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跡鑑定師:在犯罪痕跡中看見人性丨我的怪朋友

2021-03-01 電器大院

案發現場,犯罪者已經逃離,一切啞然,遺留零星物品。誰來讓這些物件「講述」真相、指認兇手?答案是痕跡鑑定師。

 

什麼是痕跡鑑定師?在一個犯罪現場,法醫負責屍體解剖,其餘的痕跡都由痕跡鑑定師負責鑑定。比如指紋、足印、工具痕、槍彈痕、尿痕、齒痕、輪胎痕等等。

 痕跡鑑定師通過痕跡來勾畫犯罪路徑。/pixabay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但凡刑事案件都需要勘查現場。而《刑法》上標註的罪名,共有455個。法醫需要出勘的現場,只有故意殺人罪和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剩下的453條罪名,都歸痕跡檢驗員主勘。

 

九滴水是一名痕跡鑑定師,2011年,當了3年刑警偵察員的九滴水開始了痕跡鑑定工作。後來,他的身份裡多了一個標籤:刑偵小說作者。事實上,九滴水是他的筆名。

 九滴水的第一本書《屍案調查科》

2011年,剛入行不到一個月的九滴水就遇到了棘手案件。

 

當地旅館發現了一名在衛生間自縊的女性。當旅館服務員發現的時候,這名女子已經在浴室裡死了好幾天。

 

當時,九滴水正在衛生間尋找蛛絲馬跡。小小的空間裡,瀰漫著不可描述的怪味,九滴水和死者「面面相覷」。由於是上吊死亡的,死者的面部表情很猙獰,還留著黑長髮。與這名女士獨處了20分鐘之後,他的心態快崩了。

 

大概過了一年,九滴水才逐漸走出了心理陰影。

 想像中,犯罪現場免不了恐怖和血腥。/美劇《犯罪現場調查》

九滴水說,像這樣的血腥命案其實很少,他們一個月會接到30起左右的刑事案件,90% 都是侵財類現場,比如入室盜竊、攔路搶劫。

 

比如常見的汽車破窗盜竊現場。一般情況下,小偷作案的時候都會戴手套,但是,痕跡鑑定師可以在破壞的窗戶的玻璃渣上面提取到手套纖維,從而分析嫌疑人戴的是什麼樣的手套。再通過玻璃上的破壞痕跡,就可以判斷他們用的是什麼工具。

 

有的罪犯更聰明,為了不留腳印,他們會把鞋脫了,只剩下襪子。九滴水說:「其實他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現在的儀器比較高端,脫了鞋,痕跡鑑定師照樣能在皮製的座椅上提取到他的赤足痕跡,上面會留有汗液和皮屑。

 做任何事情都會留下痕跡。/Pixabay

也有比較奇特的痕跡,這就需要痕跡鑑定師更豐富的經驗。有一次,犯罪現場後院的牆壁引起了九滴水的注意。那面牆壁上,爬滿了臨時聚集的螞蟻。職業敏感之下,九滴水從牆壁上提取了一點被汙染的塵土,用試劑檢測後發現,那是犯罪嫌疑人留下的尿痕。原來,那名嫌疑人患有嚴重的糖尿病,那一次,這條線索成了破案的主要依據。

 

痕跡鑑定師除了費腦力,還費體力,每次出任務,痕跡鑑定師都要帶著2~3個「勘查箱」,這些箱子合起來,重達十幾公斤。

 

第一個箱子裡,裝著各種粉末、毛刷、提取工具;

 

第二個箱子,是多波段光源箱,一些肉眼發現不了的痕跡,全靠它去發現;

 

第三個箱子,是寬幅足跡燈,地面足跡全部要靠足跡燈去發現。

 

 

每次要人肉背著這些總重達13公斤的工具箱到現場,九滴水已經習慣了。但有時候,他們還需要在高層小區爬樓梯,一層一層進行勘測。

 

2012年,《法醫秦明》系列圖書大火,九滴水驚喜極了。早年,秦明曾經到九滴水所在的公安局工作。他心想:自己能不能也把看到過的種種案件和掌握的痕跡檢驗科學寫進小說呢?

 

九滴水一直對寫作感興趣。早在警校讀書期間,他就總是悶頭寫小說。在秦明的啟發下,他開始以真實案例為基礎,創作了痕跡鑑定破案小說《屍案調查科》。

近些年來,刑偵犯罪類小說及其改編劇大受歡迎。/臺劇《誰是受害者》

一開始,九滴水在寫小說的時候,總會聚焦那些精彩的破案過程,事無巨細地描述犯罪現場的「痕跡」。一個案件讓他改變了創作思路。

 

有一次,九滴水接觸了一個叫做「老宋」的殺人犯。那天晚上,老宋喝完酒從夜場離開,由於飲酒過量,老宋晃晃悠悠地撞到了路邊的行人。他與行人的對話只有兩句:「你撞我了。」「撞你怎麼了?」接著兩人便推搡起來,老宋隨後抽出匕首,將路人捅死。

 

最讓九滴水難以釋懷的是老宋自始至終對殺人執迷不悔的態度。後來,每次提審,九滴水就拿著一包煙和老宋閒聊。

犯罪痕跡裡藏著犯罪心理。/Pixabay

這時候九滴水才發現,原來老宋家境殷實,從小養尊處優。衝動殺人背後,其實是老宋多年養尊處優下的優越感在作祟,往更遠了想,是老宋家世世代代的舊鄉紳身份,在社會變遷中逐漸失去話語權的失落。

 

一起簡單的殺人案背後,其實隱藏著很多故事和社會背景因素,就如同普通的指紋和足跡隱藏著複雜的人性一樣。九滴水說,「對破案來說,只要查明犯罪事實,一切就此終止,可從來沒有人去考慮,兇手為什麼會去犯罪,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惡的發生」。

 

每一個犯罪現場背後,都有著更為根本的問題。/Pixabay

後來,九滴水寫刑偵小說,側重點逐漸從案件轉移到了人性:所有出場的人都是普通人,都有屬於他們的生活故事,而這些故事中又隱藏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真的當了刑警就會發現,其實生活中沒有那麼多離奇犯罪,也沒有那麼曲折的破案過程,所以我想寫一寫這背後的故事。」 

相關焦點

  • 痕跡檢驗師:我在犯罪現場尋找蛛絲馬跡
    工作三年後 ,他去北京學習了一年犯罪現場痕跡檢驗的理論知識。2011年,他回到刑警中隊的刑事偵查科,跟著帶班老師開始了痕跡檢驗的工作。痕跡檢驗師這個工作,主要是法醫互相打配合。在一個犯罪現場,法醫負責屍體解剖,其餘的痕跡都由檢驗師負責,比如手印、足印,工具痕跡,槍彈痕跡。還有一些特殊痕跡,像尿痕,齒痕,輪胎痕跡等等。
  • 《痕跡》喜歡犯罪心理學的朋友值得一看!
    個人覺得這部劇的拍攝還是很真實的,雖然有些血腥鏡頭沒有打碼,但是正是這些鏡頭讓觀眾更深刻的感受到生命,感受到人的生死皆有痕跡。劇情很緊湊,案情分析也很合理,重點是這部劇終於不僅有團隊,還有部門配合,成員協助,雖然主線人物的臺詞鏡頭居多,但是有很多的短鏡頭都揭示了案子還有其他普通警察的協助,和其他技術部門的配合。
  • 痕跡,天才法醫與犯罪心理學家的博弈?
    鵝廠消無聲息的開播了一部玩子中意的懸疑推理劇—「痕跡」,話說我之前是真沒看到過關於這部劇的任何宣傳和預告,然後就突然之間在鵝廠出現了,真的是意外的驚喜啊。事件發生在蘭海市,法醫廖巖和新來的犯罪心理專家梁麥琦是曾經的英國大學校友,兩人在蘭海市新發的案件中重逢,當年也都曾經親身歷過一起殺人事件,而梁麥琦似乎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廖巖對此十分在意,更未放棄調查。在重案組,他們運用各自領域的專業技能,和全體幹警的密切配合,破獲了一起又一起離奇案件。法醫廖巖,英俊帥氣智商極高,通過屍檢為重案組找出許多破案線索。
  • 《痕跡》我看痕跡
    《痕跡》這部劇作為國內少有的精彩的懸疑劇,無疑是吸引我的,情節緊湊毫不拖沓,不像其他懸疑劇是由多個小故事拼湊在一起的,這個劇銜接流暢,沒有感覺很尬,也沒有感覺智商受到欺騙,一直有看下去的欲望,是一部捨不得開二倍速刷的劇,很少追劇的我也開了會員開刷。
  • 痕跡電視劇在線播放免費完整版 痕跡36全集資源手機搶先觀看
    》一經上線,便引起了強烈反響,面對即將到來的暑期檔風口,《痕跡》以全新的觀劇體驗賺足口碑,劇集開篇無論是懸疑感的塑造,還是案件的燒腦設定,都相當抓人眼球,該劇上線當日點擊量火速破千萬,全網熱度位列第九,視頻網站實時點擊第五,觀看點擊勢頭迅猛,有望再掀暑假前的追劇熱潮。
  • 【清風堂】漫畫說紀丨把「痕跡」當「政績」不可以
    【清風堂】漫畫說紀丨把「痕跡」當「政績」不可以 2020-12-25 2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痕跡》慘遭下架的風波丨太可惜了
    前段時間徐正溪和姚笛主演的《痕跡》,這部懸疑劇熱播。主要講述了徐正溪飾演的法醫廖巖和由姚笛飾演的犯罪心理專家梁麥琪,以及其它四人共同組成的一個小組,各司其職,各有專長,他們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不斷地破獲一個又一個案件,這個設定本來應該是一個很好發揮的作品。
  • 懸疑燒腦劇《痕跡》今晚開播!
    近幾年來國內的刑偵劇成為熱門題材,由徐正溪、姚笛主演的網劇《痕跡》於今晚上線電視貓平臺。質感懸疑一秒入戲以法醫廖巖(徐正溪飾)和犯罪心理專家梁麥琦(姚笛飾)為主的「痕跡六人組」,在驚險離奇的案件與耐人尋味的詭計中披荊斬棘剝開真相。
  • 行為痕跡分析學及應用
    劇中陳數飾演的陳佳影是一名潛伏在日特機關的中共地下黨員,但表面上的身份是南鐵株式會社行為痕跡分析專家。比如一個神秘電話到底是誰打的?但在現實中,刑偵工作是訴訟工作的一部分,我們不僅要發現,更要證明,偵查員形成自己的內心確認只是第一步,更多是在證據法意義上搜集和固定證據,為移送起訴和法庭審理做準備,而行為分析在這裡意義不大。」
  • 《摩天大樓》痕跡
    那個勇敢善良的人溫暖了時光,帶來了希望,她在救贖的路上瑀瑀獨行,給予親人、朋友相信這世界仍存有美好的勇氣。願你身處深淵時,也有這樣一個人,她披著春日暖暖的陽光走進你的生命,向你伸出手。時間緩緩的溜走,那些活著的人或許會在某個清晨看見房前的一棵樹,一朵花,偶然想起:曾經有一個溫柔的女孩,也是在這樣的一個清晨,她輕輕倚靠在樹旁,嗅著花的芬芳。
  • 《痕跡》定檔 徐正溪姚笛開啟「本格推理」
    本文轉自【網易娛樂】;今日,由劉璋牧執導、畢薔編劇、徐正溪、姚笛領銜,王新、高煜霏、張鈞然、徐方舟聯合主演的懸疑燒腦劇《痕跡》,官宣於6月15日晚8點開播。「痕跡六人組」硬核營業,目光一致望向疑雲,正邪較量一觸即發。
  • 《痕跡》一切生死皆有痕跡
    作為刑/偵/類/題材愛好者,《痕跡》開播的時候就知道。沒去看確實是因為女主。大部分網際網路衝浪者看到姚笛這個名字就要望而卻步了,我也不例外。打開劇的契機很神奇。去朋友家裡蹭飯蹭床,朋友對🦌/涵過敏,我是👻/吹/燈/狂熱愛好者,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折中,選了《痕跡》。男女主的臺詞和女主的穿著打扮確實很出戲,尤其對於我們這種從中間挑了一集看的觀眾。
  • 毫無痕跡的犯罪——《拉普拉斯的魔女》東野圭吾
    當看見她(羽原圓華)玩娃娃機,抓娃娃一抓一個準時,他(青江修介——大學教授)產生了懷疑。親眼看見她演示乾冰煙霧不擴散,只是下沉的時候,所有的好奇都達到了頂點。——————————————————甘粕才生,他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是個有才華的人。
  • 讓痕跡說話!四川21地公安同場競技 共勘「盜竊犯罪現場」
    10月21日至22日,來自全省21個市州的區縣代表隊需要在這個相同設置的「盜竊犯罪現場」展開勘查,完成證物提取、檢材檢驗、分析研判,重建作案過程,明確犯罪嫌疑人。「嫌疑人如何進入房間,到了房間又幹了些什麼,活動軌跡如何,又有何種特徵,總之需要固定一切痕跡物證,為破案提供證據支撐。」四川省公安廳刑偵局刑事技術處副處長杜宏介紹。
  • 搭上懸疑熱度,《痕跡》為什麼撲得無聲無息?
    法醫秦明》類似,由經驗豐富的法醫廖巖與犯罪心理專家梁麥琦、計算機高手小瞳以及三名刑警組成「痕跡六人組」,進而破獲各種離奇案件。作為觀眾,最尷尬的莫過於明明演員演技很差,彈幕上卻總是「演技真好,我都要哭了」「不要說演技差,你行你上」的言論。以前我不明白,直到看到「×大學生疫情期間兼職月入過萬」的新聞,我才終於回過神來······徐正溪作為新生代最可惜的演員之一,在劇中表現還不錯,但當特寫與梁麥琦的各種對視和曖昧時,就會顯得很尷尬。問題最大的是姚笛。
  • 不著痕跡的兇
    前兩天開始新一輪任務,有位朋友上報的目標是,每天不跟孩子發脾氣。大白一看就樂了,跟那位朋友說,別啊,報這任務你豈不是很快就得退群啊。朋友氣死了,不過想了想,以及在群內各位人母人父紛紛吐槽熊孩子有多麼難管教、不發火有多麼難之後,還是把任務給改了。大白把這當成一件趣事兒講給閨女聽,本來是想讓她跟我樂一樂,沒想到閨女聽完若有所思地說,是啊,父母不兇孩子是不可能的。
  • 散文隨筆:那痕跡鮮明而又深刻,它在時時刻刻提醒著我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青春詩刊,ID:qcsk200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歲月的痕跡文/雷進芳我還沒長大,你卻已經開始變老。不知不覺間遠離家鄉考上了大學,和父母相處的日子少之又少。
  • DNF戰爭痕跡中的發現任務怎麼完成 戰爭痕跡中的發現人物攻略
    DNF新版本任務叫做戰爭痕跡中的發現,那麼該任務在哪裡接?如何完成?很多小夥伴還不是特別清楚,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DNF戰爭痕跡中的發現任務攻略。
  • 大陸劇:痕跡
    痕跡
  • 群山丨曹志光:尋找桃源壩的歷史痕跡
    我多次去過上野石,想去探尋先人們遺留的蛛絲馬跡,感受遠古跳動的脈搏,卻沒能如願,遠古痕跡蕩然無存。如今的上野石,是一個住戶密集的村落,一色的現代建築,土地被建得嚴嚴實實,似乎叫人透不過氣,留庭院的人家稀少,建築面積大,三四層樓房普遍。昔日的籬笆柵欄小院、田園式村莊已成為歷史。電能取代了柴和煤,無論早晚,見不到嫋嫋炊煙,給人感覺缺少生機,一切是那樣寂靜。