一些UP主認為,B站沒有一個特別大的輿論場,很快就分化到圈子中了,這一點跟微博正好相反。而且,矛盾也許沒有想像的那麼深。二次元和抽象文化之間曾經發生過一次比較大的衝突,那時候有大量所謂「快手視頻」湧入,而無條件維護B站的人被諷為「b小將」。但這個事件已經淡去,這個稱謂現在也很少使用了。

至於那些看起來格格不入的土味視頻,動動槍給出了很生動的評價:「你第一眼看覺得挺低俗的,看多了也就還可以。我爸以前是個很正經、成天跟我聊時事談疫情的人,突然有天跟我來了一句『來跟華子』。就是會被同化的啊,所以我覺得,矛盾沒有想像那麼深。」

5、舊氛圍的失落

破圈=改變篩選標準

破圈戰略,意味著B站從垂直定位開始轉向橫向拓寬版圖。這反映出另一個問題:一個具有明確定位的社區必然具有天花板,B站的原始天花板已到達。閆澤華給出了社區天花板的計算公式:「首先看社區的目標人群在總人口裡的滲透率,這是大盤;再乘以一個你預計能觸達的比例,比如50%就很高了,這就是社區業務的天花板。比如某文字社區的天花板,就是中國接受過高等教育並稍微願意讀文字的人,再乘個比例。」

天花板之下,社區擁有同質化的用戶;突破天花板後,進入下一階段,面臨的問題就是異質化的碰撞和有限資源的競爭「物理社區具有容納率,網絡社區也類似。大家都在同一入口,資源需要分配,也很難做到完全不相互打擾。」

回顧前文,社區氛圍是一種準入和篩選機制,它是服務於原始定位的。破圈,意味著放棄原始定位,這種篩選標準,必然要主動或被動地改變或解除。閆澤華認為,這才是B站社區氛圍稀釋的真正原因。

只有最底層的普世價值,比如,不攻擊不引戰,不會因為品類擴張的變化而變化。但在圈子文化、默認規範等層面,原有的社區氛圍已經不再普適。比如,現在很難要求所有人都能聽懂黑話行話,或者都遵守不過度刷屏的做法。

維護舊氛圍與商業邏輯相悖

草威在豆瓣經歷過類似的衝擊,他把這種現象描述為:「任何社群走向大眾的過程,就是老用戶不斷失望的過程。」

針對原住民們對於「B站沒內味了」的失落和抱怨,Zoe做了非常細緻的拆解——

我覺得可以理解,還蠻符合人性。當你擁有一個認同度很高的團體,形成了鮮明的文化,外來人進來,本地人肯定反感;但它不實在,或者說它不致命。另外,這個抱怨到底合不合理?也不一定為什麼是第一批人來決定社區的走向?」

Zoe認為,避免衝突不是B站的核心任務。「B站的核心是把優質的內容分門別類地輸送給不同用戶。但它有沒有一個職責,是去協調喜歡黃色和喜歡綠色的人彼此喜歡?我覺得只要保證一些文明性的規則就夠了,比如喜歡黃色和綠色的人,你們都不可以罵人對吧?」

如果說純粹是為了改善體驗,我們或許可以放緩增長,減少變化中的摩擦與陣痛。但閆澤華認為,最大的問題是,一切用戶體驗都是有成本的。在商業利益驅動下,大家未必會做這樣的選擇,而會選擇放棄與再平衡。

「就像大城市的城市規劃一樣,我們是可以去做一些『更合理』的頂層設計,比如有多少用於居住、商用,有多少是公園綠地、配套設施等等,但它帶來的一定不是中短期的經濟利益最大化。

當然,算法也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針對不同用戶群去做內容和互動區隔,減少直接碰撞。但是,區隔真的是合法合理的嗎?就像社會新聞中發生的那樣,同一個小區,一邊是商品房,一邊是回遷屋,中間隔了一堵牆,他們難道沒有權利看到彼此的世界?」

6、內容社區的歸途

無可基業長青

壓住增長,克制發展,正是B站和大多內容社區的早期做法。但再往後,問題就會變得複雜,影響公司選擇的角力因素會變得更多。閆澤華認為,「當你上檯面後,面臨與其他玩家競爭,是不是真的能穩住陣腳,不被競爭挾裹,不被競品挾裹,不出昏招,真的很難。今天的商業化社會裡,不會給你一個慢慢滾的空間。」

這解釋了為什麼即便定位是小眾的產品,也不得不把自己變成「平庸」的大眾,才能保證自己的生存。而原本的小眾市場和需求,又懸在了半空中。

小眾社區,同時也是一種身份標籤。隨著時代更迭,永遠有新一代用戶,需要使用與他們性格相符的產品來定義自己,滿足調性鮮明的內容消費和社交需求。因而,即便是那些艱難地選擇了不長大的社區,似乎也很難討得新人歡喜,它們面臨的是全新的小眾挑戰者。

動動槍把這種現象概括為——「網際網路有很多賽道,有的賽道是線性的,有的賽道是循環的。行動支付就是線性的代表,從刷卡到掃碼到刷臉等等,我們再也不會回到過去;而在我看來,內容社區產品永遠不可能基業長青。」

在綜合類APP裡「湊合」

但是,人要消費信息內容,人和人需要連接,這件事不會變,而中心化會帶來整體效率更高所以閆澤華相信,今天中國會有越來越多所謂的綜合類APP,很多需求在綜合類APP裡都能滿足如果把綜合類APP比作幾個城市的話,因為在一個城市居住已成習慣,即便這個城市有一個方面滿足你不太足夠,大多數人也就湊合了。

「貼吧是個難得的多品類社區,但那是在PC網際網路時代,中心化分發,入口是瀏覽器+搜索,所以百度才能建自己的貼吧體系,你搜足球就會到「足球」貼吧去。

但今天,打開所有內容平臺,裡面一定都有足球的Tab。只有極深度的用戶會覺得,我在你這兒體驗不足夠好,我要去垂類社區懂球帝看一看。對於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沒有那麼強的需求和鑑別力,在哪看不是看?」

小而美的需求在付費牆之後

兔紙就是那群不甘於「湊合」的人之一。在她的描述下,如今,一部分老二次元們對B站的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轉變——

「大家的確會覺得B站『沒內味了』,覺得自己好像被拋棄了,一直在迫害我們二次元。但同時,你不能否認B站提供了很多實打實的二次元服務,如果你想看這些內容,你只能在b站。一方面吐槽,一方面你又離不開它。只是你可能不會在上面付那麼多感情了。

另一方面,今年11周年演講,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B站會買越來越多的番劇,跟日本動畫公司直接合作出品,還有支持國內動漫事業的發展。我在想,它會不會是騙騙你們三次元的錢,再去反哺二次元,會不會有這個可能呢?」

社區是一個靠用戶貢獻的地方,一些用戶貢獻得多了,會感到自己是社區的主人。在早期幫助平臺成長之後,也會影響到平臺中後期的變現與擴張。閆澤華談到,這就是社區管理者需要去管理創作者預期之處。但更主要還是認清:在商業行為裡,小而美的東西是一個奢侈品,它應該出現在付費牆之後。只有讓用戶花錢養你,小而美的邏輯才成立。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如果B站的老用戶不滿,那就一人一塊錢,去開闢個C站,相當於把社區的to B廣告費變成了to C服務費,也能支撐社區在商業社會運轉。

今天可以看到,小眾的實體文創產品是能靠用戶供養生存的,但很多人依然認為,虛擬產品理所應當免費。所以,等到大家真的願意為虛擬產品買單時,就是理想主義者的好時候

尾聲

「想起少年的時候

總有一個角落自說自話,塗塗畫畫

無所顧忌的佔有

誰理會規矩與緣由

回過頭去,我們從未真正擁有

有的不過內心的自由」

——敬少年意氣,也敬商業邏輯

致謝:本案例的觀點貢獻者(排名不分先後)

閆澤華 知乎教育負責人

Zoe 資深社區產品經理

動動槍DongDongGun Bilibili知名科普UP主

芒果冰OL Bilibili2018百大UP主

草威 豆瓣資深創作者

兔紙 Bilibili資深二次元用戶

相關焦點

  • 華訊投資:TO C 交服務費再造小破站,B站社區氛圍能被複製嗎?
    華訊投資:TO C 交服務費再造小破站,B站社區氛圍能被複製嗎? 來源:榕城網時間:2020-12-11 15:15:25 華訊投資注意到,B站的社區內容氛圍是它受用戶喜愛的獨門秘方
  • 我們覺得B站的社區氛圍好,好在哪裡?
    ,B站的社區氛圍無疑是最好最健康的,雖然彈幕功能很快也被各家視頻平臺跟上,但良好的社區氛圍卻無法野蠻複製。所以有些東西並不是砸錢就能跟上的,社區氛圍的營造非一日之功。今天我們就來嘮一嘮社區氛圍:好的社區氛圍對於產品到底意味著什麼,參照B站的優秀案例,有沒有得出一些普適的經驗來複製其成功?01 什麼是好的社區氛圍?
  • 《花樣實習生》人選巧妙,內容規矩,但對小破站的營銷來說足夠了
    真心佩服小破站的想法,這三位尤其蔡明、韓喬生本來就是b站「紅人」,這次直接讓三位老前輩作為b站實習生做一檔節目,對於b站既是一場生動的品牌與僱主營銷,以三個實習生的角度縱觀b站的工作氛圍,更巧妙的是一直說緊緻套娃的節目組還借著這個節目宣傳了一把2020BilibiliWorld 晚會。
  • B站優質社區氛圍營造之法,你學會了麼?
    如果說內容是社區產品的第一道護城河,那良好的社區氛圍就是社區類產品的第二道護城河,本文以B站舉例,討論如何營造營造良好的社區氛圍。在所有國內主流的內容社區中,B站的社區氛圍無疑是最好最健康的,雖然彈幕功能很快也被各家視頻平臺跟上,但良好的社區氛圍卻無法野蠻複製。
  • 如果說B站變了,那之前B站的二次元文化是什麼樣子?
    或許我們應該去接受這樣的b站,因為在很難找到這樣的一個平臺了。我入站是17年,那時候我周圍沒有幾個人用b站。我當時就覺得這樣一個網站蠻有意思的,有好多我喜歡的視頻啊。但是漸漸的好多人就變了。有時候我自己都在想,會不會用一個新的網站來代替b站呢?會不會有一個真正愛著ACG文化的人,創造出來一個新的高門檻的樂土。
  • b站《喜相逢》,這次終於不 「水」 了
    先是《後浪》,再是《入海》,終於來到b站11周年慶,沒有擱淺,沒有觸礁,b站終於不「水」了。此次,b站拍攝廣告片「喜相迎」,再次破圈向擁抱老年人做出了展示。對於張召忠、騰格爾這樣的優質內容,卻在b站也同時深受著年輕人們的喜愛。老年人評論的加入,跨年齡的優質討論,反而能創造出更良好的社區氛圍,加強代際溝通。
  • b站《喜相逢》,這次終於不 「水」 了.
    先是《後浪》,再是《入海》,終於來到b站11周年慶,沒有擱淺,沒有觸礁,b站終於不「水」了。此次,b站拍攝廣告片「喜相迎」,再次破圈向擁抱老年人做出了展示。 整支廣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相親前戲,第二部分是老頭歷經千辛萬苦拍攝視頻的過程,第三部分是老頭的視頻成品。
  • B站設立「紀念帳號」制度,用戶紛紛提名過世up主,場面令人心酸
    大家好~這裡是你的靈子呀~12月23日,b站的官方帳號之一「嗶哩嗶哩社區小管家」發布動態,證實了「卡夫卡鬆餅君」和「虎子的後半生」這兩位up主離世的消息。這兩位up主在b站上記錄自己的抗癌日常,受到了眾多好心人的關注,卻因為個人原因飽受爭議。B站在證實兩人去世之後,決定將兩人的b站帳號設為「紀念帳號」,並宣布「紀念帳號」制度也將對那些已經離世的UP主開放,以達到紀念他們的目的。動態發布之後,b站用戶紛紛提名那些過世的UP主,令人心酸。什麼是「紀念帳號」制度?
  • B站跨年晚會並非變味,而是給不再少年的我們的暖心酒
    文丨帕金森的斯德哥爾摩@bigfun社區其實在跨年晚會的預告剛放出的時候,大多數B站用戶對本次晚會是一種排斥,拒絕的心態。形形色色三次元大牌明星或網紅的節目單,讓大家大呼「B站變味了」,「忘本了」,充斥著ACG愛好者的原生觀眾們對接受新事物的排斥。
  • 面對社區氛圍這種玄學,產品該做好哪些準備?
    如今很多平臺都形成了自己的社區文化,比如最常見的就是嗶哩嗶哩,B站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社區文化和社區氛圍;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搭建這種社區氛圍,產品需要做哪些準備,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馮提莫籤約B站上熱搜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馮提莫復播##馮提莫籤約b站#馮提莫與某魚合約到期後就一直沒續約,這次直接與B站籤約了,恭喜提莫成為一枚UP主! 馮提莫超話#馮提莫籤約B站#嗶哩嗶哩!乾杯! 馮提莫入駐B站啦!小破站太厲害啦!這次人流真的爆滿!願小破站越辦越好!馮提莫越來越漂亮!
  • 社區服務如何才能「精準」「精細」? 李滄流程再造跑出便民加速度
    近年來,流程再造成為島城社區治理的辦法路徑,聚焦社區治理痛點、難點、堵點,各地啟動一批制度創新政策,拿出一批流程再造的舉措,用刀刃向內的勇氣,掀起一場「全領域流程革命」。社區治理到底如何實踐,又會給居民生活和社區管理帶來哪些改變?近日,筆者走進青島市李滄區虎山路街道,以此為樣本解剖社區治理。
  • bilibili:小破站持續出圈,嗶哩嗶哩從小眾走向大眾! 附嗶哩嗶哩B站全套資料
    20200726-西南證券-嗶哩嗶哩-BILI.US-Z世代們的青春複利,漢文化圈的文藝復興.pdf20200522-嗶哩嗶哩-網際網路行業:bilibili2020年營銷通案,激活年輕營銷力.pdf20200414-廣發證券-嗶哩嗶哩-BILI.US-「小破站
  • 小破站「變質」往事
    NicoNico被徹底感動,天真地將Fate/Zero第二季的轉播權交給了小破站,甚至在製作公司Type-Moon的官網上,用繁體字標出bilibili的轉播信息。2012年4月,沒有試聽許可證的小破站堂而皇之地轉播了Fate/Zero,直到第16集才被發現並徹底秒殺。
  • 以「音樂之旅 魅力新生」的名義 喚醒社區微旅遊
    12月22日上午,成都武侯區望江路街道新生路社區「音樂之旅 魅力新生」城市微旅遊活動順利開展,吸引了諸多居民前來參與。上午9:30,志願者提前來到社區活動室,明確各自點位,確認講解詞,以飽滿的精神迎接線路體驗居民的到來。
  • 9名乳腺癌患者乳房再造 葛新教授團隊為患者送新生
    葛新教授說,在原有基礎上不能保乳的病人,可以選擇腺體全切除,使用假體一期再造,乳房外觀不變。若不想使用假體,也可以選擇使用自身組織修補,取用背闊肌皮瓣一期再造,乳房外觀正常。如果乳腺腺體組織量大,背闊肌皮瓣不夠修補,還可以選擇腹部皮瓣。
  • 他們為何出走B站:因為社區氛圍、流量分發還是收益
    在知乎「B站UP主為什麼去西瓜視頻」問題下,社區氛圍、流量分發激勵、收益成為提及最多的內容。對比而言,西瓜視頻內容受眾面廣,潛在用戶群體大。內容分發去中心化,對新人更友好,但因為依賴算法推薦,平臺掌控流量的分發權,受眾主動選擇權被削弱,基於算法聚集的粉絲黏性存在隱憂。
  • b站和愛奇藝,你站誰?
    b站以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強調降低內容生產門檻,重點在於具備一定專業的用戶,像UP主,專門做視頻內容的用戶,同時也讓B站有了更高的內容成本效率。他們是內容的生產者,同時也是內容視頻的消費者。這樣看來,好像b站更像社區運營商,我給平臺,我建場子立規矩,你們來玩來消費。
  • 新番不夠,舊番來湊,這個四月,小破站出手了
    而在這特殊時期,小破站忽然大手筆買下幾部舊番版權。《柯南》《名偵探柯南》作為一部從1994年1月開始在《周刊少年Sunday》上連載的漫畫,可謂是陪伴著多少人一同長大的作品。動漫於1996-01-01上映。曾經有多少人深夜時分,為了看《名偵探柯南》而在電視面前,小板凳排排坐。
  • 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 B站春招來了!來一起吸貓擼狗吧!
    10年走來從最初的「二次元」視頻網站成長為國內數一數二的年輕人文化社區B站伴隨了80、90、00後的成長進入B站工作也是很多人的夢想常有人說工作後就要放棄自己喜歡的東西了在B站工作,可以光明正大擼貓!*如果能讓我來B站上班,信女願一生吃素不再喝奶茶做一輩子二次元555555*20年應屆,懇請b站收留我掃廁所*好了!大四狗開始做作品集了,小破站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