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澤明被譽為電影界的莎士比亞,這當然與他改編莎士比亞的作品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另一方面則是對他在電影藝術和美學上的探索的認可,黑澤明對於鏡頭和畫面的敏銳把握使他的電影作品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魅力,猶如一種氣壯山河之勢帶給人極大的震動和感觸。
相較於《蜘蛛巢城》與《亂》見之於《麥克白》和《李爾王》的改編,《惡漢甜夢》則被認為是一部間接的《哈姆雷特》,並且在關注度上也低於直接改編的兩部作品,因此《懶漢睡夫》往往是被眾多觀眾忽略掉的一部作品,正因處於被忽略掉的位置也就意味著觀眾並不知道自己究竟錯過了什麼。
熟悉黑澤明的觀眾定會熟悉三船敏郎在其作品中的武士的形象,無論是《七武士》流動鏡頭中鶴千代的激烈打鬥呈現,還是《穿心劍》中睿智而克制內心的暴躁的椿三十郎,亦或是《用心棒》斡旋在兩幫之間的桑田三十郎。將武士和黑澤明與三船敏郎聯繫起來是不可避免的,也似乎成為了對黑澤明的一種主要的認識,而在《惡漢甜夢》中,三船敏郎則是飾演了一個置換身份為父報仇的商界人員,暴露出商界和官場中的瀆職貪汙,表現了對其的不平與抗議。但順著劇情的急轉之際,西辛(三船敏郎飾)的死亡宣告著復仇的失敗的同時更深入的瀆職貪汙和下級對上級的絕對維護(體制)被揭露出來,一種黑色幽默從中而來,將其歸為黑色電影也不算勉強。一般而言黑色電影是偵探與罪犯的角力,最終的結局是黑色的,隨著案件的揭開一個被包藏得更好的問題露出它的冰山一角,西辛雖是一名秘書,但較於巖淵(森雅之飾)的經理及嶽父的身份而言,兩人實質的身份是偵探與罪犯的關係,而黑色女郎則被更改成了純潔和美麗的佳子(香川京子),沒有了黑色女郎所具有的誘惑和危險感。但影片後半段營造出來的總體上的黑暗氛圍足以使之歸為黑色電影之列,準確的說是日式黑色電影。有趣的地方在相比於最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現象級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而言,《惡漢甜夢》黑暗的結局除了出人意料之外還帶有的是一種思考。
如是將《惡漢甜夢》與直接改編於莎劇的《蜘蛛巢城》作為參照,在《蜘蛛巢城》中的人物關系列出一個表格,那麼《麥克白》中的主要人物與其是一一對應的,從故事發生還是故事的內核都幾乎是沒有什麼改動的(增加能樂的藝術表現形式),而在《惡漢甜夢》之中與《哈姆雷特》相對應的角色則不是那麼的一致但主要的角色所帶有的性格特質卻十分接近,就這點而言相較於《蜘蛛巢城》的直接改編成為影視呈現則要間接的多,因此若不是對於熟悉黑澤明改編莎劇或者對於莎劇熱衷的人,第一印象可能建之於西辛復仇所呈現出的優柔寡斷而聯繫起來的哈姆雷特這一角色而言是很難第一時間將莎劇聯繫起來的。
當然除了從《惡漢甜夢》中的黑色成分和莎劇改編的觀影體驗中得到樂趣,還能從電影中的配樂中感到驚喜。在黑澤明的電影之中配樂一直是一個值得重視的一點,也是難以忽視的一點,當然他本人也十分重視音效帶給人的感受,在《蛤蟆的油》中他說「不同的聲音就使影像給人以截然不同的強烈印象。」在他的作品之中印象極為深刻的便是緩慢的音樂配合著刀光劍影的廝殺的重點場景對立起來的感覺。但卻萬萬沒有想到在《惡漢甜夢》之中,兩個半小時的電影的配樂竟然有52首之多,而在劇情的發展之中你卻很難意識到。黑澤明對音效極為敏感,但在看見《惡漢甜夢》之後的電影原音樂的特別收錄之後還是被深深的震驚了一回。加之《惡漢甜夢》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被淹沒,但單單從這部電影中的配樂一點而言便能讓人深深的折服。
如是僅僅止步於《羅生門》、《蜘蛛巢城》、《亂》這樣的光芒萬丈的電影,那麼就很難體驗到像《姿三四郎》這樣對於電影節奏的體驗,《靜靜的決鬥》中道德的抑制,《我於青春無悔》中的倔強少女的成長,對於黑澤明豐富的情感世界也只停留在武者的蹤跡之內,也很難想像自己究竟錯過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