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發現場,犯罪者已經逃離,一切啞然,遺留零星物品。誰來讓這些物件「講述」真相、指認兇手?答案是痕跡鑑定師。
什麼是痕跡鑑定師?在一個犯罪現場,法醫負責屍體解剖,其餘的痕跡都由痕跡鑑定師負責鑑定。比如指紋、足印、工具痕、槍彈痕、尿痕、齒痕、輪胎痕等等。
痕跡鑑定師通過痕跡來勾畫犯罪路徑。/pixabay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但凡刑事案件都需要勘查現場。而《刑法》上標註的罪名,共有455個。法醫需要出勘的現場,只有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剩下的453條罪名,都歸痕跡檢驗員主勘。
九滴水是一名痕跡鑑定師,2011年,當了3年刑警偵察員的九滴水開始了痕跡鑑定工作。後來,他的身份裡多了一個標籤:刑偵小說作者。事實上,九滴水是他的筆名。
九滴水的第一本書《屍案調查科》
2011年,剛入行不到一個月的九滴水就遇到了棘手案件。
當地旅館發現了一名在衛生間自縊的女性。當旅館服務員發現的時候,這名女子已經在浴室裡死了好幾天。
當時,九滴水正在衛生間尋找蛛絲馬跡。小小的空間裡,瀰漫著不可描述的怪味,九滴水和死者「面面相覷」。由於是上吊死亡的,死者的面部表情很猙獰,還留著黑長髮。與這名女士獨處了20分鐘之後,他的心態快崩了。
大概過了一年,九滴水才逐漸走出了心理陰影。
想像中,犯罪現場免不了恐怖和血腥。/美劇《犯罪現場調查》
九滴水說,像這樣的血腥命案其實很少,他們一個月會接到30起左右的刑事案件,90% 都是侵財類現場,比如入室盜竊、攔路搶劫。
比如常見的汽車破窗盜竊現場。一般情況下,小偷作案的時候都會戴手套,但是,痕跡鑑定師可以在破壞的窗戶的玻璃渣上面提取到手套纖維,從而分析嫌疑人戴的是什麼樣的手套。再通過玻璃上的破壞痕跡,就可以判斷他們用的是什麼工具。
有的罪犯更聰明,為了不留腳印,他們會把鞋脫了,只剩下襪子。九滴水說:「其實他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現在的儀器比較高端,脫了鞋,痕跡鑑定師照樣能在皮製的座椅上提取到他的赤足痕跡,上面會留有汗液和皮屑。
做任何事情都會留下痕跡。/Pixabay
也有比較奇特的痕跡,這就需要痕跡鑑定師更豐富的經驗。有一次,犯罪現場後院的牆壁引起了九滴水的注意。那面牆壁上,爬滿了臨時聚集的螞蟻。職業敏感之下,九滴水從牆壁上提取了一點被汙染的塵土,用試劑檢測後發現,那是犯罪嫌疑人留下的尿痕。原來,那名嫌疑人患有嚴重的糖尿病,那一次,這條線索成了破案的主要依據。
痕跡鑑定師除了費腦力,還費體力,每次出任務,痕跡鑑定師都要帶著2~3個「勘查箱」,這些箱子合起來,重達十幾公斤。
第一個箱子裡,裝著各種粉末、毛刷、提取工具;
第二個箱子,是多波段光源箱,一些肉眼發現不了的痕跡,全靠它去發現;
第三個箱子,是寬幅足跡燈,地面足跡全部要靠足跡燈去發現。
每次要人肉背著這些總重達13公斤的工具箱到現場,九滴水已經習慣了。但有時候,他們還需要在高層小區爬樓梯,一層一層進行勘測。
2012年,《法醫秦明》系列圖書大火,九滴水驚喜極了。早年,秦明曾經到九滴水所在的公安局工作。他心想:自己能不能也把看到過的種種案件和掌握的痕跡檢驗科學寫進小說呢?
九滴水一直對寫作感興趣。早在警校讀書期間,他就總是悶頭寫小說。在秦明的啟發下,他開始以真實案例為基礎,創作了痕跡鑑定破案小說《屍案調查科》。
近些年來,刑偵犯罪類小說及其改編劇大受歡迎。/臺劇《誰是受害者》
一開始,九滴水在寫小說的時候,總會聚焦那些精彩的破案過程,事無巨細地描述犯罪現場的「痕跡」。一個案件讓他改變了創作思路。
有一次,九滴水接觸了一個叫做「老宋」的殺人犯。那天晚上,老宋喝完酒從夜場離開,由於飲酒過量,老宋晃晃悠悠地撞到了路邊的行人。他與行人的對話只有兩句:「你撞我了。」「撞你怎麼了?」接著兩人便推搡起來,老宋隨後抽出匕首,將路人捅死。
最讓九滴水難以釋懷的是老宋自始至終對殺人執迷不悔的態度。後來,每次提審,九滴水就拿著一包煙和老宋閒聊。
犯罪痕跡裡藏著犯罪心理。/Pixabay
這時候九滴水才發現,原來老宋家境殷實,從小養尊處優。衝動殺人背後,其實是老宋多年養尊處優下的優越感在作祟,往更遠了想,是老宋家世世代代的舊鄉紳身份,在社會變遷中逐漸失去話語權的失落。
一起簡單的殺人案背後,其實隱藏著很多故事和社會背景因素,就如同普通的指紋和足跡隱藏著複雜的人性一樣。九滴水說,「對破案來說,只要查明犯罪事實,一切就此終止,可從來沒有人去考慮,兇手為什麼會去犯罪,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惡的發生」。
每一個犯罪現場背後,都有著更為根本的問題。/Pixabay
後來,九滴水寫刑偵小說,側重點逐漸從案件轉移到了人性:所有出場的人都是普通人,都有屬於他們的生活故事,而這些故事中又隱藏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真的當了刑警就會發現,其實生活中沒有那麼多離奇犯罪,也沒有那麼曲折的破案過程,所以我想寫一寫這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